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对重大历史关头强化党史学习研究的启示

2023-11-22陈彦龙张雪梅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陈彦龙 张雪梅

[摘要]《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诞生在决定党和国家发展前途命运的抗日战争重大历史关头,是毛泽东对如何依托党史学习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深入思考后形成的文章。文章反映了全党对党史学习研究政治性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学习研究方法,构筑起了较为完整的党史观。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必须构筑更高层次的党史学习研究认识,健全更加科学的党史学习研究体系,切实加强党史学习研究。

[关键词]党史学习研究;党史学习教育;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作者简介]陈彦龙,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雪梅,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6-0038-07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百余年历史中,经历过多次对党和国家发展具有极重大影响的历史关头,并逐渐形成了在重大历史关头强化党史学习研究的传统。《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关键时期,于1942年3月在中央学习组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文章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的党史观。深入研究此文对于坚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强化党史学习研究有重要价值。

一、以党史学习研究强化党的建设是抗日战争重大历史关头的破局之道

毛泽东早就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建设成“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是同我们党的历史,是同我们党的十八年斗争史,不能分离的。”①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外部斗争屡屡受挫、内部又派系林立,革命前途未卜,正是在这个决定全党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找到了以党史学习研究强化党内建设,进而团结全党、全力抗日的破局之道。

(一)强化研究党史,是重铸政治信念的迫切需要。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环节,是确定政党性质、决定政党未来的根本性建设,政治路线则是党的政治建设在某一时期内针对不同政治任务所要采取的根本政策和方针的具象化,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综合表达。毛泽东早在《矛盾论》中就作出了“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②的结论,认为全党必须有一条“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③。

抗日战争时期,党准确把握到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全党必须坚定抗日,坚定和资产阶级、和国民党保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但是,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遭受了巨大的阻碍。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的作战,至1940年后,中国抗战面对着空前的困难与空前的投降危险,特别是在日军转变战争策略,将主要力量用于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总力战”后,日军在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攻势,都在摧毁着党的抗日力量。另一方面,国民党假团结、真打压,自1940年下半年起,在英美苏均不断的援助下,在日本的积极示好拉拢下,国民党将反共重心由华北转向华中,毛泽东直言“现在的时局是一个国民党反共高潮可能到来的时局”④。

国内革命面临的艰难局面,导致了党内对党的军事路线和政治路线产生了怀疑,甚至自身的政治信念都产生了动摇,“以为抗日没有希望了,国民党都是坏人,都应当反对”⑤。要不要继续和国民党保持合作、走怎样的抗日路线,共产主义有没有前途等等问题在党内引起广泛争论。毛泽东通过对抗日战争爆发以来的历史的深入研究,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决不会变更的”⑥。毛泽东认为党内大多数干部对于策略问题的认识太过浅薄,必须深入研究党的政策的发展历史,进而作全面统一的了解。因此,为了凝聚党的战斗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加强全体党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同,重铸全党政治信念,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研究是迫在眉睫的。

(二)强化研究党史,是矫正思想问题的迫切需要。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作为一个诞生仅二十余年的崭新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上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只能在革命中不断摸索。

自党诞生以来,思想问题一直是干扰党成长的重要因素,党内也因此进行过数次思想矫正运动。在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党在八七会议中就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纠正,进行了党的思想建设的伟大探索。随后在古田会议中,为了解决党和军队中严重泛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全党就如何进行思想建设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和分析,明确了思想建党的几个重大原则。长征途中,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在军事和组织上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上思想路线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反思与纠正。特别是进入延安时期后,王明等仍然拒不承认自己的思想错误,甚至在党内仍然有不少拥护者,错误思想导致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作风仍然在党内盛行。同时,由于革命的需要,党的队伍迅速扩大,特别是在1942年左右,“在全黨,新党员、新干部占了90%”,这些新同志“没有经过内战,没有参加过长征,共产主义的许多道理不熟悉”,甚至“不懂得马列主义是什么”⑦,在作风上仍然留有许多资产阶级的痕迹,这些错误的思想和作风,一方面让党陷入到长期的内部斗争之中,另一方面也严重动摇了党的群众基础。

要清除党内的作风问题,就需要从根源上清除党内的错误思想,加强党内的思想建设,因此党中央决定在党内进行党的作风的整顿。以往的思想错误纠正的历史经验让毛泽东意识到,仅仅依靠口头上的说教和批评是无力的,他认为只有全党“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才能“攻破教条主义的主观性和片面性”⑧。因此,为了解决党内错误思想,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统一全党思想,必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研究活动。

