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的技术应用

2023-11-22王丽娟马春杰徐娟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病虫害

王丽娟 马春杰 徐娟娟

伴随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农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农业生产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如何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一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所以,有关部门必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提高栽培项目的基本质量与效率,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本文主要论述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应用需求,重点讲述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玉米栽培的操作要领,并针对其中的细节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与意见。以期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应用需求

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中,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积极结合信息化技术,加速农业发展,引进各类先进的玉米栽培促高产技术。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中,更要采取科学的生产技术对玉米的栽培、生产、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管,保证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比如在玉米栽培和收获时,可以推广应用全球定位、传感器技术等,以确保对玉米生产现状实施监测。应用智能化技术管理能有效提升对玉米栽培的管控,在提升质量与产量的前提下,可节省大量人力成本,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精确掌控玉米栽培中各项技术的要点,可动态地分析各项数据,并且能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有助于相关部门制订栽培计划与栽培措施,促进先进的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并且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还能对栽培间距、施加肥料等栽培要点把控,分析出栽培最优效果,优化传统的栽培模式,实现玉米的增产增收。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现状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系统,仍需要健全

在玉米高产栽培科技应用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应把理论和实际技术相结合,真正地把玉米高产发展栽培技术运用于田间实践操作中,以促进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效率,从而优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玉米生产研究工作。

2、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可进一步提高水资源使用率。不过从目前实践状况而言,玉米栽培中的水资源使用率相对较小,多数地方仍采用雨水浇灌的方法。所以,在玉米栽培工程中,要科学计算玉米播种日期,而玉米生产需水量最大的时间则是在玉米播种后40~50d。由于我国多数地方在4 月底至5 月中旬时雨水量很大,所以要在3 月15 日以前进行播种。

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择地块

农业信息化也需要对农作物栽培质量加以适当管控,首先,必须要重视土壤地块的选定,因为土地作为种子生长的重要温床,直接影响着玉米植物的生长状态,所以必须进行整地作业。而玉米生长状态和玉米根部发育状况、抗病害能力水平以及植株大小等因素有着密切相关,因此在选定土地之时候必须兼顾土质的松散状况及其土壤墒情值水平,保证地质条件良好不会对玉米植物生长产生障碍。以四川省为例,由于四川省处于我国西南部冲积平原,地域环境相对平缓,有利于玉米种培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近年来,由于四川产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之势,因此对玉米栽培要求也愈来愈高。气温、湿度、光线、空气质量指标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玉米栽培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栽培过程中应确定大范围的栽培区域,为玉米高产栽培创造良好环境。因此,在四川地区选定玉米栽培区域后,通过分析研究对栽培环境作出评估。栽培者在选定玉米栽植区域之前,首先要做好取样研究,通过分析土壤水分、营养元素、墒值等资料,并选取综合水平较良好的土壤地块开展玉米栽培工程,以做到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

2、播种技术运用

在玉米播种时期,应考虑当地的天气变化,温度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错过了播种时间,就错过了玉米发育的最佳时期。如果播种时机过早,玉米种子萌发后就损耗了很多营养,容易造成出苗密度太大、养分不足,如果天气降温较快,玉米种子没有足够的营养抵御恶劣天气,便会让玉米减产。若栽培日期过晚,也会造成适宜于玉米生长发育的时期过短,从而影响玉米的出苗率,群体密度也会降低,同时在冬季还易产生冻伤,直接降低玉米的产量。科学管理播种密度,播种过少、播种密度过低会使耕地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力也会降低,从而直接影响整个生产力水平,而如果播种量过大,超过了土壤的承载极限,玉米种子就无法从土壤中得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从而直接影响种子的健康成长,使得玉米粒的生产和品味均受很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出现减产的情况发生,所以合理密植对提高玉米产量有着重要意义。玉米播种期一般在4 月末至5 月初,如果处于低温环境,玉米在土壤中发育的时间过长,会直接影响玉米的出芽率,而且会出现大量弱苗。春苞谷并非栽培的时间越早产品质量就越高,栽培时候过早质量不但会受到气候的影响而下降,而且还会提高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会使苞谷的授粉期和浇灌期在高温多雨时期重叠,导致出现病虫害防治多发期,容易造成秃尖或者缺粒的现象。一般在当地玉米收获的前15~20d栽培可以达到增加玉米产量的目的。

