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会:苏维埃政权的柱石

2023-11-22刘剑平廖九平苏春生

党史文苑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劳动竞赛模范苏区

刘剑平 廖九平 苏春生

历史表明,中央苏区开展的轰轰烈烈的革命劳动竞赛运动,是党的劳模运动的萌芽;劳动竞赛运动中体现的精神特质,是伟大的劳模精神的发端。各级工会组织在中央苏区革命劳动竞赛运动中,围绕党和苏维埃政府的中心任务,发挥了积极的、显著的“柱石”作用,是革命劳动竞赛运动的发起者、领导者,组织者、推进者,创造者、检查者。

中国共产党树立劳动模范的做法,最早出现在土地革命时期。1932年3月23日,中共中央组织局第一次就关于开展劳动竞赛发出第八号通知——《关于革命竞赛与模范队的问题》,号召全党要“发动群众积极性,用组织模范队和革命竞赛的新方式……转变全部工作”。同时,明确了各种模范队的任务:工厂中的模范队和模范厂的任务是在百分之百地完成工厂生产计划,多出生产,并提高质量;农村中的模范队的任务是加紧播种,肥沃土地,增加生产品,并提高质量;强调“革命竞赛不仅是模范队间进行”“而且还未组织模范队的群众团体间(如工会和工会)也进行”。这一顺应时势的革命劳动竞赛,对中央苏区工农群众感召力强、吸引力大,广大工农群众纷纷参与到劳动竞赛中来。从此,在群众性的革命劳动竞赛运动中锻造出了许多劳动模范和模范队,而劳动模范和模范队的不断涌现又推动着革命劳动竞赛运动向纵深发展。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毛泽东在“二苏大会”上指出:“苏区工人组织了坚强的阶级工会。这种工会是苏维埃政权的柱石,是保护工人利益的堡垒,同时它又成为广大工人群众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在党和各级苏维埃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央苏区各级工会组织勇于开拓创新、敢于攻坚克难,以最大努力组织领导根据地革命劳动竞赛运动,掀起了学先进、当模范、作表率、创一流的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热潮,产生并表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批劳动模范和第一批先进模范单位,为打破敌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保障供给,巩固苏维埃政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会组织要成为工农民主专政最主要的群众柱石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苏区执行局(后与中华全国总工会合并,成立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组织领导下,中央苏区先后成立了各省职工联合会和各种行业工会。这些工会组织发起和领导各省和各行各业的工会会员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劳动竞赛,而且这些劳动竞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33年4月1日,中国农业工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组织成立了农业工人工会。会议指出,中国农业工人是中国工农阶级的一部分,在全国工人中占着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在农村中的先锋队伍。会议通过的章程规定,农业工人工会的任务,是“必须负起绝大的先锋队的政治任务”,领导千百万的会员“来加紧春耕,消灭荒田”,为“增加两成秋收”“开垦三十万担荒田”而斗争。会议肯定了工农工会在帮助战争节省经济、借款给红军、优待及慰问红军,购买公债,帮助税收及派送干部参加苏维埃工作等方面,有很大的成绩。大会“训令一切农业工人的组织,用布尔塞(什)维克的速度和革命竞赛来执行大会的一切决议”。

大会闭幕后,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紧接着又举行了农业青工代表会。会议号召青工“加入各种合作社,解决耕牛、耕具、种子等困难问题”。

1933年5月10日通过的《中国店员手艺青工第一次代表会的决议》指出,各级工会的青工部与一切青工组织,应该实现对于一般青年劳苦群众的领导,“用自己的模范来团结与引导广大劳苦青年群众,积极地为争取苏维埃政权而斗争”。同时指出,几年来,店员与手工业中的青年工人,在扩大红军参加地方武装,以及慰劳红军,优待红军家属参加革命战争各方面的工作中,获得了伟大的成绩。训令苏区各级工会组织的青工部“要发展青工群众最大的积极性,参加革命竞赛,为发展苏区的生产,帮助政府革命战争经费而斗争”。《中国店员手艺工人工会在苏区内的组织任务决议案》进一步指出,店员手艺工人工会,在苏区应该和其他的工会一样,要成为工农民主专政最主要的群众柱石,引导工人群众去参加苏维埃国家和红军的建设,要形成共产党(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直接执行者)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的联系。

