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大中山医院:增效节支 提质创新

2023-11-22刘文生通讯员张舒姗

中国医院院长 2023年20期
关键词:建春厦大中山

文/本刊记者 刘文生 通讯员 张舒姗

通过践行“增效节支、提质创新”理念,夯实基础、提升内涵,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针对优势惠民技术和特殊专病,医院鼓励科室开设特色专病门诊,满足患者多样化的诊疗需求。

——蔡建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近年来,多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接连落地,让厦门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医疗新星高调起步,吸引了各方目光,然而那些默默耕耘多年的医疗机构仍是中流砥柱,是这座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命脉。

2023年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厦大中山医院”)建院95周年。作为厦门岛上第一所正规医院,95年来,其一直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引领着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厦大中山医院的命运始终与城市发展紧密相依。厦门是经济特区,也是医改先行者,是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DIP付费试点城市、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城市,一系列改革试点任务加身,深刻影响着医院的发展。

身为掌舵者,厦大中山医院院长蔡建春在新时代浪潮下紧紧把握着医院发展航向,不急不躁、脚踏实地,通过践行“增效节支、提质创新”理念,夯实基础、提升内涵,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打造技术高地

蔡建春是典型的专家型院长。自1998年担任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起,他就一直在医院管理一线,然而20多年来,他从未放松对临床专业的钻研和精进。临床是他身为医者的前线,也是他作为管理者深入一线和基层的窗口,临床和管理齐头并进,相互促进,最终成就了医院发展。

2012年任厦大中山医院院长后,蔡建春就深耕精细化管理,倡导增效节支、提质创新,致力于推动创新技术惠民,培养临床研究型人才和临床科学家。10年来,在他治下,厦大中山医院大力鼓励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医院紧跟国内外医疗前沿,实现技术的纵深发展,精准诊疗、加速康复、舒适化医疗等先进理念贯穿诊疗,从亚专科化到多学科诊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方面,蔡建春始终是引领者和示范者。

微创化是当今外科发展的主题,蔡建春带领团队不断拓展微创化的边界,甚至还探索了无切口手术。在胃肠外科领域,他带领的团队10多年一直致力于胃肠肿瘤无腹部切口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和常规腹腔镜微创手术相比,该技术减少了一道5~6厘米的辅助切口,被称为“微创中的微创”,具有无切口、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减少心理暗示、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且治疗效果好,5年生存率达90%。

2014年,他带领团队在不断思考和反复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设计发明了取标本专用的“蔡氏套管器”(获国家发明专利),进一步建立和推广了无腹部切口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该技术迄今已积累300多例经验,实现了胃、结直肠肿瘤应用的全覆盖,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特别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结直肠癌随机对照研究,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90%。目前,厦大中山医院的NOSES手术技术和例数均为国内领先。2021年医院引进厦门市第一台国内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XI)后,他又借助该外科平台开展了一系列与NOSES技术相关的创新性运用,屡创省内先例。

为使新技术惠及更多患者,蔡建春和团队致力于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已完成国内首个NOSES左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正牵头开展福建省NOSES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医院每年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参加国内巡讲和手术演示等,使更多专家同道了解并掌握这项技术。

蔡建春的率先垂范,在全院营造了技术创新的浓厚氛围,一批新技术在医院兴起。如普外科率先在国内乃至亚洲开展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相关团队不断探索、完善、推广该项技术,并牵头起草发表了专家共识,制定了该手术的全国行业技术规范。

近年来,医院以评选十大临床惠民技术、开设特色专病门诊为抓手,鼓励全院提质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服务内涵。2021年全院共有26项临床技术参加评选。2022年,医院开展了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3D影像导航等前沿技术,新增27项新技术新项目参加评选。在连续两届的“厦门市年度医疗十大创新技术”评选活动中,医院入选项目蝉联全市之首。

“我院注重把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和高精尖医疗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蔡建春说,针对优势惠民技术和特殊专病,医院鼓励科室开设特色专病门诊,满足患者多样化的诊疗需求。2021年8月起,陆续开设一批特色专病门诊,截至目前全院共有149个专病门诊、21个特色专病门诊。如胃肠外科“重症慢性便秘外科门诊”、消化内科“耐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门诊”、关节外科“顽固性肩痛门诊”等,作为“中山严选”“科室招牌”,深受广大患者青睐。

平台支撑发展

提质创新离不开平台支撑。目前厦大中山医院已建成消化内科、心内科、大普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乳腺外科、血管外科和肿瘤微创与介入科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及1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这些重点专科支撑着医院的医、教、研发展。

蔡建春代表医院领取顶级医院100 强奖项。

作为厦门大学首家附属医院,厦大中山医院充分借力高校资源,实现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突破。目前,医院已建立起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胃肠肿瘤、肝胆胰肿瘤转化医学、临床检验、肠道微生态与健康、核医学分子影像、骨关节病、血源性传染病、嗓音医学、介入医学材料等市重点实验室,并牵头成立了厦门大学医学院消化病学系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