3、选育良种

现如今很多栽培户的思想仍然比较陈旧,对信息化农业的了解不足。对玉米品种选择没有科学依据性,容易导致玉米种植时苗长势弱,进而导致植株生长晚、周期或短或长,最终影响产量。严重还会影响下一茬播种作物。因此,政府部门就要做好宣传工作,促使更多人群能够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价值,逐步转变态度。同时还要派遣技术人员深入其中,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当地栽培人员提升个人水平。

选育良种将能从根本上增加玉米生产,缓解我国粮食的困难。农贸交易市场也有很多优良的玉米粒播种,使种户选择琳琅满目。为了提升农作物生产中的选苗技术,政府有关单位要在智能农业的概念下,督促栽培户在选用良种之时要依据本地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和栽培要求,同时利用最先进的农业自动化技术装备开展玉米种子选苗作业,以保证播种的耐寒性、保温作用和抗病性等能符合玉米粒生长的所需要。同时栽培户在进行播种挑选之时移栽必须适应本地栽培条件,并合理地选用栽培类型。在选定种子之后要进行播种挑选过滤,保证每粒播种都可以顺利萌发,成为健康茁壮的玉米植株,为农作物生产带来了重要保障。

4、智慧农业技术的实现

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精细化农业的发展理念已普遍提出,如何运用世界领先的农业生产科技信息,进行对粮食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的即时监测与管理,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为此,在农作物生产中,科研人员可通过感应器与GPS 定位系统,对谷物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即时监控,以为精细化的田间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在信息化时代,由于计算机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不论是在工业生产领域或是在农业生产领域,运用强大数据分析技术促进生产质量、经济效益提升,而通过对农作物生长以往数据的深入研究,更可以为农业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技术信息在玉米高产栽培上的有效运用。以我国四川地区玉米栽培情况为例,利用对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把栽培高度控制在10-15 厘米经济效益最佳,同时有关技术人员还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农民的经营收入。

5、育苗与移植技术

常规的玉米栽培的播种、施肥和除害环节都需要人工来完成,人工栽培耗费的时间长、效率低。再加上农作物的产量与种子播种距离有关,所以仅仅依靠人工的视力和经验很难找准播种位置,从而会影响精确栽培。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逐渐走入了农业的生产当中,生产者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做好育苗与移植工作,提高玉米产量。

在进行育苗与移植的前期,应该先做好种子的挑选工作。挑选种子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降水量、气温和土地状况。完成玉米种子的选择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预处理。这时首先需要检查种子质量,剔除霉变的和损坏严重的种子。完成这项工作以后,要将光泽度达标、颗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晾晒。合理晒种,可以增加玉米种子的萌发速率和存活率,完成上述三项工作后,才能进入到育苗与移植阶段。育苗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此时需要先完成苗床的制作,制作苗床时要选择与种子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土壤,随后可以运用肥球帮助玉米种子保留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一般情况下,当玉米苗出现一叶一心时应该进行玉米苗的移栽。此时就需要注意玉米定植的时间间隔,只有保证了适当的时间间隔,才能确保每一株玉米苗都有充分的生长发育空间,都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来满足自己的健康生长。可以说,育苗和移植技术对农业生产中实现玉米高产具有积极作用。

6、田间管理信息化

玉米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若是质量控制不好,很容易出现减产现象。所以,通过提高田间管理,并促使现代计算机与自动化的管理平台,在集约化大规模农业生产田间管理中的合理运用,可大大提高农业管理效率,并促使玉米健康茁壮成长,创造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也因此,在玉米开花、结果和成熟等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很大,此时,管理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分析对玉米生长所要求的具体水分与灌溉技术要求,并适时进行现代化无人灌溉操作,使得玉米在生长中自动化的管理运用更为科学合理,并致力于提高农村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智能化,以达到农业振兴现代化的目标。

7、灌溉技术应用

传统的玉米灌溉会选择沟灌或者畦灌的方式,这两种方法在灌溉的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并且不能很好地控制灌溉的水量,容易对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造成影响。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采取了更符合的喷灌和滴灌技术。

