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3-11-22

价格月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商品价格波动影响

尹 志

(1.天津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 300387;2.黄冈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黄冈 438000)

通常情况下,大宗商品作为工业基础品,处于供应链上游,一旦出现价格波动,就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对供应链下游各相关产品价格产生影响,并最终传导到消费终端,进而影响中国经济。 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供给紧缩,供不应求,导致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在此背景下,市场出现了一系列反应。 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性上涨, 带动了各类原材料价格纷纷出现上涨,各种终端产品价格上涨,最终成本被消费者承担。 自2020 年二季度以来,国际上铁矿石、能源化工及铜产品等价格持续上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国际收支, 生产领域价格波动逐渐转移到企业产品市场, 导致出现了相应的价格波动。 面对这种情况, 中国政府和企业都高度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及贸易自由化,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同样影响着国内市场。 而且在中国经济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之前, 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其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会是长期的。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中国产生影响,进而逐步传导到下游部门,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需要提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关注,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文献综述及评论

大宗商品本身即生产性资料及消费品,其价格波动必定会导致相关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及居民消费水平。 部分学者探讨了大宗商品价格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或对于中国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 刘健等(2021)在研究中,以安徽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11—2021 年相关数据,探讨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不同细分大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作用下的安徽省宏观经济变化,分析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效应。 该研究提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于安徽省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具有比较大的冲击力,但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产出的冲击强度不大,同时提出,安徽省宏观经济运行应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生产者价格的影响,以免出现输入性通胀。 结合大宗商品细分下的价格冲击效应分析,发现有色金属类大宗商品对于工业生产成本、 产品价格具有较大冲击,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于居民消费价格具有较大冲击等等。 还有部分学者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展开了探讨。 熊巧丽(2021) 重点分析了生产资料类大宗商品及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下,中国居民消费规模及消费升级变化。 结果发现,随着生产资料类大宗商品价格的逐渐上涨,会对中国居民消费规模及消费生产产生明显冲击作用,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则会直接冲击中国居民消费规模,但对于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并不大。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风险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宏观经济中实体部门及金融部门几乎不可能彻底消除外部冲击作用。 当前已经有一些文献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不同传导渠道对国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机制,如攻击冲击效应、实际收支效应等。 基于冲击供给视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于成本及生产率具有直接影响。 在生产中,大宗商品作为重要投入品,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安排,即大宗商品价格变化能够对单位成本、生产率产生直接影响。 在此传导机制中,先会对产出产生影响,之后影响到劳动者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消费具有影响,这一结论在很多研究文献中都得到了印证,也为此次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但仔细研读分析相关文献能够发现,当前研究存在明显问题,如国际大宗商品通常被分成三大类,分别为能源商品类、大宗农产品及基础原材料类,相应的影响作用具有差异,这方面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关注,相关研究相对较粗浅。 宏观经济中的相关因素之间具有影响作用,需要考虑不同影响因素,才能全面把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作用。 因此,结合经济理论与现实情况,针对中国实际要求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中发现不同类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2016—2021 年,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困境,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面临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特别是2018 年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加之2020 年全球疫情严重冲击全球供应链,全球经济出现明显波动,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了微升微降波动循环趋势。 选取2016—2021 年作为样本区间,样本数据频率即为季度指标。 在研究过程中, 劳动生产率A 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之比; 投资相对价格Q 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与CPI 之比; 货币政策指标为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美国商品调查局公布的CRB 指数即为国家大宗商品价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率Pt 即为国家大宗商品价格的对数收益率,对这一数据的日收盘价季度均值分析,即为本研究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量。

(二)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样本实施一致性处理后,详见表1。 针对数据分析,发现消费产出比和投资产出比为一阶单整序列,在SVAR 模型下对最优滞后阶数实施判定,在大多数准则应用下,最终确定滞后1 阶。 通过Johans 检验可以发现, 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见这一模型虽然存在非平稳序列,但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故模型也不存在谬误回归问题,能够在其应用下直接实施SVAR 模型回归估计。

