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外治法研究概况 *
2023-11-22廖正仪龙年宝葛来安
廖正仪 龙年宝 葛来安,※
(1.江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20级,江西 南昌 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一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肠易激综合征(IBS)临床表现为不规律的腹痛伴大便形式或频率的改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多见[1]。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在西方国家,该病发病率高达8%~23%,在亚洲国家高达5%~10%。IBS-D 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胃肠功能紊乱、脑-肠轴屏障失衡、内脏敏感性升高、炎症变态反应、肠道微生态改变、精神心理、遗传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IBS-D 归属中医学“泄泻”“肠郁”等范畴,病位虽为肠腑,但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多由情志所伤或五志过极,肝气郁结,横逆脾胃;饮食不节,内伤脾胃;脾不化湿,水饮内阻等所致[3]。诸多原因使得肝郁脾虚,运化失健,继而中焦气机阻滞,清气不升,水饮不化,加之肝失疏泄,气机横逆,导致大肠传导失司,出现腹痛、腹泻等症。
目前治疗IBS-D 尚无有效方案,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止泻药、抗抑郁药、解痉药、心理干预和行为疗法等。但单纯西医治疗方案效果并不显著,并存在着极易复发、不良反应多、费用昂贵等问题。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药辨证施治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中医外治法如脐疗法、针刺、灸法、灌肠、耳穴贴压、耳甲电针等,具有操作难度低、毒副作用少、复发率较低等优势,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现将近年来在治疗IBS-D 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研究介绍如下。
1 脐疗法
中医认为,腹部是阴经汇聚之地,神阙穴更是总汇诸经。蒸脐疗法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将药物填敷于脐部后进行艾灸或热熨,使药物作用渗透弥散到各个器官组织以达到治疗效果。葛来安教授擅长使用蒸脐疗法治疗IBS-D,通过辨病、辨时、辨人来选药处方,多年来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石美凤等[4]选取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符合条件的IBS-D 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予口服解痉药治疗,观察组则运用蒸脐疗法进行干预。2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出对照组约10%,说明观察组疗效较佳,且观察组患者粪便性状和腹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故得出结论:蒸脐疗法治疗IBS-D较口服常规西药效果更为显著。
谢明君等[5]将82 例IBS-D 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 例。2 组患者均先予以常规治疗,嘱慎饮食,忌烟酒、生冷和辛辣肥腻之品。对照组给予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观察组则追加中药蒸脐治疗。28 d后,观察比较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49%)与对照组(63.41%)相比明显较高,且血液中神经肽Y(NYP)、5-羟色胺(5-HT)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加味痛泻要方联合蒸脐疗法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张盼[6]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 例符合标准的IBS-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脐疗干预。3 个疗程后,治疗组大便形态异常及腹胀等症状有明显好转。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出对照组约15%;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联合脐疗较单独应用针刺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2 针刺法
运用针刺治疗IBS-D 相关症状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针刺能通过疏通经脉和调节阴阳等方式,达到治疗效果。近年来有研究[7]表明,针刺在治疗IBS 的过程中,有着多环节起效、双向良性交互作用以及饱和调节的益处。
郭静等[8]选取382 例IBS-D 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52例,西药组130例,针刺组针刺相应腧穴治疗,西药组则仅服用匹维溴铵片治疗。治疗及后续观察期间,针刺组的效果均优于服用匹维溴铵片的西药组。研究表明:针刺组临床疗效较西药组更佳,长期疗效较优异,具备从整体、从根本论治的特点,且施术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治疗IBS-D有较佳的效果。
钟峰等[9]将60 例IBS-D 患者平均分成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 例。电针组使用电针刺激双侧大肠合穴、下合穴;药物组则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结果表明使用电针刺激双侧曲池、上巨虚穴治疗IBS-D 具有显著效果,且相对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电针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杨武斌等[10]对65 例IBS-D 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西药对照组32 例,针刺治疗组33 例,西药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针刺治疗组除口服常规西药外,使用特殊针刺手法进行治疗,比较差异后得出“端提扶摇”法配合偶刺治疗IBS-D 效果优于口服西药,并能有效改善临床不适症状。
3 灸法
艾灸,通过刺激相应腧穴,激发感传,调节相关脏腑机能,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且近期有研究[11]证实,艾灸可从多途径、多靶点调整人体机能平衡,对改善IBS-D各项症状亦有较好疗效。
吴飞扬等[12]把30 只大鼠平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精神心理应激法加化学刺激法进行造模处理。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与对照组正常饲养,不予任何干预,艾灸组取穴:上巨虚、天枢,连灸7 d。测定与比较各组大鼠肠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内脏敏感性。研究表明:艾灸相应腧穴后,可降低IBS-D大鼠结肠组织中NO含量,促进IBS-D 大鼠的肠道运动,缓解肠道高敏性,进而改善IBS-D症状。
李丹等[13]将30 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艾灸组,各10只。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与艾灸组则进行造模处理。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予特殊训练,艾灸组则进行艾灸治疗。2 周后,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肠道敏感性、相关神经递质含量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艾灸组大鼠经治疗后,相关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肠道敏感性增加、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促进了肠道结构修复。说明艾灸可使IBS-D 患者处于高度活跃的肠黏膜趋于稳定,促进肠黏膜修复,从而减轻IBS-D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
候兵等[14]选取110例IBS-D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使用止泻药联合肠道菌群调节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则使用灸法(取穴:天枢、神阙)联合四君汤合四逆散加减方治疗。6 周后,观察比较2 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粪便性状。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36%,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2.73%。说明艾灸天枢、神阙同时内服四君汤合四逆散加减方治疗IBS-D患者,效果更为显著。
4 中药灌肠法
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中药灌肠法的相关记载。中医学认为,大肠与肺相合,传化物而不藏,不仅传导糟粕,亦可吸收水液。IBS-D 病位在肠腑,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迅速发挥疗效。因直肠静脉丛丰富,血液循环旺盛,经直肠给药,病变部位药物浓度高,疗效强,比口服药利用度更高,起效更快。