3. 强化研究党史,是加强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政治和思想上的错误,与党的组织建设不力是脱不开关系的。党员在政治和思想上如果不与党中央达成一致,就容易在组织上自由散漫,缺乏凝聚;同样的,如果党的组织建设松散不成系统,那么党的政治思想建设也难以落到实处。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民主集中制”建设,这是党的组织纪律的根本支柱。但毛泽东发现,延安时期很多同志“不懂得党的民主集中制,他们不知道共产党不但要民主,尤其要集中”,“他们忘记了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体,全党服从中央的民主集中制”⑨,加强全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认同是关键所在。除此以外,正如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强调的:“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⑩,而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培养也亟待优化。老干部中许多人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党中央在组织上貌合神离,一部分干部中宗派主义冒头,形成了派别斗争。加之由于党的组织规模的扩大,大批的新干部产生,在组织上更是极易受到老干部影响,党内组织建设极度松散。

毛泽东指出要解决组织问题:“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⑪。他强调,全党一方面要通过对党史的学习研究,找到目前党的组织建设的问题所在,找到党的纪律建设未来的建设方向,依托于党的历史实践对全体党员的组织意识进行一次整顿加强。另一方面,在党史学习研究的制度规划上必須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要坚决采取高级干部带头、定期总结汇报的组织安排,以加强党内不同层级干部之间的联系,使全体党员在实践中加强对民主集中制的认同,从而真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二、《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体现着全党对党史学习研究重要性的深入思考

1926年,蔡和森就提出过党员“必须亲切地深刻地知道党的历史”,必须了解“中国革命及我党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路如何”⑫的观点。1929年瞿秋白在莫斯科创立了“中国党史研究室”,也开始了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文件。此后,任弼时、周恩来、陈云等党内领导人也不断推动着全党对党史学习研究的认识。在汲取全党同志党史学习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结合自身多年革命实践经验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形成了《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这个被认为是全党第一个专门论述党史研究理论问题的著述⑬,开始构筑起较为完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观。

(一)明确了党史学习研究的强政治性。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研究,不只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更是一项为解决党的现实问题服务的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为了清算王明等人的历史账,毛泽东开始深入学习研究党的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党史学习研究的政治价值。《六大以来》发出后,高级干部学习组党史学习研究的成果充分证明了,党史学习研究确实做到了使“同志们读了之后恍然大悟,发生了启发思想的作用”⑭。

首先是党史学习研究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指向。作为政治任务,党史学习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制约党的发展的现实问题。毛泽东强调:“当然不是说要把历史上地每一件事统统搞清楚了才可以办事,而是要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⑮。一方面,路线和政策的制定最能集中体现出党在某一时期,对于党的性质、宗旨、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部问题等的综合认知,是党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的综合成果。因此,研究党的路线和政策制定的现实背景与后续影响,是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熟悉党,迅速向党靠拢的关键。另一方面,延安时期制约党的发展的首要问题就在于路线和政策上的认同问题,而只有研究党的历史才能找到错误的源头,从而在全党建立起统一的认识,以清算六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党内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路线。

其次是党史学习研究要以强化党员党性为把手。党史学习研究的主体是党员个体,最终作用的发挥也依托于党员个体的工作开展,因此学习研究的着力点就在党员个体的党性提升上。毛泽东认为:“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⑯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具备的政治素养、思想品质和组织观念。通过学习研究党史,一方面要使党员看到没有党性或者党性不完全时党发展面临的困境,意识到提升党性的极端必要性。另一方面,要以历史为鉴,深入挖掘提升党员党性的切实有效路径。毛泽东指出党性不纯的表现有许多:“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⑰、“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态度”⑱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党史学习研究中解决。毛泽东认为必须“在研究历史时也应该注意历史上有没有这些东西”,找到错误的根源,随后才能“学得一种科学的方法”⑲,提升党员党性。

(二)明确了党史学习研究的方法与原则。基于全党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盛行,且研究能力不足、研究水平不一的现实情况,毛泽东首先在党的高级领导中推行党史学习研究,总结出科学的高效的方法以推广至全党,使全体党员在党史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改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同。

1.坚持全面的历史的研究方法。毛泽东指出研究党史“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⑳,具体在文中,又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阶级分析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至今的一切社会都是建立在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的对立之上的”,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历史的根本方法,要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这在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阶级分析法作为全部研究的根本性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阶级革命,因此对所有革命的分析必须从阶级出发,毛泽东指出“革命所打击的目标,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北洋军阀,我们的政策是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二个阶段表现为反对国民党,我们的政策是狭小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和农民、下层小资产阶级联合”。二是将阶级分析法作为衡量革命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在民主革命意义上是失败的,是因为辛亥革命发生在中国无产阶级还没有觉醒的时候,而五四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后自发进行的,因此取得了成功。

