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被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机理研究
2023-11-22任晋
任 晋
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森林害虫防治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森林防病基础设施建设也明显加快,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责任体系逐步完善,不断改进预防、处理技术,极大地加强了整体的抗灾减灾功能。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林防工程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随着自然环境污染的逐渐加剧,环保事业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议题。在林业育苗中,病虫害给植物的生长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必须引起林业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森林病虫害的特征
1、危害性很大
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人们盲目扩增森林规模,没有合理规划好树种之间的生长关系。可能导致树种过于单一使得虫害加剧,亦或是引进多种树种没有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导致原生树种的生长参数受到抑制。第二点,为增加森林的多样性而引入不适宜的物种,使得病虫害加剧,导致森林产业的生存发展不平衡,以上两种原因是我国常见的病虫害类型。森林涵盖了一个群落,有微生物与分解物,也有相应的竞争与共生关系,所以一片森林通常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所以,当发生某类病虫害时,不仅会给森林产业带来不稳定因素,还会给居民的经济造成诸多影响。
2、拉动自身以及周边经济增长
林业的特点是多样性,主要包括综合性、可持续性及高效性。林业的发展过程不是单一的,它包含很多层面,林业在推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农业、畜牧业等各个行业的发展,不追求一枝独秀,而是努力做到百花齐放,这是林业综合性特征的重要体现,它可以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协调进展。可持续性是指林业能够与地区所处环境相结合,即使我国不同地区的林业生产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林业能够很好地与环境相结合,进而发展出适合自身的经济模式,保障林业发展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动林业经济向绿色化方向发展,这种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在当前林业发展中非常必要。高效性是指当前林业发展强调循环经济,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改变以往单一的生产模式,为林业产品带来一定的附加值。生产主要强调效率,如果不能提高效率,那就会带来退步。因此,高效性的林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上升空间和机遇。
3、发病多样
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广,其中某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资源,原始森林和人工造林面积分别有1.2 万亩~1.3 万亩,包括许多珍贵野生动植物,由于森林资源面积广、种类繁多,发生病虫害的种类也较多,如林场苗圃中易发生立枯病,森林中松类易发生疱锈病和叶斑病,阔叶林易出现烂皮病,成熟林木易发生立木腐朽等。
4、保证林木健康生长
近几年,我国林业资源面积不断扩大,各种病害和害虫层出不穷。各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早期监测,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使林业资源免遭受大规模危害,以防造成林业资源大量死亡。为及时、有效地防治病害和害虫,消除现代林业对病害和害虫的威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病害和害虫的防治。针对某些潜在的危害,也必须高度重视。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防治观念和手段落后
许多森林地区的林业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消灭森林害虫的重要性,他们的行为大多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从生态学和社会利益角度出发,忽略了消灭森林害虫。与此同时,森林病虫的防治工作应在计划经济时期内,并在防治工作中采取阶段性措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还没有纳入到造林工作中。在预防和管理概念方面,有强调造林、疏于管理、强调预防和管理,不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理念。现代科技无法结合,几乎全靠人工防除,而技术方法与之相反,不能在有效时间内排除害虫、病害对森林的威胁,造成病虫害频繁发生。
2、外来病虫害物种入侵
外来林业病虫害的入侵也是影响害虫防治的主要因素。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给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损失,还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但是,就病虫害防治而言,现阶段的林业资源管理工作还不到位,有的虫害防治工作只是为了应付相应的检查。
3、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提高
森林中经常会出现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还没有完成又出现新病虫害的情况,如果森林同时出现了两种病虫害,那么会给森林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再加上现在林业治理工作存在防治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许多工作人员由于受到传统森林防治观念的影响,在实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时依旧使用传统的防治措施,不愿意学习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手段,最终导致防治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林业的发展。
4、防治体系不够完善
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各有不同,在传统的栽培理念影响下,不少地方对病虫害防控管理工作并不注重,也未能把防控举措和科技的效果发挥起来。部分地方受到财政制约、设施不健全、科技理念滞后等诸多情况的影响,无法提高木材的品质,严重影响林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
5、监测预警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监测预警重视不够、监测过程中缺乏完整的监测预警点,预报员素质不高,无法达到正常工作要求。另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不完善,不能保证调查预报工作及时、科学,造成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被动。植树造林措施的不足,制约了林木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纯种林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经常出现,而忽略了混交林对病虫害早期防治的重要作用,从而降低了森林的抗虫性。因虫害严重,传播速度极快。
三、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治策略
1、充分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林业长期以来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森林病虫害也是影响林业的重要因素。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病虫害防治起步较晚,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严重阻碍了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必须高度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全面提高有关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标准和规范
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逐步完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定出统一的防治执行标准,进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相关的防治标准和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方向性指导。当地林业部门需结合林木生长情况确立科学的防治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划分和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防治责任,确定其权利与义务范畴。此外,相关林业管理部门还需明确自身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与此同时,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强化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禁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使用残留过高的农药。
