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
——以镇雄窑为例

2023-11-22余杭珏白叶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7期
关键词:镇雄昭通青花瓷

余杭珏 白叶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文旅融合进程的推进,消费者对文旅产品的需求量也在稳步增长,文旅产业迈进了黄金发展阶段,在推动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效果持续突显。文化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充当着关键资源的角色,文化遗产既是无形的宝贵人文财富,也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齿轮。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与保护措施的逐步完善与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渐渐由“边缘地带”迈向“舞台中央”,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优势与日渐繁荣的旅游市场相辅相成,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交流、丰富乡村建设、带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让镇雄窑的手工艺文化遗产被人熟知,成了目前一个融合发展性的问题。

1 镇雄窑的发现

2021年9月,云南省文物鉴定的研究专家团队到镇雄县的以勒镇方家碗厂实地考察,进行座谈研究后一致认定了该地遗址的价值,并建议将其命名为“镇雄窑”。镇雄窑规模浩大、器型丰富、工艺高超,是继云南玉溪窑、建水窑、大理窑之后的重要发现,可以被列为云南四大窑之一。镇雄窑丰富了明清时期昭通考古内涵,对研究云南瓷器工业发展以及明清时期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镇雄窑烧制的产品均为青花瓷,在昭通地区来说是较为罕见的,镇雄窑青花瓷可以说是云南高品质瓷器的代表。历史上昭通陶瓷生产形式大多为家庭式的作坊,主要生产昭通黑陶或瓦片等低温(1000摄氏度左右)类陶瓷。《民国昭通县志》中记载:“陶工一事,古已重视。昭之陶工有三:一为土瓷器,系以陶土为末,和以软土,加水捏成器物坯子,待干入窑烧之,逾日取出,加釉入窑复烧即成。器皿因土质不同,有红、白二色,业之者东区白瓦窑及黑山二处,出产颇丰,举凡器用,无不完备。一为沙器,系为沙土、黏土和泥,捏成器物模型,阴干后堆叠地窑,上用铁罩密盖,旁置风箱,随时抽送空气,补助燃烧,约一时许,取出改藏土坑内,入以干松毛一束,松燃烟起,加盖密封,待冷而出之,则釉上而器已成,斯亦奇矣。业之者东城外四五家及小龙洞数家,出产亦烧,炊爨之具咸争用之。内有沙火锅一物,烹调食品,味称鲜矣。销行远道,好事者裹以锡箔,珍贵愈于金属器皿焉。一为瓦器,则有匾瓦、筒瓦,其厚而成条,则谓之砖。先做坯、烧窑与上相类,业次者尚有十余家,近日修造既多,获利愈丰盈。”①文中所提的土瓷器烧造地址白瓦窑如今已被划入贵州片区;沙器则为2021年立项的昭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昭通黑陶(砂器);瓦亦属于低温烧制的日用品。镇雄窑出土的青花瓷器属高温瓷器,即高温(1728摄氏度以上)方可烧成,镇雄窑的发现填补了昭通陶瓷史上高温瓷器的空白,还对云南青花体系的完善做出了卓越贡献。据初步考察,镇雄县以勒镇有多个依山而建的龙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核心区域约1万平方米。核心区遗址地表青花瓷器残件随处可见,并且暴露明显文化堆积层,地层中包含密集的青花瓷器残件,器型有碗、杯壶、盘、碟、窑砖等(图1、图2),其规模及面积在云南省极有可能是最大的,且是包括周边泸州、毕节等在内的区域目前唯一的青花瓷窑遗址发现。云南是中国古代青花瓷的重要产地之一,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盛产青花原料钴土矿,即民间所说的“碗花”,巧家县的钴土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运往外地的,但在当地也发现了20世纪50年代的青花日用瓷。目前昭通已知的青花瓷窑遗址有镇雄县以勒镇,巧家县马树镇、包谷垴乡以及彝良县树林乡,这些地区均发现有当地民众烧制的青花瓷,昭通烧制青花瓷的地域范围有待考证。镇雄窑遗址规模巨大,这将是云南省在古窑址方面的又一个重大发现,也表明镇雄县在明清时期交通、商贸及制造业已较为发达。镇雄窑位于以勒镇金钟社区蒲泉大街后,以方家碗厂为主要烧制窑口。方氏家族的云南青花烧制技艺传承历史已有几百年,鼎盛时期“占地百余亩,有工匠二百余,窑口四座,库房几十间,护厂家丁上百”。方家当时是镇雄有名的富商,后遭遇变故,清中晚期因担心财产被人觊觎而熄火停窑、举家搬迁。

