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23-11-21杨延玺
杨延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效渗透化学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新课标改革趋势的必然选择。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化学基础知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化学素质的提高,其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文章首先就核心素养教育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内涵及其有关问题做了简单阐述,同时提出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改变低效的教学方式,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作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新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逐渐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受到关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各个方面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与滋养下充分成长与提升,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这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一、高中化学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学生自主发展层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层次。从目前的高中化学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学科核心素养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紧密联系,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合理地渗透核心素养,已是我国高中化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思想,所以教师应该从以上三个层面出发,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科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进其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其发散思维,强化自主探究能力,产生化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突破束缚,积极开展对化学知识的研究与探索。化学科目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核心素养教育,这对促进学生成长,推动学生发展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教师要充分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与改革,选择更适合的教学方式,从而在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与学习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感知与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与价值。
在高中化学课程上融入核心素养,目的并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方程式,更重要的目的是使他们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之后,能够将所学内容进一步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建立化学核心素养,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开展课堂小组探究,在协助其他同学解题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全面成长。由此,在高中化学课程上,教师必须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方式的滞后化
为了能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很多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并不能感知到化学知识的内涵,还可能造成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消弭。高中教学提倡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海量的题型练习而实现在考场中对相应题型的快速解答,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目的,不过这并不表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课堂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升。通过题海战术取得高分的学生,在一遍遍习题练习中,可能会阻碍自己思维的发散,并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科素养的建立。
(二)素质教育培养方案缺失
新课改在政策上起到了指引的效果,不过在具体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的运用中有所缺失,培养方案落实也同样不到位,缺乏一定的措施保障体系。以考试分数为重的观念在教师家长以及学校之间盛行,也从侧面导致核心素养的建立与培养不到位。此外,对于教师成绩的考评没有关于核心素养的评分标准,不在考核指标的考查中,这也间接阻碍了教师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三)应试教学观的制约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与更新,不过在当前的高中教育阶段中,还是会过于强调应试教育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于素养能力方向的培养,这会使学生难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自主探究能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配合度,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实验操作教学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进行知识掌握与应用的重要方面,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学生具备较强实验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基础上的。不过在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过于紧张以及担心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教师往往会忽视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阻碍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升,限制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化学史的教学,感受化学魅力
化学的发展历史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对化学物质的基本构造、成分、性质的变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掌握化学的历史,有助于学生比较完整地认识化学的发展阶段,从而促使他們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化学大师的历史事件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了解拉瓦锡、居里夫人、门捷列夫等伟大化学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求知探索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还有科学严谨的钻研品质,从而得到启发,这推动了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促使学生了解化学在对人类环境、科学生活、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化学学科对人类的前进与社会的蓬勃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了解世界化学的发展史,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化学学科知识的探索与知识结构的搭建工作,从而继承并学习化学先驱优秀的精神品格。这培育了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使其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变得更加积极而主动。
(二)夯实化学学科知识基础,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教师扎实地了解化学教材中所介绍的化学基础知识,打好化学专业知识底层架构,并协助学生整合化学知识点,把化学主要知识点分门别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由于高中化学专业知识比较复杂,许多高中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会因基础不扎实而出现问题,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也会造成相应的阻碍。所以,要有效改进和调整高中化学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症结”,化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地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为其化学基础素质的不断发展提供指引,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准确地掌握课程重难点,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锻炼与培养。
例如,在讲解“有机物的分类”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示法或者树形图,向学生进行知识的分类讲解,使学生可以对物质的分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交叉性质的记忆可以更加牢固,促使学生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以及化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三)带入教学情境渗透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由于高中化学学科的思维性比较发散,许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全面且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要运用各种生活化的化学内容,构思教学情境以及教学内容,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渗透核心素养以及传递知识。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还能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与自主探索,发散学生思维,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情绪投入化学课堂,进而实现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钠的性质时,可进行钠与水的碰撞试验,将钠放入水中以及其他液体中,观察其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反应。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学习氧氢气反应的具体变化以及性质时,为学生搭建一种氧气、氢气光照测试,使学生对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激活。学生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和感受化学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本质,并自如地应用化学理论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起到了对于培养核心素养的渗透作用,同样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应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目前来看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目的,化学是以实验为核心的教学学科,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探究中渗透核心素养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过在以往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高中化学教师往往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与限制,而对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错误的教学认知,这容易导致高中生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学习中,很少有参与化学实验学习活动的机会。教科书上所记载的各种化学定理与现象,其实都是在进行了无数次实践检验以后才得到的结果,所以化学教师在化学课程中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对于做好化学探究与实验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重视各类化学实践活动在日常课堂上的开展和实施,充实化学课堂内涵,主动地开展探索型化学实验教学,并在其中融入核心素养,能够推动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找寻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对于核心素养的搭建,锻炼了学生自主实践探究能力。
例如,有机多分子链的搭建构成相关教学,共价键的链接需要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实践。教师通过演示搭建模型,引导学生自主以及小组内探究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并掌握化学知识点,从而有效拓宽了他们的眼界以及思维,学生便可以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并对化学实验流程进行自主的探索与反思。比如在进行氦气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地设计化学实验流程,探索氦气化学性质,教师协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化学实验学习任务,增强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育的实效性,这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实验创新能力和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微宏观紧密结合,改变传统思维方式
化学学科是在原子以及分子的基础上对所形成的物质进行探究的学科,研究其物质组成、结构以及性质等方面的问题,所以通过微宏观的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提升化学学科素养,比如经典的化学方程式,铜遇硝酸发生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通过宏观上的观察现象,发现在硝酸进入试管后,铜片的颜色由黄变为绿色,并且产生了红棕色的气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微观粒子上进行思考,发现粒子间的反应,产生一氧化氮的过程。这样微宏观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化学方程式的理念,并且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具体在这个实践阶段学生能够借助简单的实验现象认识化学物质的变化,主动从微观离子的角度去展开发散思维。微观和宏观的紧密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更好地体会到了化学学科的意义与作用,并以此来明确自己的化学积累,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是用来应对考试考取分数,明白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提升了自身的化学学科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十分关键。教师应引导并帮助学生培养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实验探究以及夯实基础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主动性,使學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与优化,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强.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渗透德育的策略[J]. 新课程,2021(04):42-43.
[2]朱煜彪. 浅析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落实[J]. 文理导航:中旬,2021(09):48-49.
[3]邵长峰.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培养[J]. 考试周刊,2017(97):169.
(责任编辑:郑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