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分析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应用
2023-11-21张冬冬
张冬冬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舞钢市小麦种植规模和数量的增加,小麦高产、高效化种植技术受到广泛应用,科学合理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提升小麦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使舞钢市小麦种植农户的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河南省舞钢市的小麦种植技术,提出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为改善舞钢市的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提供助力。
一、小麦种植技术
舞钢市在河南省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是在伏牛山东部和黄淮平原交接的位置,耕地面积大约为320000 亩,常年用来进行小麦种植的土地面积将近243000 亩,为促使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提升,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技术,主要技术为:
1、合理选择品种
(1)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光照等。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2)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土壤类型有不同的适应性。选择适合舞钢市土壤类型的小麦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3)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可以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4)选择抗逆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如抗旱、抗寒、抗盐碱等,可以提高小麦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5)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品种,如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面筋强度等,可以提高小麦的营养价值和加工性能。
(6)选择产量潜力较高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总产量,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同时选择成熟期和收获期适当的小麦品种,可以确保小麦的适时收获,提高产量和品质。
2、种子预处理技术
在小麦种植前还需合理采用预处理技术进行种子的处理:
(1)使用合适的种子消毒剂进行种子消毒,以防止病原菌和真菌的感染。
(2)将种子浸泡在适宜温度的水中,促进种子的萌发和营养储备的激活。
(3)对种子进行适当的研磨处理,以去除种皮和提高种子发芽率。
(4)使用种子涂覆剂对种子进行涂覆处理,以增加种子的抗病虫能力和营养供应。
(5)控制种子的湿度、温度和光照条件,促进种子的均匀发芽和健康生长,如表1 所示,按照种植地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种子的温湿度,促使种子良好发芽和生长。
3、小麦密植技术
在小麦种植中密植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单位面积的产量和利用效率,主要技术措施为:
(1)选择适宜的小麦种植密度是密植技术的关键。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种植目标,确定合适的种植密度。一般而言,舞钢市的小麦种植密度可以在每亩750 万-900 万株之间。
(2)在种植前进行适当的地面准备和耕作工作,确保土壤松软、透气和排水良好。这有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和养分吸收。
(3)采用均匀播种的方法,确保种子在土壤中分布均匀。可以使用种子播种机或者手工播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播种深度和行距,保证种子的萌发和生长的空间。
4、小麦施肥技术
在小麦种植中适当的施肥技术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合理采用施肥技术:
(1)在施肥前进行土壤测试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肥料配方。根据小麦不同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确定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
(2)在播种前或苗期初,进行基础施肥,为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使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法,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一般以磷和钾为主,氮肥适量施用。
(3)在小麦生长期间,根据小麦的生长状态和需求,进行追肥管理。一般分为苗期追肥、分蘖期追肥和拔节期追肥等阶段。追肥时,根据需要适量补充氮肥,以补充小麦的生长所需。
(4)根据小麦的实际需求,采用精准施肥技术,如地膜施肥、滴灌施肥等。这些施肥方式可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浪费,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5)在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等关键生长阶段,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给小麦叶片补充养分。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养分吸收效率,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同时适量施用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养分供应,提高小麦的抗病虫能力和产量。可以使用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用。在此过程中还需按照小麦生长期的营养需求,设定施肥的数量,如表2所示。
?
5、小麦灌溉技术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合理的灌溉技术对作物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因此需要科学采用灌溉技术。
(1)在选择种植区域时,优先选择拥有坡地或梯田的区域。这些地势可以帮助水分自然流动,并减少水分流失。如果田地是平坦的,可以考虑进行地面开沟,以便排水和灌溉。
(2)在灌溉过程中,要确保排除积水,以防止水分积聚并导致根部腐烂。定期排水可以帮助保持土壤的适度湿润,并提供氧气给植株的根系。
(3)通过进行土壤测试可以了解土壤的含水量和养分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根据土壤类型和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灌溉的时间和频率。
(4)灌溉方式。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法,可以通过管道将水滴入植株根部附近,减少水分的浪费和蒸发。滴灌可以根据小麦的需水量精确调控水分供应,提高水分利用效率。①设计合理的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应根据小麦的种植密度和行距进行设计。滴灌管的布置应与小麦植株的排列方式相匹配,以确保每株植株都能获得适量的水分。同时,要确保滴灌管的质量和密封性能良好,以避免漏水和水分浪费。②确定灌水量和灌水频率: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每次灌溉的水量和灌水频率。一般来说,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不同,需要逐渐增加灌水量,但要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水分积聚和根部窒息。③灌溉时间和时机: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时间和时机。通常,早晨和傍晚是较为适宜的灌溉时间段,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④监测土壤湿度和植株生长状况:通过使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定期监测土壤湿度和植株的生长状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滴灌系统的灌溉量和频率,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滴灌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水分精确供应到小麦的根系区域,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小麦品种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同时还需注意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稳定和高效运行。
(5)在小麦种植区域进行覆盖保水,如覆盖保护膜或秸秆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同时需按照小麦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严格控制灌溉量,如表3 所示。
?
