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拒绝言语行为实证研究综述与展望
2023-11-24金陵科技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章凤花
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研究以来,言语行为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话题。最早受到语言学家关注的言语行为如:道歉(Cohen &Olshtain 1981),抱怨(Olshtain &Weinbach 1987),恭维(Wolfson 1983),请求(Blum-Kulka &Olshtain 1986)等。随着Beebeetal.(1990)的发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拒绝言语行为。Brown &Levinson(1987: 65-66)指出有些言语行为伤害面子。拒绝因为其内在特性,容易引起对面子的伤害,成为二语习得的难点,如何拒绝对本族语者来言都非易事,更别说二语习得者了。拒绝因此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的症结(sticking point)言语行为(Beebeetal.1990: 56-57)。学者们从母语视角、二语视角以及跨文化对比视角,对拒绝言语行为做了较为充分的研究,母语环境下的拒绝语用研究聚焦社会文化习俗对拒绝策略的规约,着重语用策略的社交语用视角对语用策略的影响,如直接间接拒绝、拒绝策略的内外修饰成分,交际者协商拒绝付出的努力(Mitigation),即在保持礼貌、不伤及面子的前提下实现了拒绝。二语习得视角的拒绝语用研究较为广泛,主要包含以英语为目标语的不同语种学习者:如汉语(Chen 1996)、日语(Gass &Houck 1999),及波斯语(Allami &Naeimi 2011)等;其他目标语研究,如德语(Barron 2003)、西班牙语(Félix-Brasdefer 2004),及阿拉伯语(Morkus 2018)等。
以拒绝语用研究作为研究对象,有三个原因:第一,拒绝语用因其内在特性,容易引起面子伤害,拒绝的实现往往需要多次话轮转换,多个拒绝策略合并重复使用,拒绝言语行为不但是二语习得的难点,更是有趣的研究话题。第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研究关注到拒绝语用研究,二语研究视角尤多,最近的相关发表可以看出,拒绝语用研究正持续引起学者们的关注(Al-Gahtani &Rover 2018; Chang &Ren 2020),且研究视角及内容愈加多样化,如评定量表有效性(Lietal. 2019)。可见,拒绝言语行为一直处于二语语用习得研究前沿(见下文)。第三,丰富的研究视角使拒绝言语行为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作为较早且研究较为全面的言语行为之一(Beebeetal. 1990; Chen 1996),该方面的综述研究目前还较为缺乏。及时对拒绝言语行为国外发表情况进行梳理,将有助于了解该言语行为的研究动态,为语用教学及教材,尤其是二语语用教材开发、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提供启示,为国内外其他言语行为可行性研究视角提供依据及借鉴,同时也有助于了解拒绝言语行为本身研究的可行性视角,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
2. 研究问题
当下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为:
1) 国外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概况如何?
2) 国外关于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视角、主题、对象、语料收集工具、语料来源都有哪些?
3) 未来关于拒绝言语行为和其他言语行为的研究视角及方向有哪些?
3. 研究设计
参照以往相关研究(李民、陈新仁 2018;任伟、李思萦 2018;张涛等 2019)文献梳理中的数据检索方法,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收录为文献语料库来源。输入主题为refusal speech acts 或含 refusal strategies或含L2 refusals,选择文献类型为Article,语种为English,初次检索1601篇文献,精练期刊来源学科为linguistics和language linguistics两个领域。经过两步筛选,共搜索英文文献122篇,再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不相关文献(包含研究内容不相关的文献以及有关书的章节的文献),最终获得96篇拒绝语用研究英文文献,其中91篇为实证研究。为使文献搜索尽可能准确,作者对文献进行两次检索,两次检索截止日期分别为2021年2月11日和2021年2月24日,两次检索文献结果相同。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拒绝语用”国际发表研究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现状,提出相应的展望,以期为国内外拒绝言语行为和其他言语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发表概况
