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困境与优化*

2023-11-22韦韡李佳乐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30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案例

韦韡 李佳乐 (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情况,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的能力和水平。高校作为培养和造就高质量经济专业人才的摇篮,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更要严格遵循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做好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开发和引导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政治经济学学习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为我国经济发展孕育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兼备的人才。案例教学方法运用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将过去及现实发生或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等作为案例素材提供给学生,并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对应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经济现象的深入把握,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一、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案例素材不足与适用性不强

1.案例素材不足

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同时其案例教学应用较晚,案例素材积累不足,导致高校教学案例素材严重不足,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和参考的传统的成熟的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少之又少。另外,由于时代和社会经济条件都在经历巨大变化和发展,现有的少数“案例集”已经不适用于当前阶段的课程教学,更难以提起新一代学生的兴趣和产生沉浸感,无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案例素材和案例的时效性为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2.案例适用性不强

若教师独自根据即时的社会经济现象编写案例,又容易出现案例主观性太强或者和课程内容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也不是什么事例都可以用来当教学案例使用,为了案例教学而使用案例,反而对教学效果起到反作用。再者,在平常的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中,也出现了案例和学生专业背景不匹配的现象。比如会计、税收或者营销管理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如果教学中都使用相同的案例,学生对案例理解和体会以及案例的应用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影响教学效果。

(二)案例使用效果不理想

案例教学法作为理论内容的载体,承担着帮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和联系实际应用知识的重任。在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经常出现案例使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过于注重案例教学,忽略理论知识讲授

开展案例教学,并不是说就可以忽略理论教学,相反,要达到案例使用效果,更应该加深对政治经济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整个理论体系的准确把握。理论教学应该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案例教学则是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深化。学生只有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跟得上教师案例教学的节奏,不然案例教学只会成为没有逻辑和依据的“故事会”。开展案例教学不仅不能忽略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反而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授课老师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2.案例教学安排不当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案例堆砌,即不能合理安排案例引入的时机和案例的数量,只是在授课结束时将案例一股脑丢给学生。为了避免这一错误,就要求授课教师非常熟悉课程的教学大纲,清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并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安排引入教学案例的位置和难易,以及对教学案例讲解的深入程度。如涉及教学重难点时,就需要着重进行深入的讲解,期间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增强理论知识的吸引力。引入的案例数量不宜过多,应难度适当,能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即可,切不可为了案例教学而用案例。

3.授课教师角色转变存在问题

和传统教学中老师讲解为主导的形式不同,案例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和开解的作用,角色也从以前的单方面知识讲授者转变为案例分析的引导者和答疑者,增加了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大大提升了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和主导性。显然,部分授课老师还没有意识到角色转换问题,依旧保持之前的单方面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对学生引导不够,导致学生的参与不多、学习兴趣不高,最终使得案例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案例教学效果检验与课程考评方式衔接不足

高校在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中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更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也符合培养应用型经济人才的要求。但在课程考评方式上,依然采取注重考试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没有突出对案例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巩固,没有加强学生对“理论—案例—现实”融会贯通的能力,即案例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课程考核方式之间没能有效衔接,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和高校教学成果的巩固提升 。

二、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

随着世界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当前高校的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要在严格遵循国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下,秉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探讨合理可行的措施和路径,继续促进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把握。

(一)课前的案例准备与选择

案例的准备和选择,要求授课老师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充分的备课准备,这奠定了授课老师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准备和编写教学案例是一项耗时耗力但非常重要的工作,将直接影响高校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组建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研讨小组,小组成员共同选编和整理案例素材,集中讨论确定案例内容,建立完善、丰富的案例库,为本校的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提供资料基础。同时也应该促进和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与建设,对授课教师进行案例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保证案例使用成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

在将选择的案例带上课堂之前,授课老师应该确保所选案例没有过大的争议和矛盾,这就要求选择的案例要有代表性,与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有紧密的联系,并且最能解释和反映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易懂易记。例如,在讲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时,笔者选用典型的“美国农场主倒牛奶到密西西比河,也不分给穷人”事件作为教学案例。1932 年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商人们却将大量牛奶直接倒入密西西比河,也不愿意给穷人吃。这一做法既污染水源,又不能解决民众的饥饿贫穷问题。案例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倒牛奶”事件的实质是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过剩的,究其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这种情况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同理,笔者引出了在2020 年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美国威斯康星州出现的因牛奶过剩而倒奶的事件,根源同样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这一典型案例既生动又紧跟社会热点,反映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显著特点,给学生深刻的启发和思考。

