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师如何做学情分析

2023-11-23黄欣荣荣光丽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小学

教育 2023年30期
关键词:新手学情孔子

黄欣荣 荣光丽 安徽省六安市人民路小学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越来越关注“学情分析”。有效的“学情分析”对于新手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也是新手教师向卓越教师转变的重要一步。对此,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为切入点,基于文本解读的视角,探寻新手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

归真识象:“日之远近”的本体之思

“日”之本体 柏拉图用四线段比喻说明认识被划分为四种形式,两种是关于可知领域的,两种是关于可感领域的,按照清晰程度分别把它们叫作幻想、信念、数学和理性知识。《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文言文,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受经验主义的影响,常常将文本的重点放在两小儿的机智辩论以及敢于质疑的精神上。实则不然,在《两小儿辩日》这个文本中,“日之远近”和“两小儿辩斗”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影像,由此进行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两小儿和孔子对于“日”这个自然物进行推理呢?那么,不难得出,其实这三人都是在求知欲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实际上是三个人对世界认识方法和途径的不同。对于两小儿来说,他们认识的对象是“日”,为了探究本体,他们通过辩论来进行推理,认识“日”。而对于孔子来说,他认识的对象是“两小儿”,他通过“问其故”,也就是提问来探索,从而认识世界,体现了孔子的求知欲。

人之行为 回归事件本身,两小儿的认识对象是“日”。一儿通过视觉,发现一天之内太阳的大小是不同的:早晨看起来大些,中午看起来小一点,因此做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判断。另一儿则通过触觉,发现一天之中太阳光的冷热是不同的:早晨时温度低,中午时温度高,因此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孔子的认识对象是两小儿,听过两小儿的辩斗,孔子也不能做出判断。对于“两小儿”而言,“可感觉的事物”是“日之远近”。一儿判断,看起来形状大的事物应该离我们的距离较近,而看起来形状小的事物应该距离我们较远。另一儿则认为,感觉到冷的事物应该距离我们较远,而感觉到热的事物应该距离我们较近。实际上,此时两小儿混淆了各个分有的特征,犯了逻辑的错误。应当是,距离较近的事物看起来比较大,距离较远的事物看起来比较小。同理,距离较远的事物让人感觉比较冷,距离较近的事物感觉比较热。对于孔子而言,“可感觉的事物”是两小儿的辩斗,他的特征是询问原因。这三个人的共同属性是都在探索。

求善品思:“日之远近”的本质之思

三人的非本质之思 一儿从视觉出发,基于“看起来形状大的事物应该离我们的距离较近,而看起来形状小的事物应该距离我们较远”的思路,忽略了参照物的因素: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大是因为初生太阳的参照物是地平线上的树木和房屋;中午的太阳看起来比较小是因为此时的参照物变成了广阔的天空,因而相比之下,形成了视觉上的错觉,产生了太阳中午小早晨大的结论。另一儿从感觉出发,根据“感觉到冷的事物应该距离我们较远,而感觉到热的事物应该距离我们较近”的经验,忽略了太阳辐射角度的因素:早晨的太阳感觉比较冷是因为早晨的角度比较小,云层吸收了一部分的太阳光,太阳对地球的辐射被削弱了;中午的太阳让人感觉到热是因为此时太阳直射地球,因而对比之下,得出了太阳早晨小中午大的判断。两小儿都从单一角度出发,片面地看待太阳,所以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两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的维度不同,是不在一个频道上的辩论,因而产生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日之远近”成为一个当时无法判决的论题。

孔子东游,看到两小儿辩斗,前去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听完两小儿各自的观点以后,孔子思路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太阳的远近孔子并不知晓,所以最终,智慧如圣人的孔子受到了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值得学习,他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做出“不能决”的判断。

本质之思的终极分析 《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中,太阳、两小儿和孔子是构成文章的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因为一次辩论,独立的个体之间又产生了相互的联系。从这次辩论中我们看到了三人的共性,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故事中,“日”这一自然物,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对象。“日”这一事物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日之远近”也具有客观实在性。两小儿和孔子是认识的主体,他们主观地去认识这个世界,但是由于各自思考的角度不同,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论。基于此,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解读这个文本,我们便能得出,两小儿的错误在于他们只关注了现象,即“大、小、冷、热”,并没有思考产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即没有探究事物的本质。两小儿的观点是矛盾的,同一天之中,太阳既大又小、既冷又热;两小儿的结论也是矛盾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两小儿没有认识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几千年前,受科技发展的限制,两小儿无法得知太阳的远近,即便在科技发达的现在,论证太阳的远近也需要结合地理、天文诸多因素,因而探究“日之远近”也需要全面看问题的视角。

因而,《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的魅力在于对读者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结合两小儿和孔子的非本质之思我们可以得出本质之思,即文本研究要关注本质,关注生活,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至美践行:“日之远近”的教育实践