3、构建病虫害防治体系,形成完善的监督预警机制
为了使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首先,林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应充分了解当地林业的实际建设情况,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从而为病虫害的长期治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持。其次,从我国当前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来说,森林火灾、乱砍滥伐等现象是导致当前森林生态系统容易出现失衡情况的关键,如果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自然灾害,那么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就难以有效实施。因此,我国林业部门要提高对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确保林业部门中的各个基层部门能够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不断优化工作体系,确保林业防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我国各个地区的市级林业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成立相应的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断完善相应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责任机制。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际组织情况,建立相应的森林病虫害检测预报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森林病虫害检测工作的效率。各级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应该派遣工作人员到森林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森林出现了病虫害,就应该立即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防治,从而有效避免病虫害蔓延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特别是对重点森林地区的防控工作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森林资源的规划防治工作,从而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高效完成。再次,林业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不断学习新技术,严格落实管理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认真统计森林的防治情况、灾害率和预警准确率等数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森林自然资源的管理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加大科学技术上的支持和投入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育苗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做好林业育苗的养护和管理工作,不断加大技术支持,重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促进林业育苗的健康发展。因此想要提升林业育苗的病虫害防治水平,就要采用科学的防治手段,加强林业育苗的管理能力,把握好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控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使用量,尽可能地减少病虫害给林业带来的影响,从而有效地维护林业的生态建设。
5、加大管理监督强度
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工作之一,该工作的执行内容比较有秩序性,相关人员需要系统地对森林中的目标资源进行管理,制定精细化的管理目标并对其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的力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相关人员的监管意识,让其充分了解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对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经济之间的联系。此外,需要切实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操作水平、强化防治意识,以便于能在防治工作中起到关键性的决策作用。基于此,防治人员需要加大管理森林的强度,以此提高森林资源的储量。首先,治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队伍需要切实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体系,不断地增强自身对防治工作的认知强度,以此可有效推动防治人员高效地进行工作,进一步提高防治效率,同时还能起到妥善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效果。其次,若在对森林进行监管时遇到群众,需要加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让其深入了解巡检工作与防治病虫害的实际意义,让其了解加大巡检监督力度对他们的生产生活有必要的联系可以获得更多民众的支持与助力,使得更多群众投入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中来。所以,相关部门可以拓展多种途径以便于拓宽工作格局,从而获得更高效的调控结果。
6、加大宣传,共同参与
政府需要加大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途径提高社会人员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关注度,从自我做起,不随意砍伐林木,不携带外来病原体和物种进入森林,为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奉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在林业机构内部也要加大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如定期开展“森林保护卫士”评选活动,对优秀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让工作人员在巡护和观测时强化责任意识,确保森林病虫害防治到位。
7、更新防虫害技术的使用
为了保证高效率地减少病虫害对树木的威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并在第一时间加以应用。工作人员在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一是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指采用人工对病虫进行捕杀或者是通过对病虫进行隔离,减少其对树木的伤害,这种物理防治技术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其防治效果较好。人工捕杀昆虫主要是指对昆虫的习性进行掌握之后,从而发现昆虫聚集处,采用物理的方法,将昆虫隔离出来后,针对昆虫所在的区域进行捕捉,这可以减少昆虫的蔓延,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损失。二是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利用生物链来对害虫进行捕捉,通过引进害虫的天敌来对害虫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由于这种方法对环境造成的威胁也较小,因此可以作为主要的消灭害虫的方法推广使用。然而,在引入害虫的天敌时需要注意是否能对林业带来其他的危险,从而使得整个生态保持平衡,促进树木的生长与发展,保证林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8、科学合理地运用虫药
在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首先要保证的是用药时间,应规律性地施加药力,以此可促使每一阶段施药树木都能充分吸收,确保药效能及时起到作用。每分每秒都会有幼虫出生,所以需要采用BT 乳剂针,它对多数幼虫、病虫成虫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其药效会随着虫龄的增长而有所减小。因此,应用药物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务必要理清病虫害的爆发时间,以便于能选择最适宜的时间段喷洒药剂。其次,还要注意施药时的温度,温度过高会使药效流失,降低药力的使用价值,所以,在喷洒药剂时应尽可能地使药物在低于30℃的天气中运用。若必须在高温天气喷洒虫药,需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即自树木土壤根部向上浇洒,以此可有效保证药物能留存在植物叶片上,并均匀周到地覆盖到其他部位。最后,需要考虑药物浓度指标,浓度过高过低都会对森林树种的治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即在开展药物防治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综合考虑,同时也要依照药剂的使用说明将药物进行稀释后使用,以此可有效提高树种的成活率。
综上所述,森林的建设发展进程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由于林木病虫害问题会对其发展产生很大的阻力,所以,地方人民政府就必须加大病虫害防控力度,根据现实情况,运用农业机械化技术来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控管理工作,使森林资源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有效保护和管理,以推动森林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