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政教育体系 提高思政育人质量
2023-11-21牛富俭张晓刚
牛富俭 张晓刚
[摘 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思政教育保障机制,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设“大思政课”,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全面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大思政课;保障机制;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1-0129-04
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要立足新时代,把思政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领域,着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筑牢思政教育政治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把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把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院的重要地位,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主责、主业,靠实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引领、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理论课与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努力开创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局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扎实开展党中央部署的各类主题教育,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积极探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政元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涵养学生精神世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构建保障机制,为思政工作定向领航
(一)建立各项运行机制,确保不偏向不走样
突出党委班子成员这一“关键少数”,健全优化思政教育工作各项保障机制,多措并举,将思政教育工作改革与党建工作和综合改革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一体推进,确保思政教育工作不偏向、不走样。校党委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紧紧围绕思政教育工作要求和目标任务,靠实领导责任,严字当头,以严促深入,以严求实效,推进各级党组织强化政治自觉,主动肩负起育人新职责、新使命。建立校党委思政教育工作指挥机制,实施党委会学期通报制度,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工作统筹衔接,以上率下,以上促下,亲力亲为,主持思政教育工作情況通报安排部署例会,高站位压实、压紧各责任人职责,保证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成立思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会、领导小组双推进机制,校党委和领导小组对思政教育工作计划实施、督办指导等实行“全链条”双跟踪管理,贯穿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层层传导压力,因时制宜做好研判分析、统筹衔接等工作,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学习相融相促,协调并行。建立党委班子成员包联督办机制,围绕思政理论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以及专业课程学习,班子成员加强对分管部门和分管领域工作指导,制定任务落实清单,建立工作台账,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到相关现场调研办公,理清制约思政教育工作的短板弱项,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确保各项工作健康、高效运行,不虚、不空。成立思政教育工作办公室,建立协调督办机制,严格落实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强化思政教育工作的跟踪督办,建立“互联网+”信息化督办平台,定期将每一项重点工作上传平台,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责任人挂牌销账、严格落实;采取实地查看、随机走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和落实情况,跟踪问效,纠偏正向,确保各项工作达到或超出预定指标,按期高质量完成。
(二)建立效果评估机制,推进工作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校党委党委会思政教育工作学期通报制度作用,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推进落实效果评估机制,各负责同志对思政教育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做好效果评估,对工作推动不力、落实出现偏差的,个别现象电话通知纠偏纠正,普遍现象出台措施,下发通知迅速自纠,推动相关责任部门深刻反思出现问题的根源,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在巩固、延伸、深化上下功夫,确保各项工作不打折扣、不走过场,质效双升。发挥督导检查“利器”作用,成立思政教育工作督导组,督导组成员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挂帅,囊括教务、学工、团委等部门负责人,督导组每学期深入思政课堂听课,及时掌握思政理论课教学情况和学生受教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点对点通报、面对面反馈,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推动教师找准新时代思政课的功能定位,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需求备课、授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发力点,自觉树立高质量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让思政理论课课堂成为学生接受思想洗礼的最佳载体和坚定理想信念的坚强阵地;采用问卷调查、召开师生思政教育工作座谈会、对毕业生思想政治进行专项鉴定评估等形式,对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等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形成高质量报告,为学校决策层进一步研判思政教育工作现状,拿出硬办法、采取实举措,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动形成一批“三全育人”工作品牌和良好的育人载体,用“奋进之笔”谱写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三、统筹运用优质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载体
(一)用好各类主题教育资源
学校党委在制定各类“主题教育方案”时,坚持将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两手抓”“两手硬”,推进主题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融相促,将主题教育的“规定动作”与思政教育工作“自选动作”有效衔接,形成合理、持久的“连贯动作”,持续发挥长效作用,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自觉投入主题教育中来,在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各类主题教育赋能党组织组织生活、主题团会、主题班会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找准彼此契合度,发掘创新点,推动各类教育资源和教育载体无缝对接,增强各类学习教育的渗透力、感召力,提高党团学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形成聚合效应,提升教育效果。
