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语法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20张磊童富智熊子怡
张磊 童富智 熊子怡
DOI:10.3969/j.issn.1673-3851(s).2023.05.007
收稿日期:2022-12-15 网络出版日期:2023-07-11网络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21D179)
作者简介:张 磊(1982— ),男,安徽马鞍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摘 要:研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用于短语语义分析的局部语法路径,分析经管学科学术语篇中健康隐喻短语中的各种意义及其组织方式。结果显示:文本中所提取出的198条健康隐喻短语可分析为14种健康隐喻局部语法型式,对应不同的话语功能。研究表明:首先,局部语法准确、直观的语言描写方法可清晰地揭示出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健康隐喻语言的意义规律。其次,局部语法可为二语隐喻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具体内容,即聚焦于具体类型的隐喻语言的微观视角和以隐喻意义表达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最后,一系列局部语法型式为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有效表达隐喻意义提供了系统的词语-语义资源。
关键词:健康隐喻;局部语法;隐喻教学;经管学科;学术语篇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851 (2023) 10-0559-10
Applying local grammar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A case study of health metaphor in academic discours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ANG Lei1, TONG Fuzhi2, XIONG Ziyi1
(1.School of Languages and Media,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 we use local grammar, an approach in Corpus Linguistics for the analysis of semantic elements in phraseologies, to analyze the meaning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in the phraseologies of health metaphor in academic discourse of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rieved 198 health metaphor phraseologies can be analyzed as 14 local grammar pattern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course functions. The study firstly indicates that local grammar, with its precise and visual language description method, can clearly reveal the semantic regularities of the language of health metaphor in the academic discourse of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Furthermore, local grammar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specific content for second language (L2) metaphor teaching:focusing on specific types of metaphorical language and making meaning expressing the core of metaphor teaching. Finally, the local grammar patterns provide learners with systematic lexical-semantic resources to effectively express metaphorical meanings.
Key words:health metaphor; local grammar; metaphor teach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 academic discourse
