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家杨乐逝世

2023-11-23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40期
关键词:杨乐数学家中国科学院

对中国数学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著名数学家杨乐,在北京逝世。

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杨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0月22日14时34分逝世,享年83岁。

杨乐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代领袖,一直致力于培养年轻数学家。相较陈景润,杨乐和他的同门师兄弟张广厚是更早被宣传的知识分子楷模。改革开放前夕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知识界、学术界历经十余年的停顿与破坏,再度焕发生机。因为在函数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当年2月楊乐、张广厚的名字出现在了《人民日报》等几大主流官方报纸的头版大标题中,被树立为科学家的典型。这一切其实出乎杨乐的预料:“我们原以为也许是在内参上有一小块报道罢了。”

1939年11月出生在江苏南通的杨乐,在幼年时就对数学有极大的兴趣,常常因为课堂上所学的数学内容“不过瘾”,去寻找哥哥姐姐留下的数学参考书。据《人民画报》2012年报道,杨乐认为数学的魅力在于真和美,数学的“真”是指它对真理的追求十分纯粹,而数学的“美”蕴涵在严密的逻辑推理之中。“很多时候,越是高质量、重要的创新,其表达方式也越简洁、越美。”

1956年,17 岁的杨乐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六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那时北大本来的学制是五年,但由于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专家都撤走,中国要自己培养有更高水准的人才,北大理科的学制从五年延长到六年。从北大毕业时,杨乐与同学张广厚一起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先驱之一熊庆来的关门弟子,华罗庚、陈省身、钱三强、赵九章等大师的同门师弟。读研没几个月,杨乐就完成了论文《亚纯函数及函数组合的重值》,解决了复分析的权威学者海曼(W.K. Hayman)提出的一个问题。之后,在导师熊庆来的指导下,他还用法文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1966年,杨乐即将完成在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学习生涯时,“文革”开始了,在动荡的政治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都分配不出去,他和张广厚在解放军农场劳动了一年多。林彪垮台以后,中国科学院逐步恢复了研究工作,杨乐和张广厚也从1971年底开始偷偷摸摸地努力做研究了。

1976年5月,中国邀请美国纯粹和应用数学代表团来访。 美国派出9位出色的数学家,地位颇高的桑德斯·麦克兰恩担任团长。在中国组织的60多场报告中,杨乐是报告人之一,他的演讲结束后,代表团起立鼓掌,称赞杨乐、张广厚的工作既深刻又新颖。

在1978年举办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春天来了,中国对外学术交流也逐渐重启。这一年,杨乐与张广厚赴瑞士参加国际分析会议,在他们发表报告之后,函数值分布论专家奈望林纳和阿尔弗斯表示,“从报告来看,不是你们要向欧洲同行学习,而是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之后,杨乐在41岁时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出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96年创建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1998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

“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数学家”,杨乐曾说。相信在无数中国青年研究者攀登数学高峰的路途中,老前辈杨乐的人生故事会有所启迪。

猜你喜欢

杨乐数学家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院刊》新媒体
Finite-time Mittag–Leffler synchroniz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complex-valued memristive neural networks with time delay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买来的”数学家
爱睡懒觉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姚浪浪、陈戈、高秀秀、杨乐作品
南京市轨道交通7号线工程莫愁湖站建筑设计心得
数学家回答“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