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尾巨桉DH系列无性系育苗技术

2023-11-23

南方农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淋水母株桉树

袁 滔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七坡林场,广西南宁 530219)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桉树的重要产区。2022年,广西全区生产各类苗木11.5 亿株,其中苗木良种以松、杉、桉和油茶四大类为主,在区级林木种苗质量双随机抽查中良种育苗率为91.4%、苗批合格率为87.1%,实现产值150 亿元[1]。2022 年5 月,广西林业局印发《广西林业种苗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林业种苗振兴目标。

截至2022年底,广西已选育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桉树良种46 个,并计划于2023 年生产桉树良种组培苗2.4 亿株,造林苗木1.2 亿株[2]。尾巨桉是巴西培育的桉树杂交种,综合了巨桉生长快、纸浆得率高和尾叶桉对低海拔干旱土壤的适应性和抗溃疡病能力强的特点[3-4]。尾巨桉DH 系列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尾叶桉优良树种人工杂交培育的无性系,其中尾巨桉DH32-26 号和DH32-29 号是以东门尾叶桉优树U16 为母本,东门巨桉优树G46 为父本的人工杂交无性系品种。尾巨桉DH 系列具有抗性好、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等优点,因此成为广西优良林木品系之一。由此可见,开展广西尾巨桉无性系育苗技术的研究对实现林业种苗振兴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苗圃地选择及处理

1.1 苗圃地选择

选择与造林地距离较近,地形平整、开阔,光照和水源充足,并且土层深厚、透气性高、排水性良好、无污染、交通便利的地块作为苗圃地。为减少苗木生长中的病虫害,在苗圃地选择时,应避免选择在3 年内出现过青枯病等病虫害的农作物、育苗地块,且避免选择低洼地。

1.2 无性系采穗园的建立

1.2.1 采穗园的规划和设计

采穗园约占苗圃地总面积的30%,宽为1.0~1.2 m,长度可根据苗圃地的长度而定,一般以20~25 m 为宜。畦间横向相隔0.7~1.0 m,以作为日常母株种植、管护、采条作业行走时的步道,畦间纵向相隔2.0~2.5 m,用于淋水、施肥管道等主要管道的布设。

1.2.2 建立水泥沙床

畦床线内建造混凝土支撑墩,支撑墩间距以2~3 m为宜、高以40 cm 为宜。在支撑墩上修建混凝土畦槽,槽宽以1.0 cm 为宜,槽深为40 cm,畦槽两端用混凝土封闭。为提高槽内沙床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在畦槽两端封闭处预留相应的排水孔。

1.2.3 畦槽填沙

应选择粒径相对较小且具备一定保水能力的细沙填入畦槽,细沙填灌深度以25~30 cm 为宜,以形成细沙畦床。

1.2.4 布设自动喷淋系统

为方便后期育苗过程中对畦床内苗木的水肥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每一畦沙畦上面布设3~4 条自动喷淋管道。自动喷淋管道布设标准以喷淋范围覆盖整个畦面为宜,自动喷淋管道通过主管道与高压水泵及智能控制系统相连接。

2 采穗母株培育及管护

2.1 优质母苗的选择

优质母苗要求品种和来源纯正,最好以DH32-26和DH32-29的原株或原株的初期无性系苗长成的优树作为外植体诱导的组培苗作为培育母株,且要求组培继代增殖扩繁的代数不宜超过60代。此外,在优质母苗选择的过程中应选择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叶色正常、无黄色、无畸形及无落叶的组培苗作为母株,要求苗高10~15 cm,地径大于0.1 cm。

2.2 母苗处理和种植

为避免母苗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病害,在母苗种植前应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一般情况下,可采用0.3%高锰酸钾溶液淋施消毒,并在种植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滴灌设施进行配方施肥。在母株种植的过程中,种植密度应以株距15~20 cm,行距20 cm 为宜,种植时应将营养袋或营养杯除去。母株种植后应及时浇水定根,以确保苗木的成活率达到要求,并按时对母株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以促进优质穗条的生长。

