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技术分析

2023-11-22郭言涛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李氏羊圈病羊

郭言涛

羊李氏杆菌病是以李氏杆菌为病原体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多发于早春、冬季,呈现出散发性特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基于此,本文将对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治疗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以供参考。

李氏杆菌病属于一种食源性致病菌,极易生长在反刍动物的青贮饲料中,使得感染动物的体内和体外均能沾染李氏杆菌,形成粪便、分泌物、尿液等形式的传染源,导致牛、羊、猪等畜牧动物患上李氏杆菌病,带来严重的危害问题,这使得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治疗迫在眉睫,尤其是羊李氏杆菌的诊断治疗。

一、流行病学

1、病原

根据李氏杆菌的属间异质性,可分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绵羊李氏杆菌、无害李氏杆菌、威斯梅尔氏李氏杆菌及西里杰氏李氏杆菌这五种病原,其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是引起羊李氏杆菌病的最常见病原,该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呈短杆状,适温性强,能够在37℃高温环境下快速生长,也能在4℃低温环境下存活且在低温状态下具有较强的毒性。

2、易感动物

由于李氏杆菌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存在多种病菌侵入方式,使得大部分动物如猪、牛、绵羊、山羊、鸟等都能感染李氏杆菌病,其中绵羊对李氏杆菌病最为敏感,一般情况下2 月龄到1周岁的绵羊易患上李氏杆菌病,一旦绵羊感染上李氏杆菌病,会出现脑膜脑炎、急性败血病及流产等症状。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已有42 种哺乳动物、22 种鸟类能够感染李氏杆菌病,且感染范围较大。

3、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羊李氏杆菌病的传染源较多,病羊、带菌动物等是最常见的感染源。此外,老鼠也有可能成为该病的感染源。病菌可以通过眼鼻口分泌物、粪便、尿液、乳汁等形式排出至羊体外,造成饮用水体和饲料的污染,导致健康羊出现消化道感染,从而引发李氏杆菌病。同时,还能通过与病羊之间进行直接的接触,导致健康羊出现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李氏杆菌病。

4、发病诱因

羊群患上李氏杆菌病的发病诱因较多,如冬季青贮饲料供应不足、缺乏维生素A 和维生素B、温度冷热变化、感染沙门氏菌、羊体内外有寄生虫、饮用带有病菌的水、食用沾染病菌的青贮饲料等。

二、临床症状

1、整体症状

在感染初期阶段,羊群的主要症状是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浑身乏力、呼吸不畅、行动困难等,同时伴有流鼻涕、反刍暂停等症状,甚至妊娠期母羊会出现流产现象。当症状较轻时,病羊会出现视线模糊、眼球突出且不流泪、步态不稳、咀嚼缓慢等情况,而当症状较为严重时,病羊会出现长时间低头、站立不动、倒地不起、四肢不灵活等情况。在感染后期阶段,病羊会出现行动迟缓、身体挣扎、低声呻吟、卧地不起等情况,甚至出现直接死亡的情况。在感染羊李氏杆菌病后,病羊很容易出现不同症状,这是由于具体的临床症状类型存在差异,相关类型可细分为脑炎型、子宫炎型、败血型。

2、常见临床症状类型

①脑炎型

对于患有李氏杆菌病的病羊来说,脑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疾病。在自然感染情况下,病羊的脑炎疾病具有2-3 周的潜伏期,有时甚至会长达2 个月,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只维持几天。病羊发病时的初期体温会较比正常温度高出1-2℃,温度升高的情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很快就会降低到正常体温左右,同时会出现精神萎靡、行为迟缓、进食不规律等情况,部分病羊可能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如长时间低声呻吟、胡乱蹿跳、盲目冲撞等,其典型症状是病羊做转圈运动,朝一个方向歪斜,无法躲避障碍物,容易摔倒,部分病羊还会出现卧地昏迷、角弓反张等情况。同时,伴有眼鼻部位分泌黏性物质、舌头麻痹等情况。在严重情况下,有些病羊会出现眼睛失明、陷入昏迷等情况,甚至发生死亡。

②子宫炎型

对于妊娠期母羊来说,一旦患上李氏杆菌病,会引发子宫炎症问题,出现流产、胎盘滞留等情况,甚至会造成胎儿的直接死亡。在患病情况下,母羊产出的羔羊往往会存在一些疾病如急性败血症,由于羔羊本身体质较弱,缺乏较强的抵抗力,在病症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快速死亡的情况。

③败血型

当羊群患上李氏杆菌病时,容易引发其他的疾病如急性败血症,会影响羊的身体健康。从剖检结果来看,一旦羊患上李氏杆菌病,会产生身体器官上的病变。在剖检过程中,会发现病羊的脾脏较为肿大,存在粟粒状坏死灶,伴有黏脓性鼻炎、出血性结膜炎、脑膜充血及心外膜出血症状,同时病羊会出现精神不振、发烧发热、分泌液体、食欲下降、进食缓慢等情况。除此之外,病羊的发病进程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出现直接死亡的情况。

