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基层博物馆建设更上一层楼
2023-11-21萨仁其木格
◎萨仁其木格
■基层博物馆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博物馆的社会价值日益凸显。近年来,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十七大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新的部署,更进一步体现了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要讲好文物故事,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博物馆的职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社会教育功能愈加凸显。作为传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沿阵地,博物馆成为公众日常休闲和获取知识的优选场所。然而,目前,基层博物馆的建设水平无法满足当今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这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层博物馆发展现状
“千馆一面”,缺乏地方特色
基层陈列展览同质化严重,“千馆一面”,缺乏特色。例如,内蒙古盟市、旗县博物馆展陈项目差别不大,基本以历史文物、临时展览为主要内容,缺乏特色。若只套用相同的策展模式,将导致博物馆文化特质模糊、文化形象同质化,从而影响对地方特色文化价值内涵的彰显,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精神文化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千馆一面”难显历史波澜壮阔,“突出特色”方知历史精魂所在。引导博物馆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才能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提升服务水平。
结构体系不完善、管理模式滞后
由于地方政府建设基层博物馆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县市存在实体馆址空白、博物馆建设布局和结构不均衡、基础设施落后、社会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以某县级博物馆为例,其名义上虽然常年对外开放,但是展厅面积小,设备陈旧,展陈内容单调、缺乏趣味性,陈列基本功能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层次低。尽管该博物馆有文物库房和陈列室,却没有独立的馆址,无法开展科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等社会教育活动,只能利用公园、体育场、广场等公共场所,以展板形式开展历史文化类文物宣传展示活动,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了名副其实的“挂牌馆”。
基层博物馆的管理体制落后,仍然沿用旧的管理模式,管理过于行政化。一是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工作人员的工资未能直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二是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围绕上级交办的任务开展,逐渐形成了等待部署的工作模式。三是编内干部老龄化严重,存在“守摊子,混日子”的思想,创新意识薄弱。
展览水平较低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实现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基层博物馆办展质量不高,存在展品少、内容陈旧、配套设施不齐全、服务项目单一、缺乏地方特色等共性问题。基层博物馆常设的基本陈列都是以本地区自然、历史、文化为主要元素的综合陈列,展陈内容、结构、形式较为固定,缺乏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一些陈列展览规划缺乏论证,宣传不到位,追求大制作,滥用技术,导致形式与内容脱节,分散了观众对文物展品和展览主题的注意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宣传力度不足,观众流量少
基层博物馆对宣传工作缺乏重视,宣传资金不足,宣传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群众接受度低。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宣传培训,缺乏良好的策划能力和交际能力,导致宣传工作存在盲目性,缺乏专业性与创造性。部分宣传只是走个过场,无法激发群众的参观兴趣,达不到实际宣传效果。
专业人才匮乏,专业队伍建设困难
从人员结构来看,基层博物馆正面临着专业人才匮乏的困境。存在高层次、综合性人才短缺,研究性人才断层等问题。专业人才匮乏不仅影响基层博物馆文物鉴定、收集、保护、研究等工作的开展,还不利于基层博物馆发挥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社会教育功能。
基层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具有专业性,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工作繁杂,身兼数职,从事业务性工作的人员短缺,且缺乏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基层博物馆在人员录用上没有自主权,人才引进途径单一(事业单位招聘),招聘人员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博物馆行业从业经验不足,培养周期长。博物馆专业技术岗位受到编制数量及岗位的限制,因此要建设一支能够从事文物保管、修复、展览、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十分艰难。
缺乏馆际交流合作,难以扩大文化影响力
基层博物馆大多闭门造车,缺乏交流合作。一是目前基层博物馆展出的内容只限于本馆馆藏,受众也多为当地居民,展览内容与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二是基层博物馆无法调动社会力量,难以扩大文化影响力。三是一些基层博物馆虽然馆藏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展览场所,发挥不了文物的真正作用和价值;还有一些博物馆空有规模,偌大的展厅没有藏品可以展示。
■基层博物馆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
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品牌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地域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制定特色发展规划和发展方向,克服同质化倾向。在同中求异,异中求特才是基层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基层博物馆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将本区域的特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相结合,在更宏大的国家叙事、民族叙事体系中突出区域特色。基层博物馆可以立足于地域优势,依托历史文化、草原文化、乡土文化等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比如,利用马头琴、扬琴、二胡等地方民族乐器,邀请区内外名家和非遗传承人为民族音乐爱好者讲解和演奏草原音乐,展示本地区文化内涵及悠久历史。基层博物馆还可以通过打造地方戏、乡土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民俗等文化类专题博物馆,彰显个性特色,努力打造特色品牌。
创新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