其次是古今中外法。延安时期,党内许多同志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无法熟练地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此毛泽东凝炼出了一个易理解、可操作的方法,称为“古今中外法”。他解释道,古今中外法就是要把问题当作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弄清楚问题发生具体时间和空间。一方面强调对研究材料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古今维度上收集“辛亥革命以来,五四运动、大革命、内战、抗战”的资料,中外维度上收集“中国的共产党、国民党,农民、地主,工人、资本家和世界上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等”的资料,以解决党内所收集的历史材料较为零碎的问题。另一方面强调要“两种材料对照起来研究”,进行全面的辩证的研究,毛泽东指出:“说到辛亥革命时,如不说到当时国内国际的情形,就不能说明革命的发生。同样,不说明‘五四’时代的政府是什么政府,也不能说明五四运动和六三运动的发生”。

最后是历史分期法。历史分期法就是将党的历史,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标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的方法,是有效提高党史学习研究效率的重要方法:“正确地解决了分期问题,就是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的事实中找到了一条线索”。毛泽东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党史阶段划分:“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我们党的历史,我觉得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大革命时期是第一个阶段;内战时期是第二个阶段;抗日时期是第三个阶段”,他划分的逻辑是“就斗争目标、打击对象、党的政治路线讲”。历史分期法从本质上体现的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对党的发展的主次矛盾的深刻把握,毛泽东指出,“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自党诞生之日起,党就致力于革命事业,因此毛泽东的划分就基于党的革命事业发展进程中主要矛盾的变化。运用历史分期法,不仅能够在研究时快速地把握该时期党的核心任务,更能培养全体党员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

2.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者全部工作的根本原则,在學习研究党史时一定要有“实事求是之意”,必须“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从宏观上讲,整个党史学习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上。坚持中国立场的原则实质上是反对党内教条主义僵化的、机械式地将理论套用于实践中去。毛泽东强调:“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不研究中国的特点,而去搬外国的东西,就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以中国为中心,在研究的每一步中都始终坚持联系中国的发展,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国的问题。他认为,延安时期党内的一些教条主义者就是犯了一切以外国为中心,不做辨别地把外国的东西搬到中国来的错误,导致党的政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毛泽东指出,只有在党史学习研究中坚定地站在中国立场,才能“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从而发挥党史在现实层面上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一是对历史事件要实事求是,他强调:“应该找出历史事件的实质和它的客观原因。”比如对国民党的研究,不能只看到抗日是国共合作,就认为必须加强合作;也不能只看到它要反共,就决定要放弃合作只进行斗争。必须把国民党抗日和反共的文件都看了,才能明白“我们在不妨害团结、不致引起分裂的条件下强调斗争是有必要的”。二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他强调尽管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但也必须认识到领导者的作用。以陈独秀为例,毛泽东强调不仅要看到陈独秀作为领导者在大革命失败过程中的责任,也必须正视“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三、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历史关头必须强化党史学习研究

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及随后胜利召开的中共七大,证明了全党在统一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中统一了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党中央的路线得到认同、政策得以推行,全党的政治能力不断提升,思想意识有序统一,组织制度愈加稳固,标志着在抗日战争重大历史关头强化党史学习研究取得了成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如今正处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头,更要充分吸取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强化党史学习研究,不断提高党史学习研究的成果产出和转化效能,从历史中获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

(一)构筑更高层次的党史学习研究认识。新的重大历史关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更需要全体党员意识到党史学习研究在:清晰历史认知,掌握历史规律、找准自身方位;坚定历史自觉,不断改造自身、适应时代需求;树立历史自信,坚持马列道路、坚定党的领导;勇担历史使命,致力民族复兴、助力人类解放的重要价值。

在党史学习研究中清晰历史认知。“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只有充分了解党的历史,才能丰富自身的历史智慧,涵养正确的历史观念,深刻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趋势,才能明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华夏民族的重要意义并找到正确的路径方法。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充分了解党的历史,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是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始终发扬民族优势的前提条件。

在党史学习研究中坚定历史自觉。“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研究的过程,更是一个用全党自觉以史为鉴进行自我革命的过程。延安整风运动,是全党依托于党史学习研究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运动,全党通过统一对路线是非问题的认识,自觉坚定政治立场、改造自身思想、完善组织建设,最终在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了全党意志的统一。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四大考验、四个危险等问题将长期存在,外界对党的颠覆活动也不会中止,必须自觉学习党的历史,在回顾历史中反思自身,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牢记初心使命,在新的历史重大关头始终与党站在一起。

