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视域下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优化研究
2023-11-21陈玉涵大连财经学院
■陈玉涵 大连财经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开始积极采取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以倒逼企业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概述
1.微观经济
微观经济作为与宏观经济相对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是指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个体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思考角度。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就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生产经济活动以及产品价格等多方面内容。宏观经济更多的是以整个经济体为研究对象,由国家不同的政策指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以维护市场的有效运营,而微观经济的运行则是主要根据市场来进行内部调节,以市场需求以及价格信号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市场竞争完成自发性的调整。
2.小微企业
我国“小微企业”一词出现的相对较晚,2017 年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根据不同的计量标准以及行业的经营特征,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统称为小微企业。具体而言就是指在经营规模、营业收资产总额等方面体量相对较小的企业,小微企业大多具体有地域分布广、生产结构单一、内部经营管理不标准、融资难等特点,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小微企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供应链金融
不同于传统的以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是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将供应链业务中的上下游各类中小微企业与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进行捆绑进而实现资源整合的一种新型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不仅实现了资金在供应链间的流动还进一步实现了物流以及信息的流动,使得整个供应链的经营更加灵活,提高了供应链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从融资角度来看,供应链金融减少了小微企业在贷款中繁杂的商业步骤,加快了资金的流转速度,不仅给予小微企业更大的生存空间还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减少了运营成本。通常情况下,供应链金融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以及融通仓融资模式。
二、微观经济学视域下供应链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
在微观经济学角度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小微企业授信更加持续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同一供应链中各企业间来往频繁,交易行为连续,一旦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确定,银行只需要针对该供应链中小微企业首次申请借贷时进行审核并批准相应的信用额度,在小微企业进行下次申请交易时无须进行重复审核,可使授信连续,提高融资贷款效率。
2.使小微企业融资更精准化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更加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环节以及融资用途,进行个性化需求预估进而提供更为精准的融资方案,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更加精准化,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
3.使融资的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融资模式下小微企业难以获取相关的融资资格且融资来源大多是银行,融资的参与主体单一。但是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只要有核心企业以及完善的物流管理模式作为质押物担保就可以使银行充分发挥中间服务的角色,为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借贷服务,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资金的来源渠道也更加多元丰富,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4.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安全性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的放贷过程需要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来源、物流以及经营销售等多个环节进行信息监控,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形成良好固定的业务往来,既可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也可以避免由于货物滞压带来的经营风险,提高了小微企业融资的安全性。
三、目前小微企业采用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以及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企业经营业务种类单一,大多数企业不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内各部门的分工不明确,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从而使得融资渠道受限,面临融资难经营难等问题。虽然供应链金融可以从源头上帮助小微企业改善当前融资困难的局面,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供应链融资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
在实际的操作中供应链金融的运用是建立在更加完善的市场条件以及更加完善的信息技术水平之上的。但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佳,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对于自身内部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不足。同时企业内经营管理理念不够先进,不少小微企业并不清楚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模式,在融资中还沿用传统的以亲朋好友借款为主的融资方法。
除了信息技术以及经营观念,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中小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拥有的固定资产比重相对较少,银行若要对其进行放贷则会面临更大的安全性问题,因而银行也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放贷条件从而保障自身的权益。这就使得供应链金融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难以达到提高小微企业经营效率的目的。
2.小微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信息披露不够全面
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中,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评估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进而决定是否放贷以及贷款的具体形式与金额。而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以家族经营为主,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并不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不足。企业在经营中不具备完善的资产管理模式,对于日常经营的财务数据处理也并不规范完整。同时小微企业的经营大多以自负盈亏为主,很少有外部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这就使得其内部经营管理数据更加隐蔽。混乱的财务数据以及不透明的资金管理方式都加大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综合评估的困难,银行难以充分获得小微企业的经营数据,银行出于自我保护心理在针对小微企业放贷时就会更加谨慎从而提高了标准与要求,也就加大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
3.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针对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的各项金融服务均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展开。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下,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核心企业取得银行的信任进而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为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发展注入活力。这样的模式在给供应链带来新的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金融风险。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更加便利,但是其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风险预估能力并未提升,这就使其在日后的经营中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一旦其经营投资失败不仅会对其本身造成影响,还会对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以及银行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在当前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不仅中小企业不具备相应的风险监控机制,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机制都还不完善,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了解程度不够,难以保障供应链金融的有效展开。
