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运动“处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2023-11-21郑伟伟
郑伟伟
摘 要: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处方”的制订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其主体地位、关注个性差异,以兴趣作为前提,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保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参与度。运动“处方”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得到展示,还体现了个体价值,有效推动了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运动“处方”;心理健康;体育运动
一、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现状
(一)学生身体素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据近些年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数据分析显示,广大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虽有少许提升,但总体表现还是堪忧。不仅是学生课业负担影响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而且学生仅有的空余时间也被手机和多媒体等产品侵占,加之学生家长健康意识淡薄和学生忽视自身锻炼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的体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个体之间的体质差异较为明显。
(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等已经成为困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突出问题。据《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在学生在校违纪问题的深入调查中,也发现有许多的违纪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违纪有几大诱因:一是家庭属于单亲环境,学生从小缺乏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爱护,出现自闭、自卑、缺乏自信等情况而造成的心理问题;二是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蛮横无理、自私武断,也造成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三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管理的孩子,因自控能力差,出现随心所欲、对别人的感受毫无顾忌的心理问题。
二、运动“处方”融入体育课堂的概述
(一)新时代体育课堂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国家规定所有适龄青少年必须进入校园,接受义务教育,号召并出台了有力举措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并对学校体育的功能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期待。学校不仅要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坚持活动1个小时,还要对学生活动的主阵地——体育课堂,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增强体魄、愉悦身心。
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体育系列活动开展,可以消除学生一些负面的心理情绪和不健康的思维方式,保障学生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怎样备好课、有针对性地设计安排好体育课堂的运动“处方”就成为重中之重。运动“处方”即让教师针对学生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指导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进行锻炼,这能让体育课堂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运动“处方”设计的前期准备
首先需要对学生体质基础状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体质情况是开具运动“处方”的前提,每学期开学后学校可以利用两周体育课,对所有学生体质情况进行排查,与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结合起来,测试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相同。具体项目是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男子1000米)、坐位体前屈。运动诊断过后,根据各个项目测试结果,把学生归并成四类:身体健康类、身体发育不良类、下肢力量薄弱类、心肺功能薄弱类。其次是根据数据归纳分析。对测试结果做一个整体统计,把相同类别素质的学生进行归纳,重点放在各项目上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都能通过适宜的学习和锻炼方式,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和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更热爱体育运动。
(三)融入运动“处方”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要义
通过对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归纳,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各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课堂教学内容的“处方”。如篮球选项模块教学中的三大步上篮练习课,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距离篮筐较近的位置,教师只要求完成基本动作,不必要求把球投进篮筐;身体素质和协调性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求不仅要做出正确优美的动作,还要做到尽力把篮球投进篮筐。整个练习过程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不管怎么分组,都要求在每组练习的基础上比上一组练习有所超越。有了具体的任务和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會在练习中相互比拼,这既具有挑战性,又提高了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助于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找到自我存在感,在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同时,会得到相应的满足感,自信心不断增强。在一次次练习和纠错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养成了勇敢面对困难、直面挫折和挑战的优秀品质。
三、利用运动“处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根据对诸多运动个体的调查显示,经常参加运动的人和不经常参加运动的人相比,喜欢运动的人在调查过程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灵活多变,性格积极阳光,智商指数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因此运动“处方”在学生中的应用同样也会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专注度,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按照“处方”坚持运动能实现性格、自我观念的积极改变。经常运动的学生,往往会变得更外向、乐观、热情、有活力,与师生交往也会更得心应手,更具独立性,也更自信。
(一)根据项目特点设置运动“处方”
