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地区藏羊口疮病的诊断方法与科学防治分析

2023-11-22扎西代宗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3期
关键词:口疮脓疱宿主

扎西代宗

高原藏羊口疮病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为了有效防范高原藏羊口疮病的传播流行,养殖户需要掌握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通过采用疫苗接种等方法来预防和控制该病。此外,养殖户还需要定期对羊群进行检查,并及时隔离和治疗病羊,以避免疾病传播。在疫情暴发时,需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争取获得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以便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这种疾病会对羊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牙龈、舌头和口腔内壁出现溃疡、疼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羊的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甚至死亡。了解羊口疮疾病的流行特点是防治的关键。养殖管理期间要做到要及时发现病例,对疑似羊口疮病例进行检疫隔离,避免病情扩散。同时要采取科学的诊断方法,如采集病羊的血液和口腔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病情,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消炎药物、给予营养补充剂等,帮助羊恢复健康。

一、流行病学

1、病原学特征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又称野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 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的真痘病毒亚科牛痘病毒属。该病毒是引起家畜类动物和人类口部、面部、手部等处皮肤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感染后在皮肤组织中引起小水泡和疱疹样损伤,这些损伤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形成脓疱,比较容易发生二次感染和继发感染。感染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可产生持久性免疫效应。该病毒的直径约为250 纳米,是一种球形的病毒颗粒。在电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它具有一个球形的外壳和一个内含DNA 的核心。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基因组由双链DNA 组成,其长度为约1300 个碱基对。该病毒基因组中包含了数十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包括结构蛋白、非结构蛋白、酶等多种类型的蛋白质。相对于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该病毒能够在60℃下存活长达30 分钟,对于消毒剂也有一定的抵抗力。

2、发病机理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发的羊口疮病的致病机理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首先,侵入宿主细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宿主后,首先通过病毒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行结合,然后将病毒基因组释放进入宿主细胞内。其次,感染宿主细胞。一旦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内,它会利用细胞自身的生物合成系统来合成和复制其基因组蛋白质以及新的病毒颗粒。再次,干扰宿主免疫系统。在感染过程中,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可以通过干扰宿主的免疫系统来逃避免疫攻击。具体来说,该病毒会利用其编码的非结构蛋白质抑制宿主细胞的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对其的杀伤效应。最后,引发病理反应。在感染过程中,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会破坏宿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皮肤水泡、疱疹、脓疱等病变和症状,并在感染部位诱导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

3、流行特点

从传染源来讲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的动物(主要为羊)以及感染的人充当了羊口疮的传染源。感染动物的皮肤分泌物、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等均含有传染性病毒。从传播渠道分析羊口疮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接触其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如接触患有口疮的动物、处理其分泌物或被污染的器具和环境等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此外,人与人之间也可以通过飞沫、接触性传播感染。从易感群体来看偶蹄类动物和人类都属于容易感染的群体。其中,人群中以人群聚集场所、动物饲养者、屠宰场工人、野生动物研究者、兽医等人员易于感染。从流行特点来分析羊口疮主要在农村地区流行,多数发生在夏秋季节,且大多数发病羊的年龄相对较小,年龄越小的羊群症状越严重。同时,因为该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偶蹄类动物的饲养和经济价值,因此它也是一个重要的畜牧业问题。

4、发病原因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口疮的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与人类行为、动物管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流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动物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做好防疫工作等。羊口疮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接触其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因此,兽医和农民在动物接触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卫生防护。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在潮湿环境下易于生长繁殖,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多雨的季节中,往往会有更多的病例出现。在羊养殖密度高的地方,如规模化养殖场、集市等,病毒的传播容易导致大规模的疫情。养殖管理期间,如果没有做好动物隔离、消毒、防疫等措施,容易导致病毒传播以及疫情扩散。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可以在野生动物携带下传播,野外动物和家畜的接触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二、临床症状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口疮,在家畜中的表现与剧烈的皮肤病变和口腔粘膜溃疡有关。患牲畜的嘴唇、鼻部、蹄子内侧及外乳突等处出现疱疹、水泡甚至脓疱。这些皮表损伤可能会结痂、干燥、裂开,或者在恶劣情况下直接发展为坏死性溃疡。该病容易导致患牲口的口腔黏膜表面受到严重的侵害,表现为粘膜溃疡、口角破裂、唾液减少。由于口部疼痛和胃肠道不适,患牲口常常表现出明显的食欲不振或拒绝进食。感染初期,患牲口常常表现出中度发热、体温升高。患牲畜可能会出现蹄部损伤的情况,表现为蹄匣、蹄冠或者在血液中扩散波及到蹄部。