2.3 截顶促萌

待穗条长10~20 cm 时,应及时进行截顶促萌处理。在截顶时,应采取斜砍的方式,不能撕破树皮,以降低母株感染病害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可用小刀先切去上部1/2或3/5树干,留干8~10 cm,保留1~2个叶片,从而保证母体能够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待母株新萌发出的穗条长5~8 cm,可将此部分组织剪除。

2.4 水肥管理

待母株的萌芽生长1~2 cm 后,及时进行水肥管理,确保沙床中的水分和养分满足穗条生长要求。根据配方施肥的方法,结合沙床养分实际情况进行营养液的调制,并直接采用喷淋系统进行施肥管理。追肥不宜过于频繁,且为减少肥料烧根问题,施肥浓度不宜过高,以控制母株萌条木质化程度,避免枝条徒长。此外,为促进萌条的健壮生长,可采用低浓度KH2PO4或配方微量元素肥对母株进行液面喷施,但应避免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后期反复采剪插穗阶段,每次采穗前应采取适当的淋水施肥管理,施肥可采用0.1%复合肥进行喷施。

2.5 病虫害防治

采穗母株种植后,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用75%百菌清类杀虫液或敌克松500 倍液对苗床进行喷施,并定期做好采穗园的清洁工作,做好病虫害的预防,避免将病菌或病虫带进苗圃中。

3 萌条采集及处理

3.1 萌条采集

待萌条生长至半木质化时即可采集。为提高萌条的活性,应选在阴天和晴天的10:00 以前、17:00 之后采集,且采集的萌条应以靠近根部为宜,尤其是越靠近主干越好。应选择生长粗壮且长势基本一致的萌条进行采集,穗条长度要求在6~10 cm,从而确保较高的成苗率和苗木的整齐。

萌条一旦脱离母株就会失去水分和养分来源,为避免穗条缺水,剪下穗条后应确保萌芽条向上竖放,或将穗条放入合适的容器中进行保湿处理。在穗条采集过程中,应避免挤压萌芽。此外,在采穗时,采用局部采集的方式,避免将母株的萌芽全部采光,以减少对母株生长的影响。

3.2 萌条消毒处理

在采集萌芽条后,尤其是在阴雨天,应做好萌芽条的消毒处理工作。一般可将萌条基部直接放入杀菌液中浸泡,并采用小型喷雾器用杀菌液喷施叶片,以达到杀菌和保湿的目的。处理过程中,应控制好萌条浸泡时间,避免浸泡时间过长对萌条的根部造成损伤。

4 扦插

4.1 扦插时间

一般情况下,尾巨桉DH32-26和DH32-29一年四季皆可扦插成活,但夏季高温多雨易导致部分尾巨桉出现病害,如桉树青枯病、桉树焦枯病等,且夏季植株的水分蒸发量大,成苗后不易管理。因此,尾巨桉DH32-26和DH32-29应在春秋季节扦插育苗,选择在阴天或晴天的早上或下午进行,避免雨天扦插。

4.2 穗条处理

在扦插前,应摘除穗条基部的2~3对叶片,并剪除穗条基部过长部分,尽可能确保扦插的苗木整齐一致。此外,为提高穗条的活性,可采用塑料盆或桶装萌芽条,桶内装干净清水至1/3 处,采集后的萌芽条放至桶内浸泡5~10 min 后,于生根药水中浸泡,随后进行扦插。尾巨桉DH32-26和DH32-29常用的生根促进剂为ABT 生根粉、双吉尔(GGR)、吲哚丁酸(IBA)等,通常情况下可采用浓度为500 mg·L-1的ABT进行浸泡。