二語隐喻语言的教学近年来受到学界关注[1-5]。研究发现,将隐喻纳入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习者的词汇语法知识,提升其语言交际能力[6]。同时,培养学习者的二语隐喻知识,容易激发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其搭建已知和未知知识之间的纽带[7]。相反,隐喻意义表达的缺失可能会导致学习者中介语欠缺地道性[8]。目前,对二语隐喻教学的语言学探索呈现以下主要方法视角:a)探讨经典概念隐喻理论的教学价值,分析隐喻意识对于二语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显示,概念隐喻能够引导学习者深入语言的隐喻过程,促进其对隐喻表达的理解和记忆[9],进而提升词汇学习能力[10-12]、语篇理解能力[1]、语言产出能力[13],甚至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能力[14]等。b)探索培养二语隐喻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类研究[15-19]专注于通过激发各种因素(如隐喻频率[16])或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如新异名词的隐喻教学[17])将隐喻与其关联的身体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唤起学习者的隐喻意识,以此论证二语隐喻能力的可教性。c)考察学习者的隐喻认知机制。此类研究[2,20-23]趋于从认知和心理科学的视角分析学习者对隐喻的加工处理过程。如李霄翔等[22]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隐喻理解的认知机制。结果显示,隐喻表达及非隐喻表达的处理机制相同,但消耗的认知资源量不同。d)基于语料库分析隐喻语言特征。此类研究[24-27]基于语料库数据,观察各种隐喻表达中的词语使用,系统分析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对应关系,对经典的概念隐喻理论进行验证和拓展。上述研究从不同侧面对二语隐喻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和问题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讨论,为隐喻教学方法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然而,上述研究侧重于围绕抽象的概念隐喻机制和认知心理过程展开分析。部分研究虽探索了真实语境中的隐喻表达及其语用功能[25,27],但受语言观察视角的影响,它们并不关心大量隐喻短语所呈现的线性搭配特征和意义规律,而这些内容与实际交际更加密切相关。事实上,外语学习者在表达具体的交际功能时(包括表达隐喻),最关心的是如何做出恰当的意义选择[28],以应对复杂的交际场景。现实的情况表明,当前的二语隐喻教学的确存在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6,29],影响教学效果[30-32]。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局部语法”路径[33],从具体类型的隐喻语言入手,分析隐喻短语线性的搭配关系,揭示其意义规律,为学习者提供切合实际需求的隐喻语言词语-语义资源,应是当前二语隐喻教学研究最值得探索的课题之一。
局部语法是语料库语言学领域诞生的一种全新语言描写路径。它以表达某一特定交际功能的语言(如评价语言、例举语言等)为描写对象,借助语料库技术,从文本中提取表达该功能的典型短语,并从短语的线性搭配关系中归纳各种专属于该功能的语义因素(如“评价者”“例举对象”等),以此对短语进行语义描写,形成“局部语法型式”(如“评价者+链接+评价反应+被评价物”“例举对象+标示+例证”等),揭示被描写语言的意义规律,为实际交际提供语言资源集。如Hunston等[33]将I′m fairly certain he is an American等意义表达顺序相同的评价短语描写为局部语法型式“评价者+链接+评价反应+被评价物”,揭示出该组评价语言的意义规律。众多局部语法研究[34-37]表明,对于表达特定交际功能的语言,局部语法能够提供比普通语法更精密、简洁而有效的描写。局部语法的教学实践[38-39]则显示,基于局部语法的二语教学方法可将特定交际功能的意义实现方式系统呈现给学习者,具有简洁、易懂、切合学习者交际需求的优点。鉴于此,本研究尝试采用局部语法路径描写特定类型文本(如经管学科学术语篇)中的一种典型隐喻语言(健康隐喻),建立其局部语法。本研究一方面可为隐喻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以特定隐喻语言为出发点,通过局部语法分析,向学习者讲授其意义规律;另一方面可为学习者表达隐喻提供系统、地道的短语-语义资源。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为:第一,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健康隐喻语言呈现怎样的意义规律?第二,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健康隐喻语言的意义规律对于二语隐喻教学有何具体价值?