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柄香炉源流及其文化寓意

2023-11-22苟姝涵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7期
关键词:长柄香炉佛教

苟姝涵

(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5)

1 相关研究现状

柄香炉又称“长柄香炉”,因其存世实物手持柄尾多为鹊尾形状,同时“鹊尾香炉”一词出现在佛经中,又被定名为“鹊尾香炉”。本文站在宏观的角度,讨论范围包含鹊尾形柄尾以及其他形态柄尾的香炉,故而在此做出界定,均称“柄香炉”。冉万里在研究中将唐代的金属香炉按照器型的大小进行区分,同时依据使用方式,将香炉分为手持炉和非手持炉,手持炉均为小型香炉,这种手持小型香炉即为柄香炉①。扬之水在研究中认为鹊尾形香炉即为柄香炉,并认为此类型集中出现在南北朝时期②。孙机则对莲花形鹊尾炉造型的起源进行考证,将其形制溯源至公元2、3世纪的犍陀罗艺术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学生崔菊姬则是在扬之水先生对于柄香炉的定义上,究其形式上的流变将其在唐代的器型分为三型,分别为鹊尾形、有镇形、无镇形④。其余研究还有王明珠、李雪芹等人所做的某一特定区域内柄香炉的相关讨论,在这里不做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柄香炉的研究均以鹊尾形柄香炉为开端,未涉及冉万里对柄香炉的定义这一宏观意义上的其他器型,也未对柄香炉这一特定宗教用具所包含的文化寓意同其他香具的世俗寓意进行区分。此外,笔者认为崔菊姬对柄香炉所进行的类型学划分略有重复。因此,本文在梳理柄香炉流变过程中对唐代柄香炉的类型进行重新划分,并补充上述研究尚未提及的相关内容。

2 浅谈柄香炉的起源

焚香习俗最早见于近东地区,古埃及第十九王朝塞提一世国王神殿壁画就出现了祭司手持长柄炉的场景。现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馆藏一件公元前6世纪吕底亚王国的狮子柄炉,证明在这一时期的土耳其地区同样存在焚香习俗。该香炉由青铜铸造配以锥形炉盖,做回首状的狮身连接手柄和炉身,颇具动态美感,注重使用功能的同时更注重香炉的艺术性,可见这一时期焚香习俗在该地区的流行程度。上述异文化区域内焚香的具体功能有待商榷,但因焚香所产生烟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其功能都或多或少和该文化圈里的神明信仰相关。佛教兴起后,焚香开始用于供佛,香炉成为供佛用具之一。中亚地区目前所见最早的长柄香炉是英国考古学家马歇尔于塔克西拉佛教遗址发现的。该香炉炉身为一侈口三足浅碗,口沿装饰了两圈联珠纹浮雕。长柄呈带角且有翼的狮子状,狮子脚部在手柄的末端立于一方形台座⑤。马歇尔在考古报告《塔克西拉》中共著录了三件长柄香炉,均为侈口平底,以动物身体为柄身。此外,日本平川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有一件被认定为公元前2~3世纪伊朗的长柄香炉,从侈口平底的炉身和以带角且有翼的狮身为柄这两点来看,同前文所述发现于塔克西拉佛教遗址的长柄香炉几近相同。可见有翼兽造型的长柄香炉并非孤例,可能为这一时期该区域所流行的香炉式样。印度伽尔朱纳达馆藏有一件公元3~4世纪的银柄香炉,该香炉炉身呈平底扁球形,中心做同心圆装饰。炉柄前宽后窄,柄头呈圆形,该香炉是否作为供佛器具仍有待考证。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公元6世纪左右的两件柄香炉实物,两件香炉炉身均为半球形,带盖,柄尾端均为蒜头状。一件为青铜铸造,需双手持炉,盖纽做莲蓬状,炉柄前端1/3处周饰一龙首,末端饰花瓣纹;另一件亦为青铜铸造,单手可持,盖纽形似菱角,周身素面无纹。

从以上实物来看,焚香习俗在不同的文化范围内都可能与其神明信仰相关,长柄香炉作为焚香用器具之一,出现时间极早,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早期域外佛教信仰区域内的长柄香炉吸收了波斯艺术的部分元素,并且在一定地域和时间范围内具有相似性。

3 用香与中式审美—柄香炉的流变

3.1 汉代的柄香炉

目前关于柄香炉的相关研究,大多数学者在柄香炉等于鹊尾香炉的范畴内进行讨论,认为中国最早的柄香炉形象见于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中。笔者认为宏观意义上的柄香炉出现时间应当更早。西安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柄香炉,炉身为半球形,平底侈口,炉柄前宽后窄。炉顶呈山形,炉盖呈镂空的半球形(图1)。其镂空半球形炉盖形似战国时期的凤鸟衔环铜熏炉,炉顶的山形可能受到了这一时期博山炉造型的影响。炉盖顶端立有一飞鸟,符合这一时期常用飞鸟做盖纽的艺术特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一件东汉时期的博山炉,炉盖透雕作山形,炉盖顶端做一飞鸟为纽,可见两者的相似之处。汉代的焚香习俗同佛教关系尚未密切,《汉官仪》记载:“伯使从至止车门还,女侍史絜被服,执香炉烧熏,从入台中,给使护衣服。”带长柄的香炉使用灵活,可能更适合于移动着熏烤衣物。同时由于汉代香料多处在方仙道教的语境下,方士在求仙问道中常用香为媒介,白居易的诗词就描述了汉武帝通过熏香见李夫人的浪漫幻想:“九华帐深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可见在佛教还未大规模传入的汉代,柄香炉是作为方仙道教语境下日常用香的工具,并且在装饰上结合了传统豆式香炉和蕴含神仙信仰的博山炉的形式特征。

