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林业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建议
2023-11-22霍大伟
霍大伟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林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形成了完善的森林系统,这对现代化生态系统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林业工程建设离不开林业技术,同时提高了对苗木培育移植技术的重视,实现林业系统建设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强化苗木培育和移植效果,本文从林业工程造林技术的重要意义出发,分别对苗木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进行探讨。
林业工程建设期间,不同种类树木在不同区域和环境中对生产条件要求也不同,这为造林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在生产条件良好的地区内,苗木可以快速成活、生长,对其培育技术要求较低。在基础条件不高的区域,苗木成活率较低,这就需要较强的培育技术确保苗木成活率。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工作和技术缺一不可,尤其是在苗木培育环节和移植环节,能够有效提高林业建设效果,为林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林业工程造林技术的重要意义
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改善我们生活空气,树木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并且可以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比如大兴安岭区域,自认山脉结合森林生态环境系统形成了一条保护屏障,能够抵挡伯利亚的寒流,对当地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林业工程建设能够起到稳定河流的作用,即使大量降雨,在森林区域内雨水流速较慢,大量的雨水流入到河中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附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另外森林也可以减少洪水的冲击,为居民提供逃生机会。即使在干旱季节,森林能够起到保存水分的作用,有效减少水分流失,促使周边河流不会出现干涸的情况。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发展中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而林业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林业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对生态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另外,林业工程建设能够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森林系统通过自身碳汇作用,可以存储大量的碳,森林也是陆地上储存碳含量的最大场所。
二、苗木培育技术
1、科学合理地选择苗木培育地址
在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选址工作是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对苗木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选择育苗地的过程中,应当对土壤的质量进行检测,如土质酸碱度检测,促使土壤土质能够满足苗木生长需求。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做好排水工作,对地下水位进行全面勘查,选择合适的苗木土质环境。如果土质环境和水环境无法满足苗木生长,就需要人工改善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改造,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优化土质,如增加肥料、水资源等方式,让土壤水肥环境符合培育标准。另外,苗木选址还应当遵循气候变化特征,结合区域内水质、天气、环境等实际情况,促使水资源和气候环境能够协调进行,进而全面提升苗木培育效果。苗木培育后期工作中,需要对土质进行综合性评估,以便于全面了解土质是否符合多种植物生长需求,如小灌木丛,要想保证其根部健康生长,就需要控制土壤的厚度约为50cm。若是不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就需要人工干预手段进行优化,促使整个培育环境满足苗木需求,为苗木培育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2、苗木培育地整理
在选择苗木培育基地以后,如果土壤环境不适合苗木生产就需要对苗木基地进行整理,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土壤进行改良,不断提升土壤质量。通过对土壤的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土壤改良方案,对于不同的土质选择不同的优化措施,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各种沙土、草木灰等材料进行土质改良,这也有利于提升土壤中有机肥的效果。此外,还应当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工作,土壤中经常会存在一些病菌和害虫,不利于苗木成长,在种植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土壤进行消毒,则会导致苗木种子发芽率降低,为此,种植前对土壤消毒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通常情况下会选择硫酸亚铁等药物来消灭土壤中原有的病虫害。对于深层次的病虫害,可以通过土壤深度翻耕的方式,将转移到土壤表面再进行消杀,之后进行耕种,为幼苗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科学选择苗木种子
