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

2023-11-24刘清芳

家长·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法治道德

刘清芳

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任务,该学科具有鲜明的德育性与思想性特征。基于这一学科特征,若教师仅沿用传统的教学策略,会难以真正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无法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价值。为了在教学中切实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师需要着重思考如何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以及参与感。《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强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这是帮助学生涵养必备品格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

基于学科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体验式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体验式教学指从学科特征以及学生认知特点出发,在一定目标的引领下,利用恰当的方式组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教学模式,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理解,逐步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养的发展。作为教师,需把握体验式教学特点,立足于教学现状不断优化具体的教学环节,从而逐步构建高品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实践证明,将体验式教学策略合理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尽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但学生往往很难灵活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也难以将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内在素养。体验式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该课程内容的中心思想。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部分理论内容具有抽象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很多背诵与记忆。这种情况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策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丰富的、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将教学内容以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无疑能够帮助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乐趣。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优化

从本质来看,教学可以视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通常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过多干预,而学生则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体验式教学可以在教学中为师生搭建更加平等的交往互动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更加舒适的氛围当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这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优化师生关系。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在教学中發挥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负责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由于体验式教学法对应用者提出了全新的教育要求,所以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需及时转变观念,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以契合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教师根据体验式教学的要求进行了积极尝试,但在日常教学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教学目标存在功利化倾向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对学科育人功能的认识有时并不全面。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是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背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尽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基础知识建构的效率,但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体验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内涵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有时片面追求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即教师比较重视体验活动的外在形式,但并没有真正关注到体验活动和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重点之间出现脱节,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学习参与不足

体验式教学作为新课程背景提倡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目前教学情况而言,师生角色定位仍然欠缺合理性,学生在学习中只能默默地听,难以深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未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科体验式教学流于表面形式,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体验式教学活动形式不够丰富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验式教学多趋于表面形式,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认知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导致学生觉得学习是单调枯燥的,无法真正激发学习热情。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实施原则

为了更加高效地组织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师应该遵循科学的原则开展活动。

(一)主体性

顾名思义,主体性原则强调在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不能完全依赖主观经验组织教学活动,而应将学生作为中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并据此设计相应的体验活动,以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互动性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体验并非独立性的学习感受。实践表明,若仅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独立的学习活动,不但容易使课堂氛围沉闷,而且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遵循互动性原则,利用恰当的体验活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互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开放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所以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遵从开放性原则。教师需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态度等提高。

(四)情感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体验式教学中,情感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需更加关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这门德育课程教学中,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二是教师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恰当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投入更加丰富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体验重点

目标在教学中发挥着导向作用。无论利用任何方法组织体验活动,只有在清晰的目标引领下,才能为学习活动的进行指明方向,并使学生理解体验教学的中心。因此,教师需避免直接组织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而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体验式教学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教师需着眼于不同的角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多维目标。

例如,在《做更好的自己》教学时,笔者设置了以下几项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欣赏和接纳自己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帮助学生了解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做更好的自己;使学生明白每个人之间的潜能都存在差异,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并改正自身缺点。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欣赏与接纳自己,并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归纳概括以及自我反省的能力。情感目标: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更加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能够自觉改正自身缺点,并挖掘自身潜能。借助上述目标,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明确体验式学习的方向。

(二)创设体验情境,增强参与意识

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参与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基于这一要求,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体验情境,以此对学习氛围加以优化,并在教学中融入趣味性元素,从而逐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延续文化血脉》教学时,教师需带领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为了更加自然地引出本课内容,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学习的意愿,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视频创设課堂情境,播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纪录片,并对视频材料进行精心剪辑,从文字、建筑、服饰、文学、音乐、节日、风俗等不同角度展示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这种方法,不但更加自然地完成了新课导入,还使学生通过这种情境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组织自主探究,增强学习体验

体验式教学应遵循主体性原则,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减少课堂“灌输”现象。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为学生预留出学习时间,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想法进行思考与探究。同时,教师需对学生进行适度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同样在《延续文化血脉》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利用以下问题对其进行指导:

(1)中华文化的内容有怎样的特点及作用?

(2)中华文化的来源是什么?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代代传承?

(3)什么是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的原因和措施是什么?

(4)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文化传承?

(5)为什么要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思考、探究、交流,自身主体性得以凸显、对相关内容产生了更为准确的理解。

(四)丰富体验形式,促进深度学习

首先,前文提到体验式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即教学模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做法是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精彩的学习体验。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亲历的体验活动,以不同角色进行思考与行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我与集体共成长》教学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他们共同讨论和设计集体生活的场景以及发生在这个场景中的故事,以此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主人翁意识,使学生依托具体的情境进一步思考如何与集体共同成长。

其次,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特征,所以学生的观点有时会存在分歧。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的体验活动。

例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教学时,学生对网络交友利弊的认识产生了一些分歧。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围绕“网络交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进行辩论。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从学习与生活中寻找了相关的案例,并以此提炼了论据,然后在课堂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利用这种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对网络交友的特点以及运用网络进行安全交友的方法产生了更加准确、客观的认识。

(五)尊重学生差异,分层指导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实际情况来看,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轨迹并非同步,而是逐渐呈现比较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各自水平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为了在体验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首先,教师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从基础知识、学习态度、思维特点、思想水平、性格特点等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其次,需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比如,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层次性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所要完成的任务;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设计丰富的课堂体验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总之,在体验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分层指导至关重要。

(六)开展实践活动,拓宽体验范围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不断践行课内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来看,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体验范围,帮助学生实现学习体验的升华。

例如,在《让家更美好》教学时,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建和谐的家庭以及如何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同时提高学生孝亲敬长的行动力。基于本课教学要求,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自家实际情况出发,从孝心与孝行两个角度制订一份计划,思考如何在家庭生活中落实这份计划。这样可以使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自己的孝心,并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营造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由此可见,组织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体验的升华具有推动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突出的课程,为了充分发挥该学科的“立德树人”育人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可以积极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拓宽学习范围,通过多种课内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日后能够以德为先、适应社会发展,做社会主义接班人助力。

猜你喜欢

体验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