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务犯罪治理视域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策略研究

2023-11-21张纯琍

国际商务财会 2023年18期
关键词:职务犯罪审计工作领导

万 华 张纯琍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 2.北京服装学院纪委办公室 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校自主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其内部经济活动更是呈现出了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制度构建等方面都存在管理混乱和机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不但对高校育人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还浪费了大量的国有资产和人力资源,导致高校领导干部中出现了各种职务犯罪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预防、治理职务犯罪和高效落实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的关键性举措。因此,要加强高校领域职务犯罪治理,需要有针对性地优化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效果,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为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职务犯罪治理中的价值阐释

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同样源于多重因素,但是从犯罪治理的角度来看,要做到因病施治,就必须围绕干部选拔、基建后勤、职称评定、招生、领导班子决策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强化廉政风险的排查与防控,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特别是当前全力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有效发挥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巡视政治监督、党务监督、干部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大监督”格局的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审计监督的核心内容,也是贯穿于其他监督方式,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关键所在,是防范和治理高校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增加或充实内涵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或以加强或重视内涵建设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的缩略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体现。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是一项具有显著综合性特征的复杂系统工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可对内部预算执行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在保证高校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提升校内党风廉政建设成果、维护学校财经秩序和强化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中的设备设施逐步完善,国家对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投入大幅度上升,高校有了更大权限自主使用各类资金,为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支持和保障,而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经济发展过程中则扮演着关键角色。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多样化的经济责任审计活动,旨在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校内中层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整体效果,评价其资金使用是否规范且合理,保证校内中高层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的各项内容,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履行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防范滥用权力导致职务犯罪问题,为高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经济责任审计是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内部审计是高校监督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深入分析和研究现阶段高校经济治理的现状和目标,明确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履行情况和权力运行情况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提升经济权力运行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健全内部治理体系,保证经济责任的有序落实,对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分类并督促其立即整改,高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逐步健全高校内部经济权力运行机制体系,实现和谐、健康发展。特别是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涉嫌违规违法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纠偏止乱,防止问题向刑事犯罪发展。另外,强化高校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对审计工作的引领作用,明确审计监督的政治属性,加强高校党委、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合作,形成监督合力,有效预防高校领导干部可能出现的各类职务犯罪问题。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职务犯罪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体系建设、实施过程、结果运用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职务犯罪治理能效的发挥。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出台了若干政策性文件,如《教育部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高等院校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管理办法》等,但从其内容上来看还是较为模糊和笼统的,文件中虽对学校各个院系、行政管理部门、财务会计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给予了明确说明,但未规定统一的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清晰界定审计人员的工作范围。由于那时的审计评价体系指标不够完善,审计人员往往带着主观意识开展各项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即使针对同一事项不同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也会有较大差别,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了很大质疑。高校所推行的“先审计后离职”的制度并未得到严格落实,高校领导干部在上级指派或是工作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在离开原岗位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的滞后性导致无法清晰认定他们的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而领导之间针对审计出的问题又普遍会相互推诿,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经济责任审计周期过长且方法不当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就是审计时间的不科学。通常情况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在3 ~6年的范围内,审计工作周期过长就会导致审计过程中遇到众多财务事项和各种类型的经济活动,审计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实践中审计人员并没有充足时间开展各类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大大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往的工作方法为审计人员先将各个部门的财务资料收集上来,之后对这些资料进行账面审计,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十分模糊。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财务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却未及时应对这种变化,仍在沿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审计方法使用不当,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面临着更多困难和挑战。

(三)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足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与校内主要领导干部的自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校内审计人员还是校外审计机构,在业务往来和上下级领导关系等因素的干扰下,审计评价的最终结果往往都会受到影响,并且多数高校都不会直接公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有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重大违规违法问题才会对其进行处罚,审计结果的运用效率较低,而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聘用又是相互分离的,进一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权威性。经济责任审计具有重要的监督职能,其能够有效约束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却没能高效运用审计结果,这也是导致高校职务犯罪问题频发的一大原因。

(四)经济责任审计欠缺能动性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一种具体方式,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监督的内容十分具体,要在防范高校职务犯罪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必须与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巡视巡察政治监督等协同配合。但是在高校的监督实践中,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定期开展的监督活动,往往在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的协调配合中处于被动地位,能动性不足。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第三方审计还不够规范,内部审计难免受到“熟人社会”的影响,不利于针对问题较真碰硬,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于高校职务犯罪治理的经济责任审计优化策略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全程引领

