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诊疗技术
2023-11-25鲁利萍
鲁利萍
(商丘市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 河南 商丘 47600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红鼻病”,属于二类传染病,是I 型牛疱疹病毒(BHV-1)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的一种牛呼吸道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常伴有结膜炎、母牛流产以及乳腺炎、公牛龟头炎、生殖道感染等症状,有时也可诱发小牛脑炎等。
1 流行特点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可通过空气、接触感染源等方式传播该病。此病可传染给各品种以及各年龄段的牛,且主要流行于牛群。该病病毒经过口鼻分泌物以及唾液传播进入空气中,再经过气溶胶的作用感染其它牛群。该病病毒可存活于公牛的精液中和母牛的阴道中,通过交配后相互交叉传播。该病的发病规律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后的严重程度与圈舍内的环境卫生以及管理情况息息相关。对于环境卫生较差或是饲养密度过大的养牛场,易于暴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2.1 呼吸道型。呼吸道型的病牛临床症状表现为机体温度升高至41.5 ℃左右,精神不振,采食废绝,鼻液呈现脓稠状,鼻黏膜充血现象严重,同时伴有豆粒大小的脓疮或是溃疡型的坏死斑块,有口臭。呼吸气管发炎,堵塞呼吸道,引发连续咳嗽,导致呼吸加快,喉音呈现粗厉状态,病情发展至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及吞咽艰难,头颈呈现直伸状态,此时病牛的体征症状表现为腹泻、流泪、结膜炎等。
2.2 生殖道型。生殖道型的病牛,感染初期机体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有尿频现象但是尿量稀少。母牛阴道分泌出大量黏稠状脓样分泌物,外阴伴有充血红肿的病灶,发展严重后呈现为小米粒大小的灰色脓包。公牛的包皮、龟头、阴茎伴有充血红肿的病灶,有脓包形成,进而形成溃疡,发展严重后呈现精囊腺坏死,配种能力丧失。
2.3 结膜炎型。结膜炎型的病牛结膜发炎或是角膜混浊。症状较轻者表现为眼睛经常流泪、眼睑有肿胀感、结膜及角膜有明显充血,症状严重者表现为眼睑外翻、结膜有明显脓包、角膜表层有明显白色斑点分布。
2.4 脑膜炎型。脑膜炎型的易感者多为5 个月左右的犊牛,机体温度升高至40 ℃左右,精神呈现兴奋和萎靡交替进行的不稳定状态,且兴奋状态时较多。随后会出现视力减退、磨牙、口吐白沫、分泌失调等症状。
2.5 流产型。妊娠母牛感染该病型,病毒通过母体的血液循环传染给胎儿,胎儿在感染该病毒后的1 周左右死亡,随后被娩出体外。妊娠母牛一旦感染该病,流产率可达到5 成以上。
3 病原学诊断
3.1 病毒分离鉴定。样品的收集根据病牛所感染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别。呼吸道型和结膜炎型可收集眼、鼻内的分泌物,生殖道型可收集阴道内的分泌物,脑膜炎型可收集被感染者的脑组织,流产型可收集被感染胎儿的器官。在一般情况下,该病毒是运用牛肾细胞进行培养,感染后大约4 d 发生病变情况,细胞呈现葡萄状、空洞状排布。
3.2 病毒核酸检测。①免疫荧光检测。用来检查眼结膜涂片、组织切片和细胞培养物涂片中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该检测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②PCR 检测。用来检测鼻拭子、呼吸道以及血清中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该检测方法的优点是检出率高、检疫成本低、检疫周期短、灵敏度高以及应用范围广等。
4 防控策略
4.1 做好预防工作。养牛场应积极做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预防工作。养牛场应远离闹市区,建立在利于排水、能够保持干燥的高地势上。养牛场生产区与员工的办公、休息区域间隔开来。生产区应配备专用车辆,要对进出养牛场的人员以及车辆进行消毒,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养牛场内部,可有效降低外来引入此病的概率。避免从外地进行引种,以降低引入病毒的可能;如需引种,要积极做好检疫工作,引种后应先进行1 个月的隔离饲养,隔离饲养期间进行定期检疫,确认无异常后再与牛群进行混养。
4.2 强化饲养管理。养牛场内应当强化饲养管理。选用的饲料要确认无发霉、变质等现象,并且要做到饲料的合理配比,以保证牛群的营养均衡。选用的饮用水要符合国家标准,要确保饮用水中无细菌及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要避免牛群饲养密度过大,保持圈舍内的环境卫生、干燥、整洁等。
4.3 做好免疫接种。要对牛群及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应当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按照计划对牛群定期免疫接种,可以有效降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概率。同时应进行定期检疫,做到能够及时发现、隔离、消杀携带病毒的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