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调查研究
2023-11-21吴思婷
戴 玉 吴思婷
1.肇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肇庆 526060;2.深圳市教育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000
1 问题的提出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此文件提出以面向行业需求为宗旨,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从文件可以看出,专业认同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而言至关重要,地方高校作为国家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的中坚力量,了解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以及未来幼儿园的需求,对照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掌握学前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全面促进培养方案的落实和完善,才能更好地落实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前教育师资质量。
专业认同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即学习者了解所学专业的前提下,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认可并接受,为专业学习与发展付出努力,以及未来是否选择从事对口专业的工作,发自内心地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一生中发展方向的一种延绵不断的动态过程[1]。专业认同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李丽指出,学生的自身条件、重要他人、专业学习、专业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对于学生的专业认同影响较为明显[1]。除此之外,专业认同对于学习投入、自我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2-3]。由此可见,良好的专业认同不仅使学前教育本科生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正面评价,而且促进学生付出行动,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某地方高校Z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二至大四年级的本科生,其中女生257位,占整体的95.5%;男生12位,占整体的4.5%。在年级样本分布中,其中大二年级学生70位,占整体的26%;大三年级学生142位,占整体的52.8%;大四年级学生57位,占整体的21.2%。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参考梁进龙等学者编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量表[4]。面向研究对象发放电子问卷293份,回收2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研究数据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完成信度分析发现,该问卷的总信度系数为0.937,说明问卷信度良好。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的总体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水平达中上程度,专业认同各个维度的平均分在3.80~4.41的水平,在各维度的平均值中,分值最高的是专业认知维度,其次分别是专业培养、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
3.2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在不同变量上的比较
3.2.1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学生专业认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表2),发现女生的专业认同总平均分和各维度数值都高于男生,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表2 不同性别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各维度上的差异(N=269)
表3 不同志愿顺序在专业认同在各维度上的差异(N=269)
3.2.2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在志愿顺序上的比较
对不同志愿顺序的学生专业认同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报考时第一志愿学生和非第一志愿学生在专业认同上的差异发现,在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两个维度,第一志愿学生整体分数高于非第一志愿学生,且互相存在显著差异。
3.2.3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在成绩上的比较
表4发现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有不同的差异情况。除了专业培养维度,其他各维度和专业认同整体认同程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依次为较好、一般、较差,且相互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学习成绩学前教育学生在专业认同感的方差分析摘要表(N=269)
4 讨论
4.1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总体状况
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达中上程度,说明本科生对与本专业的认同感良好,与皮梦君的研究一致[5]。这是因为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丰富多样,如钢琴、舞蹈、美术等技能课,也有学前教育学、幼儿发展心理学等理论课。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提升,不断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进自己的综合素养。从专业认同的不同维度来看,按平均分从大到小排名依序是专业认知、专业培养、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专业认知得分最高是因为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信息网络发展,大家对学前教育的内容、就业前景、等信息获取较方便。
4.2 不同变量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认同状况
4.2.1 女生专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从专业认同总平均分和各维度平均值来看,女生专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究其原因,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错误的儿童观和教师观相关[5]。首先是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在传统观念中,大部分女性的性格特点是温柔善良,做事细心,适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男性从事幼教则被认为其没有大作为[6]。其次是错误儿童观和教师观,在初步接触专业课程时,男生有诸多不适应,认为舞蹈、手工等课程是女生学的,不适合男生。这种错误的观念是男生没有真正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和教育价值的表现[7]。对女生来说,多样化的专业课程丰富有趣,更乐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容易适应,从而获得正反馈,形成良好循环。
4.2.2 第一志愿的学生专业认同得分显著高于非第一志愿学生
在专业情感维度和专业行为维度方面,第一志愿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第一志愿选择本专业的学生,与皮梦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这是因为第一志愿选择本专业的学生在入读前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较深,专业学习上与自身条件对比有优势,认为自己未来能够从事并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就读本专业的意愿较强烈,就读之后能够延续专业热情,主动学习探究。相对于非第一志愿的学生,更多的是被调剂至本专业,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甚少,专业情感不深,入读后对本专业的主动探究和学习较少。
4.2.3 学习成绩越好,学生专业认同水平越高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这与雷碧洋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专业认同水平愈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习激情和学习集中度愈强[8]。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与专业成绩、专业投入呈正相关关系,专业认同水平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3],还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适应性等,从而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产生一定影响[2]。
5 建议
5.1 优化专业课程,内化专业认同
首先,要根据新时代幼儿教师配备需求,调整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不仅要注重理论性和系统性,更要突出科学性和实践性,所以要调整低年级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避免低年级学生因见习、实习时长不足而导致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情况。其次,专业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男女性别情况,分性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尤其可以针对男性学生,为其设置体育技能特色类课程,充分发挥男生的性别优势,从而提升男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发展动力,促进更多男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
5.2 拓宽专业实践,增进职业认知
首先,学校应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兼顾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实践育人的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增长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术视野与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实现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学前教育专业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或交流会,加强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定期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参观不同性质的幼儿园或进入幼儿园见习,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实习制度等。最后,学校还可以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共同体,实现幼儿园与高等院校联动,实时了解幼儿园工作发展动态和最新职业需求,增进学生的职业认知。
5.3 坚定专业自信,提升发展动力
首先,亟须健全专业能力发展体系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对非第一志愿入读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教育,从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方面入手,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坚定专业自信。其次,还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让他们对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真正认识到对学前教育本科生来说,专业的教育理念和科研能力是重中之重,技能与才艺在教育活动中只是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能决定一名幼儿教师是否优秀,关键是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教育幼儿,保护幼儿健康成长。所以,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成为一个既富有内在发展动力又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的优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
5.4 加大专业宣传,健全育人机制
首先,教育部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宣传的主体,担负着引导人、鼓舞人、教育人的重大任务,教育部应该充分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从各渠道加大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宣传力度,组织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努力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提高公众对学前教育专业及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其次,学校要肩负起育人的职责,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机制。在物质方面,应该尽量改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条件,配备优质的师资资源,建立健全教育实践基地,保证充足的见习、实习机会。在精神方面,鼓励和支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在专业上的学习与探索,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总之,在职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和专业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坚定专业自信,提升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