创新博物馆运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促进博物馆创新发展。一是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博物馆建设,成立博物馆理事会或董事会,吸纳有代表性的社会化专业人员和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博物馆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借鉴现代企业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的经验,革新传统聘用及评价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行科学化评估,根据个人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评定绩效,并将绩效考核与个人荣誉、薪资待遇挂钩,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增强博物馆自我造血、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
合理规划展陈内容,创新展陈形式,研发文创产品
基层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合理策划展陈主题,根据当地观众的文化习惯及需求合理安排展览,结合地方特色,丰富展陈内容。在制定陈列大纲和选择文物时,要在保证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提高陈列展览的吸引力。
基层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要应用更多现代化技术,挖掘馆藏资源,创新传播形式,利用“数字+博物馆”手段让数字技术成为博物馆服务大众、展示文化的载体。基层博物馆可以借助AR、V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数字展厅、虚拟展厅,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博物馆藏品,提高藏品与观众的“交互性”。观众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云游”博物馆。
基层博物馆不仅要科学规划和选择展陈内容,还要突破馆藏文物展品的局限。基层博物馆应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立足于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地方非遗和文物资源,根据实际情况,以点带面推出特色文创产品。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开发多元化、体验式的特色文旅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让观众乐意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以此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树立现代意识,扩大文化影响力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博物馆应主动适应市场,扩大文化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首先,应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重视,精准定位,提高宣传工作效率。其次,采用先进的宣传方式,提高宣传工作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深度。基层博物馆的受众多为当地群众,基层博物馆需要根据当地群众的喜好及习惯进行宣传推广,要打造属于当地的特色,这样才能有效保持社会大众的持续关注。一方面,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当地一些大型活动如体育赛事、文艺表演、交流贸易等进行推广,还可以与微博或短视频博主合作,通过直播或录制视频的方式开展与观众的线上、线下联动,激发观众兴趣,扩大基层博物馆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把讲解宣传作为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一座桥梁,在讲解中紧抓本馆特点,利用当地的传说、典故以及观众感兴趣的话题,灵活生动地进行讲解宣传。在解读文物时,不能只停留在物品层面,而是要赋予文物人生体验,融入时代哲思,展示文物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对新闻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博物馆还需葆有一份定力,沉下心来修炼“内功”。
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一是积极开展馆际交流,通过组织博物馆业内交流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学习,在实践中借鉴其他博物馆的经验,不断拓宽自身工作视野和思路。二是健全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以良好的薪资待遇引入科研能力及综合实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积极与高校合作,通过提供参与式实践与沉浸式教育激发大学生对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的兴趣,促进学术研究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四是通过加强筹办展览、收集整理资料、收集和讲解古籍等工作,更好地实现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实践培养的联合互通。五是强化培训学习,积极引导博物馆工作人员参与全国博物馆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加强横向联合、纵向联系,发挥基层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一是散落在民间的文物资源丰富多样,都可以作为博物馆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当地居民及民间收藏家参与到博物馆建设中,通过收集和展示具有地方特色的日常生活物品和口述史资源弥补博物馆藏品和研究能力不足、专业人员不足的缺陷,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大型博物馆的发展之路,防止文物藏品进一步流失。
二是扩大区域合作,与其他有特色的博物馆机构合作举办灵活多样的临时展览或专题展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和特色文物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经费,还可以利用各类媒体渠道传播展览信息,提升展览知名度,扩大博物馆的影响面。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使各具特色的展览不断地引进、输出,既能丰富展览内容,又能吸引观众。
三是与大型博物馆形成合作联盟,在大型博物馆的带动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我国大型博物馆基本都是国家级、省级馆,馆藏文物数量庞大,在策展、社教、研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与经验。与大型博物馆进行合作可以共享研究成果,学习优秀管理经验,解决馆藏不足、专业人员不足、办展经验匮乏等难题,提高自身的社会效益。
四是邀请文博行业专家和学者开展主题社会教育活动,将图、文、声、像相结合,以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方式讲述文物藏品的历史,进一步扩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更好地发挥社会教育功能。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体制的改革,基层博物馆面临着许多困境与挑战,但其具有贴近民众、覆盖范围广以及能够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的先天优势。基层博物馆应该扎根基层,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自身发展活力,树立全新服务观念,努力让馆藏文物“活”起来,着力将自身打造成能够展示历史文明,反映地域特征的文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