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及优化措施

2023-11-21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2期
关键词:农药病虫害农户

夏 科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种植人员一般采取化学防治法,利用农药对水稻植株进行喷洒,从而预防和治疗病虫害。但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农药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和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在实际种植中,相关人员应优化农药的使用,从而达到农药减量和增产的目标。

一、水稻种植中农药不合理使用的危害

1、浪费农药资源

当前,由于农业生产人员病虫害防治的经验不足,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时,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施加药物,而且在病虫害越严重的区域农药的用量越大,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农药的滥用,既无法发挥农药的实际作用,又导致大量农药流失在土壤和水源中,浪费了农药资源。部分种植人员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在水稻出现病虫害时,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影响,大量使用农药进行治疗,这种情况也导致农药被浪费,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使水稻质量和产量无法提升。

2、污染生态环境

农药中含有较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存在一定的毒性,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水稻种植中,如果农药施加的量较大,或者施加方式不合理,就会导致农药进入到土壤和水源中,使土壤结构被破坏、水体受到污染。当土壤结构被破坏以后,就会使土壤中的物质平衡被打破,对后续的农作物种植造成阻碍。当水源受到污染时,就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如鱼类误食农药之后,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3、损害人体健康

在水稻种植中,如果种植人员不清楚药理,农药的用量和用法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药物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氯虫苯甲酰胺每次用量不能超过0.5L/hm2,但是部分种植人员对此认识不清,药物施加过量,就会导致农药残留增加,这些药物残留如果不能清洗干净,可能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农药残留进入江河中,被鱼类误食,毒素在其体内积累,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二、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

1、农药应用方式不规范

在进行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时,可以采取多种农药利用方式,但是部分种植人员采取大面积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导致农药的使用不规范。不同农药使用的方式不同,有些农药不适合大面积喷洒作业,如果种植人员采取单一的农药使用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就会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难以彻底解决水稻的病虫害问题。如果种植人员滥用农药,还有可能导致病虫害频繁发生,降低了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2、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

在水稻种植中,经常会出现农药使用过量的问题,而且由于病虫害防治的特殊性,农药残留情况无法避免,这些农药残留会渗入到土壤中,污染土地资源,同时经过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农药残留还会进入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中,从而污染水资源。

3、种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

当前,从事水稻种植的人员一般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他们无法准确判断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发展程度,并且没有接受过农药使用培训,不能正确掌握农药的用量标准和用法要求,导致农药减量高产技术无法推广。同时,水稻种植人员缺乏安全用药意识,病虫害治理的观念相对落后,无法结合种植技术科学预防病虫害,只能在出现病虫害之后对水稻植株进行药物喷洒,不仅会导致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不佳,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4、病虫害抗药性增强

由于农户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使病菌与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一般的药物对当地的病虫害已经无法起到应有的疗效,需要研制新型化学农药才能有效防止病虫害对水稻植株的危害。与此同时,大量的农药残留造成了水稻田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土壤肥力下降,有毒有害物质增加,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果在此种土壤环境中进行水稻种植,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1、试验方法

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运用情况研究时,本文选择江苏省无锡市某地的双季稻区晚稻田作为试验田进行试验,试验田轻黏土,含有3%的有机质,肥力中等,存在良好的排灌设施。在试验中,工作人员应将试验田分成2 个区域,每个区域的面积为66700m2,主要试验的病虫害种类为纹枯病、二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试验区的农药用量为:每667m2的稻田使用35%的氯虫苯甲酰胺溶液6g,80%的烯啶虫胺·吡蚜酮溶液10g,75%的肟菌·戊唑醇溶液10g;对照区的农药用量为:2%的阿维菌素溶液100mL,10%的吡虫啉溶液100g,30%噻呋·己唑醇溶液30mL。试验区的用药时机为:水稻封行期、抽穗期采取破口施药的方式。

2、试验效果

在对试验区和对照区的水稻病虫害种类进行调查时可以发现,在用药之后,试验区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分别为:二化螟1.8%,卷叶螟4.2%,稻飞虱275 头/百丛,纹枯病发病指数是0.82%,对照区的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分别为:二化螟3.1%、卷叶螟11.4%、稻飞虱1545 头/百丛、纹枯病发病指数是2.35。因此,采取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可以减少88.7%,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明显减少,但是效果要更好。由于我国的水稻种植人员长期沿袭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病虫害防治措施较为落后,没有采取农药减量增产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因此水稻的产量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发现,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因此此项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运用的优化措施

1、加强技术宣传

当前,大部分农户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无法提升水稻的质量与品质。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宣传引导,使农户对此项技术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合理应用此项技术进行水稻种植。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在当地选定一个区域建立示范田,或者通过当地示范户种植,当地村民做一个示范,通过实际的技术应用,吸引农户对此项技术进行关注,并通过示范户的引导作用,让当地农户看到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推广。相关部门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电视台进行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具体应用的报道,通过宣传当地农户具体种植情况,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此项技术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户了解此项技术。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和当地村委会展开合作,向当地农户讲解此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并指导农户区分水稻的病虫害种类,使农户能够精准使用农药,控制农药的用量和用法。在信息时代,相关部门还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抖音和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宣传,通过示范户现身说法,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引导农户科学使用农药,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2、合理选择农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我国的农业部门对水稻种植的关注度非常高,结合不同区域的种植条件以及病虫害种类所研发出的农药品种数不胜数,但是大部分农药都带有一定的毒素,在应用的时候会造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污染,甚至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当前,我国的农药市场管理仍然存在疏漏的地方,部分商家为了牟取利益,夸大农药的效果,使农户在使用时无法达到预期疗效。而且部分农户为了减少成本,选择价格低廉的农药,使大量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种植人员应提高自身水平,掌握病虫害种类以及对应的农药品种,在水稻出现病虫害时,对其进行仔细勘查,确定病虫害种类,科学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一般种植人员应选择毒性较低、代谢周期较短的农药预防和治疗水稻病虫害。