三、实验室诊断

为做好羊李氏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要点:包括病料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其中动物试验涉及实验小白鼠致死性试验和实验家兔眼结膜接种试验。

1、病料涂片镜检

在无菌条件下,适当提取一些病死羊的血液、肝脏、脾脏、脑脊髓、分泌液等病料,制成不同类型的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操作,利用油镜进行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一些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呈现“V”字形排列,大多数病菌是栅状,具有分散性的特点,菌体两端钝圆,不存在荚膜,未能形成芽孢,同时还会发现在脑组织、肝脏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病菌。

2、分离培养

在进行分离培养前,要确保在无菌环境中,将肝脏、脾脏、脑脊髓液等病料放置在血液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保持室内温度在37℃左右,置于10%的二氧化碳条件下,进行24-48 小时的培养工作。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琼脂平板上会长出菌落,具体为针尖大小的露珠状菌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48 小时左右时菌落不断变大,形成米粒大小的菌落,呈现淡黄色或是灰黄色。菌落表面较为扁平,两端边缘较高,有明显的溶血环。如果将肝脏、脾脏、脑脊髓液等病料放置在亚碲酸钾琼脂平板上,会培养出黑色的菌落。

3、生化试验

在无菌条件下,适当提取一部分肉汤纯培养物进行生化试验,包括葡萄糖、果糖、鼠李糖、乳糖、甘露醇、水杨苷的糖发酵试验、硫酸氢试验、靛基质试验、明胶液化试验、硝酸盐还原试验、甲基红试验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等多个生化试验,保持生化试验的温度在37℃以下,经过24-72 小时的培养,可以发现菌落会使得果糖、水杨苷、葡萄糖和鼠李糖实现分解,可以产出酸,但不能产出气。同时,还发现乳糖和甘露醇未能被分解,没有生成硫化氢和靛基质等物质,无法让明胶实现液化,无法还原出硝酸盐。除此之外,甲基红试验和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都呈阳性。

4、动物试验

①实验小白鼠致死性试验

在无菌环境下,适当提取0.4mL、48h 的肉汤培养物,注射给实验小白鼠,选取实验小白鼠的腹腔位置进行注射,在18 小时后,发现实验小白鼠已经死亡。通过剖析可知,实验小白鼠出现肝脏器官肿大、坏死等情况,心、耳部位存有淤血,呈现出紫黑色,脾脏部位也存在肿大问题,脑部出现充血、出血等情况,在脑部、肝脏、脾脏及心血中都能分离出接种菌。

②实验家兔眼结膜接种试验

在无菌环境下,适当提取2 滴48h 的肉汤培养物,将2 滴48h 的肉汤培养物滴入到实验家兔的一侧眼结膜囊内,同时在实验家兔的一侧眼结膜囊内滴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形成对照。通过试验结果可知,经过48 小时的时间,可以发现滴入肉汤的眼睛有了明显的发炎症状,出现了化脓性结膜炎疾病,且眼球较为浑浊,眼内周围有部分的白色分泌物,但经过大概10 天的时间,可以发现实验家兔的上述症状已经消失不见,而滴入生理盐水的眼睛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处于正常的状态。

四、羊李氏杆菌病治疗措施

1、遵循治疗原则

为保证羊李氏杆菌病治疗取得预期效果,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包括抗菌消炎原则、清热解毒原则、营养神经原则、对症治疗原则。

①抗菌消炎原则

对于病羊的李氏杆菌病问题,可以适当采用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抗菌消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对病羊病料中的李氏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药物试敏试验,针对羊李氏杆菌问题,准确找到最有效的药物。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选择使用阿米卡星、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进行融合性药物治疗,将氨苄西林与庆大霉素适当配比融合,能够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治疗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对李氏杆菌具备较强的不敏感性,不建议将青霉素应用于治疗中。

②清热解毒原则

由于患有李氏杆菌病的病羊存在体温升高的问题,虽然体温升高情况不会维持太长时间,但为了缓解病羊的不适宜症状,应对病羊进行清热解毒工作,一般会向病羊的肌肉中注射安乃近注射液,起到清热的作用,有利于稳定病羊的情绪,避免出现随意乱窜乱撞、剧烈运动等问题,从而保证病羊的安全问题。

③营养神经原则

受到李氏杆菌病的影响,大多数羊会出现脑膜炎病变问题,使得病羊出现精神萎靡、意识不清醒等情况,因此需要注重营养神经,保证神经正常稳定,有利于缩短病程。通过向病羊的肌肉中注射复合VB 和VB12 的药物,可以实现对神经,的有效保护。同时,可以为病羊注射一些辅助营养药物如维生素C,对神经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④对症治疗原则

