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2023-11-21宋以星
宋以星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些病虫害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防治花生病虫害,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特点,并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本文将对花生病虫害的发生特点进行探讨,同时浅谈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旨在提供对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一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花生病虫害发生特点
1、根、茎腐病
根、茎腐病是花生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类病害,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茎腐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花生生长在土壤中,根、茎腐病多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如青霉菌、褐腐菌等。这些病原菌常存在于土壤中,当土壤湿度过高、排水不良、土壤通风不畅时,病原菌易于繁殖和侵染花生根茎,导致病害发生。其次,根、茎腐病在生长季节中多呈季节性发生。一般而言,根、茎腐病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更容易发生。例如,在雨季或高湿环境下,土壤中的水分积聚,花生根茎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加了根、茎腐病的发病风险。另外,根、茎腐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因素都会对根、茎腐病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例如,土壤酸碱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差异,以及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不同地区花生根、茎病害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根、茎腐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是重要的策略,通过品种改良选择具有抗病性的花生品种,能够有效降低根、茎腐病的发生风险。
2、白绢病
白绢病是花生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白绢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而发生。病原真菌多存在于土壤和植株残体中,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风、雨等因素传播至花生叶片和茎部。此外,种子上的病原菌也是白绢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感染的种子可在播种后引起新的感染,因此种子的病原菌含量和质量对白绢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其次,白绢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潮湿的气候是白绢病发生的有利条件。在气温25-30℃、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的环境中,病原真菌易于生长和繁殖,从而加剧病害的发生。因此,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对白绢病的流行具有重要影响。另外,白绢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种植制度等因素都会对白绢病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例如,酸性土壤和重黏性土壤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而砂质土壤则对其传播和发展不利。此外,连作花生和种植密度过高也容易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对于白绢病的综合防治,应采取多种措施。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是重要的策略。通过选育或引进抗白绢病的花生品种,能够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其次,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白绢病的重要手段,包括适时疏伐植株、优化灌溉和排水、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等。
3、青枯病
青枯病是花生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青枯病在花生生长期间呈现季节性发生。一般而言,青枯病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更容易发生。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细菌侵染花生植株,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条件下,青枯病的发病风险更大。因此,雨季或高湿季节对于青枯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青枯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密切相关。土壤中存在的病原细菌,如青枯病菌可通过根系侵入花生植株,并在植株内引起病害。土壤的酸碱度、排水性能、有机质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青枯病的发生。土壤排水不畅、过度浇水或不合理的施肥都可能导致土壤中的病原菌滋生和病害的发生。另外,青枯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因素都会对青枯病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例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区,青枯病的发生相对较少。对于青枯病的综合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是预防青枯病的重要策略。通过选育或引进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能够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其次,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青枯病的关键,包括优化灌溉和排水、适时疏伐植株、避免过度施肥等。此外,种子的消毒处理、轮作倒茬和病害源清除也是预防青枯病的重要措施。
4、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是花生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类害虫,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下害虫多以花生地下部分为食。这些害虫主要包括花生田中的老鼠、花生象甲、花生的白蚁等。它们在土壤中活动,以花生地下的根、茎或果实为食物来源,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凋萎甚至死亡。其次,地下害虫的发生受土壤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适宜的土壤温度、湿度和土壤质地对地下害虫的繁殖和活动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较潮湿的土壤有利于地下害虫的滋生和侵袭,而干燥的土壤条件则对害虫的生存不利。同时,温暖的气候有助于地下害虫的繁殖和发展。另外,地下害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害虫的生命周期和季节变化对其发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一般而言,地下害虫在花生生长季节中的不同阶段出现的时间也不同。例如,花生的白蚁常在花生生长初期和结束时侵袭地下部分,而花生田中的老鼠主要在花生果实丰收后的贮藏期间活动。对于地下害虫的综合防治,应采取多种手段。首先,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地下害虫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地灌溉和排水措施,减少土壤湿度过高的情况;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地下害虫的存在和危害程度。其次,选择抗虫品种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手段之一。通过选育或引进抗地下害虫的花生品种,可以减少害虫侵袭的风险。此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也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应用,以控制地下害虫的繁殖和发展。
5、叶片类害虫
叶片类害虫是花生病虫害中常见的一类害虫,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叶片类害虫主要以花生叶片为食。这些害虫包括花生斑潜蛾、花生刺吸蚜虫、花生叶蝉等。它们以花生叶片为主要食源,通过吸食叶汁、啃食叶片或挖掘叶片内部引起病害,严重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供应,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和减产。其次,叶片类害虫的发生受气候条件和季节因素的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叶片类害虫的繁殖和活动有利。在气温适宜、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叶片类害虫的数量和繁殖速度较快,容易引发病害暴发。此外,不同季节对叶片类害虫的发生也有影响,害虫种群在不同季节可能出现高峰期或活动低谷期。另外,叶片类害虫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栽培管理等因素都会对叶片类害虫的发生起到一定影响。例如,温暖湿润的地区,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容易成为叶片类害虫的繁殖和传播场所。而在干燥地区,害虫数量相对较少,叶片类害虫的发生风险较低。对于叶片类害虫的综合防治,应采取多种手段。首先,实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防治叶片类害虫的重要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监测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叶片类害虫的危害。其次,加强生物防治措施是有效控制叶片类害虫的手段之一。例如,利用天敌、寄生蜂等自然敌害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的繁殖和发展。
