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南建筑文化在新建福厦线泉州南站站房中的呈现

2023-11-22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年21期
关键词:骑楼红砖站房

杨 靓

福厦高铁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将缩短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厦榕宁将形成了1 h 交通圈,使厦漳泉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极大推进了沿海城市群快速发展,也成为福建省内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其中泉州南站作为泉州晋江市的新建站房,承载着高速交通客运、拉动周边经济、串联区域发展的重要使命,并且成为福厦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项目概况

泉州南站座落在晋江市侨晖路狮城大道段西(南)侧与围头疏港高速东(北)侧夹角处,车站背面靠山,面朝坂头村、东堡村。站房的总面积为29999 m2,为线侧下式站房。车场规模为3 台7 线(含正线)。该建筑的形态借鉴当地传统建筑经典的三段式构图比例,并采用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建筑意象形式,流畅的屋脊曲线呈飞扬挺拔之势。

2 闽南建筑文化元素

2.1 泉州大厝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故名“皇宫起”,即按皇宫样式建造的大厝,也叫“红砖厝”,是泉州传统建筑的典型样式,富丽堂皇。前埕厚厝,坐北朝南,中轴对称,主次分明。以厅堂为中心,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廊、厅相互连接,贯穿全宅。“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更是闽南大厝的标志性印迹。

2.2 闽南骑楼

闽南骑楼俗称“五脚架”,是近现代中国极具闽南特色的商住合一街坊建筑,风格精致考究,并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骑楼层数组合形式多样,有统一连贯,也有高低错落,但其沿街一层均有柱廊,二层以上出挑至街道红线处,用立柱支撑,形成内部的人行道,楼楼相连形成十里长街。闽南地区多雨水,日照充足,骑楼有遮日避雨的功能,临街设店面侧,内部及楼上多为居住及货仓,经营和生活一体化,既高效又便利,不论四季气候变换,照常经商营生[1]。“骑楼”是闽南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闽南人努力打拼、创造美好生活的体现。

2.3 现代泉州

受现代建筑对功能、结构、材料需求的影响,传统闽南建筑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建筑标准的要求,唯有通过吸收、借鉴、转化传统闽南建筑元素实现完美融合。“红砖文化”是传统闽南建筑的核心,是对闽南建筑“尚红”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现代闽南建筑的基本色调。只有将“燕尾脊”造型的优美柔和、“骑楼”空间的通融温情、“出砖入石”技艺的精湛华美等特点加以提炼,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并加以创新应用,才能展示现代泉州建筑的特点[2]。

3 建筑功能设计

3.1 设计原则

功能设计的原则:第1,为旅客营造快捷、舒适的乘降环境,体现生态、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第2,采用大空间布局,确保车站在规模扩大或功能升级时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同时,车站还应具有足够的室内外空间,以迎接春运、暑运和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客流高峰的挑战。第3,采用现代材料、技术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智慧交通建筑,使其成为城市新门户。

3.2 功能分区

泉州南站站房主要分为客运用房、设备用房、办公用房等。-6.500标高层(出站层)作为旅客出站主要空间,左侧为出站厅,其余为旅客服务、小件寄存及自助售票区。0.000 标高层作为旅客进站主要空间,中部为候车厅,左侧为出站通道,右侧为售票厅,其余为设备、办公及公共服务用房。8.6000 标高层中部为候车厅,两侧分布旅客服务用房、公共服务用房、设备用房及部分办公用房。14.000 标高层主要为办公会议以及设备用房。

3.3 流线设计

流线设计主要包括:第1,进出站模式。泉州南站站台轨顶标高为32.176 m,站台面标高为33.426 m。站房出站层设计为18.376 m 标高,可合理顺接地方规划标高,客流组织采取“下进下出”流线模式。第2,客流流线分析。进站流线:旅客在1 层进站层进站,进行实名验证及安检查危后进入集散厅,然后进入1 层候车厅或通过楼扶梯进入2 层候车厅候车,最后通过闸机验票进入基本站台或通过地道上中间站台乘车。出站流线:基本站台及中间站台的旅客通过楼扶梯或电梯到达出站通道后再通过楼扶梯下到出站厅出站。

3.4 装饰与雕刻

闽南建筑以其精美的雕花和彩绘而闻名,这些艺术元素可以融入到泉州南站的装饰中。在大厅、走廊和墙面上加入石雕、木雕或瓷砖雕刻等传统工艺,可以为泉州南站增添一种独特而典雅的氛围。

4 室内装修设计

4.1 文化传承

泉州南站站房建筑方案是闽南文化的一种完美展示,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也展现了当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整体造型顺应了周围的山势和景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种独特而美丽的景观效果,如图1 所示。建筑主立面的风雨通廊是对当地“骑楼”特色建筑的延续和发扬,也是对骑楼文化“融通、温情”精神的理解。

图1 站房立面元素分析图(来源:作者自绘)