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经管学科学术论文中表达健康及疾病的隐喻语言(以下简称即“健康隐喻”,如contagion in financial markets、healthy market valuations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语法路径分析此类隐喻表达的意义规律,探索新的隐喻教学方法。在本研究中,健康隐喻是一种以人体健康状况及各种伤痛、疾病作为喻体(始源域),类比其他事物(目标域)的一种经典的隐喻类型。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直接体现了经管学科学术话语的一种基本认知或思维方式,即用与人体健康状况相关的概念隐喻描述经济现象及经济政策[40]。文献还显示,经管类文本蕴含丰富的健康隐喻表达[40-41],是进行此类隐喻语言分析的适切文本类型。须指出,本研究所述之基于局部语法的隐喻语言研究方法并不局限于对经管类文本的分析,該方法亦可应用于其他类型文本中的各种典型隐喻语言的分析和教学。
(三)语料库
本研究所用语料库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团队所建立的Beijing CARE大型学术语篇语料库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子库。该子库包含261个文本,库容达1,976,943词。语料来源为2013—2017年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等经管学科高影响因子英文学术期刊中的研究性论文。
(四)工作步骤
1.提取隐喻语言实例
根据Deignan[25]所提出的基于语料库的隐喻研究方法,提取特定隐喻语言,可将其始源域中的典型词语作为检索词,在语料库中提取隐喻语句。基于这一方法,本研究以Deignan[42]所列的高度关联健康隐喻的27组词语(如health、contagion)作为检索词,在语料库中提取健康隐喻短语实例。之后将检索结果为0的词语筛除(如ills、ailing),得到10组健康隐喻词,如表1所示,本研究以contagion、health等10组词语检索出的隐喻实例为分析对象。随后,对实例进行人工细读,筛除未能表达隐喻的实例,最终得到201条健康隐喻短语实例供后续分析使用。
2.确立局部语法分析术语
从检索出的短语中,本研究归纳出一系列与健康隐喻相关的微观功能或意义,如“用于表达隐喻的形象内容”“隐喻所描述的目标”“隐喻的作用范围”等等。它们被进一步归纳为10种专属于健康隐喻语言的分析术语,如“隐喻描述”“隐喻对象”“隐喻环境”等(见表2)。较之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笼统、抽象的功能范畴,上述术语与健康隐喻更密切相关,且更加明晰、准确。
3.进行局部语法分析
基于表2中的分析术语,本研究进一步对语料库中提取出的全部健康隐喻短语进行局部语法分析。分析过程可简述为:将短语中的每一结构成分,按照其表达的功能或意义与相应的分析术语进行一对一匹配,由此形成意义序列,即局部语法型式。表3展示了一则实例的局部语法分析。实例中,句首的名词contagion意指疾病,用于对事物进行形象描述,匹配术语“隐喻描述”。correlated information指向经济活动中的因素,由于它不是隐喻的描述对象,匹配术语“经济/研究因素”。中间的was due to揭示前后成分间的因果关系,匹配“溯源”。分析过程形成局部语法型式“隐喻描述+溯源+经济/研究因素”,体现此组健康隐喻短语的意义规律。
4.讨论局部语法对于隐喻语言教学的价值
根据局部语法分析所产生的各种局部语法型式,其具体话语功能特征及其出现频数,本研究探讨局部语法对于二语隐喻语言教学的价值和启示。
二、结果分析
基于上述工作步骤,本研究获得了局部语法分析结果,即健康隐喻短语所呈现的各种局部语法型式。本研究仅报道含2条及以上实例的局部语法型式。单一的语言实例应源于作者的个人语言风格,不能体现隐喻语言的规律性特征,因此本研究不再分析此类实例。经此处理,共有198条健康隐喻短语实例得到分析,形成14种局部语法型式。按照型式所凸显的不同意义,本研究将其分为4类分别进行报道。
(一)突出隐喻描述类
在198条短语实例中,有122条共同凸显“隐喻描述”意义,本研究将其分析为6种局部语法型式。其中有73条实例(对应频数73次)的分析如表4所示。在healthy communities等短语中,名词性成分(如communities)体现隐喻所描述的内容,匹配术语“隐喻对象”。前置修饰成分(如healthy)用人体健康状况描述特定经济现象,标注为“隐喻描述”。分析结果形成局部语法型式“隐喻描述+隐喻对象”。该型式的话语功能特征为:直接将始源域中的词语作为前置修饰语,点明隐喻对象的状态和问题。在本研究中,该型式出现频数最高(达73次,每百万词37次),体现了经管学科健康隐喻语言最高频使用的意义序列。
表5呈现了15条短语的分析,形成型式“隐喻描述+隐喻环境”。在该组短语中,句首的“隐喻描述”后接一个介词词组(如in financial markets),指明隐喻表达所发生的时空环境,对应“隐喻环境”。该型式最明显的话语功能特征是指明经济问题的来源或具体位置。
对13条短语的分析形成了型式“隐喻描述+行为”(见表6)。此组短语均呈现主谓结构。其中的名词性成分(如symptoms)对应“隐喻描述”,之后的动词性成分(如appear)则指明出现了经济问题,标注为“行为”。该型式向读者明确指出,经济问题业已发生或仍然存在。