喷灌是采用在玉米田架设管道和喷头,通过在另一端施加压力,将水输出到管道中,然后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水珠的灌溉方式。喷灌的方式会将水分均匀地喷洒在玉米植株的叶片和植株间的土地上,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因为喷灌的水分分布得都很均匀,不会产生深层的渗漏,并且大部分会被玉米作物吸收,可节水30%以上。在一些透水力强的沙质土壤地区甚至可以节水70%以上。并且喷灌不会改变土壤环境,对土壤影响很小,能让土壤保持原来的结构,锁住其中的养分,让玉米的根系有一个适宜稳定的生长环境。在喷灌时可以降低植株表面的温度,防止玉米植株温度过高,出现“晒花”等现象。一般每次的喷水量在30~40mL 即可。

滴灌法是通过在田里布设低压的水管装置,把水由管路直接输送到田间土壤上的每一个滴头,利用缓慢的点滴状态来浸润玉米根系的灌水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的泄漏、挥发等现象,同时滴灌的水滴对土壤的冲击力也非常低,而且没有损伤土壤结构,因此可以保证根系发育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条件中正常生长发育,汲取营养。

8、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是困扰农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病虫害的防控和治理工作尤为重要。病虫害会阻碍玉米生长,蚕食玉米,降低玉米产量,目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两种方式。

第一种生物防治方法依靠害虫的天敌对付害虫,如可以利用赤眼蜂从害虫的卵内产卵这一特点,减少害虫的繁殖。像这样利用动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保护农作物生产的例子有很多。目前需要农业生产者和农业相关人员完成的是对破坏玉米生产的害虫的天敌进行进一步的探索,这种利用害虫天敌防控害虫的方式天然环保,但在应用这种办法时,要注意养殖害虫天敌的数量,不要破坏玉米地的生态平衡,也不要影响当地的物种多样性。总之,生物防治的方法固然环保有效,但应用起来也要加以节制,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另一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是农业防治,在早些年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对付害虫的农药,这种农药一时间获得了农业生产的青睐。但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者逐渐意识到了农药中的化学成分会使成熟的玉米中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也就是说,农药在防病虫害的同时,也会影响人体的生命安全。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农业防治技术可以做到安全环保,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农药对实现了自身的新发展,只要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那么它们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

现在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这两种病虫害防治方法是应用最广,且效果最好的两种方式。在栽培玉米的过程中,可以把这两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混合使用,这样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并且收获的玉米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

9、土壤培肥

主要利用人类生存以及活动对土壤的肥力进行培养。当前在栽培工作中,不少地区都出现农田肥施加量不足的情况,为了保证玉米的高产量就需要保持土壤的肥沃,要想让玉米正常生长,首要任务就要做好土壤培肥。而土壤受其内部构成属性和外在环境的共同作用,其中,由于秸秆还田的减少,土壤里含有的有机肥大量流失,因此人们需要对有机肥的投入加以重视。可以从基本建设和建立养土的轮作制以及改造低产土壤的各种要害因素。另外,土壤增施肥料例如农家肥、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等,使突然有机质含量增高,理化性质得到调节,也能够使土壤的营养元素更加丰富。

10、做好翻耕工作

在玉米的栽培工作正式开始之前,栽培人员理应对土地部分采取平整以及翻耕两方面处理。其中,翻耕的核心作用便是有效减少土块的基础体积,保证能够直接盖住整个玉米的种子。不仅如此,栽培人员还要合理应用机械设备,结合信息化技术,促使翻耕和平整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以此给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

综上所述,由于玉米栽培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生产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提升玉米生产科学技术是我国玉米栽培业的重点研发目标,在当前农业信息化背景下技术人员更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业科学技术来提高我国玉米的生产,提高对玉米栽培促高产的种植技术的重视度,利用新兴的技术做好分析工作,并以此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当地政府及其农村办事处更需要支持宣传和普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因此无论在玉米生长的任何时期,都需要工作人员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才能实现玉米种植的高产目标。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自然栽培的味道
夏季苦瓜栽培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