此外,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还组织召开了中国纸业工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苦力运输工人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国家企业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行业工会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些工会组织和各省职工联合会,成为各条战线上工人开展劳动竞赛的发起者和领导者。

中央兵工厂在工会领导之下,经常性地开展革命的劳动竞赛运动,“热烈地回答布尔什维克红板的革命号召,用冲锋的战斗的精神”,于1933年6月之前,组织了第三次为期两个月的革命竞赛,结果在提高劳动纪律上、节省材料上、提高生产数量与质量上,超过了原定计划百分之八十。工会领导下的兵工厂工友的革命竞赛,“三次竞赛超过百分之八十,第四次的计划又开始了”,他们在生产劳动竞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革命热忱,得到《红色中华》的肯定:是值得全苏区工农同志学习的。

苏维埃国家企业中的工会为了加强对生产竞赛的领导,提出了增加生产、节约材料、改良技术、遵守劳动纪律等方面的要求,还组织了生产突击队攻克难点,推动中央苏区的劳动竞赛运动如火如荼开展,生产计划不断刷新,革新成果大量涌现。

工会组织要站在革命竞赛的最前线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经济封锁,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采取包括劳动竞赛运动在内的多种方式,积极参加经济建设。苏区广大工人及劳苦群众,在共产党与赤色工会的组织和推进下,最大限度地发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参与模范队建设和生产劳动竞赛,以保证自己生活的改善與苏维埃国家的建设。

在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组织下,国家企业工会“站在革命竞赛的最前线”,经常地进行国家企业工厂之间“互订竞赛条约”,来提高劳动纪律,提高生产力,介绍材料,组织工人的生产竞赛等。以“彻底改变工会生活”“实行广泛的无产阶级的民主”“关心群众,倾听工人中对于各种问题的意见,最高限度地发动工人的自觉性与创造性”。国家企业工人工会,经常组织各工厂、企业开展厂与厂、车间与车间、班组与班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生产劳动竞赛运动,用订立革命竞赛条约的形式提高生产效率。如《红色中华》1934年3月15日载文报道,弹药厂、草鞋厂、枪炮厂、军委印刷厂、被服厂、卫生材料厂等14个国家企业工厂间,订立了为期2个月的革命竞赛条约,开展劳动竞赛,提出了比数量、质量、成本等内容的竞赛目标,按时评比、表彰先进、评选模范,规定每月召集各厂竞赛代表联席会议实行检阅一次,最后由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给模范颁发光荣牌一面作为奖励。此后,国家企业工厂之间呈现出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竞赛局面,国有企业工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思想觉悟大大提高,整体素质迅速提升,爱岗敬业意识增强,生产效率大幅增长。

在工会组织和推进劳动竞赛工作方面,时任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指出,苏维埃与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已经大规模地组织了苏维埃的工厂企业和合作社企业。在国有企业和合作社企业中工作的工人、职员,现在不再是为地主资本家而劳动,而是为工人阶级自己、为人类的最后解放而劳动。这种劳动性质的变换,是我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最大变换,因此应该用新的态度来对待新的劳动,应该爱护自己的——民众的工厂企业,把自己所有的技能与天才贡献出来,为着发展和巩固苏维埃企业与合作社企业而斗争,而努力生产。国家企业、合作社企业中的工会与觉悟的先进工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工人用新的态度来对待新的劳动,提高工人群众的劳动热忱,发挥工人群众的创造性,同旧的习惯作斗争。同时,刘少奇还认为,在国家工厂中,组织群众的生产竞赛,组织生产突击队,发展新的技术,增加工作的速度与效能,以及让工人们感觉到他们是为着自己而工作,以主人翁姿态踊跃参加劳动竞赛运动,应被看作提高国有工厂生产力的主要方法。