有12条短语体现了型式“隐喻描述+经济/研究因素”(见表7)。在此组短语中,“隐喻描述”之后的成分(如effects)体现了其包含的相关因素,但并非其对象,匹配“经济/研究因素”。该型式直指隐喻描述的某一个方面,以便深入讨论。
表8展示了对8条短语的分析,形成型式“隐喻描述+链接+隐喻对象”。此组短语中,“隐喻描述”后虽也出现了介词词组(如of the company),但of主要体现隶属关系,而非发生环境。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如the company)则体现“隐喻对象”。这一型式的话语功能特征在于将隐喻描述本身作为专门讨论的内容。
表9展示了两条实例的局部语法分析:在这两条实例中,“隐喻描述”后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意义。其中,用于连接前后内容的成分(如however, is)体现“链接”。相邻的形容词或名词词组(如possible)表达对前述内容的看法,对应“评价”。结尾的介词词组指明隐喻描述的作用范围,匹配“隐喻环境”。该型式“隐喻描述+链接+评价+隐喻环境”可对隐喻描述进行解读或判断。
(二)突出经济/研究因素类
本研究将38条凸显“经济/研究因素”的短语实例归纳为3种局部语法型式。其中20条体现了型式“经济/研究因素+链接+隐喻描述”(见表10)。此组短语中,位于前端的名词(如reduced risk)意指经济问题中的各种相关因素(非隐喻对象),对应“经济/研究因素”。其后的介词(如of)用于衔接后续成分,对应“链接”。结尾的名词(如contagion)对应“隐喻描述”。与“隐喻描述+经济/研究因素”类似,型式“经济/研究因素+链接+隐喻描述”同样侧重于对隐喻描述的某个具体方面深入分析。
表11呈现了10条短语的分析,形成型式“经济/研究因素+溯源+隐喻描述”。在此组短语中,“经济/研究因素”和“隐喻描述”由体现“溯源”的成分(如were due to)连接起来,揭示前因后果。因此,这一型式最明显的话语功能特征为分析隐喻表达中的因果关系。
另有8条实例体现“经济/研究因素+隐喻描述+受影响者”(见表12)。此组实例的“经济/研究因素”后接一个动词词组(如is likely to hurt),其中的动词(如hurt)因体现始源域中的“使受伤”意义,匹配“隐喻描述”。结尾的名词性成分(如the firm's reputation)意指遭受伤害的具体事物,对应“受影响者”。该型式注重以伤害性行为类比经济或研究活动的负面影响。
(三)突出隐喻对象类
凸显“隐喻对象”这一意义的共有29条短语实例,体现2种局部语法型式。其中的19条实例体现“隐喻对象+隐喻描述”(见表13),与“隐喻描述+隐喻对象”的意义使用顺序完全相反:“隐喻对象”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如financial),修饰和限定体现“隐喻描述”的名词性成分(如contagion)。该型式将目标域中的词语作为前置修饰语,适用于将经济问题作为既定事实进行讨论。
表14分析了另外10条凸显隐喻对象的实例。体现“链接”的系动词将“隐喻对象”与形容词词组(如clearly unhealthy)进行关联,以此进行隐喻描述和评价。之后的介词短语(如to our paper)因仅在部分实例中出现,以括号标示。其中,介詞成分(如to)对应“链接”,其宾语(如our paper)表示受到隐喻对象影响的事物,对应“受影响者”。这一局部语法型式的话语功能特征是以评价的方式表达隐喻。
(四)突出其他意义类
剩余的8条短语实例分别凸显“行为”“研究者”及“受影响者”等意义,本研究将其归为其他类。其中,有3条实例以非谓语动词短语形式呈现(见表15):动词(如avoiding)体现“行为”,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如broader contagion)既体现行为的作用对象,又表达隐喻意义,对应“隐喻描述”。该型式“行为+隐喻描述”适用于表达发现或应对经济问题。
另有3条短语体现型式“(研究者)+行为+隐喻对象+链接+隐喻描述”(见表16):句首的名词性成分(如Earl (1989))指向前人研究,匹配“研究者”。因其在部分实例中缺失,以括号标示。紧随其后的动词(如acknowledged)体现研究过程,对应“行为”。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如data architecture)既是研究的对象,也体现“隐喻对象”。介词as充当“链接”,连接体现“隐喻描述”的形容词成分(如…painful)。将隐喻与研究发现进行融合是这一型式最明显的话语功能特征。
表17展示了最后两条实例的分析:“隐喻描述”由动词体现(如crippled)。在它所形成的被动结构中,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性成分(如racially segregated regions)是动词的作用对象,体现“受影响者”,系动词体现“链接”。动词后的可选成分,即“(链接)”(如by)和“(经济/研究因素)”(如limited power to make decisions)指向动作的实施者。这一复杂的型式“受影响者+链接+隐喻描述+(链接)+(经济/研究因素)”与另一型式“经济/研究因素+隐喻描述+受影响者”类似,均以伤害性行为类比经济或研究活动的负面影响。