作为高校党组织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开展的一项关键监督、鉴证和评价行为,高校领导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结合高校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和自身特点构建相应的工作体系,在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开展全过程中强化党组织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严格遵循内部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统筹规划各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有序开展,每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应考虑到被审计人员的岗位性质、业务范畴、可管控的资金数目等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轮流审查计划,在年度审计计划中严格落实轮流审查计划中的各项内容,实现审计工作与轮流审查计划的有机结合,确保在一个聘用期限范围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覆盖到高校内部管理的所有角落。从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始立项到最后得到审计结果,从统筹规划所有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到严格监管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实施,高校党组织要做到全面掌握每个项目的具体开展情况和全部细节内容,在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中不断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让全体人员都认识到高质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业务能力,打造优秀经济责任审计队伍

首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党建工作中,真正保证党建工作的实际质量并在党建的指导和引领下开展各项工作。对高校所有审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面对各类政治风险和经济诱惑时,要更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更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以及权威领导;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对高校审计活动的开展已提出了全新要求,校领导应根据新要求的内容以及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打造高素质且专业化的审计工作队伍,丰富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类型,将更多有良好政治觉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人才纳入审计队伍中,切实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效果;最后,高校审计部门可定期对现有审计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课程,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到校讲座并分享经验心得,开阔校内审计人员的眼界和思维,帮助他们了解审计行业内的最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更新他们的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保证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三)创新工作方式,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效果

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领域和行业之间开始渗透融合,这对高校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应不断了解审计行业的新技术、新知识和新理念,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审计实践中,在工作中可尝试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并购买其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高校应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审计资源并对其分类管理,探索有助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的多样化方式方法。详细梳理并认真分析校内各二级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内容和权限范围,对高校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国有资产和后勤保障等与高校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相关的部门采取差异化审计方法,对部门主要领导建议采用任职中审计和离任后审计相结合的模式,而对其余职责范围较小的部门领导则采取离任后审计的方式即可,既节约了审计资源,又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互联网时代各类先进网络技术对高校财务工作和管理工作均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应利用好各类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开展效果,研发功能更加完善且运行稳定的审计信息化系统,设定系统参数,融合审计方法,保证系统能够实时收集高校领导在职期间涉及的各种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严格监督并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获得最为真实可靠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四)强化日常监督,构建领导干部长效监督机制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将自己的监督管理权限前移,与校内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刚转岗和新上任的中层领导干部开展以经济责任审计为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向他们明确经济责任规定的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和审计工作中会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制定经济责任告知落实办法。高校每一名领导干部在上岗后,应签订相应的经济责任告知同意书,促使他们在刚上岗期间就对经济责任的内容要求有所了解,强化他们的风险防控意识,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合法合规地处理每一项工作。分析整理各类高校以往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和普遍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制定高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风险隐患提示清单,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都应定期进行自检自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进行自我纠错和自我反省,让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更加支持和认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升审计工作的实际效果。高校发展到不同阶段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审计人员应动态掌握这种变化并修改终点风险提示清单,严格把控可能导致职务犯罪问题发生的各类风险隐患,提升高校领导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有效避免各类职务犯罪问题的发生,促进领导干部事业的稳定发展。

(五)强化审计整改,高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

高校应加大力度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工作,在实践中采取有效举措不断提升被审计部门和主要领导干部参与审计整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构建完善的审计整改机制,将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销号清单这三项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具有明确的监督和管理权限,针对已经出现的各类审计问题,应深入分析其出现原因并提出更具可行性的整改措施,不同类型的问题可分别进行整改,但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要整改到位。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整改项目负责小组,细化小组中每一名成员的责任分工,每一个问题整改完成后都应有专门人员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销号。其次,被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应为此次经济责任审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执行好审计整改内容的重要意义,结合审计问题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上报整改资料并完善本部门的内部管理。高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为后续审计整改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一是要落实审计结果的运用管理办法,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与之相关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结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强化审计结果的运用效益,在被审计部门和人员的任职考核和年度考核中将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纳入进来,还应将其作为二级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范畴;三是根据审计结果,被审计部门应立即整改内部的薄弱问题,规范管理并完善制度,提升高校内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六)注重指标设置,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系统性工程,相关人员在构建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时,应进行多方面考量,既要制定定性指标,又要制定定量指标。既要制定非财务指标,又要制定财务指标。同时要兼顾指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纳入与高校现阶段发展和未来长远发展相关的结果指标和发展指标,在保证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升指标体系的落实效果。高校应结合内部组织架构和自身发展的整体特点,对各类审计评价指标进行分类管理,从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内部管理、高校发展、科研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制定与每一个领导岗位责任要求相适应的审计评价指标,构建有较强可操作性、执行力且更为系统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合理性和精准性。

四、结语

面对现阶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暴露出的弊端和问题,高等院校应该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打造高素质审计队伍、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构建日常监督机制、高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制定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切实防范校内职务犯罪问题的发生,促进内部机制的建设和改革,保障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职务犯罪审计工作领导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
九步审讯法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借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