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耕读之花盛开校园
——以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谈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23-11-21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530013苏凤鸾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27期
关键词:校本劳动评价

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530013) 苏凤鸾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是我国之根本,耕读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耕读文化源于古代知识分子“半耕半读”的生活方式,他们将劳动实践和文化教育相结合,在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化知识的理解程度。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与耕读文化的精神内核不谋而合。学校构建与实施耕读文化校本课程,是贯彻此次讲话精神的体现,更是有效传承耕读文化、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彰显劳动育人价值的重要措施。

一、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体系构建

1.树立课程目标

要进行校本课程的体系构建,首先应当树立课程目标。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应当包括让学生了解与传承耕读文化、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等。

(1)了解与传承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耕读精神体现出“知行合一”的重要理念,蕴含着对劳动和知识的尊重。在当代,耕读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其蕴含着文化教育应当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等重要社会思想。耕读文化校本课程应当让学生了解与传承耕读文化,学习与领会耕读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乐于劳动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品质。然而,现在许多孩子由于从小远离农田、远离耕种,在成长过程中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愿参与劳动,脱离社会实践,劳动意识欠缺。耕读文化校本课程应要重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耕种的过程中领略劳动的快乐,从而学会劳动、乐于劳动,养成勤劳精神和责任意识。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和能力

2.设计课程内容

设计耕读校本课程是让耕读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建构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重要基石。以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学校设计了生产劳动课程和生活劳动课程两大体系,课程内容涵盖植物种植、植物养护、日常劳动、生活习惯、劳动创新等方面,旨在让学生真正了解与掌握各类种植技巧与生活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

(1)生产劳动课程

生产劳动课程主要包括农作物耕种课程和中草药种植课程。

①农作物耕种课程

农作物耕种课程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劳动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奋斗和拼搏精神。学校设计的耕种课程包括“无土栽培体验”“给种子安个家”“豆芽生长记”“小农夫开荒”“水里种菜的乐趣”“爬藤植物牵引术”等,涵盖多种作物和种植方式,让学生真正体验种植的过程,学习种植技巧,培养劳动能力。同时,学校开展了劳动创新课程,内容让学生将水果皮、烂菜叶等收集起来做成堆肥;用辣椒、洗洁精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杀虫剂……这些课程从劳动到创新,促使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充分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劳动成果,用大脑思考劳动创新,从而深刻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②中草药种植课程

中草药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疗效闻名世界。学校将中草药种植纳入耕读文化校本课程,通过邀请高校教授、非遗传承人等进校园,开设讲堂为学生传授中医药文化,开设“认识药用植物的种子”“艾灸小课堂”“我是‘小神农’”“植物香囊制作”等中草药种植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中药种植知识,培养学生的种植技巧,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中草药种植课程的设计丰富了耕读文化校本课程内容,构建了文化传承与青少年劳动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2)生活劳动课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生活劳动课程主要为家务劳动课程。家务劳动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劳动技巧。通过家务劳动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勤劳品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设计的家务劳动课程包括“垃圾分类小管家”“衣物收纳师”“厨小白成长记”“厨艺小能手”“厨神大比拼”等,主要以家务劳动和烹饪为主。家务劳动课程让学生学会垃圾分类、整理衣物等简单家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规划能力;烹饪课程让学生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学生在学习生存技能的同时,还能品尝个人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快乐,从而增强劳动意识。学生通过家务劳动,感受到家庭生活的乐趣,体会到“劳动让生活更美好”的意义。

3.思考课程形式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基于对学生年龄段、学习情况的分析,耕读文化校本课程应当运用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在课内包括理论课程、动手操作课程、团队协作课程等;在课外包括主题文化活动、种植观察日志等。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有利于提高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丰富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乐在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二、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将课程真正实施落地,进行教学实践。下面以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探究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

1.编写课程配套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重要教学材料。编写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课程配套校本教材是建设校本课程的重要基础。学校专门成立了耕读文化课程校本教材编写工作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分学段编写了耕读文化课程配套校本教材。对低年级的学生,教材内容以介绍耕读文化和简易的种植课程为主,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对中年级的学生,教材内容以实践课程为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基本掌握种植技术和劳动技能;对高年级的学生,教材内容以团队项目课程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劳动素养。实践表明,在课程配套校本教材投入使用后,教师的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有利于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系统性发展。

2.打造校园劳育实践基地

耕读文化要求劳动实践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因此,打造一个便于进行劳育教学实践、符合校本课程要求的校园耕读文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自然是践行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重要举措。学校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在教学楼楼顶开拓出一千三百多平方米,打造集农耕文化展示、语文写作观察、数学实地测量、科学种植实验、美术户外写生、雨水回收利用为一体的“耕读传家”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根据师资力量、学生需求,结合植物的种植规律、生长环境、气候条件等不同的因素,设计“菁菁百卉园”“东篱菜珍园”“秋实瓜果园”“神农本草园”“未来创新园”“国风爱莲阁”六大特色版块园区,融合各园区的植物特点进行诗书配套,落实耕读结合。同时,学校与广西药用植物园结对共建,在校园里建设两个“神农本草园”,并开设以“承神农文化,传草本精华”为主题的研学课程,在培养学生耕读精神的同时,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3.带领学生参与耕读活动

带领学生参与耕读活动是建构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独立的种植园,在耕读活动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到班级种植园,让学生亲自动手种植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比如种植大豆、玉米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种子的形状、颜色等,并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作物特点,进行测量种植面积、安排种植密度、规划种植区域等实践活动;在盖土、浇水、施肥、养护等动手操作环节,教师先示范操作一遍,再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在耕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并耕读让学生通过撰写种植感悟、绘制种植过程、展望种植结果等方式写出自己的种植感受。通过亲身参与耕读活动,学生了解了耕作所需的辛苦和耐心,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深入了解了农耕文化的内涵,培养了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整合家校耕读学习资源

耕读文化强调劳动实践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因此学校开发利用学生的家庭种植资源,鼓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家里种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方式。这样,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通过整合家校耕读学习资源,使得耕读精神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进一步提高了校本课程教学质量。

三、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南宁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针对现有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方式不够多元等问题,对耕读文化校本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与完善。

1.丰富评价主体,打造多角度课程评价共同体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多以教师为主体,缺乏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多角度观察。打造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课程评价共同体,能够增进学生与评价主体的交流互动,从而深刻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其中,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形式还能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延长评价过程,构建全方位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多为期末时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课程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较短,难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耕读精神。延长评价过程,构建从课程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利于耕读文化校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耕读文化校本课程的教育成果

1.耕读文化得到传承

在学习了耕读文化校本课程后,学生对耕读精神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懂得了劳动的重要性,能够自主地将劳动实践与知识学习相结合,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和素养,耕读文化和耕读精神得到了有效传承。

2.学生素养得以提高

通过学习耕读文化校本课程,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农作物种植和中草药种植技术,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得到了增强;同时,通过联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懂得了要为团队的利益奉献,精神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建构耕读文化校本课程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探索和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构耕读文化校本课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要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耕读之花”盛开校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耕读精神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猜你喜欢

校本劳动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