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对比研究及课堂教学转变的启示
2023-11-21潘龙龙辛光珠
潘龙龙 辛光珠
(甘肃省临夏回民中学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 731100)
2022 年4 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2 版课标》),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也意味着我国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学习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然而,《22 版课标》与此前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11 版课标》)具体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之处对于落实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又有哪些启示呢?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两版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课程资源以及教学评价等的变化,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转变,为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提供指导意见。
1 课程理念的转变
课程理念是生物学科的总要求和总纲领,是为了落实生物学的育人目的而提出的总体要求,也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设计的总体框架结构。 通过列举、比较《11 版课标》和《22 版课标》的课程理念(表1),分析发现其从原来3 个方面转变为6 个方面。 其中,《22 版课标》将“学科素养”修订为“核心素养”,一方面与高中生物学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保证生物学学习的连贯性;另一方面,也落实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培育和提升。
表1 课程理念的比较
分析表1,不难发现以“核心素养为宗旨”为首的课程理念是对“面向全体学生”的拔高和延伸,这一改变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将课堂的重心转移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着重考虑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重难点知识突破方式的选择。 教师不仅需要研究教材,而且也要研究学生的基本学情,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堂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生物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从而使学生在生物学课堂学习后,成为生物学知识和产品的真实受益者和消费者。
2 课程目标的变化
对比分析两版课程目标(表2),发现《22 版课标》中对课程标准的描述转变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 表述的转变标志着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目标,这是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后的又一次发展和提升。 “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确定不仅服务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从根本上保障初高中生物学课堂的教学一致性和连贯性,而且满足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
表2 课程目标的比较
这一转变要求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在表述教学目标时,要减少行为动词和名词术语的使用,转而挖掘学科知识点所包含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在教学目标中陈述。 此外,转变也要求教师将个人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从课堂的讲解者转变为设计者。 同时,为了落实“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教师不仅要研读课程标准,更要研读教材,分析课本知识的基本组成、逻辑结构、内涵和外延,研判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相关学情。 基于上述分析,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进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 课程内容的变化
对比分析课程内容(表3),可以发现《22 版课标》以大概念为主线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的基本内容,这一变化既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的要求,也体现了本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通过强化整合,使教学内容“少而精”。 此外,《22 版课标》中课程内容的大概念模式与高中阶段课程标准提及的模式如出一辙,保证了学生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有效衔接和思维方式的连贯。
表3 课程内容的比较
分析下表,可以发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内容顺应新世纪生物科学知识的发展,综合考量当今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以学生的自身特色和学习发展为出发点,从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等五个方面出发,通过整合、整编而提出。 因此,在进行义务教育课堂教学时,要理清大概念的表象和内涵,理解大概念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从而形成大概念的知识体系或框架,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4 教学评价的变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检测手段,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核心素养达成的直观表现。 对比、分析新旧两个版本课标中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表4),可以发现《22 版课标》对教学评价有更为详细和具体的要求。 在多元评价体系下,《22 版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从而与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业等级考试保持一致,也保障了义务教学阶段生物学学习的有效性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 另外,学业水平考试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物学知识和素养的综合考察,其结果也是今后普通高中录取的参考依据。 教学评价的变化顺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为全面培养生物学人才做铺垫。
表4 教学评价变化
通过分析教学评价的变化,可以发现在义务教育课堂教学中,课程标准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提供一定指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用符合课堂知识的评价方式,以检测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并为教师改进和提升课堂质量提供直接依据,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教学评价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对比分析《11 版课标》和《22版课标》两个版本课程标准中的表述。 基于分析启示,提出相应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的转变建议,为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落地提供一定的指导。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循序渐进和多方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因此,作为课程标准的实践者,教师需要研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转变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方法,促进新课程的尽早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