三、病理学变化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口疮的病理和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肤上的疱疹、溃疡和出血,口腔黏膜损害,淋巴结肿大和肌肉损伤等病理变化。感染初期,在病畜体表部位出现小疱疹,逐渐发展为水疱和大小不等的脓疱。病变部位的皮肤组织出现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坏死和溃疡等病理变化。口腔黏膜受到感染时,黏膜表层出现溃疡和出血,同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病变的区域逐渐扩大,可侵犯到喉咙和贲门部位。病毒感染后,患牲口的淋巴结往往会出现肿大、硬化,表面可见浅色斑点。病毒还可能侵犯肌肉组织,导致肌肉痉挛、肿胀、坏死,严重时可能会失去活动功能。

四、疾病诊断

1、实验室诊断

①琼脂扩散试验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常用的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抗体阳性和阴性动物,以及判断病毒血清型。在正式实验之前应该准备琼脂和病毒抗原。准备2%琼脂溶液并在无菌条件下加热至溶解。将病毒抗原稀释至适当浓度备用。将琼脂溶液均匀地倒入无菌平板中,并在冷却前使之均匀。使用自动板组装器将平板制成6mm 的孔。向孔内分别加入样品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每一孔内滴入30μl 血清。加入50μl 的病毒抗原于每个孔内并轻轻摇晃混合。在25℃条件下孵育24-48小时。观察乳白色区域,如果有沉淀形成则表示反应阳性。如果无沉淀,且阴性对照孔内发生了沉淀,则该结果无效。根据样品血清结合的抗原种类和强度,以及阳性对照血清和阴性对照血清的反应情况,可以判定样品是否感染羊传染性脓疱病毒以及抗体阳性或阴性。具体判定方法如下:在阳性和阴性血清成立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抗原的特异性,判断血清中反应的抗原种类和其强度。

②补体结合实验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病毒抗体水平和判断疾病的诊断。先将组织抗原溶于0.9%的氯化钠溶液中,制成适宜的浓度,使用前需要摇匀。取含有新鲜兔血清在内的补体,置于4℃冰箱中保持冷却状态。将微量板中的每一孔中加入1∶5 稀释的血清样品,每孔加入50μL。向每一孔中各加入50μL 组织抗原,并进行一次摇晃。在37℃孵育2 小时。加入50μL 补体到每一个孔内,再次摇动。在37℃孵育4 小时。将已知浓度的溶解红细胞稀释至适当浓度后加入每一孔中,轻轻摇晃混合。观察各孔内是否出现沉淀的颜色,如发生沉淀,则表示血清阳性。如果无沉淀,则为阴性反应。当样品血清中含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时,血清与抗原发生反应,致使补体结合被抑制,最终结果为阴性。当样品血清中没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时,补体与抗体、抗原发生反应,溶解红细胞被破坏,最终结果为阳性。

③间接ELISA 实验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病毒抗体水平和判断疾病的诊断。操作过程中将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抗原溶于适宜的缓冲液中,并加入ELISA 板中,置于4℃冰箱中保持冷却状态。取待测抗体血清样品,用PBS 缓冲液按比例适当稀释。将包被抗原加入每个孔中,通常每个孔加入100μL(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4℃下孵育过夜或2 小时以上。然后将空的ELISA 板放于温度为37℃的干燥箱中加热至干燥,去除内部的水分。加入100μL 稀释后的血清样品到每个孔中,每个样品至少重复3 次,在37℃孵育1 小时。将酶化的检测抗体加入到每个孔中,通常每个孔加入100μL,然后在37℃的恒温箱中孵育1 小时。将底物加入到每个孔中,通常每个孔加入100μL,然后在37℃的恒温箱中孵育30 分钟。底物溶液中有酶和底物(一般为TMB)。用硫酸或者其他停止剂停止反应,此步骤是为了停止底物反应并固定结果。最后使用微量板读板仪,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分别在450nm 和630nm 波长下测定。通过比较样品的光密度值来判断样本是否含有羊传染性脓疱病毒的抗体。一般来说,如果样品的OD450nm 与阴性对照组(不含抗体)相比增加2 倍以上,则样品为阳性;如果样品的OD450nm 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则为阴性。

