APP下载

基于情感体验的老年人教育中心设计
——以莆田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为例

2023-11-25薛观兴

四川水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莆田市文体景观

薛观兴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0 引言

目前,我国的人口结构类型发生了重大改变,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养老社区多数采用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的基本形式,且大多数老年服务设施设计不合理,适用性较差,基础设施及配备也比较单一,老年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育功能缺失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矛盾愈发显现,无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为此,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老年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老年人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建设适应我国当代老年人现状的教育中心已经势在必行。本文以莆田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为例,从情感体验角度出发,探讨老年人教育中心的设计。

1 建设新型老年文体教育中心的必要性

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不同状态下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存在差异,有的是老有所学,有的是老有所乐,还有的是有所为,或者兼而有之。基于当前养老社区现状及社会发展趋势,养老社区的建设重心应从“老有所养”慢慢转向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重视老年人精神需求,让老年人有更多的社会参与感。同时提倡探索学院式老年教育中心的养老模式,涵盖“颐、乐、学、为”四个维度,把对老年人的精神服务作为建设重点,给予老年人更多的选择、更美好的老年生活[2]。

退休后的学习,可以帮助中老年人一定程度上克服与世界的“脱节感”,学习可以让老年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更幸福和有意义,觉得自己能够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同时保持大脑的功能,结识更多的朋友,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2 莆田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设计

2.1 项目基本情况

莆田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是在当代背景下为迎合老年人现状建设的项目,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玉湖片区玉湖公园东北侧(见图1所示)。基地北侧背靠万科住宅小区,与莆田“两馆一宫”隔湖相望,毗邻玉湖公园,拥有优越的景观资源和区域优势。建设总用地面积约20000m2,总建筑面积约为41000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7000m2,地下建筑面积约为14000m2,建筑密度为45%。项目建设完成后将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学习、交流及活动的新平台,为进一步改善新时代下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供一条新的方向,同时将极大地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图1 莆田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鸟瞰图

2.2 设计理念

根据项目地块现状的综合分析,基地现有原生风貌的景观资源和玉湖新城片区的政策支持是先天优势条件,项目对周边地块的影响及呼应是方案设计的重点,如何在都市建筑的咫尺之间寻找新的方式打造具有文化内蕴的新城建筑值得深入思考。

方案设计旨在连接都市,站在城市规划的角度,创造一个多元的社区、开放的舞台。同时考虑以人为本,构建复合性老年教育中心,形成一个无墙的街区,一个无边界的活动场所。重视人性关怀,构建一个传统体验与细致教学完美结合、教学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畔书院(见图2所示)。

图2 建筑效果图

2.3 规划设计

项目整体设计强调基地周边自然环境与人的活动及建筑环境的整合,规划时充分考虑基地的景观资源和特点,项目位于莆田市玉湖片区玉湖公园东北侧,基地北侧紧邻住宅小区,空间较为封闭,南侧、西侧临水敞开,因此在布局上把北侧封闭的空间作为设计背景,南侧、西侧作为主要的景观朝向,与湖景形成资源共享,遵循“看与被看”的设计理念,使老年文体教育中心充分享用近水空间资源的同时也作为湖畔的一景,降低新建建筑对城市道路空间压迫感的同时也为北侧现有住宅留出了景观视线通廊,充分尊重并融入现状基地环境特征,使新建建筑与基地原有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3],见图3所示。

图3 规划设计示意图

2.4 立体空间设计

参照中国传统书院模式,以垂直书院为设计出发点,在基地靠近湖面的西南侧采用层层后退的活动大平台形成面向湖景的开放空间,整体布局西高东低,面向水面逐步升起,既可以有效避免建筑对北侧现有住宅建筑的日照遮挡,又可以拓展竖向的景观空间,争取最大的景观面为老年人文体教育中心服务[4]。建筑整体采用多个半围合院落布置的方式,形成纵向的序列空间,以东南向为主要采光朝向,既有效避免西晒问题,又能保证教学办公等功能空间的采光需求,使老年人能够在教育中心中获得更好的教学及活动体验。

整个建筑的景观空间与建筑体量交错互动,建筑围合的院落形成向心内聚的空间格局,外部由自然景观围绕,而内部为学术交流空间,彰显出教育中心交流、探索特性和开放、轻松的氛围,符合老年人教育中心的基本需求。建筑首层大部分挑空,使外部景观资源可以向建筑内部渗透,层层叠加的室外平台,创造出与各个功能相适应的立体景观,面向玉湖采用退台的处理,作为室外交流活动空间的同时,也使城市绿地和近水空间的景观能够尽收眼底,同时利用坡屋面营造的景观空间,与湖景形成资源共享,使建筑与原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见图4所示)。