在党史学习研究中树立历史自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就是全体党员最大的自信来源。学习研究党史,要从党的百年恢弘史诗中,树立起身为党员的强大自信,这种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自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一定要也一定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信。拥有历史自信,才能不惧外界流言蜚语,坚定走好自己的路,完成自己的使命。

在党史学习研究中勇担历史使命。“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的殷切期盼,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定以实现人民的期待为使命,在勇担历史使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险仍保有坚毅底色,引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的征程中,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必须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承担起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更大历史使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二)健全更加科學的党史学习研究体系。重大历史关头进行的党史学习研究,既是长期进行的党史学习研究中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着服务当下政治任务安排的特殊性。在健全党史学习研究的体系时,要两者兼顾,既要认识到重大历史关头的学习研究成果也要用以教育全党党员,要加强教育平台建设;也要认识到,在重大历史关头这样一个特殊时间,党史学习研究更要服务于党的当下现实政治工作的具体要求。

1.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的总方向。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是党史学习研究发挥效能的最主要平台,也是推动党史学习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最直接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指明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向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的总方向。

一是要确保干部带头、组织得法,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建设。制度保证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围绕搞好党史学习教育时,第一点就提到“要加强组织领导”。自延安时期以来的数次党史学习教育,党均采取了干部牵头的层级结构学习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党的高级干部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优秀党员,政治觉悟更高,能够始终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大方向,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不走偏。另一方面,党的高级干部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更深刻、对党的历史学习更深刻的人,青年党员往往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少,自学与干部领学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在党史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党的组织制度,对民主集中制有更深的理解与认同。

二是要确保方向稳定、方式灵活,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效能。党史学习教育之所以备受重视,就在于它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充分发挥“教科书”的重要育人作用。党史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必须始终聚焦于当前党员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延安时期,主要面临着党员在思想作风、政治路线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党史学习教育就紧紧围绕统一党内思想、明确政治路线这个大方向。如今,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设,也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在提升政治能力、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等大方向上接续努力。同时,要确保教育方式的灵活,要在继承传统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如作报告、开党课、读党书、小组学习会等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陈出新,依托于新媒体、互联网等渠道进行方式创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能。

三是要坚定底线、保持清醒,提高党史学习教育的战略能力。“总结历史是为了使全党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随着国家力量的崛起,西方敌对势力的攻击也越加猛烈,不仅有公开的诋毁反对,也有意识形态的静默渗透。要用党史学习教育培育全党的底线思维、安全意识,要从学习研究党史的过程中,提升全党同志的战略意识,培养全党的战略思维能力,始终保持清晰的历史认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途径。

2.坚持党史学习研究服务于党的事业发展。作为在重大历史关头开展的党史学习研究,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要始终以服务于党的事业发展为学习研究的重心,不断为党的创新理论发展、党的目标任务实现提供历史动力。

一是聚焦于党的创新理论。“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这些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不同时期全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党意志的统一,对于事业的发展具有核心的关键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出现,是全党争取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证明,党的创新理论是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依托,在重大历史关头学习研究党史,一定要聚焦于党的创新理论发展。一方面,要利用党史学习研究让全党从正反两方面意识到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极端重要性,从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历史叙事中认识到它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从历史中找到党的创新理论接续发展的动力和方向,“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的创新理论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继承以往党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时代创新,学习研究党史,就是为了找到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完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引领。

二是专注于党的中心任务。在重大历史关头开展的党史学习研究,一定是肩负着急切的政治任务,因此研究必须要集中力量服务于党的发展的现实需要。正如延安时期党史学习研究集中于研究党的路线、政策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的党史学习研究集中于研究党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样,如今的党史学习研究也应当专注于解决党和国家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正在面对和将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上。一方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另一方面,党和国家自身的建设也面临重大考验,改革也进入深水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迫切地需要从党的百年历史中、从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历史中汲取经验,找到前进的道路。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603.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3.

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8.

④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11.

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16.

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2.

⑦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04.

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1.

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7.

⑪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⑫蔡和森.蔡和森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786.

⑬周一平.论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对中共党史研究的理论贡献[J].历史教学问题,1994(05).

⑭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⑮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⑯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40.

⑰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1.

⑱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00.

⑲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7.

⑳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

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0,444.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5.

胡绳.胡绳全书(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55.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0.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4.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0-801.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7.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7.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5-406.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0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10-26(01).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02-20(01).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0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10-18(01).

习近平.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人民日报,2021-12-25(01).

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01).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02-20(01).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笔谈(续前)
立足高质量发展 锻造过硬干部作风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学史增信:增信仰信念信心信任
立政德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