表1 数据一致性处理结果

(三)结果分析

为更好地分析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借鉴Farooki et al.的研究,考虑到不同变量数据之间的传导时间存在差异, 完成相应的SVAR 模型构建,在脉冲响应函数的应用下,分析不同变量对于冲击作用的反应情况,从而了解不同变量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而探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于中国相关经济指标的影响作用,此次研究主要选取了两个指标,即中国实际产出和人民币利率。

1.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中国实际产出相关性

通过图1 可以发现,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在前两期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初期,容易导致中国实际产出出现明显下降。 但从第3 期开始,中国实际产出无论是对能源类,还是对饮料类及食品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正向影响,逐渐从负向转变为了正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下,就会逐渐提升中国实际产出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中国相关产业产量及产能成本调整的影响,进而出现相应的正向影响。

图1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实际产出的影响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对中国实际产出产生影响, 且具备正向作用。这一正向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前两期,从第3 期开始也就会呈现出下降趋势。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逐渐上涨,导致企业生产中的各种各级原材料价格有所上涨, 对于企业来讲,短期内就会提高产品价格,以保障自身利润,进而导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出现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及投资领域持续性出现更高价格,进而对居民消费价格产生刺激,相应的价格指数持续性上涨。 随着时间的延长,企业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所带来的影响,不得不采用寻找替代品、提升生产效率、改进先进技术等方式,有效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所致冲击作用,由此就会促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现出下降趋势,进而逐渐平稳。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人民币利率变化相关性

从图2 可以发现, 因为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正向影响,人民币利率呈现出正向反应,但在第1、2 期可以发现, 这一影响作用呈现出逐渐收敛趋势。 基于整体分析,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下,人民币利率变化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下,初期会对中国实际产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进而促进中国实际产量和产生的优化调整,提升货币需求,相应的在初期也会导致人民币利率水平上升。

图2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人民币利率的影响

综上,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对人民币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但人民币利率并不会呈现出显著变化趋势。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国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之初, 会导致中国实际产出出现显著变化,但随后中国实际产量和产能会显著提升,加大了人民币需求量。 在此影响冲击下,企业会努力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寻找替代品等相关方式,进一步减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效应,最终使得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呈现出平稳趋势。

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下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中国工业生产,而且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 在此情况下,必须全力以赴稳定生产。 科学统筹经济发展各项措施,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以此做好各项经济发展保障工作, 建立保通保畅的长效工作机制。 对于重要大宗商品,一定要全面做好各项供应链的保护、稳定、加强及补充工作。 针对粮食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主销区的自给率,以此保障产销平衡区能够实现基本自给, 强化安全产业建设和发展,有效保障粮食播种面积及其产量。 针对能源资源,最重要的是优化发展布局,促进能源产业链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促进这些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加大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有效勘探和开发常规能源以及页岩油气等资源, 进一步提升中国矿石有效利用率,提升对于可再生材料的回收和应用,进而提升中国能源供应链的抗冲击能力。 为提升中国对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应对能力,还需要全面落实节约战略。 在各项生产发展中,有效抑制粗放型生产方式,以免出现过度浪费问题, 以能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构建完善的再生原料循环利用体系。 在供应链上,不管是供方还是需方,均需要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和行为,有效落实粮食和能源企业集约和循环利用资源责任。 在生产消费中,积极倡导绿色低碳方式,反对餐饮浪费,倡导节电节能,以此减少能源浪费,提升能源有效利用率。

在产业供应链稳定发展,粮食和能源稳定供应发展中,需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动向以及价格走势的关注,密切跟踪,加强预警,及时了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 在对全球市场波动性实施监测过程中,加强针对国际原油、粮食、天然气以及黑色金属等价格异常的监测,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以便对其实施分类施策与精准调控。 针对全球经济复苏、流动性转向,对于国际主要期货以及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加大分析研判,同时还需要有效关注极端事件对于资源供给的冲击影响, 及时发现这些因素对于中国的不利影响及其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对于重要大宗商品供给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警,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 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实施金融改革,实现对企业权益的有效保护。 借鉴发达国家信息发布机制方面的相关经验,基于目标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流动性,强化政府管理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监管作用。