最终,本研究将上述4类局部语法型式进行汇总(见表18),总览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健康隐喻语言的局部语法。须指出,这些局部语法型式及其频数信息仅体现本研究语料库中健康隐喻语言的意义使用特征,但同时,它们也揭示出经管学科学术写作健康隐喻最典型的意义表达方式。如表18所示,本研究从语料库中共提取出198条复现的健康隐喻短语实例,每百万词频达到100次。这表明,健康隐喻是经管学科学术写作高频表达的隐喻和高频使用的知识构建方式。经管学科学者趋于将谈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词语(如contagion、hurt)移植过来,形象地描述抽象的经济现象或研究要素(如information about the firm、auction failures)。更重要的是,从对上述实例的分析中,研究共获得14种健康隐喻局部语法型式。它们或使用不同的意义,或凸显不同的信息,或具有独特的话语功能。这表明,经管学科学者根据学术语境,对健康隐喻语言不断进行调整,形成丰富、具体的意义表达方式。这些意义表达方式,即局部语法型式,共同揭示出健康隐喻语言复杂的意义规律,成为其表达健康隐喻的重要意义资源。多种局部语法型式的出现,又体现出隐喻的系统性,即每个隐喻概念可产生大量语言表达,构成协调一致的网络,影响言语和思维[43]。
三、局部语法对于二语隐喻教学的价值
上述局部语法分析及其揭示的经管学科学术语篇特定隐喻表达的意义规律,可为二语隐喻语言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首先,健康隐喻局部语法的建立为二语隐喻教学提供了一种观察隐喻语言的新视角。按照局部语法观察语言的视角,隐喻语言的教学可从某一具体类型的隐喻入手,如健康隐喻、方向隐喻、运动隐喻
等等。这一做法体现了Firth[44]的“受限语言”思想:每一类型的隐喻语言均可视作一种受限语言,进行独立分析。每一类隐喻对应某一类语篇并适用于描述某一类具体事物,如本研究所述之健康隐喻适用于在经管类语篇中对经济现象进行形象描述。在讲授经管类学术写作时,对此类隐喻的意义表达规律进行专门讲解,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如何在严肃的学术语篇中形象描述经济现象,促进学生了解经管类学术语篇的语言特征,也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
其次,局部语法向教师和学习者指明,隐喻的表达由意义驱动,并通过恰当的意义选择得以实现。这与Bondi[45]的教学观点“学习读写技能就是学习如何将意义与语言资源进行结合”高度一致。上述局部语法分析向学习者展示的正是表达健康隐喻的众多意义选择及其对应的典型词语资源。在表达隐喻时,学习者仅需选择一个恰当的局部语法型式,并按照型式内部的意义使用顺序,为每一意义找到相应的典型词语即可完成隐喻表达。比如,当学习者需要表达“经济问题业已发生”这一意义时,教师可引导其参照表18,选择适合这一交际意义的型式,如“隐喻描述+行为”。学生只需按照意义序列,先使用与疾病相关的词语,如contagion、symptom等实现“隐喻描述”意义,再用一个表达“出现或发生”的动词,如occur、appear等对应“行为”,即可形成如a contagion has occurred这样的隐喻表达。显然,训练学习者进行意义—形式的匹配过程要比提供“名词+动词”等形式资源更能有效辅助学习者表达隐喻。
第三,对局部语法型式的分类和及其话语功能特征的分析,为学习者合理选择局部语法型式提供了重要的语境信息,辅助其做出最契合上下文内容和行文逻辑的意义选择。一方面,每一局部语法型式的话语功能特征向学习者指明,局部语法型式的选择受到具体交际目的制约。表达健康隐喻,应优先明确交际目的,再从众多的型式中选择与此交际目的最为吻合的一种方能实现。另一方面,4种类别的局部语法型式(如凸显“隐喻描述”的“隐喻描述+隐喻环境”)进一步表明,选择局部语法型式,还需要考虑隐喻表达的视角与语境的协调,避免破坏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文需延续之前的内容进一步讨论,应选择凸显该内容的局部语法型式;如下文需讨论新的内容,则选择凸显其他内容的局部语法型式。如某一语境需要深入、形象地分析当前讨论的经济问题的形成机制,教师可引导学习者关注每一型式凸显的意义及话语功能特征,提醒學生要以“被形象描述的经济问题”为视角,分析这一问题的特征,直到学生注意到型式“隐喻描述+经济/研究因素”可对接这一视角并契合当前的交际场景。之后,要求学生重复上述意义与具体词语的匹配过程,如“隐喻描述”匹配contagion、symptom等,“经济/研究因素”匹配mechanism、formation等。再根据上下文内容,补充相关信息,完成如The contagion mechanisms can be explor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的完整语句,实现交际目的。
第四,附着在每一局部语法型式上的频数信息体现了每种意义选择的典型性,能够引导教师更合理地安排隐喻教学内容,找到侧重点,提高教学效率。表18显示,频数排在前3位的局部语法型式“隐喻描述+隐喻对象”“经济/研究因素+链接+隐喻描述”和“隐喻对象+隐喻描述”对应的实例数为112条,占实例总数的一半以上。这表明,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在表达健康隐喻时,具有明显的意义偏好。因此,隐喻教学应优先关注使用频数更高的局部语法型式,让学生首先掌握最广泛公认的隐喻意义规律。同时,教师还需注意,频数较低的型式能够有效扩展隐喻意义表达,使学习者的隐喻语言摆脱单一的模式,具备灵活、多样的特点。
