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策略
2023-11-24王丽娟
王丽娟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各类事物的量。事物的量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数”和“形”。数形结合思想是“数”与“形”关系的彰显,是数学思想的重要构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力支撑。因此,教师要立足数学学科特点,结合“数”与“形”,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研究。
所谓数形结合思想,是以“数”“形”关系为基础,以“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为重点,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于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和抽象思维作用,借助数量关系与几何性质的相互转化,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培养相关能力,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学生可以因此获得数学学习“工具”并灵活应用,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众所周知,数学的基本课型有三种,即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这三种课型是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落脚点。在新授课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获取数形结合法,积累新知探究经验,有利于自主应用数形结合法探究数学新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对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三种课型为立足点,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助力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实现学有所获。
一、在新授课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是新授课的基础内容。在新授课上,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结论,还要了解其实质及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学基础内容具有抽象性,是数学家借助图形直观总结出的内容。对此,在新授课上,教师可以以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基础内容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分析、讨论,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此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认知,同时积累数形结合经验,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时,学生需要探究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需要将直角三角形的“形”与斜边、直角边的数量关系中的“数”进行转化。此探究过程恰好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因此,教师需紧扣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具体而言,在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数学故事——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发现了地砖图案规律,并借此创设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故事内容,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呈现图像,如图(一)所示:
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小格子为一个单位,我们用‘1’代表,现在我们准备边长分别为a、b、c三个正方形,并按图一这样摆放好。大家有没有发现,将三个正方形的边的交点连起来,正好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大家想一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和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积极发挥形象思维,细心观察图像,并认真数格子。学生有所发现:“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a2(9个单位),同理,其他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b2(16个单位)和c2(25个单位)”。说完之后,该名学生恍然大悟,两个小正方的面积加起来正好等于大正方的面积。这时,另一名学生补充:“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正如刚才那名同学说的a2+b2=c2,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此观察、发现、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地与图像“互动”,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问题转化为了正方形的面积数量关系问题。如此转化,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得出和验证数学结论,还感受到了数形结合的魅力,同时也为探究其他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结合图案发挥想象,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之后,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立足图像,详细介绍勾股定理。学生在倾听之际,认真观察,再次经历转化过程,总结出勾股定理:“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长为c时,则a2+b2=c2。”之后,教师还应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由此可见,在新授课上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转化“数”与“形”,借助直观的“形”,得出数学结论,建构良好的數学认知,还可以使学生们顺其自然地积累数形结合经验,增强数形结合认知,有利于学生自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究其他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习题课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习题课是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数形结合思想表现为“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在习题课上,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题目,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形”互转。
(一)以形助数
以形助数是借助“形”的直观性,探索、说明抽象的“数”或“数”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在习题课上,教师可以组织“以数助形”活动,使学生获得运用形象思维机会。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发挥形象思维绘制数轴、线段图等,直观地展现“数”,由此发现“数”之间的关系,获得问题答案,顺利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数轴”教学时,在学生了解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这一内容后,教师呈现相关习题,如下所示:
实数a和b的位置如图(二)所示。根据图示,可以确定下面哪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
A. a>b B. a>-b C. -a>b D. -a<-b
在呈现习题后,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思考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通过观察数轴迁移课堂所学,确定a、b在具体位置,并尝试绘制数轴,确定-a、-b的具体位置。此时,学生观察数轴、细心比较,得出结论:a>-b。
由此可见,通过体验“以形助数”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的“形”,借此了解“数”之间的关系,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强化数形结合思想,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点,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二)以数解形
以数解形指借助数式的精确化特征刻画图像的某些属性。在体验“以数解形”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站在“数”的角度审视直观的图像,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由此利用“数”解决问题。对此,在习题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情,紧扣“数”“形”关系设计相关问题,如形数规律问题、函数图像与几何图形问题等,使学生获得“以数解形”机会。
例如,“形数”问题是几何学与算术之间的“桥梁”。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了如下问题:
用棋子摆出图案,如图(三)所示。请观察图案,发现棋子的摆放规律,并试着用此规律,继续摆放棋子。请问,第n个图形所使用的棋子个数是多少?
面对此问题,学生认真观察图案。在观察之际,不少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数,由此了解每个图案中的棋子个数。如:“第一个图案中使用棋子个数为:3+3=6;第二个图案中使用的棋子个数为:3×2+3=9;第三个图案中使用的棋子个数为:3×3+3。”学生对此进行对比,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第n个图案所使用的棋子数为:3n+3”。
由此可见,通过体验“以数解形”活动,学生灵活地应用了“数”与“形”关系,利用“数”表示“形”实现了几何问题代数化。尤其,在“数”的作用下,学生轻松地发现规律,得到问题结果。如此,学生不仅轻松地解决了数学问题,扎实掌握数形结合思想,还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自身的数形互换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三、在复习课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复习课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学。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所学的方式有很多,如解决数学问题,建立图表等,这些方式正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承载。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展现图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因此,在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选用适宜的方式组织复习活动,顺其自然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一)在解决问题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解决问题是学生复习所学的方式之一。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立足复习内容,呈现“形”或“数”,对此提出相关问题。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会自觉地与“数”或“形”互动,开动思维,回顾所学,解决问题,借此巩固所学,同时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增强复习效果。
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后,教师可以组织复习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向学生呈现一次函数图像,提出问题:“请大家回顾一次函数的有关性质,试着结合函数图像,回答问题。问题一:在这个一次函数图像中,k1和b1的取值范围各是多少?K2和b2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问题二:假设,A的坐标为(-2,0),B的坐标为(-4,0),C的坐标为(1,0)。则,关于x的不等式k1x+b1>0的解集是多少?关于x的不等式k2+b2>0的解集是多少?”
在問题的作用下,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联想一次函数的相关性质,并对此观察一次函数图像,尝试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代表,鼓励其展示问题答案,介绍一次函数的性质。教师则把握时机,补充一次函数的性质。
这种方式的复习,不但使学生解决了问题,巩固了课堂所学,还使学生结合“数”与“形”内化数形结合思想,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二)在制作图表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制作图表是学生进行数学复习的重要方式。实际上,制作图表的过程正是学生结合“数”“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数”“形”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建构完善的认知识知,同时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增强复习效果。对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提出制作图表任务,驱动学生结合“数”“形”。
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操作活动,借助圆形模型、直尺等工具,总结出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事实上,操作活动即蕴含了数形结合思想。基于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设置如下任务:“请大家回顾课堂学习过程,将操作活动转化为图像,直观展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归纳结论。”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积极思考,在脑海中描绘具体画面,并将脑海中的画面转化为具体图像,如图(四)所示,继而进行测量、获得数据、归纳结论。
在学生建立图表后,教师需鼓励他们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图表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代表结合图表,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动态、直观地展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详细讲述,帮助其他学生完善认知,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扎实掌握课堂所学。比如,有学生说:“当直线和圆相交时,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在讲述之际,其操作交互式电子白板,用直观现象进行验证。
由此可见,通过制作图表,学生可以经历数形结合过程,切实巩固课堂所学,内化数形结合思想,提高数学课堂学习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于数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助力,走进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发挥自主性,灵活地转化“数”与“形”,借此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形结合思想,增强学习效果。鉴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数学学习特点,把握“数”与“形”关系,将数形结合思想作为“工具”,应用多样策略,渗透于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为学生提供“数”“形”互换机会,使他们借此探究数学规律,自主探究数学结论,并灵活应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梳理、总结所学,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实现学有所得,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