国外拒绝语用发表概况统计如下,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发表达13篇,是现有发表量最多的一年(图1)。据统计,国外拒绝语用发表以实证为主,96篇文献中有91篇文献为实证研究,5篇理论研究文献,实证研究的比例为94.8%。国际高发文量作者有Naoko Taguchi(7篇)、Wei Ren(4篇)、Yuh Fang Chang(3篇)、J. C. Félix-Brasdefer(3篇)、Spyridoula Bella(3篇)以及Farzad Sharifian(3篇)等学者。他们对以日语、汉语、西班牙语、希腊语以及波斯语的一语或二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做出研究。在文献被引方面,Félix-Brasdefer(2004)具有最高引用量,该文献主要研究语言学习环境,即目标语社区居住时长对以西班牙为目标语的二语学习者拒绝语用能力的影响。其次,Nelsonetal.(2002)对埃及阿拉伯语和美国英语中的拒绝语用策略跨文化对比视角研究和Allami &Naeimi(2011)中的伊朗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均为高被引文献(表1)。
图1 国外拒绝语用发表概况
表1 较高发文量作者及高被引文献
4.2 研究内容
近年来,二语语用研究呈现出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和理论(Taguchi &Rover 2017; 任伟、李思萦 2018)。在研究内容上以语用能力研究为主,仅有一篇是关于拒绝语料收集手段的研究(Sasaki 1998)。该研究对比二语拒绝语用语料收集工具的问卷法和角色扮演,验证了以往的及被后来更多语料研究证明的结论,即角色扮演收集的语料更长、更具有变化性(Beebe &Cummings 1985; Yuan 2001)。
4.2.1 研究视角
拒绝言语行为包含母语视角、目标语(主要指二/三语)和对比研究以及通用语视角(表2)。占比最多的是目标语领域研究,占比51.6%,其次为母语视角,占比27.5%,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共14篇,占比15.4%(表2)。
表2 拒绝言语行为研究视角
母语视角的研究以某一母语环境下的拒绝语用策略描述研究为主,如希腊语(Bella 2009)、汉语(Pan 2012),以及西班牙语 (Félix-Brasdefer 2006) 等。二语视角的研究包含以英语作为目标语及其他语言作为目标语的二语语用习得研究。前者如汉语(Ren 2014)、波斯语(Shishavan &Sharifian 2016)、德语(Glaser 2016),以及阿拉伯语(Al-Gahtani &Rover 2018)。后者如西班牙语(Félix-Brasdefer 2004)、日语(Taguchi 2009)、希腊语(Bella 2014),及汉语(Su &Ren 2017)等。对比研究包含不同语言及同一语言地区变体之间的比较以及跨文化视角的对比。拒绝言语行为的跨文化对比研究,如阿拉伯语与英语(Nelsonetal. 2002)、西班牙语与德语(Siebold &Busch 2015);同一语言不同变体之间的比较,如埃及阿拉伯语与沙特阿拉伯语(El-Dakhs 2018);以及多语背景下英语作为二语和作为三语的对比研究(Stavans &Shafran 2018)等。
可见,拒绝言语的国外研究偏重目标语视角研究,其次为母语视角研究。目标语及母语视角仍是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的重点,相对于前二者对比视角研究比较少。
在入射光线上取一点A,使AO = 1,设A在水平面上的射影为H.在反射光线上取一点B,使BO = 1.以△OBH为底面,AH为侧棱,作直三棱柱OBH-IJA(如图5).
4.2.2 研究主题
拒绝言语行为以描写语用策略为主(45.1%)(表3),包含母语、目标语语境下语用策略的描写。主要聚焦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及影响语用策略的社会文化因素,如年龄对语用策略的影响(Bella 2009)和情景因素(contextual variables)等语用参数的不同方式与程度的作用和互动。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情景下拒绝交际双方如何更好地协商拒绝,以维持良性的人际关系。其中论述较多的为礼貌视角,尤其是使用面子理论来阐述不同社会文化因素对面子协商的文化规约(如Félix-Brasdefer 2006)。其次,以目标语视角来研究二/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表现(19.7%)和发展(27.5%)(表3)也占了相当比例。语言能力描写通过对比二语习得者的语用特征与母语使用者的语用特征,同时揭示语用迁移的发生与二语水平的关系(如Allami &Naeimi 2011)。由于两种文化差异,目标语学习者过度的依赖间接交际策略,表现为在二语拒绝中很少使用直接拒绝策略和频繁使用带有具体和重要细节的借口/理由,这些研究通过描述不同水平的语用能力与目标语使用者的差异,侧面阐明语用教学的必要性(Al-Gahtani &Roever 2018)。语用能力发展也是目标语视角研究的重要议题,如任务难度对二语口语输出的影响(Taguchi 2007b),语用理解能力的发展(Taguchi 2007a),语用可教性以及双语对第三语语用知识习得的影响(Soler 2012),出国语境/目标语环境对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Félix-Brasdefer 2004; Ren 2014),语用能力发展模式(Bella 2014; Lee 2010)等。其他议题还包括,教学干预对语用能力习得的影响(如Glaser 2016),多语者在多语语境下的外语习得(Stavans &Shafran 2018)等。
表3 拒绝言语行为研究主题
从研究主题看,母语、对比及通用语视角的拒绝语研究以语用策略的描写为主。目标语视角的研究以二语学习者的拒绝语用能力发展及培养研究为主。关注学习者语用能力表现的同时,相当篇幅的研究关注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研究。语用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关注的视角为:显性或隐性教学干预对学习者语用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学习环境对语用能力培养的影响。相较于其他视角,目标语视角的拒绝语用能力的研究主题较为丰富,重点关注语用能力发展及培养的同时,少量的研究也关注到了教学视角的语用测试及评估,及语料收集等研究。