第二, 构建完善的大宗商品储备调节以及进口调节机制。 为提升中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积极促进中央和地方建立互补多层次储备体系,可以在市场化机制的应用下,加大引导社会资本在储备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中的投入和应用。 尤其是部分能源关键品物资,一定要组建提升储备和调节能力,对协同保障及区域布局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对于单一来源国的依赖性,提升自身海外生产能力,实现对国内市场供应的合理调节。 尤其是重点品种“一品一策”,制定相应的储备和进出口调节方案,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机制。 对于大宗商品战略储备,提升规模化,需要建立专业成本收益运营体系,有效构建专业的企业战略储备机能,实现关于大宗商品成本以及收益的定期核算,分析成本中所存在的不合理因素,便于及时对商品战略储备机能实施调整。 还需要针对国际大宗商品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规范,建立完善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有效促进运营能力和国家储备的结合,提升在国际价格波动中的主导性,促进建立大宗商品战略储备机制,有效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作用。

第三,实现对于市场监管的公平统一,针对大宗商品期货及现货实施常态化联动监管。 在市场中,加大对投机性资金流入的监控,并明确这一因素所致风险和隐患,以免在输入性风险的影响下,通过大宗商品市场逐渐传导到其他市场。 针对大宗商品实施穿透式监管,加强相关信息强化披露与核查,实现对不同类型内幕交易的严格管控,有效消除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降低输入性大宗商品的负面影响,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应加强国际合作,限制负面影响的范围,减小损失。 此外,积极参与稳定大宗商品现货建设,规避价格风险。 规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发布与运行,以免在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下, 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作用,严厉打击串通涨价、 囤积居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最大化保障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二)积极争取在国际大宗商品中的定价权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期货市场定价已经成为一个最合理、符合多方博弈要求,能够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定价方式。 中国需要尽快建设国家大宗商品定价中心,以能够让“中国价格”发展成为“世界价格”,在此过程中才能尽量减少受制于人,降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有效维护中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难以避免。 关键是要积极适应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规律,在国际上最大程度争取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为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构建良好的价格环境。 不仅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期货市场建设,有效促进中国期货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的结合,真正做好大宗商品金融属性的文章,实现对国际市场风险的对冲。 更要强化国内企业合作,积极交流、互通信息,进一步提升整体对外采购能力,进而显著提升企业采购规模及采购效益。 尤其是要加大国际市场调研,有效把握重点,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议价能力。

具体而言,要加快推进五个方面举措:一是对现货市场秩序实施针对性清理及整顿,进一步规范现货市场行为,建立完善的现货市场体系,从而为期货市场建设发展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提供相应的条件。 二是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自身使命感及紧迫性,为国家战略提供服务,促进自身发展模式的转变。 重点要强化从业人员后续培训工作,为期货市场发展培养一批具备资本市场综合业务能力的专业人员。 同时加快建立具备国际眼光的高端人才队伍,促进期货企业做优主业、做精专业,进一步提升对于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在产业结合、创新服务及行业资源整合方面, 进一步加大投入,努力提升价格传导机制便捷性和高效性,为中国期货市场定价权、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建设注入动力。三是基于风险能够实时控制,尽快为各类投资者的入市渠道提供相应的规范,并积极拓展入市渠道,进一步加大引入合格境外投资者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实体企业在期货市场的应用,进行套期保值及风险管控,对国内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进入提供大力支持。 四是强化期货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围绕《期货法》等加大立法力度,实现对于期货市场规范化发展及建设的高层次引导。加快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及违规处理办法,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净化市场环境,对投资者合法权益提供有效保护作用。 适当放松市场管理,加强诚信约束,建立和国际管理接轨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促进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支持。 五是促进中国期货行业积极融入期货市场国际化发展中,在不同领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和交流渠道,加大对国外先进理念及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应用, 更好满足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实际需求,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促进中国期货市场的迅速、可持续发展,加大在全球期货市场的影响力。