图1 当地村民捐赠的镇雄窑青花大碗

图2 镇雄窑出土青花瓷器残件

此次镇雄窑的发现引起省内的高度关注,采访发现方家后人对云南青花的制作技艺知之甚少,为延续该技艺,将其遗址的保护可遵循他地的发展模式,如玉溪窑的云南青花复烧历程。2013年,吴白雨领衔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成功复烧的仿元明清玉溪窑青花瓷40余件,将云南青花推入大众的视野,并掀起云南各地青花复烧的浪潮。陶瓷类的文化遗产属于手工艺文化遗产,因其工艺的可复制性、产品的可消费性、手艺背后的文化性,对其的研究对文旅产业有着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镇雄窑现状,需要地方与高校的帮助方可推动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应有计划地对镇雄窑青花瓷进行复烧,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该项目传承人,并挖掘该遗产背后的旅游价值,如此才能有效地与文旅产业形成互相推动的良好局面。

2 文旅产业与文化遗产融合的重要意义

2.1 文化发展角度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资源多样,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彰显民族气势的明信片,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尤其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性的文化,资源本身就宝贵而珍稀。文化和旅游的整合,更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同时也能引起当地民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关注,为他们提供了发现、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新路径。旅游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和渠道,使文化的影响力更为宽泛、更加根深蒂固。因此,对于当地政府来讲,应把控自身优势,利用旅游地区的独特优势,深挖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2 产业融合角度

文化的含义和价值着重在于差异性和多样性这两个关键点。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旅游目的就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欣赏与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文旅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多方面发掘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文化,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以文物展示为载体,欣赏传统手工艺人独特的手工艺,聆听导游对当地民间故事和传说的诠释与讲解,感受与自身不同的生活状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能够丰富旅游内涵,为此,各地要抓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彰显的核心价值,将文化理念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融合,让游客参与和体验不同的旅游环境,找到旅游的乐趣和文化的魅力。

3 以镇雄窑为例的产业融合的有效途径

镇雄窑发现后有一系列紧急的措施需要积极跟进落实,例如:要尽快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组织必要的调查勘探、进一步理清窑址基本情况;同时,在保护好瓷窑的基础上,培养、壮大瓷器烧制传统手工艺人队伍、加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从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各类措施、结合乡村旅游积极探索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等。

3.1 镇雄窑青花瓷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鉴定站副主任赵云说,滇东北地区发现如此规模和品质的青花瓷古窑址较为罕见,对研究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过去的贸易关系有重要意义。专家组建议当地政府尽快将该遗址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防止违法盗掘和人为扰乱,并在地面调勘的基础上联合省、市文物管理部门申请进一步科学考古发掘,对遗址展开深入研究。因为镇雄窑独有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在当地建设相关博物馆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保护,如可以采用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形式,建设镇雄窑青花瓷博物馆,不仅可以带动当地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达到宣传该文化遗产的目的,形成博物馆旅游与手工艺文化遗产的产业联动发展,带动关联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3.2 镇雄窑青花瓷的复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申报工作