在选择苗木种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母树树种的生长情况,应当严格遵循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结合树种的特点选择苗木种子,以便于后续苗木健康成长。实际上选择树种还需重视当地气候以及培育区域气候之间的差异,确保后续培育环境符合种子成长。此外,苗木成长应重视苗木的基因,根据树生长情况以及种子形状进行分析,为了确保种子较高的成活率,在播种之前应当对种子进行挑选,筛选出一些不饱和、干瘪的种子,进一步筛选出优质的种子,促使苗木培育质量全面提升。在种子播种之前,还需对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首要工作便是种子消毒,之后需要在水中浸泡,时间为一天,然后置于常温环境中清洗,通过这种方式为种子成长提供发芽环境,保证种子的成活率。
4、苗木培育播种环节
在选择好培育区域和种子以后就需要进行播种,播种环节应考虑温度和水分因素,播种期间温度不合适会导致种子不发芽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种子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在播种过程中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改变温度,促使播种环境符合种子实际发芽要求。此外,影响种子发芽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水分,如果播种区域周围环境干燥,就很有可能导致水分快速流失,这就需要利用人工灌溉方式对种子提供水分,以此满足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水分。此外,播种时间也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及种子需求进行选择,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综合评估,明确种子播种间距和密度,合理的苗木间距对苗木后期营养吸收、生产起到重要作用,为此,种子播种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播种苗木,切实提高苗木整体培育质量和效率。
5、苗木培育施肥技术
在没有培育过程中,不同的生产环节需要不同程度的营养,根据苗木生产要求,结合区域内不同环境控制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全面提升土壤中的养分,促使土壤中的养分能够满足苗木成长需求。比如在苗木种植前,对土壤的营养要求较高,一般采用基肥作为主要肥料;幼苗时期,苗木生长较旺盛,通常选择钾肥作为营养肥料,实际施肥的过程中,应当科学控制肥料与水之间的比例,为了苗木健康成长提供充足养分。苗木施肥应当采取固定性原则,可通过每日或者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施肥,且要保证肥料的量及种类的稳定,不可以随意改变,肥料过多则会出现烧苗的问题。同一种肥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肥料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苗木成长阶段适当施肥,结合树苗生长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氮肥和钾肥的施肥量。
6、苗木成长期间管理技术
对苗期管理工作而言,首先需要及时清理苗床以及周围的杂草,杂草生长会争夺幼苗养分,因此除草是为了防止杂草过盛导致幼苗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杂草处理需要每个月至少一次清理,一直持续到幼苗能够自行抵抗杂草危害为止;其次,通过合理的科学方法防止出现苗床土壤板结以及苗木倒伏的情况,避免幼苗生长不健康;最后,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幼苗期间苗木成长抵抗率较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因此,应当格外重视这一问题,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通过物理及生态防治措施进行综合应用。
三、林业工程中苗木移种技术
1、选择合理的移种时间
每一种苗木都存在最佳的移种时间,如果没有控制好苗木移种时间,就会对苗木根部造成损害,即使移种成功也会对苗木产生伤害,影响其后续生长。为此,在苗木移种过程中,需要控制在最佳移植时期,以此提高苗木种植成活率。一般情况下苗木移种时机需要考虑苗木实际生长情况以及当地气候环境。北方天气而言,每年4 月份下旬是苗木移植的最佳时间;而南方气候条件,一般是在3 月份上旬为最佳移植时机。苗木在此期间成熟率较高,且气候和水分都较为充足,为此,苗木移植人员应当结合天气情况,科学控制苗木移植时机进行苗木移植工作,最大程度保证苗木成活率。
2、苗木规格的选择
目前,苗木移植过程中苗木规格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苗木规格选择较大就会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最终影响苗木产量。为此,在移植过程中应当对实际场地进行测量,通常情况下被移植苗木为3 年苗龄,小树苗高度一般在40cm 左右,大树苗一般选择高度为120cm-160cm 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树苗实际种植情况,科学控制苗木种植面积,严格按照要求规划苗木种植密度、行间距,不仅可以防止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也有利于苗木健康成长。
3、苗木移植前处理工作