简言之,本研究所建立的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健康隐喻局部语法,可为二语隐喻教学提供重要启示:二语隐喻教学可聚焦于特定类型的隐喻语言,以意义表达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同时,它为学习者提供了表达隐喻的各种意义资源,可协助其在复杂的交际场景中做出切合语境的、学科内部公认的意义选择。
四、结 语
本研究采用局部语法路径,对经管学科学术论文中的健康隐喻短语进行了分析。局部语法通过形式与意义逐一匹配的方式,分析隐喻的意义构成,清晰、直观地揭示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健康隐喻语言的各种意义规律。结果显示,经管学科学术语篇健康隐喻的表达主要涉及“隐喻描述”及“隐喻对象”等10种关键意义,形成如“隐喻描述+隐喻对象”等14种局部语法型式。这些型式具有不同的话语功能特征及典型性,能够为二语隐喻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具体内容,協助学习者更有效地表达隐喻意义。
本研究是从局部语法视角研究隐喻教学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但它仅关注经管学科学术论文这一特定文本中的健康隐喻语言。由于研究的语料库容量较小,因而获得的有效语言实例数量较少。但文中所示的语言分析方法可为不同类型语篇中大量结构、意义丰富复杂的隐喻语言(如战争隐喻、方向隐喻等等)的教学研究提供借鉴。因此,对其他文本类型中多种隐喻语言的局部语法分析及教学价值的讨论,应是今后研究值得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olme R. Mind, Metaphor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4.
[2]Littlemore J, Low G. Figurative Thinking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6.
[3]Hoang H, Boers F. Gauging the association of EFL learners′ writing proficiency and their use of metaphorical language [J]. System, 2018, 74:1-8.
[4]石进芳. 二语隐喻能力及其可学性和可教性:回顾、分析与启示[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8(2):44-50.
[5]董保华, 刘寅齐. 外语环境下隐喻能力的发展[J]. 外国语文, 2012, 28(5):140-145.
[6]Sznajder H S. A corpus-based evaluation of metaphors in a business English textbook[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0, 29(1):30-42.
[7]Wan W. Constructing and developing ESL students′ beliefs about writing through metaphor:An exploratory study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4, 23:53-73.
[8]Danesi M. Recent research on metaphor and the teaching of Italian [J]. Italica, 1994, 71(4):453-464.
[9]Kvecses Z, Szab P. Idioms:A view from cognitive semantics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6, 17(3):326-355.
[10]Boers F.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teaching vocabulary:Assessment and integration [J]. Language Teaching, 2013, 46(2):208-224.
[11]Kalyuga M, Kalyuga S. Metaphor awareness in teaching vocabulary [J]. The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 2008, 36(2):249-257.
[12]Gao L, Meng G.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metaphor awareness raising on Chinese EFL learner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J].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10, 6(2):110-124.