图1 汉代柄香炉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柄香炉

相较于汉代的柄香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柄香炉随着佛教的大规模传入开始被纳入佛教供养用具的范畴,并在佛教艺术中被表现了出来。上文所提到的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中北壁西秦壁画中比丘所持香炉,以及北壁无量寿佛龛侧供养人手持香炉,这两件香炉虽不是最早的柄香炉形象,但为最早的鹊尾香炉形象是无可厚非的。鹊尾香炉一名见于《法苑珠林》:“宋费崇先者……至泰始三年,受菩萨戒……每听经,常以鹊尾香炉置膝前。”⑥河北景县封魔奴墓出土了一件目前最早的鹊尾香炉实物,该香炉在考古简报中被称为铜鐎斗。炉身为侈口、平底,形似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东汉直柄铜鐎斗。但此炉炉座已残,炉柄较长,后部稍弯,是典型的鹊尾香炉的特征。该香炉曾被误认为铜鐎斗,体现了柄香炉在本土文化土壤中对原始器型、审美意匠的吸收。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传播,同时本土中原文化对这种域外传播进的宗教及相关器物的造型并未全盘接受,故而中原地区的柄香炉在流变过程中在形制上借鉴了功能与之相似的鐎斗。洛阳龙门博物馆馆藏一件北魏时期带有题刻的鹊尾香炉,柄上刻“清河王布施”,该香炉是为北魏孝文帝之子元怿布施之物,是北魏皇室贵族尊崇佛教的实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柄香炉除了在侈口的形式上借鉴了传统鐎斗的形制以外,炉身还具有高足的特点。这一特点和同一时期域外犍陀罗艺术中的柄香炉以及前代柄香炉造型都不相同,更多的形似这一时期传入的杯形金银器,如大同南郊工农路北魏窖藏出土缠枝葡萄纹高足鎏金银杯(图2)。《太平御览》记载:“疏勒王致魏文帝金胡瓶二枚、银胡瓶二枚。”⑦可见西域金银器在这一时期已经传入,柄香炉炉身造型借鉴杯形金银器是有可能的,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柄香炉的造型受到外来和本土因素的共同影响。该时期宏观意义上的柄香炉并不只表现于佛教范畴内,江苏吴家村南朝墓东壁所作“羽人戏龙”图像(图3),见一羽人手持杯型炉,炉座呈莲花状,炉柄呈鹊尾形。因用香降神、用香引魂的观念自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论是佛教供养仪轨还是本土神仙信仰表现长柄香炉都是不足为奇的。

图2 缠枝葡萄纹高足鎏金银杯

图3 “羽人戏龙”图像

3.3 唐代的柄香炉

在唐代,柄香炉炉身发展出上下两端平侈的造型,炉柄出现柄镇,并在柄镇的造型上体现出佛教的宗教寓意。冉万里在其研究中根据柄尾端将唐代的柄香炉分为三式,分别是末端有狮子镇、末端有瓶形镇、末端为云头形上卷。笔者则认为唐代柄香炉可以依据尾端是否有镇进行区分,其中有镇的分为狮子镇和瓶镇,无镇的分为祥云尾和鹊尾。洛阳神会和尚墓出土了一件狮子镇柄香炉(图4),香炉侈口平底,外轮廓呈上下平展向中部内收的形态,形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柄香炉,但炉身弧度更大,并在柄头和炉身相交处形成“S”弯托底。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有多种与狮子相关的称号,如“人中狮子”“大狮子王”等,这些称号都把释迦牟尼比作狮子。佛教在中国传播后,把佛像菩萨的台座、高僧说法时的座席都泛称为“猊座”⑧,运用狮子做镇柄装饰,为柄香炉作为佛具所具有的装饰基本母题性⑨。此外,尾端有镇的另一类为瓶镇,部分中国学者认为此类柄镇为青铜塔,笔者赞同柄镇为瓶的观念,因为该器物中部有明显凹槽,整体并非这一时期塔形的造型。江西瑞昌唐墓出土了瓶镇柄香炉(图5),侈口平底,炉座为向外张开的花瓣形,炉身至炉座装饰弦纹,柄与身以“S”形托钩的尖部伸入炉身底下,这个“S”形托钩也是唐代柄香炉的典型特征。相似的器型还有西安市北郊白家口出土的一件瓶镇柄香炉。

