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合思维策略
2023-11-24浦业玲王会光
浦业玲 王会光
学科融合指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取得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的学习效果。学科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全面、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事物。学科融合可以通过交叉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了解知识体系的结构和演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培养跨学科能力。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跨学科能力包括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综合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融合教学思维打破了学科、课程和资源的边界,通过一门学科的向外辐射,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将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模式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要求,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最佳选择。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认知能力的提升、探索能力的拓展非常重要,并且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
开展跨学科融合式教学,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融入其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树立跨学科课程融合的理念,将课程结构综合化是顺应课改要求的重要举措。在跨学科课程融合教学中,确立相关的统一主题,找出不同学科的交叉内容,减少了因单学科教学内容重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丰富、有趣、发散式的融合课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拓展课堂广度,有效提升课堂有效性。因此,如何围绕一个统一主题,将不同学科内容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课程结构化教学,是每一名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跨学科融合意义
跨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科学等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和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了解不同学科的重要性,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开展更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
二、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融合思维策略
培养“全能型”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竞争力,学科融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有效运用则是不二法门。统编版教材六年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中,笔者尝试运用学科融合,将道德与法治、音乐、历史等学科知识巧妙地融合在课堂导入、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等方面,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的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借助学科特征,打好课堂底稿
学生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语言运用”是基础,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根据地,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审美创造,都是通过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实现的。因此,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我们应该在核心素养目标框架下,紧紧抓住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特点,巧妙融合语言学习和人文养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奠基价值。
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还能促进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特别是一些抽象的人文思想的传递和细节刻画的把握。
“学科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起到“神笔”的作用,将本节课所要传递的文本信息配以形象的色彩比喻,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契合了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语文教师用“灰色”表述课文标题,呈现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英勇就义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个年代;美术教师用“黑白色”解读李大钊同志肖像画,让学生感受年代底色以及人物形象的永恒;音乐教师用“橘红色”的音符表述课文中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部分,在荡气回肠的音乐中感受动荡岁月中革命家们顽强如火的赤诚、救百姓于苦难之心以及他们舍家为国的精神;道德与法治教师用“红色”表述课文人文精神,联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让学生感受革命烈士舍身为国、敢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理解红色文化内涵。
色彩是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并通过学科教师这一载体,有机地把各学科的特性融入教学,较为完整地建构了课堂框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整体感知。
(二)利用学科特征,拓展课堂边界
语文学科特征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学科相关的文学作品、报纸和杂志等,使其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观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将语文与科学、数学、历史等学科相結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只有充分利用各学科的学科特征,才能拓展课堂边界,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更多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
“灰色”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设计的主线,通过回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害后的情形,真实表达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大部分学生在自主预习后能概括文章的主题内容,但是由于新时代下的小学生与那段革命岁月具有时空距离,难以感同身受,为了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缅怀革命先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觉醒年代》片段,让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深入地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李大钊同志的高尚品质,以此激发学生对英雄的敬仰和爱国情怀。
设计学生活动——任务卡,让学生带着课前搜集的历史资料,通过文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语句,体悟李大钊同志忠诚爱国的情感和博大的伟人胸怀。只根据文本讲文本,学生难免觉得枯燥,特别是有着时空阻隔的文学作品,小学生无法从既有的生活感受中品味和体悟作者的情感。此时,若辅以其他学科知识,则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引领学生慢慢探索。以道德与法治、历史、美术、音乐学科内容为辅线,丰富课堂内容,采取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水平,延续语文学科独特的韵味,如将“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历史小讲堂”的微课形式呈现。语言环境的渲染离不开历史的积淀,所以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历史知识,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脉络以及文章的历史背景,也必然会深化学生对文本、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美术和音乐是陶冶情操的最佳方式,通过欣赏北大校园李大钊雕塑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感受穿越百年的沧桑和铁肩担正义的主题。另外,让学生通过品析音乐升华主题,如《征程》唱响青春,用青春放飞梦想;在苍凉悲壮的纯音乐《痴情冢》搭配李大钊英雄事迹图片的情境里,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在感受李大钊同志的常人情感、伟人胸怀时更能水到渠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学科的知识融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轉变,丰富其学习体验。
(三)依托学科特征,聚焦课堂内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语文”是2022版新课标的新理念,也是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的新要求。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依托学科特征,聚焦课堂内涵,提高教师教、学生学的效果。
1.“唤醒感知”——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本节教学设计既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能力等固有特性,又结合文本的课堂主线创设情境,以电视剧《觉醒年代》精彩片段引人,通过视觉、听觉的调动,使其整体感知文章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切合实际;以各学科教师观影后加以形象的色彩比喻贯穿整堂课;在感悟伟人家国情怀环节,以纯音乐《痴情冢》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调动已知”——回顾有联系的知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的重点难点是通过人物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心理、语言描写,在以往的红色故事如《朱德的扁担》《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都有所体现。学生带着课前学习任务卡,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探索新知;学生自主从文本中挖掘、从细节描写中体会李大钊作为普通父亲的爱子深情和作为领袖的博大胸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遵循认知”——遵循有规律的认知。
目前,因“学”施教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而遵循认知的过程是追求“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学科融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所以有效的学科融学应该是简洁的、和谐的、流畅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中几门学科的融合运用,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逐步提高学生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其将“语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体味“语文”。
4.“生成未知”——构建有成效的课堂。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素养,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在运用知识中培育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例如,在学会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品质以后,能为以后学习同类型文章如《军神》《清贫》《狼牙山五壮士》,或人物描写文章《两茎灯草》《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基于语文、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跨学科课程融合教学中,应深入地挖掘与课程相关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以知识为载体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与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使其能在实践中创新、在生活中运用。
综上,跨学科融合课程对培养学生必备品格、提高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培养“全能型”学生的教育目的。
(四)开展信息化教学
通过信息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信息化教学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学习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如在线讨论、交流与合作等,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果,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小组教学充分结合,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挖掘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利用好信息化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跨学科教学。
例如,在《蜜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索蜜蜂的视频和照片,让学生更形象地学习蜜蜂的飞行动作、采蜜动作、筑巢动作;将这些图片和视频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方式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蜜蜂的动作特点、生活方式以及蜜蜂对人们生活的益处。教师还可以搜集与蜜蜂有关的音乐、美术作品等,开展跨学科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合思维策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融合思维教学方式旨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融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意识到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借助学科特征,打好课堂底稿、拓展课堂边界、聚焦课堂内涵,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