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茂丰防治番茄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2023-11-22戴剑鸿郭乔优王忠琼王加萍
戴剑鸿,郭乔优,王忠琼,王加萍
(元谋县植保植检站,云南 元谋 651300)
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光热资源充沛,立体气候明显,比较适宜蔬菜种植。全县常年种植番茄5 333 hm2,每公顷平均产量120 t、产值37.5万元,番茄是元谋县最大的单一种植作物,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番茄晚疫病发生较为严重,为寻求一套科学的解决方案,根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安排,元谋县植保植检站在冬春番茄上开展了赛茂丰产品不同剂量对番茄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元谋县元马镇龙泉社区高岩子村农户张从元番茄种植地,东经101°84′16.26″,北纬25°70′73.03″,海拔1 061.4 m,露天种植,土地平整,肥力中等,壤土,前茬种植玉米。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粉果大番茄品种巴斯盾。供试药剂为北京巨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赛茂丰100倍+柠檬烯助剂1 000倍液+46%氢氧化铜3 000倍液、赛茂丰150倍液+柠檬烯助剂1 000倍液+46%氢氧化铜3 000倍液、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抑快净)2 000倍液。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A为赛茂丰100倍液+柠檬烯助剂1 000倍液+46%氢氧化铜3 000倍液,处理B为赛茂丰150倍液+柠檬烯助剂1 000倍液+46%氢氧化铜3 000倍液,处理C为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抑快净)2 000倍液,处理D为空白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30 m2。
1.4 施药时间和方法
于2022年9月6日定植,株距50 cm,行距70 cm,每亩定植1 906株,长势良好。10月18日晚疫病发生初期使用电动喷雾器喷药1次,于10月25日第2次喷药,番茄叶片正反两面喷雾均匀。
1.5 调查内容、时间和方法
(1)晚疫病调查。分别在施药前、第1次施药后4 d(10月22日)、第2次施药后4 d(10月29日)调查番茄晚疫病病情指数,观察各处理药剂安全性。每小区随机取样5点,每点2株,每株分上、中、下调查10片叶,记录发病率及病情指数。
(2)性状调查。第2次施药后4 d调查1次,每个处理小区随机选取 5 点,每点顺行选取10株调查。株高用卷尺测量,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植株第5个叶片叶柄处;用卷尺测量第4~6 叶的叶长(叶柄基部至叶尖)和叶宽(叶片最宽处),计算叶面积(叶长×叶宽);调查植株花蕾数量、坐果数、开花数、花穗和花蕾层数。
1.6 防效计算及晚疫病分级标准
(1)病情指数=100×Σ(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
(2)防治效果(%)=100×(CK1-PT1)/ CK1(CK1为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用药后病情指数)
(3)番茄晚疫病分级标准:无病斑为0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以下为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6%~10%为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1%~20%为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21%~50%为7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1%以上为9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1次施药后防治效果
第1次喷药后,处理A、处理B、处理C对番茄晚疫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不是很明显,平均防效分别为75.86%、71%和61.42%,处理A>处理B>处理C(见表1)。
表1 第1次喷防番茄晚疫病防效比较
2.2 第2次施药后防治效果
第2次喷药后,处理A、处理B、处理C对番茄晚疫病防效均大幅度提升,3个处理平均防效分别为85.3%、78.05%和81.56%,分别比第1次增加9.44%、7.05%和20.14%,处理C防效提升最快,其次是处理A和处理B。平均防效为处理A>处理C>处理B(见表2)。
表2 第2次喷防防治番茄晚疫病防效比较
2.3 番茄性状分析
株高为处理A>处理C>处理B>处理D,除处理D(CK)株高较低外,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茎粗为处理B>处理A>处理C>处理D,除处理D(CK)茎粗较细外,其他处理间差异也不明显;第4叶平均叶面积为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D,第5叶和第6叶平均叶面积均为处理B>处理C>处理A>处理D;各处理穗、花、果、蕾有差异,3个处理番茄植株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区(见表3)。
表3 各处理番茄性状比较(2022.10.29)
2.4 安全性分析
供试药剂赛茂丰试验期间未发现药害症状,安全性较好,各处理番茄生长正常。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喷雾赛茂丰组合产品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尤其是第2次喷药后防效明显高于第1次,处理A防效较好。同时,赛茂丰组合产品试验期间未发现药害症状,药剂安全性较好,且从番茄性状看植株长势良好。建议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可使用赛茂丰组合产品A,即赛茂丰100倍液+柠檬烯助剂1 000倍液+46%氢氧化铜3 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5~7 d第2次喷雾,且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防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