冯玉佳[15]将符合条件的82 例IBS-D 患者纳入研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 例。2 组均先口服常规西药如止泻药、解痉药、肠道菌群调节剂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施中药灌肠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约20%,且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得出结论:加施中药灌肠疗法后,IBS-D 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使IBS-D 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更加有效、快速,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李慧敏等[16]将符合条件的52 例IBS-D 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口服解痉止痛西药治疗,治疗组使用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并加以施针灸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情况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高出对照组约20%。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灌肠联合针灸治疗较口服常规西药治疗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李琴等[17]将100例IBS-D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解痉止痛药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戊己清肠方灌肠治疗。持续治疗1 个月后,观察比较各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高出对照组约20%;治疗组相关血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方面,除CD8+外,其余免疫功能指标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戊己清肠方保留灌肠法治疗IBSD的效果显著优于口服西药,且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5 推拿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有关于推拿治疗泄泻的记载。推拿相应的穴位或经脉,有温阳健脾、调气和血的功效。对于功能性腹泻的患者来说,逆时针推摩腹部的健脾止泻、升阳益气作用明显。同时,推拿不同于药物治疗,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效果可靠。
廖曼霖[18]选取72 例符合条件的IBS-D 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使用疏肝健脾推拿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内服匹维溴铵片治疗。28 d后,采用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表、IBS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BS-QOL)、焦虑抑郁情绪评定表(HAD)进行评分。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疏肝健脾推拿法可有效缓解IBS-D 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且疗效均优于内服匹维溴铵片。
王雅琴等[19]将100 例符合条件的IBS 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治疗后加施中医推拿治疗,每次推拿时间约为20 min。观察比较2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住院时长。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2%,高出对照组约14%,且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亦明显缩短。研究发现:在实施简单治疗的基础上加施中医推拿治疗,能有效缓解IBS-D 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缩短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精神压力以及经济负担。
6 耳穴刺激
在治疗IBS-D 的过程中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还包括耳穴贴压和耳穴电针,耳穴贴压是将药物或磁珠等贴压在耳穴上以达到刺激目的,而耳穴电针是对相应的耳穴直接进行电刺激。二者均通过刺激耳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都具有无创、微痛的特点[20]。
韩知忖等[21]选取80 例符合条件的IBS-D 患者纳入研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止泻药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予以耳穴压贴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 组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治疗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佳,总有效率高达92.5%。且耳穴压贴治疗后,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等情绪都得到明显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
徐瑾等[22]选取150例符合条件的IBS-D患者,分为常规组、逍遥散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予以单纯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逍遥散组予以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联合组则在逍遥散组的基础上再加施耳穴压豆治疗。比较3 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肠道菌群变化、肠运动功能变化、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发现联合组能够有效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运动,针对IBS-D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疗效也均优于常规组和逍遥散组。耳穴压豆治疗IBS-D 的应用前景广泛,但需要更多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作为科学依据和支撑。
吴冬等[23]选取86 例符合标准的IBS-D 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耳甲腔内肝穴、脾穴为刺激点;对照组采用上耳舟部肩穴、腕穴为刺激点。研究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7%,高出对照组约30%,且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紧张等情绪都得到明显改善。实验结果显示:耳甲电针对于IBS-D 的各项症状均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同时消除了患者对针刺疼痛的恐惧。今后需探索耳甲电针更佳的刺激方式,以便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7 讨论
综上所述,IBS-D 是消化科常见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倍增,近年来IBS-D 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故为IBS-D 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消化界的热点问题。中医外治法可以很好地发挥疏肝健脾、暖腹止痛、涩肠止泻、安神舒郁等作用,达到整体治疗效果。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过程中,较单纯口服西药的对症治疗,中医外治法单独应用或中西医联合施治,具有使用简便、见效迅速、费用低廉、安全稳妥等优势。然而,目前关于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 的研究多以临床观察为主,临床样本量较少,或钻研不够全面彻底,无法清晰阐明各外治法的具体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缺乏更为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同时,中医外治法虽较常规西医治疗有优势,但使用过程中药物的制备无统一标准,且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缺少参考文献,论证较不严谨。未来需将中医外治法更好地与现代临床相结合,扩大临床样本量,增加动物、药理等实验,观察具体的作用机制,规范操作,适当延长随访周期,制定更为高效、简便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更好地发挥中医外治法的特色,为更多IBSD患者带去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