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八髎穴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人排尿情况、尿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1-21张倩王雪丹沈润斌马翠霞杨金旭王利春

安徽医药 2023年12期
关键词:肌电尿量电针

张倩,王雪丹,沈润斌,马翠霞,杨金旭,王利春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a针灸科,b矫形骨伤康复科,c康复大厅,d神经康复科,河北 沧州061000

正常的内脏骶骨反射可对逼尿肌收缩活动进行有效调控,当脊髓损伤后,控制骶骨反射的高级中枢的作用力减弱,导致逼尿肌收缩活动失控,从而引起尿失禁[1]。既往多采取清洁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手段医治,但存在起效缓慢、整体效果欠佳等缺陷[2]。近年来,以盆底肌电刺激为代表的物理疗法被用于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治疗中[3]。此外,以电针为代表的中医疗法兼具针刺、电刺激之功效,用于尿失禁治疗中的疗效肯定[4]。本研究分析了电针八髎穴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用于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治疗中的效果,旨在为今后更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量计算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终点指标为日尿失禁次数,次要终点指标为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生活质量。利用优效性检验样本量预估样本量,基于文献资料和预试验,设定电刺激组为(5.25±1.80)次,联合组治疗后预计降低1.35次,设双侧α=0.05,把握度为90%,通过PASS 15软件计算得到两组各需样本量78例,考虑5%~10%脱落情况,最终纳入94例。

1.2 一般资料 以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94例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病人入院时间列出1~92个号码,通过电子计算机自动逐一摇出两组号码:电刺激组(n=47)、联合组(n=47),两组均无脱落。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号20-436)且所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94例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人基线资料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5]中有关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且通过尿动力学检查证实存在尿失禁;②脊髓损伤病情稳定,已将留置的导尿管去除;③年龄范围20~70岁;④均在了解研究事项后自愿进行研究。排除标准:①处在脊髓休克期;②存在脊髓肿瘤等其他影响泌尿系统功能的疾病;③存在严重器官疾病;④既往有尿道手术史;⑤入组前1个月内使用影响膀胱功能的药物;⑥对电刺激、电针治疗有禁忌证。

1.4 方法 所有病人均开展基础康复训练,内容包括:①清洁间歇导尿:每次导尿前先要求病人试排尿,结合其残余尿量制定日导尿计划,当膀胱内残余尿量在1 000 mL时,停止导尿。②膀胱康复训练:引导病人通过听流水声来刺激排尿反射,并训练其自主排尿意识;实施手法按压,即掌根于病人脐下3 cm处进行由轻到重的按压,并以轻柔的力道朝耻骨方向滚动,且要求病人通过增高腹压来助其排尿,训练频次为每小时2次,连续开展6周。

电刺激组实施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仪器选用KT-90A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实施常规清洁后将适宜尺寸的医用电硅胶电极棒放入肛门内(男性或未婚女性)或阴道内(已婚女性),放置深度范围为5~6 cm。将电极和电刺激仪连接,随后施以电刺激。设定参数:电流强度范围20~50 mA,频率范围25~30 Hz,波宽200 μs,每刺激6~8 s则间隔12~15 s。治疗过程中注意结合病人反应调整刺激参数。每小时1次,20~30 min/次,每周开展6 d治疗,连续治疗6周。

联合组在电刺激组基础上开展电针八髎穴治疗,选穴:双侧上髎、次髎、中髎与下髎穴,对针刺部位实施常规消毒后,用中研太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35 mm×40.00 mm)直刺入骶后孔内,刺入深度为1~1.5寸,确保针感放射到下腹部,且使病人出现酸麻胀感。随后将青岛牌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的成对电极连接于双侧上髎、次髎、中髎与下髎穴上,频率范围15~20 Hz,刺激电流以病人可耐受为宜,电针治疗每次20 min,每小时1次,每周开展治疗6 d,连续治疗6周。

1.5 观察指标 采用盲法测定以下指标:(1)排尿情况:查看两组病人排尿日记,了解前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日尿失禁次数;(2)尿流动力学指标:采用维信Nidoc 970A尿动力学分析仪对两组治疗前、治疗6周后最大逼尿肌压力(MDP)、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进行测定。(3)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以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urinary 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I-QOL)[6]对两组予以评定,I-QOL由行为限制、心理社会影响、社交障碍等3个维度构成,共有22个均以5级评分法(1~5分)评分的问题。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包括年龄、病程、排尿指标、尿流动力学指标、I-QOL评分)用描述,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两个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性别、脊髓损伤平面)用例(%)描述,采用χ2检验。脊髓损伤分级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排尿情况 两组治疗前日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日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日排尿次数、日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联合组日排尿次数、日尿失禁次数明显少于电刺激组(P<0.05),单次排尿量明显大于电刺激组(P<0.05),见表2。

表2 脊髓损伤后尿失禁94例排尿情况比较/

表2 脊髓损伤后尿失禁94例排尿情况比较/

组别电刺激组治疗前治疗6周t,P值联合组治疗前治疗6周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6周例数47日排尿次数/次单次排尿量/mL日尿失禁次数/次15.47±4.12 8.21±2.75 23.90,<0.001 132.59±39.74 207.33±46.85 21.23,<0.001 8.53±2.41 5.23±1.87 18.50,<0.001 47 14.91±3.84 5.72±1.81 30.88,<0.001 135.21±42.56 257.49±48.60 33.21,<0.001 8.26±2.28 3.85±1.23 25.59,<0.001 0.68,0.497 5.18,<0.001 0.31,0.758 5.09,<0.001 0.56,0.578 4.23,<0.001