大多数情况下,患有李氏杆菌病的病羊会体现出较为正常的发病症状,如精神萎靡、行动不便、进食困难等,但由于羊的体质不同,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特殊的症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做到对症治疗。

2、细化预防工作

羊群患上李氏杆菌病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饲养人员缺乏对羊群的管理与监督,未能及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因此需要饲养人员将日常的养殖维护工作落实到位,不断细化预防工作。一是要实现全面杀菌工作,定期对羊圈、饲养喂食器具进行全面性消毒,一般会使用百毒杀、5%的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及时更换饮用水和青贮饲料,同时还可以对羊群进行喷射性的清洗。二是要做好捕杀工作,及时捕杀羊场内的鼠类,杜绝在羊场周围出现鼠类,同时对饲养动物进行分区性管理,避免出现在羊圈中猪、牛等其他饲养动物,尤其是要将妊娠期母羊安排在固定的区域,开展针对性饲养和管理。三是要优化羊圈环境,定期对羊圈进行彻底的消毒,保持地面卫生的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养殖场的各种垃圾,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四是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按照免疫接种要求,贯彻落实好各项检疫事宜,拟定出有针对性的免疫接种规划。同时,要尽量做到自养自繁,避免出现病菌交叉感染问题。五是要做到及早预防、及早观察、及早诊断、及早隔离和及早治疗这五个及早,有利于降低饲养人员的经济损失。

3、及时处理疫病

①切断传播途径

一旦发现病羊出现死亡情况,需要及时做好处理工作,采取对死亡病羊进行集中焚烧或是深度填埋的有效处理方式,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这样能够有效控制疫情,避免出现疫情迅速蔓延的情况,有利于降低饲养人员的经济损失。同时,还需要使用3%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对羊圈场地进行全面性的消毒工作,一天两次,至少要持续一周的时间,以此来营造出良好的饲养环境,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患病情况。除此之外,还要对饲养器材进行消毒清洗,一般会使用0.1%浓度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饲养器材,一天浸泡清洗一次,需要维持近一周的时间,确保病原菌能够被彻底杀死,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浸泡完毕后对饲养器材进行清洗,避免出现残留药物的情况,导致羊群出现不良的身体反应。

②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羊李氏杆菌病问题,一般情况下会使用抗菌消毒的药物,在病羊静脉中注射50mL 0.9%的氯化钠、250mg 含量的氨苄西林舒巴坦钠、50mL 5%的葡萄糖、0.5g 的维生素C、2.5mg 含量的地塞米松磷酸钠等药物溶液,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保证药物治疗维持在一周左右的时间,一天一次,切记要在最后两天时间里,将维生素C 溶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的药物使用量减少到最初使用量的一半。

4、加强饲养管理

①做好检疫工作

为了有效防止羊李氏杆菌病的蔓延,需要严格做好检疫工作,尽量采取自养自繁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病原的传播,还能降低发病的风险。在整个过程中,饲养人员需注重引种工作,做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种羊选购,有利于饲养人员选取到质量好的种羊,避免引进不健康的问题种羊,同时还要在引进种羊前按照检疫要求,加强对羊群的疫病检疫工作,对引进羊群进行至少为期2 周的观察工作,确认羊群不存在健康问题,才能将羊群引入到羊圈中。

②实现科学性饲养

为羊群提供多样化的饲料,实现合理性的食物搭配,保证羊群能够在营养方面达到全面性的均衡,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羊的身体健康问题,不宜喂食过多的饲料,抓好保膘工作,实现对羊群膘情的有效控制,使得羊群能够具备较强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采取具体有效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跳动,适当锻炼羊群的身体素质,提高羊群的抵抗力。

③营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从实际情况来看,羊群患上李氏杆菌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羊群处在不良的环境中,如羊圈周围存在垃圾、养殖场内有鼠类、未能采取消毒措施等,因此针对这个问题需要饲养人员为羊群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对羊圈进行清扫工作,通过喷洒消毒液体的方式实现全面性的消毒,及时清理羊圈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粪污、垃圾等,避免滋生大量的细菌,从而导致羊群患上李氏杆菌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光要对羊圈本身进行清扫、消毒工作,还要对羊圈周围环境进行清扫、消毒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对饲养器材进行消毒,避免羊群沾染病菌。

综上所述,针对羊李氏杆菌病问题,需要做好诊断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有效防止羊李氏杆菌病的蔓延,保障饲养人员的经济收入稳定,从而保证养羊业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李氏羊圈病羊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关中李氏骨伤学术流派简介
猪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羊咳嗽怎么治
亡羊补牢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农庄里的羊圈
“6个羊圈”
十招巧识病羊
六看识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