刘少奇在苏区国家企业工人代表大会所作的《政治形势与我们的任务》中进一步强调,苏维埃国家企业工人的任务是:第一,广泛组织与开展革命竞赛,把革命竞赛变为一种群众运动。第二,用最高的劳动热情迎接苏维埃政府所给予的生产计划。第三,为提高生产效能必须与旧习惯作斗争。第四,改善工人的经济生活与文化教育。第五,加强技术训练。此后,苏区工人积极转变工作态度,热烈开展工作竞赛,有力地支援了苏维埃建设。

在领导国有企业提高生产的工作中,依靠工人群众的积极性,使下层工会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在工会组织的推进下,依靠工人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劳动竞赛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与节省了材料。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副委员长陈云同时强调:工会还应当组织从提高技术的方法着手鼓励工人在技术上、生产上的改良与新的发明的积极性,更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工会组织着力创新劳动竞赛、检查、褒奖等制度

中央苏区各级工会在领导和组织劳动竞赛运动过程中,创新创造了许多机制和方法,为劳动竞赛运动的有序进行和创造出丰硕的竞赛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创造劳动竞赛制度。在中央苏区的农业生产中,创造了劳动竞赛制度:要组织生产竞赛,乡与乡赛,村与村赛,家与家赛,团体与团体竞赛,机关与机关竞赛,甚至个人与个人竞赛,同时还制定竞赛胜利标准及奖励章程。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第2号训令《春耕计划》中规定:工农工会在区、乡苏维埃代表会后,应作出计划,再分头召集群众作报告,通过生产计划,发动群众竞赛。要使各处工作有榜样,必须集中力量,形成以模范区模范乡为领导,并要指定各机关各团体分别负责帮助某乡某村工作,以加强他们的工作速度。号召工农工会用全力来发动这一运动,要把春耕作为目前主要工作之一、发动广大群众来执行,以达到增加两成收获的计划。

1933年春耕期间,获得“春耕模范”荣誉称号的瑞金武阳区,在工农工会的组织下,全区开展轰轰烈烈的春耕劳动竞赛,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劳动热忱。比赛时原来规定每人割草皮五百斤,结果超过了二三百斤。武阳区的群众非常积极,他们很早起来耕田,特别是妇女同志更是积极,并表示不会落后于男子。工农工会组织和推进得劳动竞赛,在农业生产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在国营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同样创造了劳动竞赛制度。1932年9月至11月,中央兵工厂和中央印刷局之间开展了以“增加生产、节省材料和参战工作、文化教育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为期三个月的劳动竞赛。两国营企业互签了竞赛条约,对竞赛项目、时间和竞赛中的工作作了规定:“生产要特别超过以前百分之十”“要节省材料生产完美优良”“每天做半小时义务劳动”。中央兵工厂是国营企业内部实行劳动竞赛最多的企业。为执行战争紧急动员任务,中央兵工厂工人自动地实行革命竞赛,提高全厂工人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多造枪弹,供给战争需要,所以除了努力做八小时工作外,又实行一小时义务劳动,星期日同样做工;特别是青工更加热烈,他们与成年工人同样做九小时工作,以致二月份的生产量超过了百分之四十。工人们经常采用许多灵活的方法,如生产突击革命竞赛、创造模范股、冲锋劳动等,个人与个人、各股与各股之间互相提出挑战应战,生产任务总是超额完成。

创造劳动检查制度。《红色中华》刊载的《国家企业工厂互订竞赛条约》报道,国家企业工厂在工会的组织下,在竞赛期间召集工会及竞赛代表和公证人到会参加评判竞赛的优胜。而在《在提高劳动纪律实行节省声中,十一个机关职工会订立竞赛条约》一文中,则对劳动竞赛检查制度规定得更为具体:为切实执行检查工作起见,特组织两种檢查会议,各参加机关职工会代表联席会互推的同志组织一个总的检查委员会,进行总的检查;将参赛的职工会分为四组,按各组自己所规定的每周互相检查一次。请相关机关负责人担任本条约的评判员。