4.3 基质配制和处理

尾巨桉DH32-26和DH32-29的培养基质一般可采用椰糠、泥炭土、谷壳进行配制,通常情况下以轻基质杯或泥袋为主。其中轻基质杯的规格为直径3.2~4.5 cm、深6~8 cm,轻基质以椰糠、稻壳、泥炭土按质量比6∶3∶1 配制,且要求基质腐熟后容重为0.139~0.181 g·cm-3,基质容重为0.13~0.75 g·cm-3[5];泥袋则以黄心土填充,要求土质疏松,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粉碎后装袋待用,袋子规格为7 cm×11 cm或8 cm×12 cm。在苗木移栽前2~3 d,每天给轻基质育苗容器杯或容器袋淋水,确保轻基质湿润;在苗木移栽前1 d,采用70%敌克松800 倍液或0.1%~0.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轻基质进行消毒。

4.4 扦插

扦插前,先在营养袋或营养杯上打个小孔,将经过生根药水浸泡的穗条扦插至营养袋或营养杯中,深度为2 cm,以扦插后穗条不倒伏为宜。扦插后,为避免插条的叶片枯萎,应及时淋水保湿并盖遮阳网,以减少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提高插条的成活率。

4.5 水肥管理

穗条在扦插时没有根系,吸水能力相对较弱,为提高活性和成活率,应对扦插后的穗条定期人工淋水保湿,要求基质相对湿度为90%~95%。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春末夏初时气温较高,植株的蒸腾作用强,而淋水能够降温保湿;淋水次数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晴天每天2~3 次,阴天每天1 次。初插时淋水多些,以后逐渐减少,但淋水量不宜过多,保持表面湿润即可。

待超过60%的扦插条见根时即可适当施肥,为保障N、P、K 元素平衡,一般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式,即叶面追肥。将肥料按比例稀释后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在幼苗的叶片上,浓度应控制在0.3%,以防止浓度过高而灼烧叶片。其中,尿素喷施浓度以0.2%~0.5%为宜,每667 m2施用量控制在1 kg 左右;过磷酸钙喷施浓度以0.5%~1.0%为宜,每667 m2施用量控制在1~2 kg;磷酸二氢钾喷施浓度以0.1%~0.2%为宜,每667 m2施用量控制在1~2 kg。

4.6 病虫害防治

对于尾巨桉DH32-26和DH32-29扦插育苗过程中的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一般可在小苗期(即长出真叶后)采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进行喷施防治病害,施用浓度以该药剂的有效成分含量为0.10%~0.13%为宜,每间隔5~7 d 喷1 次;对于虫害的防治,可采用50%氧化乐果1 000 倍液、2.5%敌杀死3 000~5 000 倍液等杀虫剂进行喷施,每间隔10~15 d喷1次。

4.7 分级和炼苗

待苗木长出2~3 对真叶后即可对苗木进行分级,根据苗木的大、中、小3 个等级将苗木移至炼苗托上进行炼苗。炼苗期间应适当控制淋水次数,保持容器基质含水量在50%左右。

4.8 苗木出圃

待苗木高15~30 cm,地径为0.13~0.15 cm,叶色正常,生长健壮,无畸形,无病虫害时,即可出圃。

5 结语

广西作为我国桉树的主要种植地,也是桉树木材的主要产区,目前已建立135 个树种种源桉树树木园和600 多个优良无性系基因库,并选育出尾巨桉、巨尾桉等桉树优良无性系148 个。无性系育苗作为桉树无性繁殖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育苗程序简单、周期短、效率高、获得遗传增益大等优点,桉树无性系造林是提高桉树种植产量的有效方式。研究发现,与实生林的年生长量相比,无性系造林的生长量能提高66%~108%,产量显著提高[6]。由此可见,桉树无性系育苗技术对桉树造林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育苗和抚育管理措施,才能有效促进尾巨桉无性系扦插苗木的生长,提高广西尾巨桉无性系育苗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育苗造林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淋水母株桉树
2种萝卜母株处理方法对萝卜大株采种的影响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顶板透水再增一重“保险”
水平压条繁育苹果自根砧苗木技术要点(一)*
顶板淋水主斜井预应力注浆锚索堵水支护加固试验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淋水试验
强腐蚀环境下湿式冷却塔淋水装置结构耐久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