根据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运动“处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稳定的性格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在竞赛项目的400米、800米跑步专项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制订运动“处方”,学生在按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刻苦的训练,会产生克服困难、挑战极限的乐趣。完成整个“处方”计划,会激发出学生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喜悦。团体接力项目的“处方”设定和实施,会激发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培养学生有责任担当的优良品格。即便是观看这类比赛的观众同样会感觉到心情愉悦、身心舒畅。
再比如在长跑或者马拉松这类耐力运动项目的“处方”制订中,会偏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优秀意志品质;在跳高、跳远运动项目中,“处方”根据项目特点可以重点发掘学生勇敢尝试、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良好品格;在篮球、足球和排球项目中,比赛开始前双方队员会相互握手致敬,和执法裁判挥手示意,比赛结束后向在场观众鞠躬致谢,这些细节在运动“处方”中的体现都证明了它在培养人们尊重比赛对手、发扬体育精神中的重要性;在小球項目比如乒乓球、羽毛球项目以及健美操、武术等技巧项目的组织教学中,运动“处方”的制订会侧重培养学生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此外,趣味性运动“处方”的制订,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之外的各种文体活动,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生活和生存本领,并能为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二)运动“处方”中设置各种有效情境
运动“处方”的制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面对事物时形成清晰的思路,在付诸行动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到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意义所在,在具体的运动情境中,逐步改善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马虎大意、断章取义、似是而非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会激发大脑皮层高速运转,速度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例如,足球和篮球项目运动会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在团队配合的过程中想办法攻破对方的严密防守,这样的运动情境大幅提高了学生个体的应急应变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合体育课堂的安全要求制订运动“处方”
在运动“处方”制订并积极指导体育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安全意识的灌输必须置于首位,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学生,体育课堂和体育运动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学生整队集合,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如果不遵守队列秩序,你推我打、嬉戏玩闹,就容易发生扭脚崴伤,形成运动损伤。再比如在篮球课堂中进行比赛时,学生需要先进行充分的赛前热身活动,不然就非常容易产生拉伤、崴手指、扭伤脚踝等身体损伤。所以,教师要合理制订体育课堂中的运动“处方”,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四)运动“处方”的制订要紧扣事物认知规律
体育运动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运动“处方”的制订也应该遵循科学规律。因此,教师安排课堂教学的各项内容时,应引导学生从易到难逐步掌握各种运动技巧,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循序渐进、踏实做事的良好品质。比如在田径项目的三级跳远项目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跳全程,应从三级跳的蹬地的第一步开始教学,第二步怎么转换,第三步怎么落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即便是学生已经学习完全套动作,教师还可以先让学生练习原地三级跳远动作,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后,再转入实际的三级跳远场地进行跳入沙坑的实地练习。针对整个学校体育而言,从小学到高中,技术动作的难度是不断增强的,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都需要区别对待。因此,运动“处方”的制订一定要做到分析学情、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无论做任何事情,踏实认真、一点一点慢慢积累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
(五)根据学生情绪变化针对性设置运动“处方”
学生情绪的变化在体育课堂上也是教师要注意的一个环节。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运动“处方”的安排和制订过程中,教师应全程关注学生的表情和情绪转变。有的学生可能因为课堂之外的矛盾,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不自觉地就带到体育课堂上,表现为和同学发生口角摩擦、不认真完成某个技术动作、对课堂上使用的运动器材进行破坏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从课堂开始到结束给予全程关注,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轨迹,并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干预。当学生能够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课堂,引导他们排除烦躁的思想情绪,平静专注于课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思想不专注、情绪不好而导致发生意外。有专家研究显示,运动能缓解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导致的不良情绪,促进产生快乐、满足等正面的情感,减少痛苦、悲伤等消极情绪,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运动治疗已经被国内外普遍运用到抑郁、焦虑、强迫症的治疗和改善中。
(六)根据项目完成要求合理安排运动“处方”
首先,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影响与其他的教育方式不同,它最大的特点是学生个体直接参与其中,在亲身参与具体活动中去感受和认知。它不仅可以一个人完成,还可以两个人或多人一起完成。一个人的项目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多人项目的运动“处方”能让学生之间有沟通,增加感情方面的联络,让学生更加地热爱生活、关心集体和积极地帮助他人,从而养成积极乐观、阳光自信的开朗性格。所以,教师在制订运动“处方”时,要合理安排学生完成“处方”的方式,合理设置单人和多人完成的项目。通过合理的运动“处方”的制订,体育育人的魅力尽显无遗。其次,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自觉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四、结语
运动“处方”的制订让体育运动更具针对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未成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使其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体育学科应被足够重视,运动“处方”的制订应逐步完善和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燕. 新课标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 考试周刊,2015(93):169.
[2] 高凤云. 浅谈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2.
[3] 唐新书. 体育运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田径,2019(10):66-67.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