在农业生产中,规定各乡村在每一耕种过程告一段落,如犁好田或耘好田之后,必须开会检阅工作成绩,可用红板黑板方法,将积极分子姓名写在红板上,懒怠分子姓名写在黑板上,对怠工分子,可在群众会中批评他,并发动童子团耻笑他,使他无脸见人。省巡视员必须尽量参加下级会议,县、区巡视员要到乡村去参加群众大会,帮助他们规定计划,组织竞赛分配工作,亲自督促他们执行,不要如马上看花一样,开开会做做报告就回来。

创造劳动竞赛褒扬制度。实施媒体褒扬。利用《红色中华》《苏区工人》等国家级媒体,对国家企业工厂的工人们,在劳动竞赛过程中发扬的生产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纪律,以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进行褒扬。如《弹药厂工人在生产战线上的活跃》一文,褒扬了他们在生产战线上活跃的情形:弹药厂火闭车间的工人,原来规定每人每天造三百个火闭,但工人们在“学先进,赶先进”热潮中,新纪录不断涌现,创造了每天制造六百个火闭的纪录。工人们提前上工,延后散工,加紧做工,并且在工作时间内,也努力提升生产速度,以适应革命战争猛烈开展的环境;努力创造,努力发明,努力研究,工人们为要冲破敌人的封锁,增加武器的生产,大大地发挥了无产阶级的创造性,不但创造了新的技术,并且发明了许多机件,如陈明贵同志发明了各种枪上的零件,这些零件都是极其不容易制造的,此外还有许多工友共同研发的机件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不浪费材料,不耗费时间,特别是节省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耐心地收集地上的碎铁,不浪费丝毫材料,并且能够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对攻克技术难关、发明创造者,还给予奖品以及一定数量的奖金。

中央兵工厂工人就革命竞赛总结称赞道:中央兵工厂在第三期革命竞赛的两个月比赛期间,生产速度大大增加,尤其是发明创造,如“三八”式的枪阶全副,畲排枪全副,以及炸弹的药亚力木力(这些以前有钱也买不到,现在已经能够自己制造)。

1934年5月25日,全总苏区中央执行局在其机关报《苏区工人》中,对枪炮厂的工会及全体工友同志进行表彰,称其是“组织劳动提高生产力的模范”。

实施政府表彰。在苏区工农工会的组织领导下,农业生产战线涌现出许多创新创造。由于根据地的大批青壮年男子参加红军,留在后方的农村男劳动力大大减少,加之缺少耕牛、农具,这必然严重影响生产的开展。武阳区采取革命的方法勇于创新,组织起耕田队,想方设法办起犁牛合作社,动员妇女参加劳动,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许多困难。中央政府为了表彰武阳区在春耕生产中取得的成绩,1933年5月,对劳动模范进行了表彰,毛泽东亲自将“春耕模范”奖旗授予武阳区和石水乡的群众代表。

从劳动竞赛的制度创造中,生动而具体地展示了那个年代开展的革命劳动竞赛运动。首先是领导重视,评选工作是由中央有关部门和国家部委的主要领导担任评判员。第二是竞赛具体,可操作性强。第三是广泛发动群众,评比条件中非常明确按人数比例为标准,强调了参加竞赛中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第四是以精神奖励为主,竞赛条约中提出,竞赛优胜者给予奖旗一面,并由参加竞赛的各个单位派代表用军乐迎送。第五是担任具体组织竞赛工作的是各级工会,竞赛条约的签字代表是单位的职工会代表。

总之,中央苏区各级工会组织在革命的劳动竞赛运动中,“成为工农民主专政最主要的群众柱石”,始终“站在革命竞赛的最前线”,是劳动竞赛运动的主要发起者、领导者,是组织者、推进者,是创造者、检查者,孕育了党的劳模运动的萌芽,初始发端了党的劳模精神。

(作者刘剑平系瑞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廖九平系瑞金市史志研究室干部,苏春生系瑞金市史志研究室负责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 影

猜你喜欢

劳动竞赛模范苏区
第三届“中铁六局杯”劳动竞赛启动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从平江起义走来的模范红十二团
苏区创业致富人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与时俱进实现五个转变 推动劳动竞赛创新发展
模范邨
——给祖母
模范护工
采油企业工会开展劳动竞赛的思路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