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乡贤陈志明
2023-11-20贺小茂
贺小茂
古诗曰:“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北山,一个诗意的地名。从长沙市开福区开车出发,约一个小时即到。
这里人文鼎盛,名人辈出。有纪念明代开国大将常遇春,清末湖北巡抚、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常大淳的“常家祠堂”;有抗日名将李默庵修筑的“北山书屋”;有工部尚书、近代教育改革先驱者张百熙和礼部侍郎、岳麓书院第五十三任山长周玉麒的故居。
这里有建于道光年间的惜字塔,意为尊重文化,敬惜字纸,不能随意践踏文化,塔的六面有名家刻题;有书法家曲象南书题的“回头是岸”石刻;有如今辟为长沙县二中的彭氏宗祠;有古树、古院、古建筑……
除了文物部门确认的31处文物点,这里还有许多名人故居或是名人留下的足迹,如任弼时、陈宗英、赵一曼、徐特立等。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偕同窗好友周世钊步行百里,拜访居住在北山卷石湾的黄宗溍和黄晓东两位老师,为我们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榜样。
这里有个“卷石书屋”。书屋位于新中村文化广场里侧,石狮耸立危坐。书屋门额由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熊清泉和曾任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张树海所题。屋舍青砖红瓦,古意盎然,大门里古树成荫,绿荫几乎罩着整个院落。桂花、红豆杉、茶花、银杏等高低列杂,清幽美丽。一个四合院呈现在眼前,建筑风格新老结合,既保持了晚清祠堂的基础底色,又维持了建国后辟为学校的面貌。家居则是砖木混搭,尤其明代古井、清代古石古碑、民国建筑风格互为衬托,彰显人文精神和历史分量的沉淀。满壁字画与雕刻无不透着匠心与人文情怀。
這里是文化人士陈志明老先生的家,笔者来到这里时,只见客厅的置物架上摆放着两块醒目的“文明家庭”牌匾,那是长沙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长沙县文明办颁发的。
陈志明老先生从事教育工作26年,早期研究湖湘革命史,1968年撰写了《杨开慧烈士传记》等文章,其后重点研究徐特立,著作有《徐特立传》。老伴丁德纯也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曾担任长沙市黄兴小学及桂花树小学校长。
2001年,陈志明先生退休后即与老伴一起来到北山镇黄家祠堂创办了卷石书屋。经过4年的努力,书屋的服务区域以新中村为重点,逐步扩展到附近村镇。他们组织创办了老年大学和少年儿童书画学习班,全是义务服务。2011年以来,他们还多次组织老年人与附近村组的少年儿童或省市机关单位员工联欢,几乎每年都邀请省市著名书画家来送春联春画,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卷石书屋的大礼堂内,是“清风书画社”的活动基地,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练字习画的地方。这里还开辟了一个文化橱窗,讲述着“好家风”的好处:好家风离不开仁义清廉,好家风能为乡村带来浓郁的文化气息,好家风能潜移默化影响着后辈。来到这里的男女老幼,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与心灵的洗涤。这里展示出的黄氏及陈氏家训有共同特点,就是奉公守法、孝亲敬长,德性坚定、读书明礼,崇俭勤劳、精忠报国。陈志明老先生将这些家训家规写成书法作品,让好家风历久弥新,代代相传。这里还有陈志明老先生毕生收藏的古籍和历代名人名家书帖 ,以及文房四宝等等,分装在17个展柜里,供各方人士参观,彰显了老先生的志趣和情怀。
这里的其他雅间屋舍,陈列着书橱,藏书万册,方便读者阅读、汲取知识和调取资料。
陈志明老先生祖籍益阳,缘何定居长沙县北山?后来一打听,老先生可了不得,他先后任职于长沙市政府、省政协,是《湖南政协报》(现为《湘声报》)创办人之一,后又调《金叶时报》任总编辑。他工作40余年,无论在何单位,都主动要求深入长沙县调研和体验生活。近几年,他整理过去的采访笔记,写出了20多篇关于长沙县老革命家徐特立、李维汉、熊瑾玎、田汉、廖沬沙、许光达、邹靖华、刘英、朱端绶等的文章,以表达他对老革命家们的敬爱。
陈志明老先生退休后,卖掉长沙市区的房产,欣欣然与夫人来到这里。作为书法家、诗人、收藏家等多重身份的老人想要乡居,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陈志明老先生还多次邀请省市著名文化人送文化艺术下乡。十余年来,卷石书屋曾邀请著名诗人周笃文,著名作家杨里昂、彭国梁、王开林,著名书画家杨炳南、张树海、贺安诚等一百多名文化艺术人士,分批来卷石书屋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上了年纪的“退”与“隐”,并不是落寞与纯粹的安享晚年。陈志明老先生在这里扎下根,建设家园,协助当地制定新的乡规民约,并刻字勒石,把“忠、孝、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二个字各找出一句箴言,作为卷石湾的“新民约”,刻在石碑上,作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新指标。
卷石湾以卷石书屋、文化广场为中心,以庭院美化为主线,以书香文化、农耕文化、庭院文化、清廉文化为特色,协助和带动村民自发腾出资源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将项目建设与产业振兴相结合。陈志明老先生因此被评为长沙县的“乡贤”。
自去年以来,为了适应众人要求进一步打造文化艺术学习创作活动基地的需要,陈志明老先生又创办了一个“懋恂国学艺术园”。艺术园租用了百亩农庄,包括荷塘、鱼场、名贵苗木园及一个四合院,供长沙县二中进行劳动研学,也供省内外书画家和棋艺活动家开展创作及竞艺活动。老先生每年要付出不少租金,还要打理园子里的杂务。这位83岁的老人,从容不迫、欢欢喜喜,每天在乡间公路颠簸,让身边的人为之心疼。他却不知疲倦,把陶渊明《读山海经》的诗句作品挂在客厅里,笑称:“我爱田园生活,我亦爱吾庐。”
尤为可贵的是,老先生乐此不疲地给来访的人讲徐特立、杨开慧、黄宗溍、雷锋的故事;更结合现实,讲中国梦、党史、时事;讲敬老尊贤、维护老年人权益、怎样搞好家庭关系、如何教育孩子;讲书画楹联欣赏、老年人保健及疾病预防……省内外来的人士都称呼他为老师。
卷石书屋开始热闹了,中央电视台曾两次专访,每次都作了长达21分钟的专题报道。省市电视台及报刊杂志,也多有报道。
说起自己的父亲,陈志明老先生的三个子女很是自豪:“父亲一不打牌,二不抽烟,三不喝酒。退休后,把人财物都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和农业发展中,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余热,让良好的家风为整个社会文明进步传递更多正能量,这些永远值得我们子孙后代学习和传承。”
陈志明老先生出生于1940年10月,与老伴丁德纯老师60年相濡以沫,相互扶持。两位老人鹤发童颜,耳聪目明,身体硬朗。我想这得益于老夫妇乡居10多年做的公益的福报吧!
采访结束时,我情不自禁为之点赞曰:退而不休、退而有为,发挥余热,快乐自己,造福乡邻,善莫大焉!
编辑/欧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