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连梁结构补强受力特性研究
2023-11-22王锦森
王锦森 涂 冲 鲁 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ABAQUS 越来越多的用于结构工程模拟与分析[1-2],结构加固补强的相关研究[3-4]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以一实际工程为例,利用ABAQUS 研究其受力特性。某在建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因外立面造型施工需要,在一连接两剪力墙墙肢的连梁跨中附近进行了机械切割。为保证结构后续的安全使用,在完成外立面造型施工后,针对该连梁进行了荷载研究分析,并制定了加固补强方案。
加固补强方案如下:第1,该连梁截断处采用同型号钢筋对受拉钢筋、受压钢筋进行焊接搭接,搭接长度均为300 mm;第2,该连梁原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补强采用高一标号(C35)混凝土进行振捣填充;第3,外加适量膨胀剂,振捣密实后进行标准养护,各项施工程序和工艺严格执行现行标准进行。标准养护28 d 后进行堆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承载能力完全满足设计需求。为了解结构补强后的工作状况,利用ABAQUS 有限元软件对连梁最不利荷载工况组合下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为后续使用类似工程技术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依据。
1 模型计算参数选取
1.1 计算软件
本计算内容所采用的分析软件是达索公司开发的ABAQUS(6.14.4 版本)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软件,计算选用隐式算法,采用的分析步为Static-General。为保证结果的真实性及仿真模拟的可靠性,计算中对该梁所承受的设计值荷载进行放大,钢筋(HRB 400)的连接采用搭接面积最小的对焊连接,补强处浇筑的混凝土标号按原设计强度(C30)进行模拟(表1)。
表1 构件参数
1.2 计算假定与荷载取值
依据施工图纸及现场施工的相关数据,所需进行研究的连梁其两端与结构的剪力墙连接,考虑到连接部分具有足够大的刚度值,在选取梁模型计算时默认其为两端固接[5]。
关于连梁上的荷载取值,除考虑混凝土梁自身的重力荷载外,尚需依据施工图纸信息考虑连梁上作用的墙体荷载,与连梁相接的楼板所传递来的荷载及与连梁相接梁所传递来的荷载(图1)。连梁上部填充墙体高度为2.6 m,普通砖容重为18 kN/m3,则均布荷载值为0.0468 N/mm2,考虑到墙体两侧的装修、抹灰等因素,将该荷载放大至0.06 N/mm2,与连梁相接梁集中力转化为对应区域的均布面荷载值为0.14 N/mm2。
图1 连梁上部荷载布置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1.3 混凝土本构关系
采用ABAQUS 自带的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Concrete Damaged Plasticity Model,CDP)来描述混凝土随加载的强度变化情况,具体参数取值详见表2,CDP 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2 所示。
图2 C30 混凝土本构关系(来源:作者自绘)
表2 混凝土材料参数
1.4 钢筋本构关系
为保守起见,不计入钢筋强化段部分引起的强度增加,以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描述,连梁所采用钢筋本构关系如图3 所示,其中σ为HRB400钢筋应力,ε为HRB400 钢筋应变,对应的材料特性参数依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6]第4.2.3 条取用,钢筋详细参数见表3。
图3 HRB400 钢筋本构关系(来源:作者自绘)
表3 钢筋详细参数
1.5 模型组装
混凝土采用实体建模,mm 制单位,单元类型选择C3D8R,即8 节点6 面体减缩积分单元,网格密度取40。钢筋则采用线建模,mm 制单位,单元类型选择B31,即2 节点铁木辛柯梁单元,网格密度取30,与混凝土之间采用Embed 约束形式进行传力。混凝土梁长度为4800 mm,宽度为600 mm,高度为200 mm,混凝土梁模型如图4 所示。
图4 混凝土梁模型(来源:作者自绘)
2 接头模拟
假设在计算时搭接接头连接可靠,能有效传递荷载作用,并按不低于规范要求限值来确定焊接长度。为了模拟焊接搭接位置处的连接情况,2 根钢筋的连接处节点采用动态耦合约束进行传力。钢筋的搭接焊仅会引起轴向荷载的偏心传递,偏心的距离为钢筋的直径d,钢筋搭接模拟方法如图5 所示。
图5 搭接模拟方法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3 数值模拟结果
3.1 原结构连梁
利用ABAQUS 有限元软件,对原结构连梁的挠度、混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3.1.1 挠度
图6 为原结构梁挠度云图,由图6 可知(图中U 是计算云图中X、Y、Z这3 个方向位移的总称,U2 代表Y方向(竖向)的位移,单位:mm),梁竖向挠度最大值0.1194 mm,远低于规范限值,且最大挠度位置位于跨中附近。
图6 原结构梁挠度云图(来源:作者自绘)
3.1.2 混凝土应力
图7 为原结构梁混凝土应力云图,由图7 可知,梁跨中靠下部分与支座位置靠上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受拉作用,跨中部分最大主应力值在1.148 ~1.340 N/mm2,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3.1.3 钢筋应力
图8 为原结构梁钢筋应力云图,由图8 可知,梁内钢筋受力最大位置位于支座处的上部纵筋,最大Mises应力值为6.792N/mm2;梁跨中底部钢筋最大Mises 应力值为5.095 N/mm2。梁支座与跨中底部钢筋最大远应力均远低于钢筋屈服强度360 N/mm2。
图8 原结构梁钢筋应力云图(来源:作者自绘)
3.2 补强连梁
利用ABAQUS 有限元软件,对补强连梁的挠度、混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3.2.1 挠度
图9 为补强连梁挠度云图,由图9 内容可知,梁竖向挠度的最大值为0.1189 mm,远低于规范限值,且最大挠度位置位于跨中附近。
图9 补强连梁挠度云图(来源:作者自绘)
3.2.2 混凝土应力
图10 为补强连梁混凝土应力云图,由图10 可知,其中梁跨中靠下部分与支座位置靠上部分表现出明显的受拉作用,跨中部分最大主应力值在1.148 ~1.340 N/mm2,满足规范限值要求。
3.2.3 钢筋应力
图11 为补强连梁钢筋应力云图,由图11 可知,梁内钢筋受力最大位置位于支座处的上部纵筋,最大Mises应力值为8.872 N/mm2;梁跨中底部钢筋最大Mises 应力值为5.177 N/mm2。梁支座与跨中底部钢筋最大远应力均远低于钢筋屈服强度360 N/mm2。
图11 补强连梁钢筋应力云图(来源:作者自绘)
4 数据分析
根据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将原结构梁和补强梁的计算挠度、梁跨中主应力、梁跨中钢筋最大应力整理得到表4。由表4 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原结构梁跨中最大挠度较补强梁大0.42%,在工程中可忽略不计。原结构梁与补强梁跨中主应力相同。补强梁跨中底部钢筋最大应力较原结构梁大1.69%。
表4 连梁计算结果
5 结论
经对原结构连梁与补强连梁受力特性的分析,所得结论如下:第1,补强连梁的挠度、主应力和底部钢筋最大应力均满足设计要求。第2,对特殊原因需机械切割后进行结构补强的钢筋混凝土梁,经规范施工后可满足可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要求。第3,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使用类似工程技术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