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理论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2023-11-20戴双月宫晓虹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奋斗精神理论内涵新时代

戴双月 宫晓虹

DOI:10.3969/j.issn.1673-3851(s).2023.05.003

收稿日期:2023-02-20  网络出版日期:2023-07-11网络出版日期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课题(20SZK10360002);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sztsjh-2020-7-9);安徽省2021年思政课教研重点项目(2021szjyxm013)

作者简介:戴双月(1998—  ),女,安徽无为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宫晓虹,E-mail:978311858@qq.com

摘  要: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征程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奋斗精神更为丰富的内涵:艰苦奋斗是奋斗精神的基础,团结奋斗是奋斗精神的核心,持续奋斗是奋斗精神的关键。奋斗精神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和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培育奋斗精神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奋斗目标,凝聚团结力量、坚定奋斗意志,练就高强本领、坚定奋斗担当,这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奋斗精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内涵;价值;实践

中图分类号:D64;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3851 (2023) 10-0525-06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al rationale of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n the new era

DAI  Shuangyue, GONG  Xiaohong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s the spiritual pow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promot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its century-long history. The new era and new journey give the spirit of struggle a richer connotation,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act that hard struggl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pirit of struggle, unity and struggle are the core of the spirit of struggle, and continuous struggle is the key to the spirit of struggle.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s the spiritual strength to realize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new talents of the times, and the spiritual pillar to cope with risks and challenges. To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education in ideals and beliefs, stick to the goal of struggle, gather unity strength, strengthen the will to struggle, cultivate high and strong skills, and firmly struggle and shoulder responsibiliti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and realizing the Party′s second centennial goal.

Key words:spirit of struggle; the new er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cientific connotation; value; practice

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是中国人民独有的标识,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是中华民族取得伟大成就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伟大成就,奋斗精神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奋斗精神,多次在讲话中谈及奋斗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30次提到“奋斗”;2018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22次提到“奋斗”;2022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19次提到“奋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8次提到“奋斗”。可见,奋斗精神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学者们围绕奋斗精神,对其形成脉络、内涵界定、价值渊源、历史地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从奋斗精神的政治向度、理论高度、情感深度和实践力度四重维度理解奋斗精神的内涵,认为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2],推进“四个伟大”必须保持奋斗精神[3],要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4]。综合而言,现有研究成果侧重于分析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和培育路径[5],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高校大学生[6],但对奋斗精神的理论要义、价值意蕴和路径探析的整体性研究尚待深入。对此,本文从理论、价值、实践三个维度出发,深入诠释奋斗精神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对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奋斗向上的精神状态具有现实意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

一、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理论内涵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奋斗历程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不同历史阶段的奋斗精神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进入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持续奋斗。

(一)艰苦奋斗是奋斗精神的基础

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是在艰苦奋斗中成长和发展壮大的,新中国也是依靠艰苦奋斗奠基和成就历史伟业的。一路走来,百折不挠、拼搏奋进的艰苦奋斗精神促使中国共产党在奋斗的历程中由幼小走向强大,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锻炼出不怕苦、能吃苦,敢于和善于在艰苦环境中奋斗、创造、开拓的精神品质[7]。艰苦奋斗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是为了克服我们党在完成使命任务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艰难和困苦。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必须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强调要恢复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追求和精神享受的愿望物质和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新征程上所推崇的艰苦奋斗不仅要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更要继续倡导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传统美德和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自主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9]26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立志于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追求人类崇高事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奋斗精神是艰苦奋斗的基础精神,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党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英勇斗争、迎难而上。正是在艰苦奋斗的精神指引下,自信自强,中国共产党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在挫折和困难中越挫越勇、越战越胜,团结带领人民走向胜利[10]。奋斗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生活中追求幸福;然而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复杂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秉持着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在艰难环境中克服困难,不畏艰险,攻克艰难。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和弘扬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上,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矛盾新矛盾新挑战,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带领全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二)团结奋斗是奋斗精神的核心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典型特质,是党同人民一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的表现,既是党完成使命任务的一种方法,也是齐心协力攻克难题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团结奋斗,提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9]70。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践行团结奋斗,根据形势发展的变化,广泛凝聚各方力量,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11]。事实证明,唯有团结奋斗、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实现历史伟业。团结奋斗集中表现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12]。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的共同奋斗,是确保国家进步和人民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保证,也是党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来源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全体的团结奋斗,形成了团结统一的集体力量,形成了全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大团结联合,也是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依据保证。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齐心协力的关键所在,面对目标,在思想上保持一致,行动上共同努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凝聚各方力量,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一条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始终坚持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共同发展。在党的团结奋斗带领下,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人民努力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党和全体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这些伟大成果来之不易,是党同人民一道团结奋斗出来的。只有党内上下一心,坚持团结奋斗精神,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引领模范作用,带领全体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克服艰难险阻,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三)持续奋斗是奋斗精神的关键