图4 狮子镇柄香炉

图5 瓶镇柄香炉

另一型无镇,柄尾端为鹊尾。河北定县静志寺宋代塔基地宫发现一件铜柄香炉(图6),有学者认为该香炉为南北朝时期制作,笔者认为其形制与南北朝时期的香炉又有所不同:其一,该铜柄香炉炉座呈有厚度的花瓣形;其二,炉柄以“S”形托钩的尖部伸入炉身底下。这两点都是唐代柄香炉的显著特征。同时该炉同盛唐时期其他柄香炉相比,“S”形托钩弧度较小,以托钩弧度的演变趋势来看,该香炉可能是初唐时期的柄香炉。同型的另一类,柄尾端为如意祥云。法门寺地宫藏有一件如意云银柄香炉。香炉口沿与底座皆为侈口,炉足较短下接莲花基座。炉柄连接炉身处同样为“S”形托钩,且弧度较大。炉柄尾部呈如意云形翻卷起,錾刻“咸通十三年文思院造,银白成手炉一枚,并香宝子,共重十二两五钱,打造都知臣武敬容……”⑩。这样的如意云柄也出现在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绢画《引路菩萨像》中(图7),可见唐代柄香炉和佛教语境的联系之紧密。

图6 铜柄香炉

图7 唐代绢画《引路菩萨像》

3.4 五代至宋的柄香炉

五代至宋时的绢画所绘引路菩萨左手持柄香炉炉口略往下平展,口沿较唐代的口沿更大,炉柄为直柄,也不同于唐代典型的曲折柄,但柄端同样为如意云。此外,引路菩萨手持柄香炉的图像共性,说明柄香炉在佛教语境中应当有其具体特定的宗教含义。“引路菩萨图”主题作为信众为逝者发愿“愿观音引路,万里无危”的佛教图稿,体现了逝者在往生途中受到菩萨的指引前往西天极乐世界的场景。长柄香炉在这里是针对引渡亡魂进入极乐世界中必不可少的法器。一方面以香引魂可以使其往生,根据《法苑珠林》卷六十记载:“以好香华供养阿弥陀如来及佛道场大菩萨众,常应如是专心系念,发愿求生安乐世界,精勤不怠。如其所愿,必得往生。”⑪另一方面,高僧在圆寂前也会手执香炉,“释道颜……因疾而卒。春秋歧视余。即武德五年矣。临终清漱。手执香炉”,这里的“执”可能更多地表现了香炉的外观为带长柄的香炉。宋代柄香炉相较于前代更为写实拟物,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宋代的莲花形柄香炉,该香炉高足轻微扭动,呈现花茎自然生长姿态。在写实性加强的同时,宋代香炉开始注重实用性,将香盒同香炉结合在一起。河北定县静志寺宋代塔基地宫出土了一件铜香炉(图8),长柄上做一莲花形小盒用来盛放香料。将香炉和香盒以仿生型手柄连接的图像,也见于山西平定北宋墓墓室北壁上所绘的一幅《侍女图》中,图中绘一女子双手执一长柄香炉,在长柄上也连接有一莲花形香盒。墓葬壁画是现世生活的再现,可见将香盒同香炉炉身相连接这一具有实用性的样式在合香盛行的宋代较为流行。

图8 铜香炉

4 结语

中国用香习俗由来已久,香具类型众多,以带柄可手持为特点的柄香炉有着不同于本土香具的来源和特征。柄香炉在佛教大规模传入后逐渐作为佛教行香供佛的用具,其形式的流变表现出柄香炉同佛教结合的逐渐密切。汉晋时期柄香炉在造型上可能吸收了博山炉的艺术形式,佛教大规模传入后的柄香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常见器物鐎斗的器型,发展成南北朝时期供佛常用的鹊尾形柄香炉。此后,随着佛典的传入与翻译,尾部装饰进一步变化,并有了更为具体的宗教寓意。至宋代,柄香炉进一步演变出具有拟物性和功能性审美特征的形式。

注释

①冉万里.唐代金属香炉研究[J].文博,2000(2):13-23.

②扬之水.莲花香炉和宝子[J].文物,2002(2):70-76,96.

③孙机,杨泓.寻常的精致[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④崔菊姬.中国古代长柄香炉[J].中原文物,2016(5):76-84.

⑤林梅村,郝春阳.鹊尾炉源流考:从犍陀罗到黄河、长江[J].文物,2017(10):63-74,1.

⑥杜云虹.隋书经籍志校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21.

⑦李昉.太平御览[M].夏剑钦,王巽斋,点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⑧刘自兵.佛教东传与中国的狮子文化[J].东南文化,2008(3):46-49.

⑨程雅娟.外输至东亚佛教地区的中原意匠:“柄香炉”溯源与东亚传播辨析[J].民族艺术,2016(3):63-71.

⑩陕西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宝鸡市文物局,等.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⑪释道世.法苑珠林校注[M].周叔迦,苏晋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3.

猜你喜欢

长柄香炉佛教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英语中的“锅碗瓢盆”
浇菜
程家玉
佛教艺术
一个铜香炉
香炉的养鼻之道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