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作用及存在问题的研究
2023-11-21黎春红
黎春红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海南海口 570228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对实验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强高校的实验教学。2005年,在全国高校中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旨在推进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实现高校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是高校实验教学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本文将以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大学)为例,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 建设的概况
2005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件的通知》(教高〔2005〕8号),标志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开始。至2006年,共评审认定了8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2007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件的补充通知》(教高〔2007〕10号),对评审方式进行了改革,建设范围也从之前的11个大类调整为覆盖全部学科门类,截至2009年,共评审建设417个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84个示范中心。“十二五”时期后,示范中心的建设蓬勃发展,数量上有很大提高,在内容上突出了3个特点:实验室资源有效整合,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密切联合[1]。在大力建设示范中心的同时,教育部严把质量关,定期对示范中心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单位要求限期整改,一年以后复查。
2 发挥的作用
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海南大学)(以下简“中心”)于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建设。“中心”依托海南热带海洋资源优势,突出热带海洋特色,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岛建设契机,经过13年的发展,已建设成为实验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能力强大的队伍,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2.1 实验室建设得到很大发展
自2008年“中心”被教育部批准建设后,海南大学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极为重视,在经费投入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得“中心”在实验场地和仪器设备条件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从2009年至2021年,“中心”的实验室建设经费逐步上升,购置了大量教学和科研所需的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质的硬件条件。此外,“中心”还整合了校内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建立了公共的实验教学平台,实行资源共享,为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2 大力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和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心”所在的海洋学院包含两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中心”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指导,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以适应应用性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2.1 改革实验教学课程和项目
“中心”建成后,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对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设置进行了改革。考虑到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学分的分配上对实验课程倾斜,至2021年,所有实验课程均实行独立设课,设单独的学分。在实验项目设置方面,改变以往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的特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2.2 实行以科研资源开放型为主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除了传统的课程内实验教学外,鼓励学生在课外以参与教师科研、申请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参加竞赛活动等方式开展实验教学,建立了以科研资源开放型为主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从2010年开始,“中心”实施依托教师研究室提升实践能力项目,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将来发展方向,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的要求,选择要进入的教师实验室。学生进入教师实验室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实验项目名称、计划和方法,独立完成实验,对提高学生实验技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2015—2020年,共开展项目197项,参与学生358人次。
此外,“中心”利用海南省水产养殖重点学科的经费,实施了本科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让没有科研经费的教师也能开展开放性实验教学,也增加了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机会。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论文,经“中心”组织教师评审,优秀论文将推荐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或在本学院主办的《热带海洋科学》上发表。为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学院实行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对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奖励和实验经费,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学生和教师踊跃参加,2016—2020年,一共有82项,参与学生255人次。
“中心”提供经费,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实验竞赛活动,每年均有学生参赛并获得奖项。“中心”还举办了两届“海洋杯”大学生创新实验技能大赛,校内学生踊跃报名参赛。通过参加实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3 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中心”的批准建设,教学和科研条件明显改善,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2019年,水产养殖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生物化学”被批准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获海南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近5年来,共有校级线上线下混合精品开放课程2门、校级线下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研项目5项、校级教研项目9项,共发表教研论文13篇。教学成果斐然,1项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分别获海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心”利用校级经费支持制作了实验教学示范片共16部。教师的科研也取得了优秀成绩,2016—2020年,共获国家级资助项目39项、省部级资助项目77项、校级资助项目22项,横向资助项目26项;共发表论文300篇,其中SCI170篇、CSCD73篇;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4 人才培养成绩显著
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2016—2020年,学生共发表论文50篇,申请专利3项;在国家级大学生竞赛活动中,共有80人获得奖项。2016—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合格人才。毕业生升学率从2016年的23.29%提高到了2020年的36.97%,为学科的发展输送了高层次人才。
2.5 示范引领作用明显
2.5.1 网络教学平台的示范辐射作用
建设“中心”网站,搭建具有“热带”和“海洋”特色的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网站包括实验课程、实验教学资源、创新实验平台等模块,将实验教学课件、仪器设备预约、实验室预约等信息公开,制作了教学示范片、实验模拟操作程序、仪器模拟操作程序、鱼虾蟹贝藻分类数据库、水生生物分类图片库,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站建成后深受学生欢迎,每年的浏览量在2万以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2.5.2 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心”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016—2020年,“中心”共派出名6教师参加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联席会生物和食品学科组研讨会,交流示范中心建设经验;41名教师外出做学术报告。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中心”做专题报告,2016—2020年,共计122场。在全校范围举办了两届大学生实验技能大赛,不少外院学生踊跃参加。这些措施既有利于提升“中心”自身的建设能力,又扩大了“中心”的影响力,发挥了“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2.5.3 积极服务于社会
海南是海洋大省,水产养殖业发达,养殖企业众多,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中心”的教师们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为企业解决从育苗到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中心”藻种室长期为养殖企业提供藻种,帮助企业提高产量和质量。积极开展校企科研合作,开发培育新品种、探索新型养殖方法,把科研力量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中心”教师们在驼背鲈健康高效工厂化养殖技术、花刺参繁育技术、砗磲人工繁育技术、海葡萄规模化养殖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海南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海洋牧场科研团队则为海南省海洋环境的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心”利用专业优势建设了珊瑚馆和标本馆,标本馆经过改造升级后建成了绚丽多彩的数字化海洋标本馆,增加了趣味性和可看性,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儿童的欢迎。珊瑚馆和标本馆均实行对外开放,成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
3 存在的问题
3.1 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
信息化建设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的信息化建设,2013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94号)提出,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应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室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换、数据库和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2]。目前,尽管“中心”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受经费和技术力量限制,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仍较为薄弱,尤其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问题更为突出。原计划为所有的实验课程制作示范教学片,目前只完成了16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只完成了3项,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还需要大力提高。
3.2 示范中心建设后劲不足
示范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各方面的建设成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容易产生懈怠心理,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思想上的重视不够。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中的地位较低,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没有真正地重视起来,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2)后续资金投入不足。“中心”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持续的经费投入,尤其是仪器设备的购置及维护、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给仪器设备运转、实验教学改革带来很多困难。
3.3 实验技术力量薄弱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高校普遍存在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低的现象,导致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高校在引进实验技术人员时按实验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历标准要求,现有的实验教师和科研人员也不愿意转岗到实验技术人员岗位,以至于很难引进来年轻的实验技术人员,导致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老化及人员不足的现象。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着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双重任务,由于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少,难以学习到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和实验教学方法,导致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方法落后。
4 解决的措施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4.1 在政策的机制方面
应从国家、省、学校和学院四个层面制定激励政策,保障示范中心持续稳定发展。国家应建立退出机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示范中心给予一定的整改期,如整改后仍不合格,则取消示范中心称号,从制度上杜绝“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发生。
省、学校应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在资金投入、科研项目立项、职称评定、福利待遇、奖励机制等方面制定政策,促进示范中心稳定、健康发展。
学院在机构和人员设置上要保证示范中心的完整性,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的实体运行管理机制[3],明确中心主任、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做好对示范中心的管理。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激发和调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示范中心稳定、健康发展。
4.2 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实验教学应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行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在经费支持、绩效分配、课题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扶持,继续完善实验教学示范片的制作,加大资金和技术人员的投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做到在不具备实地教学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达到实验教学效果。
4.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验示范中心的核心力量,包括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承担着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重担。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积极肯干的师资队伍,才能使示范中心持续、稳定地发展成为可能。学校和学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激励和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投身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对外交流,扩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和管理水平。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保持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在人才引进中,制定合理的条件,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补充新生力量,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