镇雄窑的发现为当地的文旅产业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如今除了对镇雄窑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和展示措施外,还要组织当地人民在地方与高校的帮助下进行复烧。因当初镇雄窑的技艺传承人已经断代,烧制规模最大的方家后人也对相关技艺知之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工作需要展示该手工艺品的全程制作技艺,为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保护,复烧工作迫在眉睫。镇雄窑的发现,为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奠定了前期工作,只有进一步考察镇雄窑青花瓷的相关内容,研究其历史背景文化,复苏其烧制技艺,奠定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将文化融合的衍生品研发出来,积极选定传承人,并在地方的帮助下形成有效的产业基础,才能将其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

3.3 做文化融合衍生品

“新格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应顺势而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认为,新发展格局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服务、融入并促进“双循环”,要走活态传承与创新道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领域,我们需要改变固有的传统思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并不意味着不能改革创新。针对目前这种创新的大趋势,我们更应该将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活”,让大众对它不再是客观、老旧的印象。旅游文创并非简单的文化创意展示,文创企业要坚守文化特色,找准市场需求,强调文旅创意,“变”出无限的生机,适应未来文旅景区文创行业新发展。针对镇雄窑目前的这种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在前期选择做一些青花衍生品来提高镇雄窑青花瓷的曝光率,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我们可以在镇雄镇附近制造有关于镇雄窑青花瓷的文创产品,镇雄窑青花瓷的独特会吸引游客驻足观望,游客通常也希望买一点东西来纪念这段旅行。当地政府可以在保护镇雄窑原真性的基础上,培养、壮大瓷器烧制传统手工艺人队伍,加强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乡村旅游积极探索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政策,彰显镇雄窑青花瓷的独特之处,开设有关做镇雄窑青花瓷的体验活动,以此加快镇雄当地的文化产业的交融。产业和商业化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文化遗产自我存续的重要方式,对镇雄窑的保护以及开发其文旅产业是个必然趋势。镇雄窑此次出土的青花瓷除了具备云南青花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地方特色,胎体总体偏青灰和青黄,利用钴土矿为原料制成的发色颜料,经过合理配比后绘制于坯体上,再施以透明釉烧制而成。历史上云南各地的青花窑口较多,烧制的成品有粗有细,绘制的纹饰具有典型的民间审美意趣,虽然大多是粗拙的绘画技法,但具有独特的民间审美,表现的题材丰富,展示了云南本地文化的包容性。无论是对镇雄窑青花瓷的复烧、保护和传承,还是做相应的文创衍生品,都是对镇雄窑及地方来说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

4 文旅产业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点

文化遗产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以镇雄窑来说,镇雄窑的发现丰富、完善了云南青花体系,无论是对其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的研究,还是对云南青花的发展研究,都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从文旅产业的角度上来看,文旅产业的消费中占比最大的就是文化消费,要想提高文创产品的价格就要为其赋予文化价值。然而从其他地区的文旅产业现状来看,文旅产业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发展让各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逐渐趋同。各地为满足外来消费者的需求、迎合消费的大趋势走向,会不自觉地对文化进行重组,很大程度上会伤害文化的原真性。国家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是在全球化的现代社会维护文化的多样性,而文旅产业的过度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某些方面来说是冲突的。在保护文化遗产原真性的前提下,将镇雄窑的文化元素和当地旅游融合,寻求文旅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平衡点,是对我们的一个极大挑战。

5 结语

地域文化深刻影响着地方人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如今交通和通信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便利、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化的秩序感在文旅产业的发展下可能会遭到破坏,但是文旅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高品质发展的必然走向,发展前景广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保护下发展文旅产业是基本原则,通过对当前市场的分析与思考,应该把文化遗产的开发当作一种新机遇、一个崭新的切入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圆心,向四处发散,全方位推进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将文旅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相互整合,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同时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探索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对构建旅游经济和谐运行机制、繁荣旅游业的市场有所帮助,还会对加快振兴各地经济的步伐做出卓越的贡献。

注释

①《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二:民国昭通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669.

猜你喜欢

镇雄昭通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发展中的昭通学院
朴镇雄:共同促进鲁韩交流合作
纯净的青花瓷
热情的镇雄
站好外交官生涯最后一班岗——访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
镇雄传统民族刺绣的演变及发展
青花瓷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