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与路径研究

2023-11-22唐万欢甘志海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

唐万欢 甘志海

摘   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的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探讨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结合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总结出广西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海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等特点。当前广西海洋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陆海一体化协同发展滞后、生态友好型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构建、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水平不高、海洋经济民生共享成果不足等。鉴于此,从海洋科技创新、陆海统筹联动、绿色高效发展、开放合作、涉海公共服务五个方面提出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P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9-0037-04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2021年,广西海洋局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旨在进一步拓展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新需求新空间,打造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3年4月,广西政府发布《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在壮大向海产业、畅通向海通道、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深化向海开放合作等方面做了重点行动安排,以促进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海洋强区建设。而相较于东部沿海省份,广西海洋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因此,深入探讨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与路径,对推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当前,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了探讨,虽未形成完全一致的结论,但普遍认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海洋经济及其关联系统为对象载体,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的。本研究借鉴丁黎黎(2020)、鲁亚运等(2019)学者提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义和内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基础,结合《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认为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坚持创新驱动,聚焦海洋资源开发,激发海洋整体创新活力和加速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第二,坚持陆海统筹,推动内陆向海发展,实现海陆产业互动、基础设施互联、资源要素互通、生态环境互保,構建“一轴两带三核多园区”陆海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格局。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创新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友好型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广西样板。第四,坚持扩大开放,建设海洋开放合作平台,探索海洋开放合作新模式、新机制、新路径,联通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第五,坚持民生优先,把民生需求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根本导向,扩大海洋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引导海洋资源供给利用向消费服务型转变,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022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为2 296.9亿元,比上年增长4.2%,占全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8.7%,占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4%,海洋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5%。按三次产业划分,广西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36.5亿元,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690.6亿元,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 369.8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10.3%、30.1%、59.6%。①近年来,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年间,广西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海洋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899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2 296.9亿元,年均增速为9.8%。同时,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3年的5.9%增加到2022年的8.7%,海洋经济成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广西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从2013年的17.1∶41.8∶41.0调整为2022年10.3∶30.1∶59.6,海洋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海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①

第二,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广西海洋经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临港产业、现代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其中,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成为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优势产业。2022年,四大海洋经济优势产业增加值之和占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42.1%。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其中,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2022年增加值达0.8亿元,海洋电力业2022年增加值达2.9亿元。②资源型海洋产业发展速度放缓,其中海洋化工和海洋矿业发展规模基本稳定。

第三,海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广西海洋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涉海运输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总体向好,极大缓解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20年,广西沿海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27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8个,综合吞吐能力2.77亿吨;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9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500万标准箱,跻身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位。①四、广西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科技创新基础薄弱

与海洋经济较发达省份相比,广西涉海高校、职业院校少,且知名度较低,在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海洋科技研究方面投入不足。真正从事终端产品开发研究的海洋科技主体不多,一些海洋科技创新技术和产品未得到有效转化。2022年,广西海洋科研教育和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占广西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9%和8.7%,所占比重偏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也较低,海洋科技创新基础十分薄弱。②另外,在招商引资方面,引进的海洋相关产业相对较少,体现了海洋经济意识不强。在海洋产业结构上,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少,海洋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二)陆海一体化协同发展滞后

当前,广西海洋产业与北部湾港口协调联动性不足,港口布局及承载能力仍十分有限,港、产、城、海相互融合度还不高。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北部湾港口基础设施仍有待完善,码头最大靠泊能力为油轮30万吨级、散货船10万吨级。北部湾港口设计年综合吞吐能力2.6亿吨,而2022年实际货物吞吐量已达3.7亿吨,港口适应度不足。2022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为702万标箱,虽在全国排名第9位,但与深圳港、广州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③整体来看,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港口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空间布局有待优化,海洋产业集聚效应有待提升,陆海一体化协同发展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生态友好型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构建

从开发方式看,广西海洋经济开发方式较粗放,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尚需提高。由于长期高强度的捕捞开发、水体污染和围填海活动,导致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资源有所衰退,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模式需加快转型升级。在一些海洋产业聚集区,各海洋产业粗放性地抢占海洋资源、恶性竞争,造成生态空间受损、海洋空间资源趋紧等问题。另外,北部湾海洋产业布局趋同,同质化竞争问题尚存,岸线、港口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问题仍广泛存在。

