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反诈能力,守护好养老“钱袋子”
2023-11-20汪慧
“诈骗形式套路多,骗子手段难捉摸。老年朋友擦亮眼,防骗牢记这几点……”这是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文艺新村社区打造的《成娭毑全资讯·老年反诈篇》的节目开场白,一群老年人正在用方言普及反诈知识,领头演说的是黄泥坑小区党支部书记成述英。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的普及应用,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的特点,骗取老年人钱财。为了提升老年群体对养老诈骗等犯罪行为的防范意识,各级有关部门利用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以案说法,提醒老年人识别骗局,增强识诈、反诈能力。
遭遇养老诈骗的不可承受之重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老年人一旦遭遇诈骗,身心健康受损,无论对于自身、家庭还是社会,都是沉重的话题。
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街道西牌楼社区位于“网红”商圈,辖区内大多为老年居民,过去几年经常有一些诈骗案例发生。比如社区周阿姨,被熟人邀去参加购买养老床位的活动,对方承诺不但可以本人入住,还能返利,年利率为10%。在第一年投资周期结束后,周阿姨如约收到一笔返利,结果连本带息再次投了进去,还追加了一笔投资款。不久后,养老公司人去楼空,周阿姨不但没享受到养老服务,年轻时好不容易积攒的几十万元存款全都没了。社区所属的德望志愿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谢安沙告诉记者:“周阿姨不敢告诉家里人,所有的苦一个人承担。”
过去几年,全国多地发生了以预定养老公寓床位的名义,实施集资诈骗的案例。比如位于长沙市的顺祥养老公寓,诱骗大量老年投资人签订《预定养老服务合同书》,变相非法集资,金额超过17.3亿元。虽然,骗子会受到法律严惩,可是对于2.1万余名受害者来说,伤害却是终生的。老人本想用一生积蓄换来余生安稳,结果是“黄粱一梦”,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的非法集资骗局使用着同一套话术:“钱交得越多,层级越高,福利越好,还有远远超出市场标准的投资收益。”殊不知,“你要他的利息,他要你的本金。”谢安沙解释道。
西牌楼社区居民曾伯伯,去超市买支牙膏,却被告知中了大奖,但对方却以兑奖需要缴纳委托费、手续费和税金为由,让曾伯伯先交一笔钱,结果环环相扣,曾伯伯最终被套进去8万元。这样的虚假中奖正是利用了老人的轻信心理,而老人为了给家人惊喜,选择提前不说,结果在骗子的诱导下,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还有那些热衷参加各种名目的养老活动,结果被骗得团团转的老人,家里堆满了吃不完的保健品,免费赠送的米、面、油堆了满满一屋子;那些经常围着他们叫“叔叔”“阿姨”、陪他们看病、和他们聊天的姑娘小伙都人间蒸发了;还有常去“打卡”的养生保健服务点或者与自己签订“幸福合约”的养老基地已经人去楼空……那场景就像做了一场不愿意醒来的梦。
面对骗局,擦亮双眼
社会不断发展,科技信息持续更新,骗子的手段也花样百出。而老年人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面对各类新式骗局,更容易落入圈套。为了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各级相关部门综合运用各类媒体,告诫老人们如何揭穿多种养老诈骗花样,提高老年人识诈反诈意识和能力。如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制作的防范养老诈骗宣传片《诈骗套路大揭秘,防骗六招要谨记》,基本上剖析了针对老年人的常见骗局。
保健品骗局 骗子以销售保健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人授课,实施诈骗。他们通过免费赠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等礼品,吸引老人前去听课。当老人被成功洗脑后,骗子开始欺骗他们购买一堆毫无用处的保健品。
“以房养老”骗局 骗子以“以房养老”名义诱骗老人抵押房产,声称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同时也不耽误自住或租住。这些房产往往被骗子直接以高息抵押给了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前期老人可能会获得收益,而后骗子卷钱跑路,致使老年人钱房两空。
“投资养老”骗局 骗子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庄园、绿色农场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承诺给予高额回报,或以提供养老服务为诱饵,引诱老人“加盟项目”,以收取会员费或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高额回报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低价旅游”骗局 骗子以“低价游”诱惑老人参团,在旅行过程中安排自费旅游项目、指定购物商店强制老人消费,更有甚者以低价销售假货或以高价销售与质量不符的产品,欺骗老人消费。
