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嘉州宋笔的制作技艺及传承创新路径

2023-11-25徐立昕杨超群

天工 2023年18期
关键词:乐山毛笔技艺

徐立昕 杨超群

1.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2.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国书画的基本工具,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就毛笔而言,在四川省乐山市(古称嘉州)则有嘉州宋笔(又名中国宋笔)这一标志性产品,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名是由原乐山名笔“妙笔换群鹅”更改而得,其得名与宋代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和黄庭坚有关。嘉州宋笔制作不仅用一般毛笔所用的健毫和柔毫,还开创了以猪鬃这种强豪为主要笔料的先例,抓笔是嘉州宋笔中的招牌产品。

一、嘉州宋笔的历史发展、制作技艺、毫料特点及文化贡献

(一)历史发展

宋笔得名于宋代的两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与黄庭坚。健君在《文房四宝的故事》中记载:据说苏东坡游览嘉州凌云山时,曾用当地制作的一支大抓笔题写了“清音亭”三字,在众人为其书法叫绝时,苏东坡说:“不是我的字写得好,而是这支笔好。”后来黄庭坚也来到嘉州,也用这种大抓笔写下了“方响洞”三字。此后,时人习惯沿用二人选用的这种笔来写字作画,并亲切地称大抓笔为“宋笔”,嘉州宋笔由此闻名天下。

清朝光绪年间,“王永泰笔庄”制作的宋笔是最有名气的,在现当代,宋笔也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追捧,1937 年,著名画家徐悲鸿在用过宋笔后欣然题写了“嘉州产名笔,工艺甲西南”的赞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青云阁”“炳门堂”“一言堂”三家笔庄制作的嘉州宋笔最为正宗。到了1956 年,成都、重庆等地的民间制笔艺人汇集于乐山,成立了“毛笔社”,继承并吸收了川内各地制笔技术之精华,研制了新一代嘉州宋笔。此后,毛笔社更名为乐山毛笔厂,生产的嘉州宋笔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

乐山非遗官网上的《宋笔制作技艺》一文中写道:“著名书法家米南阳先生使用‘中国宋笔’后,非常满意,挥毫写下了‘笔中之首,手中魁星’相赠乐山市毛笔厂。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用中国宋笔题写了‘乐山宋笔,刚劲有神’和‘挥毫落纸如云烟’。国内书画艺术大师何海霞、费新我、程十发、黄胄、钱松岩、李可染、娄师白等也先后为‘中国宋笔’题词作画,对中国宋笔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1 年,乐山市二轻工业局选送“中国宋笔”进京参展文房四宝大会,受到了一致好评,在业内引起震动,许多书画家争相购买。省内外各种报刊相继发表文章,香港《大公报》也对“中国宋笔”进行了高度评价。1982 年,宋笔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1984 年1 月,嘉州宋笔生产工艺被列入“轻工系统第一批科学技术保密项目”,密级为“机密”。2008 年,宋笔被列入乐山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宋笔生产制作工艺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州宋笔可以与宣笔、湖笔相提并论。

(二)制作技艺

嘉州宋笔制作用料讲究、工艺烦琐,不仅继承了宋代抓笔的基础技术,而且在原料和制作上加以发展。全国制笔业原料以“南羊北狼”为主,而宋笔主要采用猪鬃,配以峨眉山地区数种珍贵兽毛合制而成,原料独特。根据乐山市文化馆相关视频内容可知,一支宋笔的制成至少需要两个月,其制作工序可概括为“水作”和“干作”。

首先,将晾晒好的猪鬃根据不同的用笔需求进行搭配,根据所用柔毫、健毫、强毫量多少分为软、中、硬三种类型。其次,经过水作的兼、齐、顿、压、掌五道工序和干作的搅、逗、清、胶、刻五道工序,总计十道工序。

