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高职英语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3-11-21张迪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3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应国家加快信息化教育变革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混合式英语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全过程,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和内在要求。主要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课程思政教育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构建多维教学模式,深度融合思政教育于英语课程,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进而思考和构建新时代的思政育人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公共英语;信息技术;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1-0041-04

一、引言

为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国务院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政策文件。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面对面单向传输式现场授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生长于数字时代的学生的需求,融合传统课堂现场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优势的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组织的主要方式。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学校课程实施的主流模式(朱雪梅,2019)。当前,教育的概念、生态、方式、课程、师生关系等都在发生转型。教师应尝试构建英语课程多维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为参与交际与构建知识提供线上空间与环境,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英语教育蕴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备受学者与教师的关注。语言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载体,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传达。高职英语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应着眼于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传递。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思政资源,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从教、学、思、做各方面渗透隐性思政教育,对引领思想,构建价值观,提升学生人文内涵、世界观高度有很大优势。

二、高职英语融入思政教育必要性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

公共英语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思想“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具有工具性的同时兼具人文属性,目标在于帮助全院各专业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语言实际使用技能,了解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和比较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同时,公共英语课程的目标也包含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职场中充分利用英语作为有效沟通手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非常必要,也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以课程思政为契机,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课程建设中不断推进文化引领和价值塑造,力求在提升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职业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英语教学中也存在如何融入、怎样融入思政教育等困惑和问题。因此,探索和实践融入思政建设教育的课堂模式和教学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高职英语的课程思政建设。

三、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一)增进自身思政素养,提升思政教育能力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思政的践行者,是“立德树人”的执行者。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道德修养、课堂风范、职业精神都是思政教育的示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成效,而是长期春风化雨的融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不仅要提升知识素养和专业能力,更要重视自身思政素养和思政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英语学科优势,把培育和践行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整个课程体系,全面渗透至英语教学全过程,在具体落实上构建育人格局,切实肩负起塑造新人,塑造灵魂的任务。

(二)挖掘思政元素,建设课程思政教材

在思政课程践行初期,公共英语教师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创建了思政教育资源库(如图1),主要围绕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与社会发展,傳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时代精神和价值观,设计课程思政拓展内容,为教师教学提供思政素材,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丰富资源。公共英语教师可借助思政资源库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如China Daily、CGTN、学习强国等,利用超星学习通线上平台、慕课资源等形式,为课程注入思政元素,丰富线上课堂内容,为线下学生的产出提供学习材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基于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的语料素材和思政资源,整合一线教师课堂教学资源,我校英语教研室教师团队联合出版社开发编写了一套思政教育特色公共英语教材。教材内容覆盖从校园生活到基本职业素养的养成,同时,团队精心设计,完成线上平台开放课程制作。设计目标在学习英语语言基础上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拓展思政内涵,为每一单元融入相关的思政主题,如文末表1所示。

四、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过程

(一)混合式英语思政课堂教学实施设计

结合线上和线下资源,课程教材内容和思政元素,教师根据设想在编写教案时设计了教学过程流程图(如图2所示):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

以第一单元为例,主题为初入校园,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学习名人事例、阅读名校风采介绍。在教学设计中,以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入主题,请学生用英文翻译名言,进而教师介绍背景知识,了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名言的英语表达。课前学生观看线上课堂视频“My Chinese Dream”,引发学生思考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激活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理想的追求。线下课堂,教师提出希望,倡导学生充分重视教育资源和机会,并引出问题“Why do you go to college for further education?”激发学生精神层面对学习和教育的思考。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发起问题讨论,将学生上传的理由和想法、对大学生活的规划和目标通过投屏展示,学生参与讨论的内容一目了然。同时,教师结合国家发展现状、前景,鼓励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梦想融入祖国未来,引导学生理解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的联系,激励学生树立勇于追梦、勤奋学习的价值观。

在第四单元Train travel主题中,阅读文本的主题是乘坐高铁在中国旅行。结合课前线上平台视频介绍的中国高铁系统建设,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大国制造等内容。同时通过项目式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课前线上查找并上传更多关于中国制造大国工匠精神等相关实例视频或文字资料,并在线下进行课堂展示,充分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水平和时代创新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团队协作精神、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展示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做到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三)结合思政考核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教学不仅在于课前的预热和课中的融入,也需要重视课后的学习成果考核评价。为此,结合学习通平台的参与度和课堂小组活动表现,教师可采用文秋芳(2011)、顾永琦和李加义(2020)提出的形成性评估框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客观评价。该评价体系主要由确立评价目标、收集学生学习证据、解析学习证据、及时提供反馈、调整后续行为几个方面构成。

其中,学习证据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收集,如电子共享文档记录、小组口头及书面汇报、讨论区问答、学习报告等,并贯穿课前准备、课中活动和后续作业三个阶段。这种方式体现了形成性评估的典型特点,即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便于总体把握学习者的进步情况,并获得完整的证据链。此外,提供反馈和调整后续行动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如图3)。

在上述课堂教学实例中,教师在学生完成布置的小组任务后采取综合评价办法,收集小组任务的学习证据,包括口头、书面或电子文档记录,并制定小组评分记录表。评价方式分为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以实现综合量化评价,避免仅依赖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单方面评价。同时,教师及时给予学习情况反馈,提出改进意见或拓展计划,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即调整后续行动。在期末考核中,考核方式不局限于期末书面测试,而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其中形成性评价占较大比重,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通过课后随机访谈发现,学生自评和同行互评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

五、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情,促进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多元化的辅助手段能够拓展课程内容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增进教学效果。同时,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融入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在混合式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顺应时代需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英语课程人文属性的内在要求。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可以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全过程,并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线上课程资源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授课模式,探索课程思政融合英语教学的创新策略。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情怀,提升文化素养,夯实语言基础,为课程注入时代精神。教师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炼和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促进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为新时代育人机制肩负起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A/OL].(2018-10-17)[2023-08-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2]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6-06)[2023-08-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杨修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理据、现状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術教育,2020(8):36-41.

[4]顾永棋,李加义.形成性评估的效度[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34-41.

[5]张严心.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1):96-99.

[6]朱雪梅.混合式教学 未来学校教学组织的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9-06-06(7).

[7]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对我国大学生思辨倾向量具信度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1(6):19-23.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程思政专项)(课题编号:JG2023-06)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迪(1983—),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