冒充公检法骗局 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关心子女、法律意识薄弱、容易恐慌等特点,声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障金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黄昏恋”骗局 一些独居老人缺乏关怀和陪伴,想找个老伴共享晚年。这个骗局主要针对独身老人,骗子通过网络,和老人发展成为“网恋”后,再编造各种理由向老人索要钱财,得手后立即拉黑对方。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骗局以外,现在一些新型的骗局正在发生,如骗子利用AI换脸术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今年6月,广州的龚叔叔收到在外地经商的“儿子”的电话,表示做生意失败,需要转100万给他资金周转,但自己的银行卡和手机刚丢失,所以用朋友的微信加龚叔叔为好友,之后“儿子”发来微信视频要求转账到其朋友账户。龚叔叔打了儿子手机,无人接听,但是想到视频里是儿子本人,又是儿子声音,所以就没有任何怀疑。苦于年纪大不懂手机转账,于是来到银行咨询客户经理怎么办理转账业务。客户经理在了解龚叔叔的情况后,立即提高了警惕,并建议龚叔叔现场致电儿子确认,这一次儿子终于接听电话了,对方否认做生意失败,也没有要求龚叔叔给自己转账。客户经理明白龚叔叔是被骗了,并告知他这是新型AI换脸诈骗手法。龚叔叔得以成功止损,他连声道谢:“感谢你们保住了我的养老积蓄!”
记住防骗妙招,提升反诈能力
老年人如果不小心被陌生人盯上了,一定要有警戒心理,即使对方表现得很热情,也要多留个心眼。对于可疑的信息和不明白的事情,比如接到冒充亲友的电话和别人劝说购买任何产品时,都要打电话给子女和其他亲友商量,或者及时联系社区,向工作人员咨询。在芙蓉区文艺路街道文艺新村社区的雷锋志愿服务站,成述英曾遇到一位独居的老人,她约了上门推销的人,对方让她发地址过去,但是她不知道操作,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咨询,由此杜绝了被骗。
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老人们一定要注意不贪图小利,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陷入骗子的套路。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不要相信所谓的“专家教授”,治病应该去医院,伪劣的保健品反而伤害身体,贻误治疗良机。
老年人需要办理任何业务时,应通过相关部门按照程序办理,不要轻易相信他人能代办,而把钱款交给他人。遇到要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要提高警惕,如有疑问,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另外,老年人在使用电脑和手机时,不要轻易点开陌生鏈接,更不要随便安装应用。任何情况下,都要妥善保护好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等关键信息。
尽管骗子花招多,老年人防范也不难。关键在于不贪心、不盲从,凡事多留个心眼,遇事多与人商量,日常多学习反诈知识。这样骗子即使找上门,老年人也能应对自如。
筑牢反诈“防火墙”,守护好养老“钱袋子”
近些年来,我国从上到下,多方联动,持续开展守护老年人“钱袋子”行动,各类养老领域违法犯罪得到有力打击,涉诈乱象得到有效整治,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为了降低养老诈骗案例发生,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除通过国家的强制行政手段和有效的宣传教育外,应不断完善养老政策制度,提升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还要增加公共投入,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提供更多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和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养老没有后顾之忧。另外,要建立健全行业安全评估和准入制度,所有养老经营活动纳入监管视线,规范行业经营,整治行业乱象,提高处罚力度。要在全社会形成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浓厚氛围,筑牢反诈“防火墙”,守住老年人的“钱袋子”,让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汪慧