2.2 比较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 两组治疗前MDP、Qmax、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MDP、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Qmax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且联合组MDP、残余尿量明显小于电刺激组(P<0.05),Qmax明显大于电刺激组(P<0.05),见表3。

表3 脊髓损伤后尿失禁94例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脊髓损伤后尿失禁94例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MDP为最大逼尿肌压力,Qmax为最大尿流率。

组别电刺激组治疗前治疗6周t,P值联合组治疗前治疗6周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6周例数47 MDP/cmH2O Qmax/(mL/s)残余尿量/mL 67.29±8.45 54.80±6.13 20.06,<0.001 9.47±3.15 14.56±3.89 17.57,<0.001 162.93±49.50 87.56±26.71 20.14,<0.001 47 66.07±7.52 46.75±5.29 34.86,<0.001 10.12±3.46 17.82±4.11 24.97,<0.001 159.74±47.06 66.52±22.40 25.61,<0.001 0.32,0.750 4.14,<0.001 0.74,0.462 6.82,<0.001 0.95,0.343 3.95,<0.001

2.3 比较两组I-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 两组I-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I-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联合组均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0.05),见表4。

表4 脊髓损伤后尿失禁94例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分,)

表4 脊髓损伤后尿失禁94例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分,)

组别电刺激组治疗前治疗6周t,P值联合组治疗前治疗6周t,P值两组比较t,P值治疗前治疗6周例数47行为限制心理社会影响社会障碍总分20.87±3.82 25.70±4.46 14.38,<0.001 15.68±3.15 27.66±5.31 30.27,<0.001 10.15±2.29 15.25±3.70 18.58,<0.001 46.76±9.26 69.23±13.47 22.65,<0.001 47 21.36±4.51 28.19±5.85 15.78,<0.001 16.53±3.77 34.23±6.79 34.64,<0.001 10.72±2.56 17.32±4.02 22.19,<0.001 48.62±10.84 79.72±16.56 25.44,<0.001 0.57,0.571 2.32,0.023 1.19,0.239 5.22,<0.001 1.14,0.258 2.60,0.011 0.89,0.373 3.37,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因交通事故、建筑工地意外跌落所致的脊髓损伤日趋增多。脊髓损伤可致损伤平面下神经元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出现尿失禁。据调查,79%的脊髓损伤病人可于伤后1年内发生尿失禁[7]。尿失禁除可损害脊髓损伤病人生活质量外,还易导致其发生更严重的疾病,如尿道感染、肾衰竭等,从而使其寿命显著缩短。目前,临床常在膀胱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物理疗法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进行治疗,盆底肌电刺激为物理疗法的一种,其治疗原理是利用低频电对阴部或直肠内的传入神经纤维进行有效刺激,可调节副交感下运动神经元,使得膀胱有所松弛,其顺应性有所增高[8];能诱导盆底肌兴奋,激活尿道括约肌,从而发挥对尿失禁的治疗作用。但采取此疗法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人膀胱控尿能力的改善效果仍有所欠缺[9]。故探讨更理想的疗法治疗本病受到临床关注。

近年来,研究[10]发现,中医可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起到多靶点调治作用,对提升疗效大有帮助。尿失禁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遗溺”范畴,《灵枢·本输》曰:“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指出遗溺发生和三焦水道调节失常有关。现代中医研究认为,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位在膀胱,和上焦肺、中焦脾、下焦肾功能失调相关。主要病机为督脉损伤,气血不通,三焦功能失调,致膀胱开合失度、约束乏力,从而引起漏尿、尿频等诸症[11-12]。电针是基于传统针刺发展而成的中医绿色疗法,电针八髎穴可对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人病情实现良好的改善作用[13]。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后日排尿次数、日尿失禁次数的减少及单次排尿量的增加幅度均较电刺激组明显,提示本研究疗法可更显著地改善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人排尿功能。究其原因,八髎穴居腰骶部,为膀胱经上的穴位,对其实施针、电的两重刺激,能够调脏腑通气血,恢复膀胱开合功能,继而可实现固脬止尿[14]。现代医学认为,S1~4骶神经后支经过八髎穴的骶后孔,故电针八髎穴可对S1~4骶神经起到刺激作用,促使逼尿肌等排尿肌收缩幅度得到有效调节,协调性明显提高,从而能够促进排尿反射产生[15-16]。且可调节盆腔自主神经,促使膀胱更好地控制排尿。而盆底肌电刺激可激活不随意神经系统的脊髓反射通路,通过肛门闪烁反射诱导盆底肌不自主收缩。故电针八髎穴和盆底肌电刺激合用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协同增强逼尿肌收缩力,提高排尿肌协调性,从而可更显著地改善尿失禁。尿失禁病人尿流动力学障碍,表现为MDP、残余尿量增大,Qmax减少。且病人病情越重,上述指标异常情况越明显[17-18]。在本研究中,联合组治疗后MDP、残余尿量的减少及Qmax的增大幅度均较电刺激组明显,提示本研究疗法对病人尿流动力学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此外,联合组治疗后I-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和电刺激组相比均明显提高,提示采取本研究疗法可更有效地提升脊髓损伤后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电针八髎穴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在脊髓损伤后尿失禁治疗中应用,可明显改善尿流动力学,有效增强控尿能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肌电尿量电针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女生穿运动鞋与高跟鞋步行腰背肌电比较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表面肌电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福尔电针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