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力

2023-11-24马丽丽

家长·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活力数学知识情境

马丽丽

虽然数学学科的整体教学结构一直在调整与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时还是会出现课堂活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减少陌生感和孤立感,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和教学活力指数,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生活情境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数学知识从抽象向具象转变

数学科目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本身具有浓厚的抽象性质,数学学习的过程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具体的问题,再联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才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逻辑意识尚未发展成熟,对抽象化的内容往往因无法理解而丧失兴趣,进而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和厌学心理,导致数学学习成绩出现明显下降。

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数学形象逐渐以立体化的方式具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带动数学成绩的明显提高。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学生不再因难以理解的抽象化数学知识而产生苦恼,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力也有所提升,课堂也因生活情境而活起来。

(二)巩固并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学生则是在座位上被动接收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既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难以在知识讲解中促进学生扎实掌握,导致学生失去对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实践意愿,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和发展。

在构建生活情境的前提下,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课堂的主动权,用自己的方式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常见生活问题,以此形式内化吸收,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其后续成长奠定良好意识基础。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本身具有数据运算、公式推理以及准确性证明等表现形式,凭借自身严密的逻辑抽象思维,会对学习者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和作用。一般小学数学内容,会在考虑小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思维意识和逻辑程度的发展现状,尽可能筛选更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相关内容。但是,对于部分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为了有效避免学生失去兴趣或者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或厌学等心理,借助生活情境的方式,能让小学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常见的社会现象中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构建生活情境,能够显著提高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的关联程度,用小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讲解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情境的主要原因

(一)傳统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当前教学需求

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基本需求逐渐得到满足,进而向更高层的需求提出要求,因此对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另外,在“内卷”的社会风气下,大部分家长更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拥有更多的成长资源,不惜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只为了让孩子取得更高的分数。

正是在这种思维意识和社会现状的影响下,家长日渐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多关注学习结果,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学生则只能被动接收知识灌输,无法体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在数学学习中的活力弱,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意识发展受到限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唯一能做的是“埋头死记硬背”老师讲解的相关知识,但难以对不理解的知识提出疑惑,知识掌握程度也不扎实牢固。

这种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产生实际且有效的教学效果,还可能使学生对后续的学习产生抗拒心理,不愿意学习数学。

(二)教材内容与客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讲述给学生,甚至不会在讲解过程中添加任何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基本为教材。而数学教材在编纂过程中,难以及时、完全与学生所熟悉并了解的生活现状相结合,造成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出现割裂。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接收知识并将其内化吸收的效率会明显降低,难以投入更多精力对其进行额外的探索和拓展。

由于教学方式无法做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接收与转化知识的总体效率低,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在后续学习过程中未能及时且准确地应用于相关问题解决中。

(三)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乐观

因为自身的本质特点,和语文、英语、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不同,数学具有清晰的逻辑性。若学生在课堂中因走神或者请假而出现“缺席”,则有可能无法做好后续衔接,导致主观能动性逐渐降低,难以有效跟上总体的教学节奏。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会越来越低。除此之外,部分学生受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方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难以达到预期设定的学习目标。

三、以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力的有效措施

(一)借助情境虚拟构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教师可以借助情境虚拟建构的方式,让学生在吸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用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将所学知识,及时用常见问题的解决中,以此实现吸收和内化,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性循环的产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师构建的虚拟生活情境中,学生可以逐渐改变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不再觉得数学知识是深奥难以理解的,而是在符合自身生活认知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逻辑和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时,因为该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快速掌握相关内容,作为数学教师,应在略加思索之后,将百分数和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银行利率相结合,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更好地讲解百分数的定义和作用,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银行利率的变动能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金和利息的相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自行计算将1000元压岁钱存到银行,按照当前活期存款利率0.35%计算,存一个年能够获得多少利息。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需要运用的公式罗列到黑板上,确保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并运用。但是,在计算压岁钱收益的前提下,还需要确保学生的认知思维和有效运算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做好对学生认知思维状态的调查和了解,选择更为适合的生活情境促进数学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促进教学活力的显著提升。

(二)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强化问题解决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关联性很强,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经常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导致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对某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除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之外,教师还需要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问题解决能力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能力的优化和提升,帮助学生用实践操作的方式进一步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相关计量单位时,很多学生往往出现身高1.2cm、铅笔10m、一个土豆600kg等让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导致其在后续接触相同问题时,依旧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因此,教师可以创建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计量单位的实际长度或重量,让学生用最直观的方式感受一个土豆的重量和600kg土豆重量的区别,以及10cm和10m的铅笔存在多大差异,让学生对各种计量单位产生深刻认知,并随着教学的推进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三)捕捉日常琐碎现象,促进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促进相关知识的吸收和深化。但在实际教学中,和语文、英语等学科相比,数学本身并不具备更好调动学生好奇心的作用,甚至因为本身理论性的影响,部分学生会在接触过程中,逐渐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拒和抵触心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举动,将实际生活合理地引入日常教学中,将身边发生的小事或某种现象,用数学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起到更有效的知识巩固和延伸作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分数”相关知识时,考虑到很多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到分数,若直接将分数的概念灌输给学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插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萨,要求学生先分析如何确定比萨的选择和尺寸,然后引申到比萨分配问题上,再讲解有关分数的相关内容。学生则能及时运用分数知识解决分比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整体活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教学成果的优化和提升。

(四)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思维,创新解题思路

鸡兔同笼的问题从古至今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问题的解答方式也开始增加,除了原本的解题思路之外,开始出现更多的奇思妙想,这正是彰显个人逻辑思维和问题处理思路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要做到扩展解题思路以及促进思维发散,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更为熟悉的环境中,用解决生活问题的方式,为自己的思维扩散提供隐形路径。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相关内容时,学生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的热爱和自信,降低数学教学总体活力。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超市收银问题应用到班级内部,让学生用收银的方式体会金额计算的实际应用,让学生通过计算各类商品的总金额以及折扣金额,用更直观的方式体会计算带来的乐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加减法计算公式的运用熟练程度,还能够进一步拉近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吸收,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活力。

(五)贴合生活现状,促进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力缺失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治标的同时解决本质上的问题,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贴合小学生当前的生活现状,使其能够在生活化的学习状态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索不难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的身影。小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正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以主动的方式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探索。

例如,在学习“图形”相关内容时,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图形周长计算以及面积计算等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订购春游食物时,需要准备能够满足全班28人的餐布,学生可以在选择餐布面积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餐布面积和数量。而且,除图形相关知识以外,在计算餐布面积和消费金额时,还需要运用到其他以往学过的數学知识。为此,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情况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可见,教师通过构建生活情境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力不足的问题,生活情境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推动思维逻辑的发散和成长,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有效提高整体数学教学效果,让小学生能够在更舒适、自然的环境中,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力,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奠定稳固且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活力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活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