2、鉴别诊断

①与羊痘病的鉴别诊断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口疮和羊痘病是两种病毒引起的不同疾病,其临床症状有些相似,但还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诊断: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口疮主要发病部位为嘴唇、鼻部、蹄子内侧及外乳突等处,而羊痘病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耳后、头颈部及四肢等区域。羊口疮的皮肤病变以水疱和大小不等的脓疱为主(黏膜亦如此),而羊痘病的皮肤病变则表现为疫情早期出现暗红色斑点或小丘疹,继而形成水泡,最终干燥结痂。羊口疮病程通常为1-2 周左右,在家畜中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而羊痘病的病程约为2-3 周,在动物间主要通过接触、呼吸道传播或者蚊虫叮咬等方式进行传播。

②与羊口蹄疫的鉴别诊断

羊口疮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而羊口蹄疫则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羊口疮的皮肤病变主要集中在嘴唇、鼻部和前肢,而羊口蹄疫则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蹄部病变和乳房炎等。羊口疮的病情进展较缓慢,通常需要数周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羊口蹄疫则发病急剧,症状迅速恶化。在组织学上,羊口蹄疫的病变主要出现在蹄子和库存区,而羊口疮则表现为皮肤病变和口腔粘膜损害。

③与羊传染性口炎的鉴别诊断

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感染引起的羊口疮和羊传染性口炎都是家畜常见的口腔传染病,它们的症状和病理变化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鉴别特征,羊口疮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而羊传染性口炎则是由羊传染性口炎病毒引起。羊口疮主要表现为皮肤病变和口腔粘膜损害,而羊传染性口炎则主要影响口腔黏膜和咽喉部位。羊口疮的病情进展较缓慢,需要数周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羊传染性口炎则病情发展较快,发病急剧,且病程相对较短。羊口疮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周皮肤损害、口腔黏膜溃疡和呼吸道症状,而羊传染性口炎则表现为高热、口腔溃疡、呼吸急促等。在组织学上,羊口疮的病变主要出现在皮肤和口腔黏膜,而羊传染性口炎的病变则主要集中在咽喉部位。

五、治疗措施

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严重程度、动物年龄、免疫状态等因素。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针对羊传染性脓疱病毒进行直接抗病毒治疗,因此治疗主要以支持和辅助治疗为主。确诊之后应该将患病要单独隔离并向羊群提供提供高质量、易消化的饲料,及时剔除饲料当中坚硬的秸秆饲料,并做好饲料的过筛处理。推荐使用抗生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预防继发感染,例如选择使用土霉素、环丙沙星进行肌肉注射,使用剂量为30mg/kg 体重和0.1mL/kg 体重。使用漱口剂或喷雾剂进行口腔局部处理,如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铝溶液、过氧化氢等。例如应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结痂或者创伤进行精神处理,等到结痂软化之后轻轻接触,然后使用2%的过氧化氢溶液,对创面进行全面冲洗,然后在上方撒上冰硼散,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1-2 周,结痂就会自动脱落。使用免疫增强剂可以帮助提高羊体内的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例如使用黄芪多糖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1mL/kg 体重,每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三天。

六、预防措施

羊口疮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日常养殖管理期间加强羊舍和饮水设施的清洁卫生,避免污水、污染牧草和饲料等。同时注重对畜禽的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病例。如驱虫等,通过使用杀虫剂杀灭病媒,降低病害的传播。对羊进行规律的疫苗接种,提高羊体内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患病风险。在疫苗免疫接种期间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免疫对象年龄和免疫历史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疫苗品种。通常选择使用羊叉二小脓疱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免疫接种,每年春季的3-4 月份和秋季的10-11 月份进行一次免疫接种,按照疫苗说明书要求,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一般采用口腔内皮下注射,每次注射时发现口腔黏膜出现一个清亮的水泡为止,也可以在后尾部进行皮下注射,每只羊使用0.1mL,并保证注射部位清洁无菌。免疫后,要注意观察羊只身体状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确保免疫效果。尽量不把不同地方来源或流行病区的羊放在一起,以免交叉感染。随时注意卫生情况,如饮水场所、运输工具、羊舍等的消毒,严格执行高标准的卫生防疫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猜你喜欢

口疮脓疱宿主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羊口疮治疗方法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