由图1 可知,建筑形体借鉴了当地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三段式构图比例,屋脊线条流畅且富有动感,仿佛飞翔的鸟儿,给人一种轻盈而优雅的感觉。燕尾造型则是对闽南古厝中常见的燕尾瓦片的一种抽象化和简化,以现代材料和手法来表达古老城市中那些经历了风雨沧桑却依然清晰可见的历史印记。立面细部则是对闽南红砖古厝的一种再现,增加了透明度和通透感,使建筑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空间以及光线的需求。

4.2 元素提取

4.2.1 海上丝绸之路

帆船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工具,它象征着中国人民对海洋和远方的向往和探索,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和精神。将海洋文化具象为帆船,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愿景。泉州南站选用福建省出产的红砂岩石材,通过泉州惠安石材影雕工艺手法,将海上丝绸之路的胜景通过穿孔工艺描绘于铝板上,是一种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意设计。铝板上的穿孔图案既能够展示海上丝绸之路上那些令人惊叹和难忘的风光和人物,又能够与吊顶上的帆船形成有趣而富有意义的对比[3]。泉州南站进站口立面效果图如图2 所示。

图2 泉州南站进站口立面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4.2.2 红砖厝、规尾

规尾是闽南传统建筑特有的装饰手法,多用灰塑作浅浮,呈对称式。除灰塑外,近代还有用剪粘、交趾陶制品,或匠人研制的花饰等装饰,通称为“悬鱼”。设计中可将这种特有的装饰手法运用于室内装饰[4]。例如,泉州南站室内设计过程中将斗拱及雀替的造型置于柱顶部;“规尾”造型布置在吊顶山墙处,视觉冲击显著,如图3 所示。

图3 “规尾”造型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4.2.3 出砖入石

“出砖入石”是一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常见于我国闽南地区的红砖建筑中。它采用了砖与石材的巧妙组合,创造出美观和坚固的墙面效果。在这种方式下,砖头凸出墙面,与石材形成交错排列的图案,增加了墙体的立体感和装饰性。

同时,砖与石结合的方式也使得墙体更加耐久和稳定[5]。这种独特的砌墙方式展示了闽南红砖建筑的艺术特色,还传承了古代建筑技艺的智慧。

泉州南站依托“出砖入石”营造理念及其形象表现,通过材料及色彩的变化将这种独特的砌墙方式运用到装饰设计语言中,可使民俗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融于室内装饰造型中,如图4 所示。

图4 二层候车厅效果图(来源:作者自绘)

出站厅延续候车厅的室内装修风格,将“出砖入石”“斗拱”等元素延伸至此空间表达。贵宾(Very Important Person,VIP)候车室设计元素提取闽南独有的“六角拼花”“四水天井”“花灯”等作为内装的主要题材,通过高级色彩的搭配,将设计元素展示在背墙与窗花中,为候车室创造宁静安逸的氛围。

4.2.4 雕梁画栋

“雕梁画栋”是极具闽南建筑味道的表现形式,可以追溯至宋代,通过精湛的木雕和壁画技艺,在屋檐、梁柱、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细装饰,刻画出各种生动的图案和人物,以及富有吉祥寓意的元素。这些华丽的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的外观,更彰显了主人的尊贵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雕梁画栋”作为泉州建筑的代表,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泉州南站在设计过程中,将斗拱及雀替的造型置于柱顶部,使民俗建筑风格与传统文化融合于室内装饰造型中。

4.3 风雨通廊、骑楼

风雨通廊常见于闽南地区的建筑形式,既能保护建筑内部的环境舒适度,又能为行人提供一个休憩和交流的场所。骑楼是是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建筑之一,既能满足商业和居住的功能需求,又能够增加城市街道的活力和美感,是闽南人民对于空间利用和城市规划的智慧创造。吊顶设计以帆船为灵感,将船帆的形象简化后与吊顶结构相结合,形成一种动感而富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吊顶上的船帆以不同的角度和高度排列,仿佛是奋勇前进的船队,给人一种扬帆起航、沟通世界的感觉。吊顶下方则是宽敞而明亮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而优雅的环境。本建筑方案将风雨通廊、骑楼、海丝风帆这3 种具有闽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符合功能需求又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设计,不仅展示了闽南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理解和诠释,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发展、创新等方面的期待和愿景,是一种对闽南建筑和文化的尊重和赞美,也是一种对闽南城市和人民的祝福和鼓励。

5 结语

纵观新建福厦线泉州南站站房的设计,由外到内、由上至下将闽南建筑经典的“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元素融入其建筑语言中,处处散发着闽南特有的文化气息,让来往此处的旅客能深切地感受到建筑给予的文化力量。

猜你喜欢

骑楼红砖站房
警惕加油(气)站房变成百货店
澳大利亚Tjuringa红砖之家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红砖白石五店市
红砖及砂浆强度试验方法探讨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吉祥猫事务所 红砖楼的秘密
骑楼人家
骑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