医院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活力。“病看得好,可能只在区域有名气、有品牌,但科研做得好就可能走出厦门、走出福建,提升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引领带动专业进步。”蔡建春清楚,厦大中山医院要实现“建设全国重点大学研究型附属医院”的目标,就必须培养一批科研能力突出的优秀人才。但同时,他也在小心翼翼地做好平衡,以免影响以临床为主的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厦大中山医40多个临床及医技科室负责人,大部分都是科研能手。这使得医院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科研生态。2010—2015年,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连续6年全省第一;2017年、2018年连续2年在Nature出版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排行榜中名列厦门市第一;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全国279家医院的科研实力评价中,厦门市只有中山医院入围;在2020年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医院5个学科全市第一、2个学科进入全国50强。

厦大中山医院还大力搭建临床研究转化平台,涌现出一批医工转化成果。除前文所述“蔡氏套管器”外,消化内科将口服肠菌胶囊移植应用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临床研究,取得显著成效。消化内科探索人工智能在消化系统重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通过消化内窥镜辅助诊断系统,实现辅助结肠息肉实时诊断。此外,AI辅助识别食管早癌、AI辅助早期食管癌ESD手术导航、消化内镜病理全视野图像分析研究、拉曼光谱技术在内窥镜诊断技术中的应用等,均有较好的应用。检验科团队于2014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第三种梅毒实验诊断程序,也改写了欧洲、加拿大梅毒防治指南。从2010年至2019年,厦大中山医院梅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占全国资助数的43.2%,成果影响着国家卫生健康政策修订和指南修订。

改革运行模式

眼下,公立医院普遍面临较大的运营压力,建立新的运行模式成为重中之重。厦大中山医院秉持“增效节支”理念,改革内部运行模式,狠抓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实现内涵式发展。

2022年10月,厦大中山医院在原有“无假日门诊”基础上,全面开放“周末门诊”,重点提高对一些患者需求量高的“热门科室”和“热门专家”的周末出诊率,安排周六和周日每个科至少有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开放,同时大力提高医技检查效率,加快报告出具时间,医技项目除磁共振检查外,力争做到“当日开单、当日检查、当日出结果”。

此外,医院持续推行多学科MDT门诊和日间手术,积极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创建工作,完善“老年人无障碍就医”模式,在厦门市率先推出“通乳门诊”、胃肠镜检查女性专场等女性特色服务,不断满足不同群体人民群众对舒适化诊疗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此同时,医院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充分利用绩效管理这根“指挥棒”,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如改变按基数考核打折方式,出台《门急诊专项奖励方案》,实行门急诊专项奖励线性增长模式;出台《门诊提质增效方案》,调整非工作日看诊奖励模式。制定医院节支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到各责任科室,全面加强医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加强经济事项审核等,对行政办公费用定额管理,严格控制药占比、耗占比,持续优化医院支出结构和约束机制,把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蔡建春运用国内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XI) 开展NOSES手术。

在提质增效方面,蔡建春特别注重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2022年8月,医院成为全市首家上线基于医保电子凭证的医保移动支付的医院,9月又成为全市首家上线基于医保电子凭证的刷脸医保支付的医院,同时成为全国首家支持医保移动支付、信用就医、刷脸支付等多模式平台的医疗单位。医保患者除了使用传统的窗口及自助机结算外,还可通过互联网医院、信用支付、手机移动支付及刷脸支付完成就医结算,真正实现“免排队、免接触、秒结算”,让便民举措落到实处。

实际上,近年来厦大中山医院已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打造出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就医服务,使患者借助一部手机就能得到所有就医环节连贯性服务。经过优化,目前该院门诊就诊环节从11个精简为3个。

医院搭建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引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以知识库为支撑向医生提供审核功能以及各类信息反馈和提示,有效地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率。AI智能影像评价系统则具有快速精准诊断和分诊患者的能力,在临床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该院还先后上线了人工智能肺癌、骨龄、乳腺肿瘤等影像智能诊断系统,辅助医生准确评估病情,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

连续6年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信息化示范医院”、获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通过国家电子病历分级评价五级测评、全国首家完成电子健康卡全流程应用、全国首批及全省首家通过国家智慧服务三级评审,这些成绩的取得,印证了厦大中山医院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的显著成绩。

而2018—2021年连续四年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A+的成绩,并2020—2021年连续两年跻身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顶级医院100强”,更是对厦大中山医院“增效节支、提质创新”工作成效的证明。在蔡建春看来,这项工作的核心是创新。创新之风劲吹,无论是临床还是管理,这所医院每天呈现的都是新的面貌。

猜你喜欢

建春厦大中山
《中山寂雪沁梅香》
陆建春油画作品欣赏
祖父瓷
High-efficiency unidirectional wavefront manipulation for broadband airborne sound with a planar device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国难期中学校应有的觉悟”——《厦大周刊》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应
过建春: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中山君有感于礼
执此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