(四)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水平不高

近年来,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广西—文莱经济走廊等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广西海洋对外合作水平获得进一步提升,但整体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水平不高,合作层次不深。广西与越南、马来西亚、文莱等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海洋经济合作,但合作领域多局限于海洋渔业、海洋资源开发、海上旅游、海上运输等方面,缺乏在海洋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截至2020年,北部湾港开通定期集装箱航线52条,其中外贸28条、内贸24条,并与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开展贸易运输合作,但远洋集装箱航线数量较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港口合作上也有待进一步深化。④

(五)海洋经济民生共享成果不足

从《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的规划内容看,对海洋经济民生共享方面重视不够,涉及海洋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内容不多。广西“生态云”海洋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工程、广西海洋大数据中心等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尚在规划或建设中,还未能发挥改善民生的实际作用。另外,海洋灾害防控安全体系尚未健全。广西北部湾海洋立体观测网尚在规划中,预报监测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能力不足,应急救灾及搜救水平也有待提升。

五、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以“科技兴海”为引领,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发挥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科技瓶颈,形成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第一,强化海洋科技型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涉海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示范作用,聚焦海洋渔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支持建立涉海产品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第二,推动海洋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结合智慧海洋、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船舶制造、海洋牧场等技术需求,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同时,发挥北部湾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积极作用,建设面向东盟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第三,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育。用好国家和自治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和集聚海洋类科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切实强化创新驱动的智力支撑。围绕广西海洋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依托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科学院、广西海洋研究院、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等载体平台,整合涉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资源,培养本土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海洋人才。

(二)正确认识陆海关系,实现陆海统筹联动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按照“陆海统筹、生态优先、集聚发展、区域协同”的要求,加快形成“一轴两带三核多园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第一,着力培育南宁至北钦防海洋经济成长轴。以海洋经济为纽带,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建设,将北海、钦州、防城港3市打造成为产业优势互补的海洋经济集聚区。第二,加快建设北海市铁山湾—廉州湾、钦州市钦州湾、防城港市防城湾三个核心片区。加强北海、钦州、防城港重大涉海产业、基础设施、平台和政策对接,推動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引领北部湾港口物流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海港枢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第三,聚力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各类园区、开发区为载体,以产业链条为牵引,集聚海洋产业资源,建设海洋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示范区、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三)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抓手,推动海洋经济绿色高效发展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促进海洋经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第一,促进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海洋关联企业合作,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和创新海洋循环产业,构建形成港口海运—临港石化—冶炼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生态产业链闭环,在海洋产业内部开发新的价值创造环节。第二,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且附加值高的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产业园区规范管理,鼓励发展低碳、零碳海洋产业业态。另外,积极培育蓝碳技术服务和碳交易等蓝色经济新业态,实施广西海洋标准化碳汇监测,加快广西蓝碳经济体系的市场化发展。

(四)用好RCEP新机遇,拓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空间

RCEP的签署,以太平洋为海洋纽带,为各成员国开展海洋经济合作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广西要充分发挥海洋在对外开放中的门户作用,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海洋经济领域实施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第一,持续拓展蓝色经济国际合作空间。积极拓展与沿海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合作空间,构建开放包容、具体务实、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充分利用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优惠条款,鼓励广西涉海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沿海国家海洋产业园区建设。与沿海国家探索港口+配套园区“双港双园”发展模式,推动建立中国—东盟海洋产业联盟,构建粤桂琼与东盟海洋合作圈,拓展蓝色经济国际合作新空间。第二,提升海洋经贸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加强与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改革联动,加快复制推广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推动区域跨境贸易通关便利化、投资政策透明化。加强广西各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广西企业加快重点市场海外仓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促进广西涉海外资外贸稳定增长。

(五)以民生为根本,完善涉海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海洋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升海洋公共服务水平。第一,加强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深度整合采集的海洋基础地理、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执法监察、海洋行政管理等数据,推进海洋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科研院所、企业主体及专业机构等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和核算制度,定期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工作,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能力。第二,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推进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加强海上应急能力建设,建立应急救援指挥联动协调机制,提升海上应急救灾及搜救水平。加强海洋减灾宣传教育,开展防灾避灾演练、应急技能宣传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海洋防灾避险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鲁亚运,原峰,李杏筠.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J].企业经济,2019,38(12):122-130.

[2]   丁黎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评判体系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2-20.

[3]   云倩,吴尔江.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10):1-9.

[4]   廖东声,肖梦雨,陈曦,等.RCEP背景下广西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GM模型分析[J].現代商业,2023(5):93-96.

[5]   陈禹静,温雪.广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J].社会科学家,2022(9):100-107.

[6]   李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探析[J].福州党校学报,2022(4):70-74.

[7]   罗昕,魏远竹,林俊杰,等.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2):56-64.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广西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发展增强海洋经济的策略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