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测定中的应用分析
2023-11-24于海波
于海波
现阶段, 随着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2 型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呈现出了逐年上涨的势态。有文献研究表明[1]: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并不会表现出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 但患者若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受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损害其大脑、心脏、肾脏以及视网膜等器官组织,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2 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机体中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引发的蛋白质、脂肪以及糖分代谢异常。2 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开展检查与诊断能够降低其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 同时也能够有效遏制疾病进展[2]。在对2 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生化检查时, 最常用的指标包含血清TG、糖耐受、血糖等, 上述生化检验结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患者血糖改变情况, 另外也能够反映患者当前血脂情况。本研究为了探讨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在2 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测定中的应用价值, 进行此次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15 日~2022 年6 月15 日本院收治的11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诊断, 患者符合卫健委最新颁布的关于2 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受试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 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自愿参加实验调查者;资料完整者;依从性良好者;确诊为2 型糖尿病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者;拒绝参加实验调查者;临床资料缺失者;癌症晚期者;机体免疫力障碍者;精神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重度糖尿病并发症者。现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控制组和参照组, 每组55 例。控制组中女20 例, 男35 例;年龄35.51~76.39 岁,平均年龄(63.68±9.39)岁;病程0.59~20.14 年, 平均病程(7.25±4.30)年。参照组中女21 例, 男34 例;年龄36.29~77.25 岁, 平均年龄(64.11±9.28)岁;病程0.61~20.27 年, 平均病程(7.36±4.3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实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受试者均于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下开展相关指标检测, 3 d 后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第二阶段:参照组不接受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控制组接受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的具体方案如下。
1.2.1 检验前质量控制 ①培训环节:医院方面针对所有参加人员开展为期1 周的培训工作[3];②规范原有检验流程:院方结合相关规定以及要求制定出标准化生化检验操作流程;③生化检验单管理:要求生化检验单记录一定要规整、字迹清晰, 确定检验时间、检验项目及检验人员等相关信息;④样本收集: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 确定无误之后进行采血, 完成采血工作之后第一时间送检;⑤收集样本时间: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各类检验指标需求, 在适当的条件下开展取样工作。
1.2.2 生化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 本实验应用日本东芝公司所生产的TBA120FR 型生化检验设备对2 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生化指标测定, 实施生化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如下:①工作人员需确保全部实验试剂以及设备符合院方所制定的要求;②工作人员在取得检验样本后需要核对相关信息, 并在2~4 h 完成相关检验项目[4];③在实施检验样本上机前, 工作人员需要认真核对相关信息, 保证申请单和检验项目相符合, 同时也要确保检验需求和实际检验样本量相符合;④结合骨代谢血脂以及血糖指标, 工作人员针对离心数据要求开展离心操作;⑤开展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流程进行有关工作。
1.2.3 生化检验后质量控制 ①工作人员须认真审核检验结果;②工作人员需依照既定流程规范保养生化仪器, 按时关机;③医生需要对检验结果加以深入性评估, 倘若存疑, 需要重新开展检验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生化指标、生化指标变异系数以及偏倚。生化指标包括HDL-C、LDL-C、TG、TC、HbA1c、2 h PG、FBG。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化指标对比 第一阶段, 两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 控制组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 水平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第二阶段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 水平均高于本组第一阶段,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生化指标对比( ±s)
注:与参照组第二阶段对比, aP<0.05;与本组第一阶段对比, bP<0.05
指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控制组(n=55) 参照组(n=55) 控制组(n=55) 参照组(n=55)HbA1c(%) 8.32±1.56 8.37±1.49 8.41±1.54a 9.04±1.33b FBG(mmol/L) 7.67±1.72 7.76±1.58 7.73±1.63a 8.66±1.49b 2 h PG(mmol/L) 10.59±2.14 10.75±1.87 10.51±2.16a 11.64±1.61b TC(mmol/L) 6.14±0.91 6.10±1.13 6.13±0.92a 7.15±0.65b TG(mmol/L) 2.37±0.78 2.44±0.66 2.38±0.76a 3.23±0.56b LDL-C(mmol/L) 4.19±0.58 4.25±0.65 4.21±0.59a 5.18±0.50b HDL-C(mmol/L) 1.44±0.52 1.46±0.48 1.46±0.48a 2.24±0.36b
2.2 控制组生化指标变异系数以及偏倚对比 控制组第一阶段的生化达标率为98.18%(54/55), 与第二阶段的94.55%(52/5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控制组生化指标变异系数以及偏倚对比(%)
2.3 参照组生化指标变异系数以及偏倚对比 参照组第一阶段的生化达标率为96.36%(53/55), 高于第二阶段的85.45%(47/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参照组生化指标变异系数以及偏倚对比(%)
3 讨论
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方式, 做好生化检验的质量工作, 能达到提升检验结果精准度的目的。精准化检验结果是对患者选择科学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5]。所谓质量控制, 主要是指为了取得既定的质量要求所采用的系列性活动以及作业技术。质量控制通过监视质量本身形成的过程, 有效消除质量环中全部阶段出现的不满意效果或者不合格因素[6], 经此机制达到既定质量要求, 获取目标收益。开展质量控制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能满足相关要求,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可以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度,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精准度对于疾病治疗有重要的促进意义。2 型糖尿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监测其骨代谢指标以及糖脂代谢指标意义重大[7-9]。基于此, 对患者开展临床生化检验发现, 工作人员需强化对相关样本质量控制。
所谓生化检验质量控制, 主要是指开展样本检验前、检验过程中以及检验后利用有关技术手段开展管理和控制工作。本实验从生化检验前患者准备、样本收集两方面入手, 科学认定检验时间、收集样本具体量、样本送检时间、运送时间等, 在根本上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最终结果的不良影响[10-12]。此外值得说明的是, 在2 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生化检验过程中试剂可能对相关结果造成直接影响[13], 因此, 工作人员一定要参照试剂盒说明书完成操作, 并开展行之有效的室间控制以及室内控制。在完成检验之后, 应由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人员一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检验结果, 并针对存疑结果进行二次检验[14]。研究表明, 经生化检验质量控制能够确保2 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检验结果的精准度[15]。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阶段, 两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 控制组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水平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第二阶段的HbA1c、FBG、2 h PG、TC、TG、LDL-C、HDL-C 水平均高于本组第一阶段,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第一阶段的生化达标率为98.18%(54/55), 与第二阶段的94.55%(52/5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第一阶段的生化达标率为96.36%(53/55), 高于第二阶段的85.45%(47/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严谨的质量控制能够高效规避人为因素在生化检验过程产生的不利影响, 可有效提升2 型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检验达标率, 该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