图4 立体空间形态示意图

俯瞰整个老年人文体教育中心,环形景观系统从外部延伸,由外而内,延伸至整个建筑内部,犹如生长中的根茎源源不断为整个建筑输送着生机,从湖面上看,整个建筑消隐于湖面和丛林之后,漂浮的景观平台呼应粼粼波光,既能遮阳避雨又是景观休憩的空中庭园(见图5所示)。

图5 设计效果图

2.5 平面功能设计

将主入口设置于基地西南侧的规划路,利于基地与外界联系,通过主入口广场将人员分别引向老年人文体教育中心的活动入口和教学入口,流线上互不影响又相互联系。沿建筑外侧设置环形机动车道,外环形车道宽4m,连接主次出入口,除联系各功能分区外,环形车道在满足消防安全的同时实现人车分流的内部交通环境。一层平面图见图6所示。

图6 一层平面图

项目主要由教育空间、会议办公空间、活动场所、服务场所四大功能组成(见图7所示)。建筑主体为五层、局部三层,并设置一层地下室,依据项目主要功能分成活动中心组团和教育中心组团,活动中心组团位于基地西侧,教育中心组团位于东侧,两组团之间通过长廊连接,分区明确并联系便捷。

图7 平面功能设计示意图

设计将活动空间置于底层,与室外活动空间临近,同时在活动空间中适当位置设置更衣室及淋浴房,方便老年人活动后的更衣淋浴,在活动组团中设置的内天井,也使得老年人能够在室内活动中有更好的运动体验,体现人性的关怀[5]。教学及办公功能空间置于上部采光比较好的位置,面向湖面景观。各空间动静分区明确,同时结合各功能主要使用人员日常行为习惯,配套设置室内外互动空间、屋顶互动空间及景观平台,在建筑之间形成的庭院作为学习园地和活动小广场,成为交流、学习、互动、休憩的场所。

2.6 立面设计

建筑形体采用折线形的屋顶形式,以福建传统的古厝为设计立意,旨在表现传统的福建民居印象和传统建筑元素的传承与提炼,整体色调以白色调为主,与砖红色和浅黄色墙体穿插,整体建筑形象简洁大方,稳重经典。整体建筑风格注重简洁、清秀,以体量高低错落和虚实对比营造出丰富的现代建筑形象。同时通过空中的户外平台空间作为主要的形态元素,通过设计将植被、乔木、水景组织在一起,那一个个片段仿佛传统山水画中散点的意境,组成了当代多层建筑的空中“山林”。

2.7 人性化及适老化设计

将生态环境及人文关怀教育系统作为老年文体教育中心的核心运营系统,并以此系统构成健康社区的规划概念。建筑内平台系统将四大功能空间组团串联起来,教育中心内人员通过各个开放空间到达不同的功能组团,老年人们可以无障碍地到达各个空间,去交流学习、互动交际[6]。开放空间的同时延伸视线范围,同时采用暖色调涂料、木饰面作为主要内装材料,营造温暖的空间环境(见图8、图9所示),创造更加放松的学习氛围,消除钢筋混凝土带来的冰冷都市感,使得老年人更有意愿去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老年人的归属感。

图8 内庭院效果图

图9 夜景效果图

同时考虑适老化设计,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切实去感受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重点关注老年人视觉、触觉、嗅觉、灵活性、力量的衰退,通过设置智能感应地脚灯、恒温水系统、紧急呼叫报警系统、无障碍地面、上吊轨推拉门等创造满足老年人生理以及心理需求的建筑及室内空间环境,去适应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身体机能衰退的老年人,为他们的日常活动和出行提供尽可能的方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教育中心如同一个微型的社会,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及精神需求,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体现生命的关怀,坚持“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建一个老年人适应、有广泛社会参与度的幸福街区。针对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本文分析了建设新型老年文体教育中心的必要性,并以莆田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设计为例,从设计理念、规划设计、立体空间设计、平面功能设计、立面设计、人性化及适老化设计等方面分析了该中心的设计方案。设计中重视人性关怀,构建出一个传统体验与细致教学完美结合、教学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湖畔书院。

猜你喜欢

莆田市文体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沙子的景观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为霞满天—福建莆田市老年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