3、优化农药喷洒方式

在水稻出现病虫害时,种植人员除了要合理选择农药种类,还要科学施加药物。在施加药物之前,种植人员应对水稻患病虫害的程度进行分析,结合药物使用说明书,再合理进行农药配置,并选择适当的药物施加方式,避免药物残留。在施加农药时,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合理设计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并利用软件进行施药模拟,从而精准确定农药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例如,在利用井冈霉素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时,施药的次数不能超过2 次,并且每次施药之后需要在3 天之后才能再次施药,同时还应保证水稻田内部的水深达到3-6cm。在施加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时,需要控制用量为0.5L/hm2,如果每次超过这个量就会导致农药残留。在治疗水稻的病虫害时,种植人员还应根据水稻植株患病虫害的部位合理选择农药施加方式,提高用药的针对性,保证用药效果。例如,二化螟、水稻飞虱等虫害一般出现在水稻的中下部位置,种植人员在施加药物时就要重点喷洒水稻中下部。叶瘟病害一般出现在水稻植株的叶片位置,种植人员在施药时应将药物喷洒在水稻叶片上,提高病害的防治效果。

4、改善化学防治技术

种植人员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应采取科学的化学防治技术,改善化学防治手段,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水稻的品质。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引进新型化学农药,利用新型高效农药,降低农药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效保护土壤和水源。新型农药中的有毒物质较少,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在应用的时候可以进行指标化防治管理,种植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水稻生长情况以及用药参数进行监督,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在能够预防病虫害发生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水稻的品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需求研发新型施药设备。传统的喷洒施药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容易造成土壤资源和水资源的污染,药物施加的精准度较低。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将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与农业机械设备结合在一起,提高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例如,可以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植保无人机在应用的时候,可以根据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发生部位,合理选择施加方式和施加部位,并合理控制施加范围,减少农药残留。在具体应用中,种植人员可以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合理设计植保方案,从而促进水稻种植的现代化发展。

5、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病虫害的产生。首先,种植人员应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水稻的统一收割,并将秸秆融入土壤中,通过秸秆还田对土壤资源进行保护,提高土壤肥力。其次,在育苗时,种植人员应保证水稻幼苗拥有充足的养分,每667m2的水稻田中应掺入100kg 的壮秧剂土壤,并保证插秧的秧盘充足,实现标准化作业。再次,在进行田间管理时,种植人员应合理控制水深和水稻秧苗密度,合理调控土壤肥力、温度以及水分,使水稻秧苗获得充足的光照,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施加肥料时,种植人员应主要施加有机肥,有机氮应占氮肥总量的50%。磷肥和有机肥应作为基肥施加,基肥:分蘖肥:穗粒肥为6∶2∶2,保证水稻生长所需营养。在灌溉时,种植人员应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土壤情况以及生长环境,合理控制灌溉用水量。如果水稻田中的水分较多,可能会导致水稻植株出现涝灾,影响其根部发育,种植人员需及时排出过多的水分,并改善水质。在水稻种植中,种植人员还应定期除草,杂草中可能会存在病菌和虫卵,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减少病虫害,种植人员需对水稻田进行实时监督,及时清除杂草。最后在生态农业中,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绿色无污染的方法,综合使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根除水稻的病虫害。例如,二化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稻虫害,要想根除二化螟虫害,种植人员可以采取物理措施:在入冬时用水杀灭其幼虫,使其无法越冬,在第二年就无法出现二化螟虫害。或者在水稻田旁边放置诱虫灯,或者布置捕杀装置,对二化螟进行捕杀,使其无法对水稻形成危害。农业措施:种植人员应在耕种时,进行深度埋土,减少二化螟幼虫,从而杀灭害虫。

6、培育水稻良种

当前,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要想培育绿色、无公害的稻米,就要采取科学、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并优化水稻品种。相关部门应研发新的水稻品种,提高水稻植株自身的抗病虫害性能,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例如,常规稻湘早籼45 号、杂交稻陵两优722、外引七号、兴安香占、野香优2 号、泰优871 等都是品质高、产量稳定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同时,种植人员可以利用绿色水稻栽培技术进行水稻培育,并分析水稻种植区域的土壤情况、生态情况、地理环境等因素,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使水稻植株更加健壮,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在实际种植中,种植人员应在种植之前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利用乙蒜素或者1%的石灰水对种子进行浸泡消毒,可以杀灭种子表面的细菌与虫卵,减少病虫害。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水稻的自然生长减少病虫害,从而降低药物使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促进了绿色农产品种植技术的发展。绿色种植技术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耕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土壤温度进行管理,合理进行密植,一般一季稻每亩种量应为0.75-1kg,早稻每亩种量应为1.75-2kg,晚稻每亩种量应为1.25-1.5kg,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水稻生长的环境,减少病虫害的产生。在信息时代,种植人员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水稻田的土壤、温度、水量、水质等进行控制,利用绿色农业技术进行水稻种植,发展现代农业。

总之,要想在实际的水稻种植过程中落实农药减量增产技术在,相关部门应加强此技术的宣传,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相关技术应用的优势,从而引起种植人员的重视,提高农户的用药安全意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重视发展生态农业,培育优良水稻品种,改善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水稻的高产,保证水稻种植质量。

猜你喜欢

农药病虫害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