2.相关性原则

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注重各个教学模块内案例之间的串联,避免案例与案例之间的严重脱节和存在矛盾,这样在进行模块总结时可以融会贯通,提升学生对知识体系总体的把握和理解。例如,还可将上文中提到的“倒牛奶”案例用来讲授关于“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理论”,只是讲授时将目光重点放在我国几次典型的倒奶事件上,通过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偶然的倒奶事件背后是必然的规律,即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供求关系自发作用的结果。启发学生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避免价值规律的负面效应。这样的“一例多用”,既讲授了价值规律,又提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前后章节形成对比,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维度思考和认识问题,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配比原则

一方面,案例的难易和大小应与相应理论知识匹配,案例选择要围绕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对应的比重分配,简单的内容可用简易的案例一笔带过,有难度的内容则需要通过有深度的案例细细讲解。例如,在讲到“商品拜物教”这一概念时,笔者简单引用“双十一”“818”等购物节时人们的疯狂消费为案例。在现代社会,便利的网络、物流等加强了消费对人们行为的主导,我们对商品越来越迷恋,有些人甚至模糊了理智,陷入了“面子”消费,这一现象背后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商品拜物教。这一案例不仅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4.时效性原则

不可否认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马克思所处时代相比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案例选择要具有时效性,或是紧跟西方资本主义时事热点,或是紧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热点,要着力体现案例的现实性和时代特点。例如,在讲到“资本剥削”时,除了讲解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之外,笔者结合时代热点,选择“外卖平台对骑手的算法压榨”作为案例。这一案例紧跟社会热点,突出反映了大数据时代资本对劳动力的控制和剥削的隐蔽性。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到技术进步和科技发展对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以及对部分劳动力的解放,另一方面也让他们看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掩盖下更深的劳资矛盾,培养学生辩证、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总之,要选择恰当的案例为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当然,并不能要求所有的案例都是最新的,教师在保留一些经典案例的同时,也要不断更新案例库,加入经济热点话题,这样更能抓取学生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上的案例讲解与引导

选择了合适的案例,在课上进行案例教学时,授课老师要及时转变角色,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做好案例教学的引导者。

1.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布局

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适时抛出案例,通过提问、反问、小组讨论等传统形式的配合调整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进一步深化对案例的讨论,期间教师对案例及时给予总结和串联,把握整体教学节奏。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观点的及时探讨和纠正,既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又要避免偏离主题。

2.案例分析要主次分明,注重案例之间的联系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每个模块都涉及不同的理论知识,看似不相关,实际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逻辑关系。因此,在完成多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以后,授课教师要结合整体的教学内容把相关联的案例联系起来,综合讲解、综合分析,回顾性地进行案例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课程全局的把握,更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丰富案例教学方式

除了课上和学生探讨授课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案例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分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处理案例的能力,促使发散思维的形成。这种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思路。

图1 “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提升路径图

(三)课后的案例拓展与发散

在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容易忽略的一点是课后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升教学效果:

1.加强课下和学生的沟通,及时收集课程反馈

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授课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比如,笔者在每学期开学时会建立课程群,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可通过课程QQ 群、微信群等渠道,了解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并进行及时答疑解惑,同时收集学生对案例教学反馈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能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和之后的案例分析内容进行相应调整。

2.改革创新课程考评方式

在每节课程的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借助线上教育平台,将课上讲到的案例资料、案例相关的背景知识形成文档发给学生,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思考的材料。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案例任务,即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详细的书面总结分析,可以根据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也可以进行发散思考产生更新颖的解读角度。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总结,切忌只收不改,老师对学生作业的反馈和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同样重要。之后,形成的分析报告应该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成绩。在期末考核时,可以在试卷中增加主观的案例分析考核,在兼顾理论知识考察的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案例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检验教学成果。

3.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报告

在每个模块的课程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不定期地举办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有条件的也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形式有助于慢慢培养起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经济事件的敏感度和关注度,鼓励他们用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合理客观地评价经济现象,在保证学生知识输入的同时增加输出,增强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关注和正确认识社会热点经济事件的兴趣,同时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授课功底提出了挑战。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经典案例作为支撑,丰富又多变的社会经济热点现象为课程案例库储备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师要从课前扎实充分的案例准备、课上深入且高质量的案例分析、课后学生对案例掌握情况的反馈三条路径,提高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多方面、全方位补齐政治经济学案例教学的短板,使得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教学效果案例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