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阅读 丰富想象 不断创编
——统编语文教材第二学段童话教学浅析

2023-11-21江苏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东校区215011范雪寒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25期
关键词:童话想象文本

江苏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东校区(215011) 范雪寒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创作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作品。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许多童话故事:第一学段选编的童话故事最多,有的是以单篇的形式呈现,有的是以单元的形式呈现;第二学段选编的童话故事主要以单元的形式呈现,主要编排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三、第四单元和四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中。对第二学段的童话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从童话神奇的想象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文本丰富的内涵,同时动手动脑,展开想象与表达。下面以第二学段的童话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多元阅读,丰富童话学习形式

阅读童话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想象,让学生爱上阅读。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避免采取单一、枯燥的方法,要依据童话文本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产生学习童话的浓厚兴趣。

(一)因文而异,采取不同的朗读形式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学生特别喜欢朗读。但是,如果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就会使学生的学习丧失兴趣。为此,教师要依据童话课文的特点,采取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引领学生感受童话的精彩,让学生爱上童话阅读。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是安徒生的童话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描述,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批判与控诉。在这篇课文的朗读中,把握情感基调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从课文内容来看,整篇课文朗读的基调应是低沉缓慢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对小女孩几次想象部分的朗读,教师可让学生在大基调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容的发展适当变换语气和语调,读出文本蕴含的情感。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童话,主要人物是青头与红头,描写青头与红头的对话部分较多。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让同伴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读出青头与红头相应的语气。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童话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读出人物的心情。不同课文的朗读方式、朗读基调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因文而异,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童话的特点,提升童话教学的质量。

(二)课堂表演,感受童话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课堂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项学习活动。童话教学中,教师可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这样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亲近童话、感受童话。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块奶酪》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扮演蚂蚁队长与小蚂蚁,准备好奶酪等道具;然后,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演一演。为了使学生的表演更加形象生动,教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蚂蚁队长与小蚂蚁动作、神态的语句。如对“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它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这句话,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蚂蚁队长左抬抬、右搬搬的动作。又如“它低下头,嗅嗅那点奶酪渣,味道真香!可是,它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蚂蚁队长独自面对奶酪渣时心中的犹豫与挣扎,直指蚂蚁队长的内心。教师让学生演一演,比一比谁演得最逼真。在表演中,蚂蚁队长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的形象让学生如见其人。这样,不仅使学生走进了人物内心,而且使童话教学更加精彩。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童话故事都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使童话学习的过程更加精彩。

(三)讲述故事,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不少童话故事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以促进学生内化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的课后练习第三题要求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时,教师可先指导学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再让学生借助路线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为学生搭建讲故事的支架,降低讲故事的难度,让学生讲故事更加轻松。又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课后练习第二题是“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仿照课文的语言形式进行创编,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的奇妙有趣。可见,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的特点、要求,或引领学生讲文本中的故事,或让学生自己创编故事讲给大家听。教师要依据童话文本的要求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引领学生进行讲故事实践,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二、丰富想象,感受童话的奇妙

童话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童话文本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引领学生感受童话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童话的独特魅力。

(一)品味重点情节,感受丰富的想象

童话故事最吸引人的就是精彩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往往蕴含着真情实感。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文本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引领学生品味、感悟,引发学生共鸣,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童话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后她看到了什么?现实情景是什么?你从小女孩的想象中感受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让自己感到奇妙的地方是“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有的学生认为,“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部分的想象描写非常丰富、奇妙……不同的学生阅读感受不同。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学生抓住文本中精彩的地方进行想象,让学生对童话的特点感受更加深刻。又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教师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章中让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用心品读,感受想象的妙处。想象是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想象的丰富、神奇,能促进学生的深刻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为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奠定基础。

(二)借助故事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童话故事大都配有相应的插图,对课文的文字内容进行补充。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插图展开想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童话内容,走进童话故事的深处。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胡萝卜先生长胡子的样子,一幅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鸟太太给小鸟做晾尿布绳子的样子。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并说说自己由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想到了什么,长胡子会给他带来哪些便利与麻烦。这样,先借助插图展开想象,然后印证自己的预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预测阅读能力。在学习第一幅插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二幅插图,并展开想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刚好经过鸟太太家时鸟太太会说些什么,胡萝卜先生会做些什么。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文本的丰富想象,而且将想象与预测融为一体,使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三)关注“快乐读书吧”,延伸学生想象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内容,虽然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但是教师仍要精心设计组织,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童话神奇的想象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在第三单元学习后,教师可以借助“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走向奇妙的童话王国,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等经典童话。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帮助学生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并借助“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童话奇妙的想象、鲜明的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等,和同学分享自己读过的精彩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把童话中的想象部分说得具体一些,使学生对童话丰富的想象感受更加深刻。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终结,教师应以课内阅读为媒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这样能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不断创编,提升想象与表达能力

在学生感知、理解童话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创编童话故事。创编童话的主要形式有改编、补编、续编等。在创编活动中,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对童话奇妙的想象这一特点感受会更加深刻。

(一)改编故事

改编故事主要是指在原有童话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并尝试对故事情节进行改动,这样同样的故事会有不同的结局、同样的人物会有不同的命运。这样的改编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童话故事别样的精彩。如教学《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时,教师让学生以“捉迷藏—红头遇险”为故事的开头,对故事进行改编,想一想:假如红头没有青头的帮助会怎么样,结局会如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想象:红头在牛肚子里还会经历哪些惊险刺激的事情。这样让学生循着故事情节去改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挑战欲。他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对故事进行改编,感受到学习童话故事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在童话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能让学生领略到童话故事的精彩,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补编故事

童话故事有着神奇的想象、精彩的故事情节,但故事内容有的会详细些、精彩些,有的会简略一些。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就童话文本中描写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补白,这样既可以丰富童话故事的内容,让童话故事更加精彩,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巨人的花园》一文,作者把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发生的变化写得比较生动、形象、具体,而对孩子们是怎样玩的写得比较简略。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再写一写。这样教学,丰富了文本的内容,让童话教学更加精彩。

(三)续编故事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童话故事虽然结束了,但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遵循文本逻辑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以延伸童话故事的内容。在续编中,学生感受到童话神奇的想象,获得了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想象小蜘蛛之后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请求老屋帮忙,老屋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结果会怎样,再续编故事。又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的结尾处写道:“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课文以省略号作为结尾,那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写下来。不少的童话故事都适合学生续编。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故事特点,让学生循着文本逻辑去创编,以提升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统编语文教材第二学段童话故事文本的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从童话文本的特点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学生阅读童话,使学生感受童话的趣味性;要引导学生对童话的语言进行品味,感受童话神奇的想象;要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学生创编童话,以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这样教学,让学生爱上童话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童话想象文本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童话镇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午夜童话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