(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根本在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有必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提升大宗商品利用效率,降低对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依赖,进而降低其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正从粗放型、低水平的数量扩展,逐渐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显著提升行业集中度,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发展等,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方面,在节能减排方面,可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引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如,积极推行生态化开发,高效化利用及清洁化生产,进而有效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此引导更多的企业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 与此同时,应建立健全激励及约束机制,实现对于企业生产中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控制,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在提升行业集中度方面,促进资源有效整合,坚持优胜劣汰,加大化解部分过剩产能行业,有效整治部分“僵尸企业”,尽快淘汰产能落后企业,部分技术落后、盈利能力不足企业逐渐退出市场。 如此一来,无论是其留下的市场,还是节省下来的资源,都可以向具有一定规模、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集中,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头企业奠定基础。 要加快部分行业、企业的并购重组,重点是大型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龙头作用,加快对中小型企业的并购重组,通过先进管理理念的应用,更好地发挥行业整合效应。 大型企业之间也可以积极实施兼并重组,在“资本重组”及“市场重组”等模式的应用下,不断提升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优化配置相关资源, 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规模及市场竞争力,产生品牌效应,从源头上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中国战略储备体系

战略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不仅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而且能够对价格波动起到抑制作用。 中国应积极构建完善的大宗商品战略储备体系,有效利用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加快建立并扩大大宗商品战略储备规模。 比如,以原油、铜等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下降,对于中国而言则是获取战略资源的重要时机。 中国应该有效把握这一时机,完善中国战略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及运行机制。 坚持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并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全社会资源,促进储备基地建设。 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上层建筑,以为中国经济安全稳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为前提,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促进商业储备建设,全面构建政府储备和民间商业储备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战略储备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的应对能力。

(五)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实现“走出去”战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依旧是贸易自由化, 中国需要积极实施 “走出去”战略,加大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中国企业和国际的接轨发展;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及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升中国企业市场竞争力。 鼓励中国企业在海外积极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及研发机构等,在国际贸易中成长为具有一定实力的跨国企业。 这不仅可以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时机, 实现创新发展,进一步拓展中国企业市场空间,缓解中国原材料成本上升所致压力,还可以在全球市场中为中国企业争取更多市场空间和份额,为国际大宗商品供应提供有效保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从宏观角度看,在中国国际市场发展中,首先,要构建高效、规范管理体系,避免因为不规范管理影响到企业发展,导致企业发展不畅;其次,在“政府引导、企业决策、市场运作”引导下,有效促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实施双边及多边投资合作,推动中国企业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招商力度,促进中国具备“走出去”能力的部分企业真正走出去;最后,适当放宽中国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政策约束,对于具备一定能力和条件的部分企业,提供相关支持,在并购重组等不同形式的应用下,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并发展海外市场,以此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加快建设具有更强实力的跨国公司。

从微观角度看,首先,要提高对人才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视,进一步强化国际经营人才培训和培养,促进构建和国际接轨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以能够在中国国际市场发展中,建立一支具有法律知识、精通业务及善于经营的人才队伍;其次,要进一步扩展境外能源合作渠道,尤其是在石油、天然气及重要矿产资源等方面,中国企业应强化和境外企业合作,促进中国国际能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最后,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先进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增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保护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在相关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中, 验证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VAR 模型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部分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宏观经济指标,在这一模型中没有纳入。 因此,在之后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实证模型研究的优化,以此实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于中国经济影响的全面深入探讨,为中国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商品价格波动影响
国际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或已见顶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二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震荡运行
下半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将震荡上升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