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领导以身示范,以上率下,紧扣主题教育主线、聚焦各类学习材料,录制微党课,上传学校网站供学生观看,带动引导学生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活泛起来”“跃动起来”,更加深入学生心灵;学校其他党组织负责人可以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等,以直播或录播的方式,诠释理论热点,答疑解惑,引领学生主动探索、自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班级QQ群等新媒体平台作用,发布有关主题教育的学习资料、微视频等,加强宣传,形成浓厚氛围,扩大主题教育的影响,不断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和好奇心,增强体验,让主题教育深入学生心间;发挥学生党支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亲近优势,助力教师党支部甚至是院党委做好调查研究、为学生办实事等工作,架起学校决策层与一线学生常态化联系的桥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校党委要加强对二级学院党组织工作的指导,二级学院党组织和教师党支部要指导学生党支部与团委、班委精心组建各类主题教育宣讲小组,从学生的视角谋划系列讲座,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学习,汲取精神力量;鼓励学生读原著、摘语录,晒笔记、谈感悟,相互竞争、比学赶超,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学生把对人民血浓于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情实感贯穿于学习生活全过程、融汇到学业价值追求中,坚定不移与人民站在一起,与祖国同向同行,筑牢思想根基,夯实成长之本。
(二)运用好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立足新时代,高校要善于挖掘红色资源富矿,比如甘肃省大部分高校位于兰州,可充分利用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兰州战役纪念馆,张一悟纪念馆,窦家山、营盘岭、沈家岭等兰州战役遗址,以及离兰州较近的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靖远红色圣地鱼龙山等,定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把这些红色资源有效融入思政教育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尤其是要注意发挥属地红色纪念馆、红色遗迹等离学校近,组织参观、接受教育方便,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带领学生重走红色之旅,进行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提升红色教育的亲近感和实效性,推动属地红色纪念馆等成为学校铸魂育人的良好载体和实践平台,把红色圣地转化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坚强阵地。
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库,开辟红色专题选修课,遴选一批红色史料和红色经典,把红色史料作为思政教育的教材,把红色经典转化为思政教育的课程。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学生会、团会、班会和社团活动,开展红色史料研究会、座谈会,红色经典品读会、报告会,红色电影观影会、赏鉴会等系列活动,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红色微电影、红色微话剧、红色诗词大赛等比赛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审视红色文化、品味红色文化,亲身感悟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基因密码,主动汲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的精神营养和无穷的价值力量,砥砺品格、锤炼人格,更好地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四、抓好四个关键,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一)坚持立足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教学内容量大线长、点多面广,学校决策层要研究思政教育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因时而动、因需而取,健全完善“思政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出台举措,做好顶层设计,为提高思政理论课质量定向领航。设立思政名师工作室,发挥思政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课堂教学,加强科学研究、集体备课,引领专业同伴研究教法、学法,互鉴互助、快速成长,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保障。立足传统课堂,举办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以赛促教,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校内或联合兄弟院校举行示范课展示、公开课观摩、课程思政微视频比评等,着力打造系列金课,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在线思政课堂,积极建设在线思政理论开放课,重点围绕爱国主义、“四史”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与艺术鉴赏、人际沟通等打造精品,跟进、用好教育部“周末理论大讲堂”等优质资源,吸引学生主动从自己的视角解读课程内容,探讨理论热点问题,推动思政教育更好地被学生接受。
(二)加强“大思政课”建设,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坚持系统观念,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对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主动谋划规划,健全党委抓总、党政分工协作、有关责任部门严负其责的“大思政课”运行保障机制,推动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积极配合、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格局,把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衔接起来,互联互通、互促互鉴,做大、做强思政育人共同体,推动形成良好的学校环境、家庭正气和社会风尚交融并举的思政育人格局。强化思政元素整合,积极推进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各类思政教育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相融相促,消除彼此“各自为政”鸿沟,因地制宜将区域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之中,实现各类思政元素有效整合、有机融通,切实发挥“大思政课”体系化、一体化效应。围绕管理者、教师、校外主体,思政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成长,资源开发与运用效果等,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并将之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高校办学质量评估考核体系,汇聚思政教育“大”的合力,引领青年学生正身律己、勤学笃行、增强本领,以踔厉奋进的姿态和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回应新时代召唤,自觉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重视实践教育,健全学校、团学组织、学生社团联动机制,创新实践载体,提升“青马工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影响力,推动思政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同向同行、相互印证,知行统一,找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落地生根的实践支点,实现“教化”向“内化”的升华,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铸造师德师魂,打造德才兼备金牌团队