在苗木移植工作前期,应当对移植区域土质进行处理,为苗木移植成活提供基础条件,苗木起苗阶段应当保证苗木的完整度,尤其根部的完整性,一旦出现损伤都会导致苗木不成活的情况发生,为此对苗木根部保护尤为重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根部水分和养分。比如,可以对移植苗木根部浸水,也可以将其修剪成一个球形,以后用防水材料包裹成球,或者是在苗木根部喷洒化学药品,防止根部腐烂,避免病虫害的侵蚀。另外,还应当做好苗木修剪工作,将苗木剪枝、去稍,在运输期间不断对苗木进行喷水,减少苗木水分流失的速度,同时也可以起到加快苗木增长的作用。此外,苗木移植期间应遵守就近原则,尽量选择较近的苗木,避免外地苗木移植。
4、移植后苗木处理技术
移植后的苗木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这个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苗木成长情况,适时进行人工修枝、割灌、除草、施肥等工作,及时排除不良因素的干扰,不断优化和改善苗木移植生长情况,促使苗木快速适应新环境。通常情况下,割灌一般适用于林分郁闭区域,通常不会用在松土除草地区,通过割灌机也可以减少化学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出现。人工修枝能够强化林木的通风、光照效果,减少死结、活结等现象,提升苗木树干饱和度,促使苗木健康成长。人工修枝技术要点分为“干修、绿修”,干修主要是针对干枯树枝,而绿修则是对成活的树枝进行修剪,这个过程中应当重视苗木成长要求,不可盲目修剪。
5、苗木移植后的抚育工作
苗木在刚刚移植以后,其根部较脆弱,自身吸收养分的能力不高,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和营养,苗木就会出现不良的生长状态,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一般在苗木移植2-3 天以后适当灌溉,以此提高苗木恢复效率。这个过程中还应当做好施肥管理,通过开沟施肥形式,促使肥料均匀分布,之后对其进行灌溉,这样不仅可以加大肥料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苗木吸收效果。也可以在雨后进行,施肥以后不需要灌溉,只需用土覆盖即可,也具有加快肥料吸收的作用。对郁闭幼林而言,主要是受到灌木的影响,导致苗木接受光照的效果不佳,这就需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制定透光抚育工作,如天然林,第一次透光抚育时间通常是在苗木树龄在5-6 年期间,对每10000m2林地范围内,应当保证幼苗数量在2400 株-3600 株,郁闭度应当高于0.6,周期则需要按照树种发芽情况制定,一般是在3-5 年期间。在苗木进入壮龄林时期以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生长抚育,这个阶段的树种之间经常发生争夺养分、光照的矛盾,如果不能够对此进行及时处理,就会给树木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树木成长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林木种类和结构分布,通过疏伐方式对其进行调整。不同树种其疏伐时间也各不相同,通常是在苗木进入中龄阶段以后的2-3 年进行处理,而速成树一般在5-7 年,湿地松、马尾松等树木则时间较长,通常在7-8 年期间。
6、苗木移植后病虫害的预防技术
苗木移植以后病虫害防治工作必不可少,病虫害防治具有多种形式,因此进行防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由此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促使整个苗木移植治理工作得以提升。在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好监测工作,以当地以往病虫害发生案例作为参考,全面监测各项数据并做好记录,根据不同阶段的病虫害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之后,做好其他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目前,生物防治技术是一项环保效果较高的技术,主要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病虫害防治,也可以利用生物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全面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此外,也可以采用苗木混交工作,将多种苗木种类混合种植,通过合理规划,既可以增加苗木的通风、光照效果,也可以提高美观性,多元化的树木也可以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7、苗木造林技术
通常情况下,苗木造林技术可以划分为集水造林技术插条造林技术,集水造林技术一般在人工商品林培育中应用较多,该技术可以提高林地的集水作用,多应用在半干旱、干旱地区,能够有效环节土壤水分不足的问题,提高苗木成活率。可以将该技术与抗旱造林整地技术一起应用,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插条造林技术通常应用在人工造林建设中,借助树木枝条作插穗的形式直接插于造林地,选择1-2 年的苗干进行插穗,长度一般选择30cm-70cm 的枝条,插条造林技术需要土壤疏松的土质,以便于插条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造林效果。
综上所述,在生态保护理念不断深入下,林业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保护生态的一项重要方式,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苗木培育和移植技术是重要的基础前提,通过不断加强对苗木培育和移植技术的分析,科学合理地选择苗木培育地址、苗木培育地整理、科学选择苗木种子、播种环节、施肥技术、苗期管理技术,同时做好苗木移种过程中移种时间、苗木规格的选择、移植前土壤处理、移植后的抚育工作、病虫害的预防等工作,为林业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