4.小微企业的法律认知度相对较差
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业务以及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不仅如此,当前小微企业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使其经营管理模式尚不规范。小微企业虽然经营规模小,但是由于其数量众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我国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政策支持,但是这些支持大多集中在税收优惠、贷款优惠方面,对于小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方面的扶持还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小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经营生产模式不健全,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仅局限于财务风险本身还有其他更多隐藏风险,使小微企业的还款以及经营能力都难以确定,企业经营风险大,不具备良好的信贷信息反馈机制,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四、微观经济视域下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优化路径
1.提高企业供应链金融意识加强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在后续的经营中小微企业更要迎合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的资金运营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抓住机遇。具体来看,小微企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供应链金融意识,学习当前的先进技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提高企业经营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认知,明确供应链金融的融资过程,在扩大供应链金融使用范围的同时提高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效率。此外,在小微企业的后续经营中一定要从更加长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断革新自身管理模式,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直视自身经营短板,强化供应链中的上下游各企业的联合互动,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加快资产与产品在上下游企业间的流动。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供应链金融有效发展的前提就是精准的数据传递与财务能力评估,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与利用才能进一步保障供应链金融中风险的识别与防控,以此提高小微企业的可信度以及曝光度,如此不仅可以规范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帮助外界了解其经营情况,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营风险,以保障供应链金融的长远发展。
2.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应对机制
从银行角度来看,若要进一步完善风险应对机制就要谨慎选取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中最大问题的承担者,是减少银行贷款风险的关键,银行在选取核心企业时应更加关注核心企业的经营水平、风险管控机制以及风险应对机制等,以确保融资活动的有效展开。同时从供应链中的各企业角度来看,要不断健全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各参与主体间相互制约与监督的力度,减少各企业对于核心企业的依赖程度,针对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应对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仅要完善人才结构,兼具技术与财务等各方面的人才,还要不断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与时俱进及时提升企业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提高小微企业的法律认识
目前我国有关供应链金融的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不利于供应链金融的长久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政策环境,以切实保障供应链金融中各方的合法权利。具体来讲不仅要对不按实际情况拒绝为小微企业放贷的银行做出惩戒以保障小微企业的贷款效率,还要推出相关法律条款,加强对供应链金融中商业票据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的监管,在法律条款中做出明确的阐释,但同时还要注意兼顾灵活性,避免由于条款的严苛而限制了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才能给予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抵押权以及质押权更多的保障以平衡其面临的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只有从银行以及小微企业的角度出发为双方制定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双方利益,推动融资放贷的健康长久发展。除了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在小微企业中做好普法工作,帮助小微企业明确供应链金融中各企业间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风险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避免其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与法律有关的风险性问题,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的顺利展开。
4.加强政府对于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补助力度
若要进一步保障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不仅要从稳定的外部市场环境入手,还要从当前的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出发,立足总体局面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进行积极引导以形成有效帮扶机制。这就要求政府在具体的工作中,针对不同行业领域内的小微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助以及政策支持,以更好地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如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提供集中办公点、降低营业执照办理难度以及降低相关贷款利率等不同补助形式给予供应链中小微企业不同程度的帮助。同时还要从银行的角度出发,积极为银行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引与政策补贴,提高银行的放贷积极性,并在小微企业中积极展开宣传倡导工作,使其科学有效地展开供应链金融业务,以促进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健康长久发展。
5.针对小微企业特性积极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
随着区块链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供应链金融中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变得更加便利,对于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也就更加真实有效。自区块链技术引入后,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去中心化趋势显著,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银行更要规范自身的信贷管理,适度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增量额度,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在实际工作中结合不同小微企业的地理位置、金融机构特点等条件,创新设计相关产品,规划流程。具体而言,应先结合具体情况,深度分析其周期、特点、精益管理特点等,针对性地提供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与产品,如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定制化地规划融资服务。通过加强对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设计,提高供应链金融实用性,实现效益最大化。
五、结语
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传统的融资模式不同,在供应链上的每个大中小微企业都可以享受到产业链模式带来的便利,该模式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未来的发展中更要不断关注供应链金融中的法律问题以及风险监督管理工作以更好地将供应链金融的福利带到小微企业中去,保障小微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