兼:一手捏紧毛料根部,一手以骨梳梳理,剔除绒毛。

齐:将毛对齐骨梳的一边,一手压住毛锋,另一手轻轻往后拉,反复进行,直到毛锋排列整齐。

顿:将毫毛在工具上铺开,靠轻击敲打使毫毛毛根整齐。

压:用两侧木板将毛片坚固,浸入水中。

掌:根据毛笔所需要的长短,切齐毫根,使每一根毫毛的长度都一样。

搅:用小刀将笔筒的凹凸磨平。

逗:将特制的漆放入笔筒中,嵌入选好的毛片做成笔芯。

清:清水中将笔头再一次清洗。

胶:用牛胶涂抹在笔头上将毛笔固定,再一次去除多余的杂毛。

刻:在笔杆上刻下毛笔的厂家、大小号以及相应的文字。

以上每一道工序都体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细心、耐心。

(三)毫料特点

宋笔按柔、健、强毫的用量,分为软、中、硬三类。相关资料记载:“成品宋笔笔锋尖齐、腰力强、弹性好,书画时刚劲有力、不散不乱,蓄墨适度,无论中锋行笔,侧锋取势,点、擦、皴、染无一不佳。”

软性宋笔:以柔毫为主,配以适量的强毫和健毫,主要用于书法,也可作画,书画的线条淋漓酣畅、蓊郁蓬勃。

中性宋笔:以健毫为主,配以适量的强毫、柔毫制成,书写、作画往往荣枯得当,含蕴丰富。

硬性宋笔:以强毫为主,配以适量的健毫、柔毫制成,蓄墨较少,书画时易出现枯笔,主要用于作画,所画山石、老树更显瘦硬苍劲。

(四)文化贡献

前文提到我国一些著名书画家在用过宋笔后都对其赞誉有加,宋笔对地方书画艺术的发展更是功不可没,最显著的影响是直接促进了嘉州画派书画特点的形成。嘉州画派创立于1980 年,是川内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画派。作为其创始人之一的李琼久是那个时代富有开拓精神的国画大师。1977 年,李琼久加入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与李苦禅、蒋兆和、黄永玉、李可染、黄胄、吴冠中、何海霞、关山月等大师同为首批成员,1981年8 月,李琼久“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长6 米,宽3 米的巨幅国画《泸定桥》,影响深远”。“长安画派”主将石鲁为其题词“惜墨如命,动笔为魂”。国画大师何海霞题词“蜀中灵秀,近代画杰”。

李琼久擅用猪鬃笔,也就是宋笔,联系前文提到的宋笔的毫料特点可知,宋笔因猪鬃占比的不同分为软性、中性、硬性,猪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毫料,这就与羊毫、狼毫为主的笔有了明显区别:“也许不写字不画画的人不知道猪鬃笔的厉害,这种笔的笔性很刚,很难驾驭,但一旦掌握了它的特性,就会感觉到笔力好、弹性强、飞白多的奇特效果。”猪鬃笔和其他毫料相比总体偏硬,因此在李琼久的画作中容易出现枯笔,笔触比较毛,易产生虚白效果,配合其简练的笔法和泼墨渲染的画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人物画、花鸟画运笔老辣,线条流畅劲健,用枯笔画人物的头发、鸟兽的轮廓以及藤蔓别具表现力。山水画更能全面突出宋笔的表现特点,吸取了著名画家冯建吾皴擦结合的画法,加以浓淡结合的适度渲染,山石嶙峋,树木蓊郁,大河浩荡的特点得以淋漓尽致体现,经过李琼久的运用,宋笔在展现人物、花鸟、山水,尤其是嘉州的峨眉山、大渡河、大小凉山等地的景色特点方面优势明显。此外,在书法方面,李琼久吸收了汉代摩崖石刻的笔法,并用宋笔加以表现,点画苍劲古拙,别具一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宋笔是嘉州画派绘画特点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由于大师的引领,嘉州画派的画家以及乐山当地高校国画专业的学生都对宋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也成为宋笔艺人坚持制作宋笔的动力。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宋笔的困境

(一)生存空间被压缩

1.使用范围缩小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钢笔、签字笔以及手机、电脑的普及,传统的笔、墨、纸、砚已经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书写工具的迭代和文字载体的更新使得毛笔不再成为主流的书写工具,毛笔的衰落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毛笔已被排除在日常书写工具之外,其使用范围仅限于书画创作。当然这是毛笔共同的命运,而宋笔相较于湖笔等,使用人数更少,衰落就更加迅速。