持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意志品质,是党立志千秋伟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3] 奋斗精神是持续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敢于拼搏,坚强的毅力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进,是党攻艰克难、解决矛盾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奋斗精神体现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持续奋斗,持续推动党的事业发展。持续奋斗是我们党实现崇高理想、创造历史伟业的密码,自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今天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无数奋斗者挥洒热血为梦想打拼,书写新辉煌。这些辉煌成就正是靠一代代人在党的领导下接力奋斗、持续创造得来的,是无数革命者挺身而出、前赴后继的成果。持续奋斗精神彰显了广大奋斗者在党的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将远大理想分为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再根据形势变动化为具体的近期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不断向阶段性奋斗目标迈进。党在民族复兴道路上持续奋斗,面对在实现梦想的前行道路上所出现的繁重任务,党始终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奋发向上,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向前走未来。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以新的战略发展新天地,以新的步伐开拓新局面。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和风险,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奋勇前行,不断超越自身,个人的价值凸现得淋漓尽致,尽显责任感和勇气。时代在变,人民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勇气不变;挑战在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不变。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困难与挑战,持续奋斗、不折不挠、勇毅前行,才能迈过鸿沟,取得胜利,在逐梦路上不断开创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书写新时代的光辉篇章。

二、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说:“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14]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幸福是干出来的,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强大和无穷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历经风霜雨雪,锻造出恢宏壮阔的伟大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5]“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9]19,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以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础上实现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奋斗精神被赋予了强大的时代力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走上世界舞台的时代。奋斗精神秉持着顺应中国国情、时代国情,应答时代发展的呼唤,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保障和力量支撑。党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党的奋斗成就奠定了在新征程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根基,奠定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极大地推动增强了人们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信和自强,激励党和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日益增进自信、自强,以更强有力的奋斗姿态积极投身于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伟大的奋斗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奋斗精神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以伟大奋斗精神引领中国在大变局中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具有时代必然性。当前,我们正进行着前无古人的事业,我国已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奋斗精神对于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在发展道路上过程中,充分发挥伟大奋斗精神,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于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抓住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等战略机遇,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创造了发展奇迹。中国坚持独立发展道路,在不断努力奋斗摸索过程中,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丰富经验并指明了道路。世界是一个共同体,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国家的努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中国始终坚持共同发展,心系人民前途命运,发扬奋斗精神,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提供精神力量,为发展中国家和全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开启中华民族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新征程,新时代奋斗精神将继续传承并得到创新发展。

(二)培育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这股新生力量就是青年力量。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时代的先锋,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而且是国家形象的体现。要塑造奋发向上的时代青年,需要将奋斗精神作为提升品行修养的外驱力,提高精气神,成为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在成长过程中,要有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将使命内化于心,将担当外化于行,成为一名合格的时代新人。奋斗精神在历史洪流中不断传承与弘扬,紧追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代新人同向同行。今天,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时代新人的奋斗,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需要一代代时代新人的持续奋斗,奋斗精神为时代新人的培育注入新的力量源泉。奋斗精神融入青年的意识层面,强化青年的奋斗意愿,培养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为青年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奋斗精神可以外化為时代青年的行为举措,提升时代青年投入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实践激情,指引时代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建构与实现。在切实培育青年奋斗精神的过程中,青年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过硬的本领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这些为培育奋斗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青年的奋斗精神,能够增强青年的实践能力和精神品质,帮助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提高自觉奋斗意识。坚韧的信念关乎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是青年前进的动力。奋斗精神嵌于青年理想信念领域中,使得广大青年坚持奋斗精神,更加坚定自身奋斗的意愿,将“小我”融入“大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3]。奋斗精神引导青年价值取向的发展,能不断提高青年素养和道德修养,激发青年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面对不良信息能够明辨是非,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理念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奋斗精神是激发青年前进的内在力量,青年通过奋斗实践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积极奋斗和主动奋斗中肩负起时代使命,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三)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作为使命和担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畏敌人的围追堵截,密切联系群众,从农村包围城市,克服千难万险,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勇往直前,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梦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带领人民独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并提前实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梦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奋斗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奋勇前进,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6]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既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际形势等方面均面临着各样复杂的问题,各种重大风险、重大矛盾、重大阻力接踵而至。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始终坚持砥砺前行的奋斗,发挥奋斗精神的支撑作用,助力我们奋勇前进,解决影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阻碍。当前,我国发展的形势总体是向好的,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斗志昂扬,国家在稳定发展前进。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风险挑战。我们越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阻力就会越大,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多。我们要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提高驾驭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坚持在防范重大防范风险中磨砺奋斗精神,变阻力为动力,将应对风险挑战工作做实做好。新征程上,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在奋斗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开创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三、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实践理路