案例白描:新手教师的“学情分析” 《两小儿辩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文本解读可以如此,那么触类旁通亦可以运用于我们的教育实践。例如,课下,班长找到班主任A 老师汇报:班级里有两位同学在英语课上打架,其中一个同学是班里出了名的后进生,喜欢调皮捣蛋的王同学。A 老师在刚接这个班级时,上一任班主任也重点提到过这个学生,但由于刚接手班级,被各种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又想借此机会在班里树立威严,因此,在没有过问的情况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了王同学。面对原本温柔的A 老师如此严厉的批评,王同学没有辩解,班里的同学也沉默不言。事后,王同学的家长电话询问A老师情况,在询问搭班老师得知王同学家长不好沟通、宠溺孩子后,A 老师回避敷衍,搪塞转移话题。某天,班长偶然提及这件事,经了解,A 老师发现自己当初错怪王同学了,在班里向王同学真诚道歉。王同学也向A 老师袒露心迹,并在A 老师和班里同学的帮助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思维分析:新手教师“学情分析”时遇到的问题一是认识个体的独立性。首先,在呈现的案例中,从A 老师的行为追溯本体,新手教师A 老师刚进入岗位,中途接班,完全不熟悉班级的情况。A 老师缺乏教育实践,没有与王同学实际相处过。虽然向前班主任了解情况,对王同学有了初步认识,但由于没有实际相处,对王同学的认识浮于表面。A 老师没有探究前班主任对王同学的评价,也没有问清王同学打架的原因。而是凭借刻板的印象在首因效应的驱使下,粗暴地对待了王同学。A 老师没有关注过班级的日常,不能及时发现矛盾,使王同学遭受了不公的对待。其次,“王同学没有辩解”,王同学为什么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却一言不发呢?对于王同学来说,A 老师是陌生的,他并不熟悉这位刚接手班级的新教师,所看到的也是A 老师的表象。想到前任班主任,他的习得性无助被唤起,所以遭受不公平的对待也不做辩解。最后,班级里的其他同学没有王同学这样的经历,加之与自己无关,作为旁观者,忽视了事件本身,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明知王同学受了委屈,依旧沉默不言。总之,A 老师、王同学和班里的同学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但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做法不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二是认识对象的客观性。对于案例中的三个主体—A 老师、王同学和其他同学来说,打架事件是客观存在的,王同学之前的不好行为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客观存在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所以,在案例中,大家关注的本体应该是事件背后的原因探究。

三是认识主客的能动性。从案例中各个主体的行为出发进行剖析:A 老师在处理事件时,受拿来主义的驱使,过分迷信权威,即前班主任对王同学的评价,片面地看待王同学,粗暴地处理打架事件;在事件处理后,家长电话询问情况,A 老师怕麻烦,不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错再错,回避家长。王同学和其他同学缺乏实践,对事物认识仅停留表面,没有发挥自身能动性。案例最后,A 老师了解情况,当着班里同学的面向王同学道歉,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了自己。此时,由个体独立性和角度差异性产生的矛盾得以统一。

策略分析:新手教师“学情分析”的启示与方法一是做好功课,避免被动。新手教师在管理班级和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做好准备。例如,观察法:通过对学生日常的细致观察,快速获取信息;谈话法: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客观获取学生的兴趣、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经验分析法:由于新手教师缺乏教育实践,因此可以从前人的经历或教育理论中提取经验、分析学情。以上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建议新手教师做足功课,做全准备,避免被动和尴尬。

二是虚心请教,理性分析。新手教师在踏入岗位之初,教学经验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容易出错。对此,他们可以通过向富有教育经验的同事、专家进行请教,学习老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经验,进行更加深入合理的学情分析,这是新手教师获得教学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但如果只注重前人经验在现有班级的实践,没有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法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容易产生方法不奏效的后果,从而打击新手教师的自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立足自身实际,再结合经验教师的方法,发现更加适合于本班级同学的教学和管理方法。

三是吃透理论,付诸实践。新手教师在进入岗位之前,已经习得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科学知识。但并不代表这些相关理论知识可以直接指导实践,吃透所学理论是必修课。很多新手教师在踏入岗位后,会尝试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教学,但往往发现效果没有那么理想,进而怀疑理论知识本身的正确性。究其原因,在于新手教师可能并未吃透理论,对理论的理解尚停留在知道、了解的层面。所以,新手教师在踏入岗位之后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并且不断学习,不断深入理解。在做中学,在做中加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并且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再发展理论,形成良性循环。

四是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新手教师在接手新班级时,或多或少会因为碍于面子,不敢或者不愿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本身的进步。还有新手教师认为班级没有问题就是正常的,殊不知,真正的问题或许隐藏得很深。因此,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要从日常的细微中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而要时时着眼于细节,时时着眼于日常事务。一旦发现问题或者问题苗头,就需要及时纠错,尽力挽回损失,避免更加糟糕的情况出现。要克服本身的心理负担,时刻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重,更能真正从内心说服自己“认错”,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

五是组建团队,畅通渠道。新手教师在接手班级后,由于对班级情况不甚了解,尤其是中途接班的情况,会更加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必须建立自己的团队,这个团队就是班委成员和小组长。通过班委成员可以快速了解班级大致情况和学风情况,而通过组长则可以了解更加细致的情况,对于新手教师掌握第一手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班级发生突发事件时,班委成员可以直接向教师传达信息,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准确性,有利于教师处理课堂或课下的突发事件。因此,团队就是教师的“左膀右臂”,是教师的“千里眼,顺风耳”,合理发挥其作用,对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学情分析”作为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的基础,在新手教师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自我表演,教师成长不是一蹴而就。新手教师要重视对教育教学对象的分析,只有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获求真理。

猜你喜欢

新手学情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新手问答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