4.3 研究对象
语用能力研究尤其是跨文化跨语言及横断面的研究对象为两组及以上。按照年龄来分,研究对象人群可分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群体(下页表4)。学生群体以大学生为主(49篇,占全部文献53.8%),包括少数青少年(Lee 2010)及小学生(Chang &Ren 2020)。按照研究对象群体特征可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又可以分为本族语者(如Allami &Naeimi 2011)和其他身份关系群体。这些群体包括:亲朋好友(Koutlaki 2002)、同事工友(Dalyetal. 2004)、警察与疑犯(Newbury &Johnson 2006)、医生与病人(Li &Mayouf 2009)、移民群体(Riddiford &Holmes 2015)、保姆与婴儿(Burdelski 2015)、老板与员工(Al Okla 2018)、销售和顾客(Samaali &Bayouli 2019)、教师与学生(El-Dakhs 2020),以及英语作为通用语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工作场所的商务群体研究(Decock &Spiessens 2017)。
表4 拒绝言语行为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视角来看,以大学生研究为主,同时不少研究关注到了其他社会群体。而其他年龄段的研究较少,如中小学生、研究生以及老年语言学习者等。
4.4 研究工具
拒绝言语行为研究运用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手段,引发和自发语料都占了相当比例(表5)。最常见的语料收集工具有:话语补全测试(37.2%)、角色扮演(25.5%)和民族志的观察(17.0%)和访谈(17.0%)等。引发语料以话语补全测试和角色扮演最为常见,自发语料中常见的有观察法和访谈法。另外,学者们常结合两种工具一起收集语料,如角色扮演和回顾性口头报告(表5)。
从研究工具视角来看,综合运用了多种语料收集手段。相对于自发语料,引发语料仍是拒绝言语行为研究最常用的工具手段。
4.5 研究语料
4.5.1 拒绝类型
Chenetal.(1995)将拒绝的触发言语分为四类:请求、邀请、建议和给予。在91篇实证研究的语料中,请求类拒绝文献占47篇,占研究文献的一半以上,邀请占36篇,给予占25篇,建议占24篇(表6)。以常见的四类拒绝引发言语行为(请求、邀请、建议和给予)为语料类型,没有明确标示具体引发语料的有25篇。另外9篇为常见引发语料类型以外的拒绝引发言语行为。统计发现能够引起拒绝言语行为的言语类型不止常见的四种,如问询(Newbury &Johnson 2006)、抱怨(Decock &Spiessens 2017),及称赞(Lietal. 2019; Zhuang &He 2020)等,这些言语行为同样可能引起交际对象的拒绝。
表6 拒绝言语行为引发语料类型
4.5.2 语料来源
语料类型包含自发语料(Natural occurring data)和引发语料(Elicited data/simulated data),或两者语料兼有。拒绝言语行为研究的主要语料采集手段以引发语料为主,共66篇,占全部研究的72.5%;自发语料为18篇,占全部语料的19.8%;少部分语料采用了自发与引发语料相结合的方法,共7篇,总占比为7.7%(表7)。
表7 拒绝言语行为语料来源
4.5.3 语料类型
从语料类型来看,以日常话语语料为主(占比80%),也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机构话语的研究(20%)(下页表8)。其中日常话语语料中最常见的语料类型就是日常会话,大部分为模拟日常话语,也有一少部分以电视剧文本为研究语料(2篇)。机构话语涉及的语境场景相对丰富,包括商务话语(10篇)、教育话语(2篇)、学术话语(1篇)、医疗话语(1篇)、护理话语(1篇)、侦讯话语(1篇)、咨询话语(1篇),以及营销话语(1篇)。
表8 拒绝言语行为语料类型
从拒绝言语行为的引发言语类型来看,请求、建议、邀请、给予各占了一定比例。其中,较多研究关注请求类型;从语料的触发类型来看,自发语料占相当比例,但引发语料仍是主要语料来源;从语料类型来看,日常语料占了相当篇幅的比例,相对于机构话语,以日常语料研究为主。
5. 未来展望
通过上述综述,对国内外语言行为研究及二语语用习得的展望如下:
1)不礼貌视角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对语用学的兴趣激增,其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礼貌理论作为理论框架”(Zhuang &He 2020)。礼貌视角一直是二语拒绝语用研究关注的重要理论视角(如Beebeetal. 1990),至今礼貌视角仍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解释理论框架之一(如Chang &Ren 2020)。因拒绝言语行为内在固有的面子威胁性(Brown &Levinson 1987),已有研究往往聚焦其礼貌视角的社会语用学解释,探讨在人际互动中交际者如何缓和因拒绝可能带来的对被拒绝者的面子伤害。拒绝言语行为引发语料类型的统计表明,总体语料类型都属于Chenetal.(1995) 提出的四种拒绝引发言语行为(请求、邀请、给予和建议)。很多言语行为都可以引发拒绝(Reichl 2018: 257),综述梳理也发现如恭维、道歉、感谢、批评、抱怨等言语行为皆可引发交际对象的拒绝。对道歉、批评、抱怨等的拒绝往往会引发被拒绝者的消极情绪。鉴于此,笔者建议从引发语料类型及理论视角拓宽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关注不礼貌视角(Culpeperetal. 2017)分析,研究其他可能引起拒绝的言语行为类型。
