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调研报告
2023-11-25俞金燕
侯 岭,魏 冉,俞金燕
(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1400)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四个最严”要求。唯有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才能让老百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信心。从源头上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能有效杜绝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监管过程中的一种高效、精准的手段。因此,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产品生产及用药情况
米东区总面积3407.42 km2,区辖5镇2乡,81个行政村,其中涉农71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11.6万人,耕地面积19500 hm2,农业农村经济占据全市“半壁江山”,初步形成优质米、蔬菜、食用菌、畜禽养殖、林木花卉和休闲观光等六大产业基地,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菜篮子”“肉案子”“奶瓶子”等生产基地。
2023年上半年,米东区农作物种植面积共计13000 hm2,其中种植的蔬菜与水果主要有普通白菜、大白菜、菠菜、芹菜、辣椒、豇豆、刀豆、番茄、茄子、苦瓜、丝瓜、西葫芦、黄瓜、瓠瓜、萝卜、结球甘蓝、甘薯、葡萄、西瓜、甜瓜和桃等。种植业农药使用情况如下。①使用杀虫剂类农药25种,包括毒死蜱、克百威、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噻虫嗪、虫螨腈、腐霉利、辛硫磷、氯氰菊酯、灭蝇胺、哒螨灵、三唑锡、乙螨唑、烯啶虫胺、吡蚜酮、联苯菊酯、虱螨脲、氟虫氰、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②使用杀菌剂类农药13种,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百菌清、辛菌胺、嘧菌酯、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甲基硫菌素、硫酸链霉素和甲霜恶霉灵。③使用除草剂类农药2种,包括辛酰溴苯腈、苄嘧磺隆。④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1种,为芸苔素内酯。
2023年上半年米东区养殖业完成情况为牛出栏量4.65万头,羊出栏量10.79万头,生猪出栏量3.12万头,禽出栏量50.2万只,蛋产量为0.48万t,奶产量为0.49万t。常用兽药有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等。
2 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
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承担着米东区全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该检测中心于2008年11月成立,下设3个乡镇监管站。检测中心2013年首次通过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双认证”考核,取得了48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和9种检测方法;2021年顺利通过了“复评审”考核,取得了97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和16种检测方法。
3 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3.1 检测中心认证参数少、针对性不强
判断一种农产品是否有农药残留,需依靠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专业仪器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检测分析,通过定性定量确定其所含农药种类及含量。在检测过程中检测参数的选择尤为重要,检测中心目前认证通过检测参数97个,存在参数类型少,同类型参数占比大的问题,未能根据米东区生产基地常用农药进行认证,针对性不强,导致检验检测工作覆盖范围单一,检验检测工作的价值未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3.2 检验检测设备配备不足
检验检测设备是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前提[1]。目前,检测中心仪器设备配备不足,大型检测仪器只配备了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不能满足大批量实验检测要求,且检测仪器老旧,有些检测项目无法较好地完成,这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液相色谱仪检测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的国家、行业标准虽多,但是标准中涵盖的参数少。磺胺类、氨基甲酸酯类、苯甲酰脲类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步骤复杂,开展一次实验所能检测的项目少、耗时长,且有些参数分离效果不好,导致工作效率低。
3.3 检测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
米东区属于偏远地区,人才引进难度大。检测中心人员数量偏少,存在一岗多责、轮岗频繁的情况。检测工作对检测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高,检测人员兼任其他岗位、频繁换岗均会影响检测队伍的检测技术水平,极不利于检测队伍的稳定性。此外,由于经费有限,基层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机会少,很难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这会导致仪器出现问题不会解决、实验数据不达标找不到原因、质量体系不能很好地建立和运行,种种问题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造成影响。
3.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米东区已逐步建立了区、乡镇、村三级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村级监管层面的问题较突出。村级协管员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关键,直接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指导和监管,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村级协管员的作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至关重要。米东区村级协管员大多为村干部,村委会工作繁杂,身兼多职。此外,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村级协管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都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能得到很好的运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隐患[2]。
4 对策和建议
4.1 有针对性地增加检测参数
为切实保障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对全区农产品进行更精准、更有效的监测,检测中心需扩大检测范围,增加的检测参数种类应包含禁限用农药、本地常用农药等,其原因如下。①为了杜绝一些不良商家非法售卖禁用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兽药,同时为了防止种植户、养殖户滥用禁限用农兽药。②为了预防本地种植、养殖品种发生变化,所使用的农兽药种类增多。③考虑到本地冬季较长,种植时长较短,冬季蔬菜瓜果供应大部分来源于外地,为了防止外来农产品中含有非本地常用农药,也需对其他非本地常见的农药检测参数进行扩充。增加检测参数覆盖面将对米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4.2 加大检验检测设备的投入
为及时完成检测任务,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检测中心需加大仪器设备的投入,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在开展检测工作中根据农产品检测项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确保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仪器设备的合理配置、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管理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满足检测工作要求,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对使用频率高、易漂移、检定周期较长的仪器设备要编制仪器期间核查方法,确保检测过程功能正常、结果稳定可靠[3]。仪器管理员按照设备操作与维护规程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期间核查,做好相关记录。当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或失准时,设备使用人应对以前所做的检测进行检查,确认是否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如造成影响需进行追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4]。
4.3 稳定检测人员队伍、提升业务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与检测人员业务水平密切相关,不能频繁更换检测人员,检测中心要建立一支精业务、高素质的专业型技术人员队伍。
对于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新进人员从事检测工作、原有人员调换岗位从事新的检测工作等人员,均需进行上岗考核,且考核结果合格后,由技术负责人确认,中心主任批准方可上岗。中心应根据考核结果填写人员上岗证,准确标注能从事的项目、准许操作的仪器设备等有关信息。检测人员的日常例行考核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知识、标准化、计量、抽样和检测技术能力的考核。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必须做到在“守底线”的基础上“拉高线”,争取专项资金投入,保障实验室体系的安全运行。农产品检测技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检测人员需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5]。中心应根据检测任务要求、技术发展规划,由技术负责人及时制定各类人员的中长期(一般为2~3年)培训计划。在此基础上,根据新进人员、换岗人员以及新项目、新方法、新任务、新仪器等情况变化的技术需求,同时针对中心检测技术的薄弱环节等,及时制定各类人员的短期(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可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如授课或实际操作的培训、讲授为主或互动为主的培训。加大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力度,提升检测能力,便于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要求。
4.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宣传培训工作
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工作要求,完善区、乡镇、村三级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发挥三级监管体系带动引领作用,做到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亮牌公示。目前,米东区已有乡镇监管站3个,配备了2名具有乡镇监管经验的硕士研究生担任监管站站长,全面负责本片区网格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并选派了70名村级协管员做好村级巡检工作。积极落实村级协管员考核机制,采取“月评季汇年总结”的方式进行全年绩效考核,提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需加大对村级协管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禁限用农药知识、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等培训,使他们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意识,提升业务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在村级监管层面得到有效夯实。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6]。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积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工作,将辖区内生产经营合作社录入国家、自治区追溯体系建设平台,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规范使用追溯平台。在全区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做好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生产经营主体主动贴标上市,为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起到支撑作用[7]。
5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工作,可从源头上遏制质量安全风险。检测机构应做好基地调研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对认证参数进行筛选,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不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为本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