新时代展现新面貌,新征程实现新目标,在奋斗历程中,没有局外人。培育奋斗精神的路径多样,需要汇聚多方力量。作为新时代人,我们要形成积极的奋斗观,坚定奋斗目标;在正确目标的引导下,凝聚力量、团结奋斗,坚定奋斗意志;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学习,练就高强本领,激发奋斗自觉和底气,坚定奋斗担当,在奋斗实践中促进奋斗精神的赓续弘扬。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之基。理想指引前进方向,信念决定事情结果。如果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失去精神支柱,最终走向失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7] 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素养,在教育过程中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明白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步步奋斗出来的,学会不怕挫折、知难而上,激发面对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增强意志力。新时代弘扬奋斗精神,实现理想,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敢于奋斗的姿态将理想目标变为现实,将个人奋斗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同向而行。初心和使命是对奋斗目标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要时刻爱祖国、爱人民,牢记初心使命;深刻把握规律大势,科学认识世情国情,明确奋斗的方向和目标,认真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不忘奋斗初心,将远大的理想抱负融入具体实践活动中去,做到知、信、行统一,做到初心不移、奋斗不息。实现理想的过程是艰难的、曲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过程,因此要鼓励人们将个人具体的奋斗目标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宏大目标中去,不断磨练意志,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和蓝图都存有区别,理想之路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出来的,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即可实现的。我们要炼就意志品质,明确奋斗志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奋斗目标,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二)凝聚团结力量,坚定奋斗意志

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優良传统,是战胜敌人的强大有力武器。一个时代的进步,需要昂扬的精神面貌;一个国家的富强,需要坚毅的凝聚力量;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有强硬的奋斗意志。团结就是力量,在团结中凝聚奋斗力量,激发奋斗意志。历史实践证明,坚持发扬团结奋斗力量,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把建设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紧紧团结在一起。团结奋斗就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形成磅礴力量。奋斗实践表明,我们要树立集体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以集体意识为中心,以共同利益为前提,学会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结合,主动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事业相联系,只有把个人成长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能顺利实现个人梦想。目前,我们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创新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行为与目标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每位中华儿女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将个人奋斗、集体奋斗、民族奋斗统一起来,形成强大的团结合力,打造共同奋斗的社会氛围,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大联合[18]。各团体之间要加强合作,培养默契,在实践中不断破解难题,面对问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奋斗意志,引导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凝聚力,提高奋斗效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新时代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发挥奋斗精神力量的时代。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中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是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同心同行、坚定意志、团结奋进的结果,全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练就高强本领,坚定奋斗担当

扎实过硬的本领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使得知识、能力、本领过硬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担当,通过奋斗实干,发挥奋斗的现实力量。培育奋斗精神需要不断在实践中锤炼,通过实践增强奋斗本领,将理论付诸实践,进而拥有更多的才能和更强的能力。在学习中提升专业本领,在工作中提升实践本领。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和重要责任,打牢打实本领,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增加奋斗自觉和底气,让练就高强本领成为前进的动力。新时代的奋斗者们要始终保持高昂学习的热情,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全社会要搭建好学习平台,结合学习资源,强化思想学习,扎实理论功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精神洗礼,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此外,还要引导增强政治本领;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新时代青年要充分利用时代榜样的示范力量,强化使命担当,扎根于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赓续奋斗精神,在实践中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有奉献的时代新人。

四、结  语

在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法宝。没有伟大奋斗精神的引领,没有伟大奋斗精神力量的支撑,就不会有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蓬勃生机。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弘扬和传承奋斗精神,是汲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密码;不断践行和笃行奋斗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密码。新时代新征程不断赋予奋斗精神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样态,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树立奋斗目标、坚定奋斗意志、团结奋斗、接续奋斗,在披荆斩棘中开拓前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本文主要从理论、价值、实践三个角度诠释了奋斗精神的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尚不能完整呈现奋斗精神的价值意义和培育路径。如何纾解奋斗焦虑、将奋斗精神动力转化为有效的奋斗效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饶旭鹏,王倩.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与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4):4-7.

[3]陆颖龙.在新时代培养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价值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1(23):62-64.

[4]赵兴银.大力弘扬伟大奋斗精神[J].党建,2023(3):36-37.

[5]冯春,谢晓娟,刘盼盼.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4):124-129.

[6]韩璐璐,金昕.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现状与培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4):32-34.

[7]马建青,钟尉今.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伟大成就的重要秘诀[J].教学与研究,2022(3):16-24.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0]陈勇,许颖.新时代新征程奋斗精神的多维诠释、育人价值与培育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2):127-134.

[11]张士海,安瑞龙.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弘扬路径[J].东岳论丛,2022,43(10):5-15.

[12]丁兆梅.坚定历史自信内在依据的四维审视[J].东岳论丛,2022,43(10):16-23.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2.

[14]習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5(002).

[1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2.

[17]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J].求是,2021(21):4-15.

[18]项久雨,范海群.新时代坚持和弘扬伟大奋斗精神的逻辑起点、主体力量与实践推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9):29-33.

(责任编辑:陈丽琼)

猜你喜欢

奋斗精神理论内涵新时代
新的时代征程中更须激发“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赤子之心
论《平凡的世界》之奋斗精神
《平凡的世界》中的奋斗精神解读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