2.销售渠道狭窄

目前,宋笔依靠自然销售,喜欢书法、绘画的人才会上门购买,属于被人“发现”然后购买,而非被人“看见”然后购买。“发现”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导,而“看见”是以品牌影响力为主导,目前,宋笔在乐山书画界知名度较高,而在此圈子之外则影响力小,所以总体销售惨淡。

(二)技艺失传

当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收徒难的尴尬状况,嘉州宋笔也不例外。据宋笔制作者胡小平回忆:“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宋笔生产的鼎盛时期,每年生产数十万支。” 宋笔制作技艺目前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华业在2013 年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工艺繁复,目前还在一线专职从事宋笔制作的人有10 个左右,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再学习这一古老的手艺了。”在他看来,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经营状况,而是宋笔制作技艺的失传。他曾经想教一些徒弟,但处于信息化时代的年轻人,很难耐得住寂寞。由于宋笔制作工作艰苦、薪金待遇不高、市场前景堪忧,导致时至今日依然招徒难。

在嘉州宋笔历史上占一席之地的“青云阁”笔庄,创始于1907 年,当时“青云阁”是一个双门面的店铺,规模大、经营品种多,在当地知名度很高。而如今的“青云阁”在顺城街是一个门头低矮、只有几十平方米的小店面,鲜有人问津;当初的“青云阁”有着自己完备的生产车间,而如今却缩减为20 多平方米的简陋作坊。现在只有四五个工匠仍然在默默坚守,承担起嘉州宋笔传承的重任。

(三)经济价值低

嘉州宋笔是无形文化遗产,虽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但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嘉州宋笔采用纯手工生产,其产量限制了嘉州宋笔的市场占有率,也进一步限制了嘉州宋笔总体的经济价值。产量制约市场,市场制约知名度,知名度制约产量……这种恶性循环也是嘉州宋笔经济价值低的原因之一。也有文章指出,嘉州宋笔除了作为手工艺品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外,“从价值流量来说,宋笔可以通过保护性开发而产生持续的服务价值,并在特定市场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

三、嘉州宋笔的传承创新路径

(一)加大宣传力度

目前,除通过中央电视台以及乐山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宣传外,还应该通过一些影响大的网络平台对嘉州宋笔的历史文化和制作技艺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提高其知名度;通过开展嘉州宋笔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发展壮大非遗传承的地方群众力量以及年轻人队伍。将嘉州宋笔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相结合,扩大其影响力;结合乐山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如乐山大佛等进行协同开发,构建文化与经济双创运行机制。

(二)创新生产方式

嘉州宋笔工艺全程没有机器参与,具有“慢工出细活”的性质。嘉州宋笔基本等同于大抓笔,这一品类既是嘉州宋笔的拳头产品,又是制约其发展的原因。在大抓笔的光辉下,嘉州宋笔的其他种类显得黯淡无光,尤其在匠人短缺的今天,只能将稀缺的人工投入最具代表性品类的生产。在工业化时代,嘉州宋笔制作必须紧跟时代浪潮,积极拥抱现代机械化生产。考虑到嘉州宋笔的特殊性,应采用人工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人工保证品质,机械化保证效率,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效率,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拓宽生产品类。同时要保留一些全手工的宋笔品类,充分体现其作为非遗的技艺价值。

(三)构建乐山宋笔数字化交流平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工艺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对嘉州宋笔的制作过程进行记录、传播与交流,提高传播效率、扩大传播面。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传播嘉州宋笔制作技艺,既方便快捷,又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也应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虚心听取其意见,采纳其合理的建议,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此外,还要加强嘉州宋笔制作手艺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扩大嘉州宋笔制作技艺的交流圈。在嘉州宋笔制作技艺传播过程中,应积极借鉴其他传统技艺的传承经验,将宋笔制作技艺中的文化价值挖掘出来并加以创新传承。

(四)政策扶持

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嘉州宋笔制作技艺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扶持。比如组织传承人远赴宣笔、湖笔的生产地进行深入考察,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学习;组织传承人参加相关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民俗展览、文博会等活动;积极宣传,引导、鼓励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嘉州宋笔制作行业;加大对传承人的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从而激励其做好项目传承和传播工作,扩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猜你喜欢

乐山毛笔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画画小工具 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