没有高水平的思政教师队伍,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思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根本目标。高校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机制,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各类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必修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自觉树立“育人先育德”的理念,推动教师坚守精神家园,规范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中的行为,塑造良好教风,为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强大动力。坚持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实施思政理论课强师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专题学习研讨,开展“思想铸魂”“警示教育”“固本强基”等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思政教师标兵、最受欢迎思政教师等优秀典型评选、推荐和认定工作,持续抓好思政理论课教师思想教育工作,将课程思政教学成效作为教育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部门和教师个人业绩考核评议范围,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一流课程专业等各类教学成果的评比、表彰、奖励中突出权重,调动广大专业课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思政建设中来,努力打造一个德才兼备、善于言传身教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金牌团队。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考核和违规通报制度,探索定期到教师、学生中间考察师德师风的措施、方法,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作为一项硬指标运用到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评价评选中,对师德违规和学术不端问题夯实道德素养和专业功底,对师德师风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引领广大教师自觉涵养高尚人格,铸造高尚师德,做新时代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四)强化党建引领,开创从严治教新局面
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将党支部设置与学校管理体系、教学体系、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融合,推动实现业务工作在哪里,党建就延伸到哪里,确保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保证党的组织和工作实现全覆盖;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选派骨干力量协助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学生党支部支委成员挂职学校机关或教师党支部,互联互动、交流帮扶,推动学生党支部引领、带动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和班级的建设与发展。校党委要结合思政工作实际,构建党委、院(系)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位一体”责任落实体系,形成党建引领的工作格局,并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强不强的磨刀石和试金石,为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成立意识形态领导小组,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到人,修订完善意识形态工作等规章制度,建立意识形态重点工作提醒机制,与各部门签订“意识形态责任书”,壮大网评员队伍,强化舆论引导,牢牢掌握学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指导,提升统战工作水平,依法加强宗教管理,着力将党建、团建和思政工作与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统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巡视巡察整改反馈提出的意见,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推动发展的问题、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整改任务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从源头上预防问题再次发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校党委与基层党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中层干部签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承诺书”,定期召开全校“党风廉政暨纪检工作会”,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法纪意识;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的监督和防控,严格执行干部选任“凡提四必”、全程纪实等程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优化办学环境,强化党建引领,以优良的党风正作风、以过硬的作风塑教风、以良好的教风促学风,着力开创从严治党与从严治教新局面。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校要持续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持续不断提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定不移把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到立德树人全领域和全过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站稳立场、把牢方向,把学校建设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3-08-14].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 5234876.htm.
[2]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30)[2023-08-16].http://qnzz.youth.cn/zhuanti/shzyll/tbhdp/201612/t20161230_89 99207.htm.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3)[2023-08-11].https://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4]李昱昊.新时代大学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
[5]石书臣,张朋林.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德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1-6.
[6]人民日报评论部: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把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EB/OL].(2022-02-14)[2023-08-11].https://www.12371.cn/2022/02/14/ARTI1644794659882566.shtml.
◎編辑 马花萍
①基金项目:2023年甘肃省大中小学党建“双优”工程专项研究课题“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研究”(编号:2023DJSY-04ZDA)。
作者简介:张晓刚(1982—),男,汉族,甘肃会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思政教学。
*通讯作者:牛富俭(1974—),男,汉族,甘肃会宁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