6、适时收获技术
舞钢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在小麦收获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小麦的生育期和生长情况,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观察小麦的成熟度和籽粒颜色变化,掌握小麦的适收时间。同时小麦的收获期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来确定。一般而言,小麦的最佳收获期为籽粒含水量在14%~16%之间,以保证籽粒的品质和贮存稳定性。其次,选择适合当地小麦种植和地形条件的收获机械,如联合收割机等。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收割效率。在收获前检查和维护收获机械,确保刀片的锋利和割台的调整,以减少机械损失和碾米率的增加。在选择收获时间时,尽量避免在潮湿或下雨天气收割,以免影响小麦的质量和干燥效果。最后,在收获后及时进行小麦的干燥处理,以降低籽粒含水量,避免霉变和贮存损失。
二、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1、锈病防治技术
锈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为:
(1)农业防治技术
选择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是防治锈病的重要措施。在种植前,要了解当地的病害流行情况,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的轮作制度可以减少病菌的积累,降低锈病的发生风险。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小麦,可以考虑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如玉米、大豆等。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可以减少病菌的传播和繁殖。同时,要保持田间的清洁和整洁,减少病菌的附着和滋生。适当的灌溉可以调节田间湿度,降低锈病的发生风险。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湿度,适时进行灌溉,避免过量灌溉导致田间湿度过大。
(2)生物防治技术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天敌和释放有益微生物来控制锈病的发生。例如,可以在田间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昆虫,以抑制锈病病菌的繁殖和传播。
(3)化学防治技术
在锈病发生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杀菌剂有三唑酮、氟环唑、丙环唑等。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三唑酮类(如嘧菌酯):一般剂量范围为50-150 克/公顷。氟吡呋喃类(如氟环唑):一般剂量范围为45-90 克/公顷。丙环唑:一般剂量范围为45-75 克/公顷。咪鲜胺:一般剂量范围为60-100 克/公顷。氟菌腈:一般剂量范围为100-150 克/公顷。环菌酯类(如环菌酯):一般剂量范围为500-750 克/公顷。石硫合剂:一般剂量范围为2-3 千克/公顷。
2、白粉病防治技术
小麦白粉病是常见的小麦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实际防治的过程中,防治技术如下:
(1)田间管理
在小麦生长季节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秸秆,以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小麦白粉病喜欢潮湿的环境,因此,合理控制田间湿度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适时进行排水,避免过度灌溉,保持田间通风和阳光照射。
(2)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例如,可以在田间释放捕食性昆虫,如瓢虫,以控制白粉病的传播。
(3)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或严重时,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三唑酮类(如嘧菌酯):一般剂量范围为75-150 克/公顷。氟吡呋喃类(如氟环唑):一般剂量范围为60-120 克/公顷。丙环唑:一般剂量范围为60-100 克/公顷。
3、纹枯病防治技术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病害,针对该病害的防治措施如下:
(1)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抗纹枯病性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抗病品种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良好的田间管理
实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包括适时施肥、合理灌溉、及时清除杂草等。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病害的发生。
(3)采用轮作制度
避免连续种植小麦,与其他作物进行合理的轮作,减少病原体的积累和传播。
(4)化学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或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农药有嘧菌酯、氟吡呋喃类等,使用时请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施用。
(5)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纹枯病的传播。例如,可以采用拮抗菌和寄生真菌等生物防治剂。
(6)清除病残体
在小麦生长季节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秸秆,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4、蚜虫防治技术
针对小麦种植中的蚜虫,可以采用物理、生物和农药防治技术。
(1)物理防治技术
①机械清除:手动或利用机械设备清除感染蚜虫较多的植株,以减少虫口密度。
②高温处理:在小麦生长期间,如果气温适宜,可以利用高温处理方法,如热风或蒸汽处理,来杀灭蚜虫。
(2)生物防治技术
①天敌引入:引入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性蜂类等,来控制蚜虫的繁殖和传播。
②真菌防治:利用具有杀蚜虫作用的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等,进行喷施,以降低蚜虫的数量。
(3)农药防治技术
①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蚜虫的种类和密度选择合适的农药防治。常用的农药有菊酯类、吡虫啉类、氟虫腈类等,使用时需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施用。
②合理施药:根据蚜虫的发生情况和防治需要,选择适当的施药时间和剂量,注意药剂的均匀喷洒,避免药剂过量或不足。菊酯类农药:拟除虫菊酯:每亩用量为15 毫升,稀释后喷施。吡虫啉类农药:毒死蜱:每亩用量为15 毫升,稀释后喷施。哒虫啉:每亩用量为20 毫升,稀释后喷施。氟虫腈类农药:氟虫腈:每亩用量为10 毫升,稀释后喷施。
5、吸浆虫防治技术
针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需要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技术:
(1)物理防治技术
①拍打和摇晃:在虫口密集的小麦植株上,可以用手或工具轻拍或摇晃植株,使吸浆虫掉落到地面上,然后进行清除。
②清除虫源: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和野生寄主植物,以减少吸浆虫的滋生和传播。
(2)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引入,引入吸浆虫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性蜂类等)和寄生性昆虫(如蚜蚊、吸虫等),来控制吸浆虫的数量和传播。
(3)农药防治技术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吸浆虫的种类和密度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常用的农药有吡虫啉类、氟虫腈类等,使用时需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施用。
综上所述,在小麦种植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种植之前做好品种的选择和种子预处理,种植过程中进行密度的控制,种植后适时收割,科学采用施肥技术和灌溉技术。同时,还需按照小麦生长的特点,采用锈病、纹枯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技术,科学采用蚜虫和吸浆虫的防治技术,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