[13]MacArthur F.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EFL:Where are we and where should we be going? A view from the language classroom [J]. Aila Review, 2010, 23(1):155-173.
[14]Wang H, Runtsova T, Chen H. Economy is an organism:A comparative study of metaphor in English and Russian economic discourse [J]. Text & Talk, 2013, 33(2):259-288.
[15]Yasuda S. Learning phrasal verbs through conceptual metaphors:A case of Japanese EFL learners [J]. TESOL Quarterly, 2010, 44(2):250-273.
[16]Jin L.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Spati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Writings:Insights from Native and Learner Language Corpora [D]. 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 2011:1-134.
[17]蘇远连.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教学条件下隐喻能力的发展:隐喻生涯假说阐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2, 44(2):207-219.
[18]陈清. 概念隐喻支持下的隐喻能力培养准实验研究[J]. 外语教学, 2014, 35(5):40-44.
[19]卢婷. 概念型教学法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发展的影响[J]. 现代外语, 2020, 43(1):106-118.
[20]Cooper T C. Processing of idioms by L2 learners of English [J]. TESOL Quarterly, 1999, 33(2):233-262.
[21]Littlemore J. Apply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 to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 2009:94-105.
[22]李霄翔, 封叶, 季月.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隐喻加工与概念整合:来自ERP的证据[J]. 外国语, 2019, 42(1):50-60.
[23]易保树, 倪传斌. 执行工作记忆在二语者隐喻句理解加工中的作用[J]. 外国语, 2020, 43(3):67-79.
[24]Deignan A, Potter L. A corpus study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s in English and Italian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04, 36(7):1231-1252.
[25]Deignan A. Metaphor and Corpus Linguistics [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005:92.
[26]Stefanowitsch A, Gries S T. 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Metaphor and Metonymy [M]. 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2007.
[27]Lindquist H. Corpus Linguistics and the Description of English [M].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2009:111.
[28]Su H. Is a meaning-based grammar of English possible? Exploring English grammar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attern grammar and local grammar [J]. English Today, 2019, 35(4):53-59.
[29]Holme R.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141.
[30]Littlemore J. Metaphoric competenc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M]∥Pütz M, Sicola L.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side the Learner′s Mind. Amsterda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010:289-311.
[31]Littlemore J, Chen P T, Koester A, et al. Difficulties in metaphor comprehension fac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ose first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 32(4):408-429.
[32]Low G, Littlemore J, Koester A. Metaphor use in three UK university lectures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8, 29(3):428-455.
[33]Hunston S, Sinclair J. A 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 [M]∥Hunston S, Thompson G. 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74-101.
[34]Barnbrook G. Defining Language:A Local Grammar of Definition Sentences [M].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2002:59.
[35]Cheng W, Ching T. Not a guarantee of future performance:The local grammar of disclaimers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18, 39(3):263-301.
[36]苏杭, 卫乃兴. 局部语法视域下的英语言语行为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2, 54(6):803-814.
[37]董敏, 徐琳瑶. 评价研究的局部语法视角[J]. 外语教学, 2021, 42(2):13-17.
[38]Su H, Zhang L. Local grammars and discourse acts in academic writing:A case study of exemplification in linguistics research articles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20, 43:1-11100805.
[39]Zhang L, Su H. Applying local grammars in EAP teaching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21, 51(4):1-10100983.
[40]Boers F. When a bodily source domain becomes prominent:The joy of counting metaphors in the socio-economic domain [M]∥Gibbs R W, Steen G J. Metapho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1999:47-56.
[41]Charteris-Black J. Metaphor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in ESP economics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0, 19:149-165.
[42]Deignan A. Cobuild Guides to English 7:Metaphor [M]. London:Harper Collins, 1995:21-41.
[43]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112.
[44]Firth J R.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M]∥Palmer F R. Selected Papers of J. R. Firth, 1952-59.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8:84-95.
[45]Bondi M. What came to be called:Evaluative what and authorial voice in the discourse of history [J]. Text & Talk, 2017, 37(1):23-48.
(責任编辑:何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