二、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必要性
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这些病虫害对花生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给农民的经济收益带来损失。因此,研究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必要性就在于保护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的经济利益。其次,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对花生病虫害的研究,可以了解其发生规律、病虫害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以及防治方法的有效性。这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可以指导农民在实际生产中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花生病虫害的研究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研究新的防治技术,探索绿色和可持续地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风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研究还可以促进花生产业的科学管理和智能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花生病虫害的研究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开展科学研究、举办学术会议和培训等活动,促进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和合作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共同解决花生病虫害防治中的关键问题,推动整个领域的发展。
三、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种植环节中的病虫害防治
种植环节中的病虫害防治是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花生种植的各个阶段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首先,在花生种植前的准备阶段,选择抗病虫品种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选育或引进抗病虫的花生品种,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在品种选择过程中,要考虑适应当地环境的特点以及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程度,选择具有高抗性的品种进行种植。其次,合理的田间管理是种植环节中的重要防治措施。包括土壤处理、适时疏伐植株、合理施肥、灌溉和排水等。土壤处理方面,可以采取合理的土壤消毒、种子浸种、堆肥等措施,减少病原菌和虫卵的存在。适时疏伐植株可以增强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合理施肥、灌溉和排水措施可以维持花生植株的健康生长,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另外,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通过定期巡查和观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蔓延和造成严重损失。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等进行病虫害的快速检测和预警,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2、花生护养培育中病虫害防治
花生护养培育阶段是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花生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从播种到收获期间的管理和防治措施。首先,在花生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中,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包括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消除携带病菌或虫卵的可能性。消毒处理可以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控制剂,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此外,对于种植土壤的处理也十分重要,例如进行土壤消毒、轮作换茬和有机物施用等,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的存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其次,在花生生长期间,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定期巡查和观察花生植株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的症状,及时发现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分布情况。建立病虫害监测系统,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遥感等进行快速监测和预警,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造成的严重损失。另外,在花生护养培育过程中,合理的田间管理对于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包括适时疏伐植株,增加通风和阳光照射,减少病虫害的侵染机会。合理施肥和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水分和营养的平衡,增强花生植株的抗病虫能力。此外,及时清除病虫害的根源,如清除受害植株和残余物,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专业性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专业性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是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在防治过程中的专业性和综合性,采取多种手段和策略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首先,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是专业性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可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监测体系包括病虫害监测点地设置、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等。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无人机和传感器等,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快速监测和预警。其次,采用综合防治策略是专业性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核心。综合防治策略强调多种防治手段的结合应用,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培育抗病虫品种等。物理防治可以采用覆盖、陷阱、隔离等方式,阻断病虫害的传播路径。生物防治可以利用天敌、寄生蜂、昆虫和微生物等来控制害虫和病原菌的数量和繁殖。化学防治则是在必要时使用农药,但要遵循安全使用原则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培育抗病虫品种可以通过选择和育种的方式提高花生的抗病虫性能。另外,科学施药是专业性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施药过程中,要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发生程度和防治阶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同时,要注意农药的使用剂量、施药时间和施药方法的合理控制,以减少农药的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风险。此外,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可以采用定向防治、局部防治等策略,提高防治效果并减少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4、结果阶段病虫害问题处理
结果阶段病虫害问题处理是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花生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即收获和储存期间的病虫害处理。首先,在花生收获后的处理中,要及时清除病虫害受害的花生植株和残余物。这些植株和残余物可能成为病虫害的源头,继续滋生和传播病菌和虫卵。通过彻底清除受害植株和残余物,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在田间的存活和传播,为下一轮种植创造一个较为清洁的环境。其次,在花生储存期间,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储存期间,花生容易受到各种真菌和昆虫的侵袭,导致质量下降和损失增加。因此,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花生的质量和储存安全。首先,要注意储存环境的卫生和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病菌和虫卵的生长和繁殖。其次,可以使用适当的储存保护剂,如杀虫剂和防霉剂,对花生进行处理,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同时,要定期检查花生的质量和存放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有病虫害的花生,防止病虫害扩散和影响其他存放的花生。
总而言之,综合防治技术在花生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保障花生产量和品质的稳定。通过综合防治的策略,可以实现病虫害的综合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然而,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增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意识,形成合作共治的机制。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花生病虫害防治的综合技术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为花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