2)语用纵向发展研究。该话题向来都是二语语用的关键核心与焦点所在,二语习得的目标是能够熟练地用目标交流,实现言语交际意图,即how-to-say-what-to-whom-when(Bardovi-Harlig 2013: 68)。目前该方面的关注还有待提高(Ren 2015; 任伟、李思萦2018),这主要是因为二语语用研究过多地关注学习者的语言使用,而不是语用能力的发展。“至今为止,二语语用习得一直处在二语习得的边缘位置”(任伟、李思萦2018: 19)。综上对91篇文献的研究主题分析,仅27.5%的研究关注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发展,明显少于对学习者语用表现的描述(45.1%)(表3)。此外,现有二语语用能力研究往往都是横断面视角,纵向研究不足(李民、陈新仁 2018)。因此,需要从二语学习者的语用产出及接受能力两个方面同时研究学习者语用能力的纵向发展(Ren 2015; 任伟、李思萦2018)。长线跟踪研究能更深入、更全面、更细致地揭示二语语用习得规律,给二语学习者、二语教学及二语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提供更多实证依据。从多角度,如学习者二语水平、学习环境/语境、个体认知差异等关注对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影响。
3)研究对象群体及语料类型多样化。文献梳理发现国外二语拒绝言语行为的研究对象53.8%为大学生(表4),较少关注如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成年人等其他群体。国内二语语用能力的综述也表明,研究主要聚焦大学生群体的二语语用能力(章凤花 2021)。丰富研究对象,关注如儿童语言的发展、移民人群、医患群体、跨国公司工作人员以及多语者,有助于实现研究场景及研究人群多样化。就语料类型而言,国外拒绝语用发表以日常话语为主(80%),虽关注到机构话语的研究(20%),相比较而言,机构话语的探讨还有较大空间。赵森林、冉永平(2020)指出要多关注边缘领域对语用理论建设的补充完善作用。未来研究在聚焦日常话语的同时,还要增加机构话语的研究,如法庭话语、侦讯话语、医疗话语、课堂话语及营销话语等不同语境下不同社会身份的话语研究。从语言水平、年龄、性格、学习时长、互动场景等个体认知差异及二语习得环境视角关注不同场景及不同对象群体二语语用能力,能为二语语用习得提供更全面的研究视角,丰富二语语用习得规律的探索,进而为二语语用能力发展及研究提供更全面的图景。
4)自发语料的收集。因社会变量的可控性及可以较短时间收集到研究所需语料的便捷性,引发语料往往成为二语语用研究主要的数据采集手段,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语篇补全测试(DCT)。文献显示40%以上的二语研究采用该数据采集方法(Nguyen 2019)。一项国内综述研究也表明DCT在二语语用能力研究的广泛使用度(章凤花 2021)。而自发语料因其收集耗时、变量的不可控性在二语语用研究方面应用相对不足。引发语料为拒绝二语语用国际研究的主要来源(72.5%),自发语料以及自发语料结合引发语料的研究为27.5%(表7)。对国外二语语用能力的研究方法的述评也表明,真实语料的收集是二语语用能力的重要发展方向(张涛等 2019)。可见,自发语料的研究还有较大空间,如个案研究、访谈、日记、录音录像、参与式观察等民族志的真实语料收集。
6. 小结
拒绝语用国外研究综述,一方面能够为拒绝语用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能够为其他语言行为的研究以及语言能力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视角和方法论启示。现有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内容主题、理论视角、路径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研究空间。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就要从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路径等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对研究视角、内容和主题进行拓展与充实,如“未来展望”里提到的一些内容和主题。对国内学者而言,需要关注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对促进汉语语境下和谐人际关系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拒绝言语行为的普遍性特征考察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综述为国内二语语用研究提供更多的内容视角,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实证视角研究,目前国内二语语用的实证研究比例并不高。虽然近年来国际上二语语用的研究呈现良好的增加势头,呈现出新的研究理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Taguchi &Roever 2017),但国内二语语用在上述几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无显著变化(任伟、李思萦 2018)。多角度全方位地关注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全面系统地描述语言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及规律,对我国的二语言语行为研究、外语语用教学以及二语语用教材开发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以拒绝言语行为为研究视角,未能做到全面综述其他言语行为,以及关键词的设置可能导致一些相关研究未能收集在其中,为本文的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